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人

夷人

漢語詞語
夷人,漢語詞語,拼音是yí rén。
  • 中文名:夷人
  • 拼音:yí rén
  • 泛指:外國人

基本解釋

1.指古代中國東部地區各部族之人。

2.引申為對中國境内華夏族之外的各族人的通稱。

3.對外國人的泛稱。

起源發展

群蠻和百濮居于楚之南。楚與晉戰于鄢陵,蠻人也出兵随楚。濮在江漢之南,或說在今雲南一帶。據古書記載,戎狄多為“披發左衽”。《左傳》說姜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贽币不通,言語不達。”生活習慣、禮俗、語言的差異,把戎狄和華夏區分開來。

但戎人中有姜姓、姬姓之戎,顯然他們和周人本為同族人,隻是出于曆史或文化的原因,使他們分道揚镳。盡管戎狄和華夏在文明程度上有差距,但這對彼此交往并無太大妨礙,如周王曾娶狄女為後,晉獻公、文公都娶戎族女子為妻。

春秋早期,戎狄勢力很盛,中原華夏諸小國受其威脅較嚴重,即使晉、齊等大國也經常要遭到戎狄的侵襲。從春秋中期開始,華夏各國有了較大發展,特别是通過稱霸而相互聯合,增強了對戎狄的防禦能力,不少的戎狄漸被華夏所征服。

赤狄、白狄大部分為晉所滅,齊滅萊夷,秦滅西戎,楚國吞并數量甚多的蠻人或濮人的小國。由于各族長期和華夏聚居在一起,不斷相互影響,文化禮俗等方面的差别日趨減少。到春秋末年,原來散居于中原各地的戎狄蠻夷差不多都已和華夏融合在一起了。

出處

《書·泰誓中》:“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孔穎達疏:“昭二十四年《左傳》此文,服虔杜預以夷人為夷狄之人。”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史書占畢一》:“《尚書》、《春秋》,聖人之史也……《趙宋》、《遼》、《金》,夷人之史也:舉其人,而史之得失,文之高下,瞭然矣。”

南朝·宋·謝靈運《答法勖問》:“華民易於見理,難於受教,夷人易於受教,難於見理。”

明·葉盛《水東日記·喜信和勇》:“佛本夷人,固宜神。”

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戛劍生雜記》:“夷人呼茶為梯,閩語也。閩人始販茶至夷,故夷人效其語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