比較教育學

比較教育學

學科術語
比較教育學(comparative education)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來說,比較教育學是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綜合利用有關的新科學和新技術,研究當前世界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區的教育;在探讨其各自的經濟、政治、哲學和民族傳統特點的基礎上,研究教育的某些共同特點、發展規律及其總的趨勢,并進行科學預測。以便根據本國的民族特點和其他的具體條件,取長補短充分發揮教育的最佳作用,為提高教育質量和人民的文化科學水平服務。[1]
  • 中文名:比較教育學
  • 外文名:comparative education
  • 類别:
  • 主管部門:
  • 概念:一個新的分支學科
  • 特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來說
  • 主要課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

主要功能

借鑒性功能

是比較教育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基本功能。庫森、薩德勒以至康德爾、埃德蒙·金等都非常注重比較教育的借鑒功能。特雷舍偉書說,人們研究比較教育,就是希望能借鑒他國的經驗來尋求解決本國問題。比較教育的借鑒方式有很多,有宏觀借鑒與微觀借鑒、直接借鑒與間接借鑒等。而在教育方法、教學形式、教材編寫等方面的借鑒主要是微觀上的直接借鑒。

認識性功能

比較教育有很強的認識性功能,具有更新教育觀念,排除陳規陋習提高現代教育思想意識的作用。首先,比較教育的跨學科、跨國家的研究框架,可以為研究者提供全方位審視教育的視野,對開闊眼界、解放思想有重要作用。其次,比較教育的多元研究特點,能激發世界教育的多種觀點碰撞沖擊,有利于打破本族中心主義的文化壁壘,沖破特定民族文化的封閉屏幕,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

再次,比較教育提供大量信息和國際教育發展和改革的經驗,将有助于提高本國國民的教育認識水平,認識教育與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和功能,形成國民正确的現代教育觀。

交流性功能

比較教育具有很強的交流性功能。開展比較教育研究,有利于促進各國在教育信息、教育改革以及教育發展上的交流和借鑒,建立兼容多樣化特征的全球性教育體系;同時也有利于促進世界各國教育的互動和合作:世界教育發展很不平衡,比較教育以開放引介使本國有機會獲得世界教育的最新信息,尤其能使後進國家處于巨大發展壓力之下從而促其改革,并有利于各國之間相互學習,相互支持,建立起互學互動、共同研究、共同發展的合作關系。

比較教育可通過提供最佳的示範作用,有利于建立先進樣闆,促使後進國家采取借鑒較高水平的發展模式,提高教育改革力度,達到較快的趕超;也有利于轉變思想,打破封閉,推行開放,建立多元化教育體系;有利于不同國家之間的互相借鑒、互相促進和建立多邊合作關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立的教育研究機構都非常重視交流和合作的功能,強化國際間教育的互動作用,包括從《學會生存》到《今日的教育是為了明日的世界》都非常強調國際合作和相互之間的必要性,将其作為一項重大任務來推行。

預測及決策功能

比較教育也将具備預測教育發展的功能,在教育規劃和教育戰略研究方面發揮作用。霍姆斯認為比較教育具有預測功能,他認為,比較教育要善于從研究中導出科學規律,這些規律來自對客體發展的概括,能達到預測未來趨勢的能力。科學方法具有注重客觀性、注重證據、注重檢驗結論和注重反省争鳴的特性,因而可提供相對準确的預測功能。比較教育在努力尋找教育發展規律、共同原則和發展趨勢的過程中,就是自身具備了預測教育發展和參與決策的功能。

比較教育的預測和決策功能主要表現在下列方面:

⑴某一教育改革的實施及目标前景,通過預測的分析教育發展多種原因的可能變化以及實施的改革将産生的可能結果,制定改革方案,并作出實施決定。

⑵某一教育發展的趨勢,比較教育根據研究,解釋教育發展與社會會發展的相互關系,并據此對當前的教育改革作出相應的決策。

⑶制定教育發展規劃或者教育發展戰略,比較教育研究将在教育發展的預測和決策兩方面都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⑷某一教育問題解決,例如教育經費投入問題,畢業生分配問題或某一專業的設置問題,比較教育都能夠從教育發展或者國際或者地區間的背景提供相應的診斷性預測,以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發展性功能

戰後,随着新獨立國家積極推行現代化策略,比較教育開始介入其中,并提出“發展與教育”的概念,旨在尋求教育如何使後進國家實現現代化的方式和途徑,尤其注重研究後進國家推行現代化與發達國家在形式上的區别,在推行教育現代化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對策等。

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便形成了以研究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推行教育現代化為對象的“發展教育”這一新的領域,強勁地表現出比較教育在探讨發展問題,積極參與國家發展進程,揭示發展與教育的内在聯系,提供推進國家的決策建議的重要作用。

比較教育的功能還表現在其他諸方面,例如教育人的功能、改造創新文化的功能等。

研究方法

比較教育要成為一門科學,必須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作指導,從各國的實際出發,應用多種比較研究的科學方法。常用的方法分兩大類:①以區域研究為主進行比較。②以問題研究為主進行比較。此外,還可輔之以描述法、曆史法、社會學法、統計法等。在研究中,要根據研究的對象和任務,靈活使用各種方法,使比較研究的成果具有普遍的意義。

分類

區域研究和問題研究。區域研究是問題研究的前提,問題研究是區域研究的深化。比較教育學研究的常用方法有調查法、文獻法、比較法、分析法等。在進行研究時,應根據研究的目的和範圍,适當配合運用各種方法,才能得到最佳的研究結果。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教育問題已經像政治、經濟等問題一樣,成為全球性和彼此互相影響的問題,因此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研究比較教育學,以了解各國教育的現況,相當具有重要性。

作用

比較教育研究能為純粹的嚴格意義上的教育學研究提供的益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1)指出世界上這種或那種教育實踐推廣程度的大小;

(2)揭示在不同的教育制度中采用同一種教育實踐時所表現出來的深刻差異或細微區别;

(3)具體闡述是哪些因素緻使某些國家采用某種實踐或措施取得勝利而另一些國家卻走向失敗;

(4)對不同意識形态或政治環境下同一種教育實踐或教育活動進行對照和檢驗;

(5)調查某種具體的措施或方法在國際範圍或國際組織中被認可的程度;

(6)證明某種預定的教育革新在多大程度上是真正的革新,真正的新事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