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脈

太行山脈

山西省與華北平原之間山脈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中國東部地區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太行山脈位于山西省與華北平原之間,縱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北起北京西山,南達豫北黃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綿延400餘公裡,為山西東部、東南部與河北、河南兩省的天然界山。太行山北高南低,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2000米以上的高峰有河北的小五台山、靈山、東靈山,山西的太白山、南索山、陽曲山、白石山等。北端最高峰為小五台山,海拔高2882米;南端高峰為陵川的佛子山、闆山,海拔分别為1745米、1791米。[1]
    中文名:太行山脈 外文名:T'ai-hang Mountains 别名:五行山 所屬山系: 地理位置:山西省與華北平原之間 走向:東北—西南走向 長度:400 寬度: 起點:山西高原 終點:華北平原 主峰:五台山、小五台山、闆山 海拔:

位置境域

太行山脈位于山西省與華北平原之間,縱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北起北京西山,南達豫北黃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綿延400餘公裡,為山西東部、東南部與河北、河南兩省的天然界山。

主要山脈

主脈

狹義的太行山,按照其主脈的自然延伸,南段應包括王屋山乃至中條山。如果更極端地來看,崤山、熊耳山也應包括在内,北段應包括北京西山、軍都山;太行八陉第一陉轵關陉,是在王屋山與中條山的橫切山脈的谷地中穿過的,

支脈

中條山,位于山西省南部,黃河、涑水河間。橫跨臨汾、運城、晉城三市,居太行山及華山之間,山勢狹長,故名中條。主峰雪花山,海拔1994米,位于山西省永濟市東南。

太嶽山,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南部和臨汾盆地東北部,太行山和呂梁山之間。廣義的太嶽山又稱太嶽山脈,狹義的太嶽山指其主峰(也稱太嶽山,亦名霍太山、霍山,海拔2348米)。最高峰是靈石縣境之石膏山,海拔2532米(有資料稱其主峰牛角鞍2566.6米)。介休至洪洞間的主峰地帶,山勢挺拔,森林茂密,為山西省内主要林區之一,設有太嶽山國家森林公園。

燕山是中國北部著名山脈之一。戰略要地。西起張家口市萬全縣和懷安縣境内的洋河,東至山海關,北接壩上高原,七老圖山、努魯兒虎山,西南以關溝與太行山相隔。南側為河北平原,高差大。灤河切斷此山,形成峽口——喜峰口,潮河切割形成古北口等。

餘脈

小摩天嶺山脈、老爺山山脈、十八盤山脈、西南橫行山脈及鼓山、紫金山山脈

主要山峰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介于北緯38°55'—39°66'、東經113°29'—113°39'之間,景區規劃面積607平方千米,行政管轄面積436平方千米。

小五台山,河北省蔚縣與涿鹿縣交界處小五台山是太行山的主峰,也是主脈之上的最高峰。小五台山有5處制高點,分别為東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五處台頂的海拔高度均超過2500米,其中以海拔2882米的東台最為著名。除沉積岩外,有大量火成岩和侵入岩,斷裂發育,侵蝕強烈,山勢險峻,溝深坡陡。

闆山,位于武鄉縣城東部窯灣鄉一帶,平均海拔在1800米以上,為武鄉縣的最高處。最高峰花兒垴達2008.5米,站在闆山,八百裡太行群峰盡收眼底。是融革命傳統教育、自然風光浏覽和消夏避暑的著名風景旅遊區。

資源狀況

水資源

山西高原的河流經太行山流入華北平原,流曲深澈,峽谷毗連,多瀑布湍流。河谷及山前地帶多泉水,以娘子關泉為最大。河谷兩崖有多層溶洞,著名的有陵川的黃圍洞、晉城的黃龍油、黎城的黃崖洞和北京房山的雲水洞等。在太行山深山區河北省贊皇縣,有世界最大的天然回音壁。

植物資源

有維管束植物166科、704屬、1836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有連香樹、山白樹、太行花,領春木等14種。

有木本花卉、藥材等珍稀植物300多種,特别是自然生長的亞熱帶樹種南方紅豆杉在大峽谷的出現。

動物資源

脊椎動物近300種,其中哺乳類40多種,鳥類167種,兩栖類8種,爬行類19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金錢豹、金雕、黑鶴、白鶴等30餘種。本區與山西太行山保護區毗鄰,都是當今世界猕猴分布的最北限,其主要保護對象太行猕猴為狒猴的華北亞種,現有20餘群2000多隻,是我國狒猴數量最多、面積最大的狒猴保護區,具有十分重要的保護價值。

地理環境

地質

在六億年以前,太行山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經過了頻繁的地殼活動,地面上升下降,海水時進時退,當海退時,這裡沼澤廣布,氣候溫暖潮濕,生長着茂密的森林,因此形成了太行山區豐富的煤炭資源。以後的一次次地殼活動,使太行山脈逐漸隆起。後又與東西的華北大平原斷裂,形成太行東部陡峭、西部徐緩的地貌形态。

約在240萬年前開始大幅度隆起并逐漸形成。早在28億年前,太行山地區被海水淹沒,沉積了巨厚的碎屑岩、含鐵矽質岩及碳酸鹽地層,受五台運動和呂梁運動的影響,區内古老的地層普遍遭受褶皺、變質,并伴随有斷裂和石英岩脈的侵入。至距今18億年,形成了混合岩化的結晶基底岩層。

自距今18億年的呂梁運動以後,本區地殼進入差異升降階段,并由此導緻了海水的進退往複,分别形成了中元古代地台沉積蓋層,以及上覆的古生界寒武、奧陶、石炭和二疊系地層。其中奧陶和二疊系為含煤地層。發生在中生代的燕山運動使太行山新華夏式褶皺帶逐漸形成并發育太行山前深大斷裂帶。

發生在新生代的喜馬拉雅運動使太行山強烈隆升,而山前的華北平原則相對下沉,經過數百萬年的千古錘煉,太行山終于産生。

山地受拒馬河、滹沱河、漳河、沁河、丹河等切割,多橫谷,當地稱為“陉”,古有“太行八陉”之稱,為東西交通重要孔道。太行山東翼斷陷盆地中分布有井陉、臨城、峰峰、六河溝等著名煤礦。太行山為重要地理分界,山以西為黃土高原,以東為黃淮海平原。山地對夏季風有明顯阻滞作用,迎風坡降水較多,并形成暴雨區。山地東側為地震強烈活動帶。

太行山脈的地質基底是複式單斜褶皺。東側為斷層構造,相對高差達1500~2000米,山前發育典型的洪積扇以及沖洪積平原。從北向南有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太白山、白石山、狼牙山、南坨山、陽曲山、王莽嶺等山峰。山西高原東部河流多切過太行山進入河北平原,彙入海河水系。隻有西南部的沁河水系向南彙入黃河。

地貌

太行山是中國東部的一條重要地理界線。東部的華北平原是落葉闊葉林地帶,西側的黃土高原是森林草原地帶和幹草原地帶,兩側的植被、土壤垂直帶特征也存在明顯差異。

太行山脈多東西向橫谷,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商旅通衢。古時有著名的“太行八陉”。

太行山北高南低,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2000米以上的高峰有河北的小五台山、靈山、東靈山、白石山,山西的太白魏山、南索山、陽曲山等。北端最高峰為小五台山,海拔高2882米;南端高峰為陵川的佛子山、闆山,海拔分别為1745米、1791米。

太行山山勢東陡西緩,山西高原東部河流多切過太行山進入河北平原,彙入海河水系。隻有西南部的沁河水系向南彙入黃河。

太行山脈西翼連接山西高原,東翼由中山、低山、丘陵過渡到平原。山中多雄關,著名的有位于河北的紫荊關,山西的娘子關、虹梯關、壺關、天井關等。

太行山是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天然分界線。北宋時代傑出的科學家沈括看到太行山的山崖之間“怯怯禦螺貝殼及石子如鳥卵者,橫亘石壁如帶”,經過研究指出:“此乃昔日之海濱,今東距海已近千裡。”現代地質研究證實了他的論斷。太行山崖間的螺蚌殼,顯系古生代地層中的腕足動物或軟體動物化石。

氣候

從氣候上看,太行山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雖四季分明,但冬長夏短。

太行山年平均氣溫在10℃左右,氣候條件與承德相近。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為-5℃,平均最低氣溫在-10℃左右;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為23℃,平均最高氣溫在28℃上下,偶爾會出現高溫天,但概率可以說是相當低。

在這裡四季分明,但明顯的冬長夏短,冬季長達半年,夏季兩個月不到。年日照時數将近2500小時,平均每個月的日照時數在200小時左右。太行山年降水量在534毫米左右,7月降水最多,為132.3毫米,12月最少,為4.4毫米。從多年的氣象資料統計的結果來看,平均每年7月,雨日大概在一周左右,可見這個時候雨下得還是比較大的。

7月是太行山氣溫最高、降雨最多的一個月,同時也是雷暴天氣最多的一個月,所以選擇7月去大峽谷時機并不算好,相對來說5-6月以及8-9月應該是最佳旅遊時間,這段時間氣溫比較适宜,山上的風景應該很漂亮,不過5月和8月的雨水稍多些,但通常不會下得很大,雨後的空氣一定會更清新,而且雨後易出霧,景色還會更美。而4月,10月溫度稍低了些,最低氣溫隻有5、6℃的樣子,有點冷,選擇這個時間段來旅遊,一定要帶足衣服,注意保暖,穿棉衣都不為過。

社會經濟

農牧業

太行山的自然植被因垂直溫差而異,如小五台山南坡,1000米以下為灌叢;1000米以上偶有雲竹或落葉松。北坡1600米以下是夏綠林,1600~2500米是高亞草原。

礦藏開采

有許多重要煤礦、陶瓷、水泥和石灰生産工業。太行山南段和北段為石灰岩組成,中段有部分片麻岩。

太行山區具有較好的風力資源,地下煤炭、煤層氣、地熱資源豐富。

太行山煤炭資源豐富,從北到南,煤炭資源豐富,還有鐵、銅、钼、金、鎢等,當地形成了許多煤炭、陶瓷、水泥和石灰生産工業。

政權沿革

太行山形勢險峻,曆來被視為兵要之地。從春秋戰國直到明、清,兩千多年間烽火不息。公元前650年,齊伐晉,入孟門、登太行。齊桓公曾懸車束馬窬太行。前263年,秦伐韓,在太行山“決羊腸之險”,一舉奪韓荥陽。前204年,劉邦被困于荥陽、成臯之間,他采納郦食其的建議,北扼飛狐之口,南守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北)之津,終于轉危為安。

東漢元初元年(114),漢安帝為防外敵侵犯洛陽,下诏在太行南端36處要沖屯兵。曹操圍臨漳,袁尚輕易率軍東出太行,結果大敗于曹軍。晉太元十九年(394),後燕慕容垂進伐西燕,屯軍于臨漳西南。西燕慕容永令全部人馬前去堵塞太行山口,慕容垂引兵自滏口進入,滅了西燕。隋末,李世民與窦建德相争,李世民進據虎牢,使窦不能越過太行,李乘機占領上黨,盡收河東之地。元至元十八年(1281),劉福通率起義軍越過太行,火燒上黨。元将察罕粘木兒塞井陉、杜太行,遏止起義軍向北發展。

河北,山西抗日戰争時期,八路軍一二九師在劉伯承、鄧小平的領導和指揮下,創建了太行區(晉冀豫邊區)。發轫于太行山的遊擊戰,迅速發展到西起同薄、汾河,東至渤海,南靠黃河,北沿正太、滄石路的廣大地區,先後形成許多重要戰略區。

1940年,涞源縣東團堡戰鬥勝利後,八路軍戰士在長城上歡呼。

“我們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強馬又壯,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他在哪裡滅亡……”

一首抗戰歌曲《在太行山上》,曆經70餘載傳唱不衰,今天聽來依舊讓人熱血澎湃。

70多年前,日寇鐵蹄踐踏華北,抗日烽火燃遍太行。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燕趙兒女同仇敵忾、浴血抗争,巍巍太行挺起了民族抗戰的脊梁,築起了抵禦外侮的堅強堡壘。

八年抗戰中,太行區先後有117573人參加八路軍。當時僅14萬人口的武鄉就有9萬人參加工、農、青、婦和兒童團等群衆抗日團體,有1.4萬名青壯年參加八路軍等抗日部隊。在人民群衆支援下,八路軍一二九師由進入太行山時的9000餘人發展到1945年9月的近30萬人。

五台山景區

五台山(Mount Wutai)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境内,是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中華十大名山之一,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并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最高峰北台葉鬥峰海拔3061.1米,被稱為“華北屋脊”。

五台山方圓約320公裡,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巍然矗立,峰頂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見炎暑,故又别稱清涼山,是一個融自然風光、古建藝術、曆史文物、佛教文化、民俗風情、避暑休養為一體的旅遊區,中國唯一一個青廟(漢傳佛教)黃廟(藏傳佛教)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現存宗教活動場所共86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

通天峽景區

通天峽風景區位于太行山南端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東30公裡虹梯關鄉,橫跨山西、河南兩省交界處,西距上黨古城長治市區50公裡,北與紅色旅遊勝地八路軍文化園及太行水鄉等風景區相通,南臨林州市35公裡,與石闆岩風景區、林慮山風景區及著名的紅旗渠相連,總面積56平方公裡,主峽谷長約26公裡。通天峽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全年平均氣溫9.5℃,與河北承德皇家避暑山莊屬于同一類氣候。這裡空氣清新,景色四季宜人,夏季山谷清幽,湧泉如瀑,是避暑的好去處;秋季滿山五彩斑斓、色澤豔麗,讓人陶醉癡迷;冬季白雪皚皚,冰瀑飛挂另有一番景緻。這裡生長着黨參、黃芩、柴胡、連翹等多種名貴的中藥材,形成了養生健身的極佳環境。

通天峽靈秀壯美。靈在于水,高山平湖、深潭瀑布、溪水潺潺,被稱為“北方小九寨”;秀在于林,滿目蒼翠、遍山蔥茏、氣象萬千;壯在于山,雄、奇、險、峻集于一體,确有“三山五嶽彙太行,通天峽歸來不看山”之感,這裡将中國北方大山的雄渾和南國水鄉的陰柔之美融為一體,既有江南的飄逸妩媚,又有北方的大氣磅礴;美在于文,有虹梯關、玉峽關、明慧大師塔等曆史遺存,有神話傳說曆史典故;這裡有豐富的地質奇觀,仿佛就是一座恢宏的地質博物館,可以領略幾億年以上的地質原貌,走進通天峽,不僅是一次山水風光的遊覽,而且是一次曆史文化的觀瀾。

雲台山風景區

雲台山位于河南省修武縣境内,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同時又是河南省唯一一個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景區、國家文明風景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國家猕猴自然保護區七個國家級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景區面積190平方公裡,含泉瀑峽、潭瀑峽、紅石峽、子房湖、萬善寺、百家岩、仙苑、聖頂、疊彩洞、青龍峽、峰林峽等十一大景點。還有亞洲落差最大的瀑布雲台瀑布。

園區内地質遺迹豐富,30億年來,形成了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層;多次的構造運動,尤其是2300萬年以來,新構造運動的強烈擡升和水蝕作用的深度下切,造就了雲台山雙崖對峙的峽谷群和各種動态的瀑、泉、溪、潭,共同構成了曠奧兼具的“雲台地貌”景觀。

雲台山上溯夏商,下至明清,文人墨客不絕于此,唐代是稱覆釜山,到了金代時,稱之為雲台山,這個名字一直延續到現代,竹林七賢隐居山中,對中國園林從宮廷走向大自然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蒼岩山景區

蒼岩山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西南50公裡,地處井陉縣境内,總面積63平方公裡。為中國曆史文化名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蒼岩山福慶寺做為蒼岩山的核心景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拔1000餘米,蒼岩山最大的特點是:這裡不僅自然風光優美,而且宗教寺廟衆多,山巒中有不少名殿古刹。

蒼岩山景觀豐富多彩。群峰巍峨,怪石嶙峋,深澗幽谷,古樹名木,清泉碧湖,構成了奇特、幽靜、秀麗的自然景觀。千年古刹福慶寺以悠久的曆史和卓越的建築藝術構成奇異壯觀的人文之美,使之享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群峰唯蒼岩”之美譽。福慶寺建于1400年前的隋代初期。據碑文記載,隋朝隋炀帝女兒南陽公主曾在此出家為尼,度過了62個春秋。山上主要建築有書院、萬仙堂、橋樓殿、大佛殿、藏經樓、公主祠、碑亭等。所有建築依山就勢,小巧玲珑,或建于斷岩,或跨于險壁,鬥拱飛檐,構造宏麗,雲蒸霞蔚,頗為壯觀。

九龍峽景區

九龍峽自然風光旅遊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區漿水鎮,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位于太行山中段東麓。面積64平方公裡,主峰王帽山海拔1800米。東距邢台市區62公裡,宜沙國防公路和晉冀高等級公路直達景區。現開發有九龍峽風景名勝區、九龍峽國家重點農業生态觀光示範區、九龍峽度假村。

九龍峽自然風光旅遊區有中國最大的野生桃花生長集散地;是華北地區最大的紅砂岩峽谷聚集群;華北落差最大、群落最集中的瀑布群;是古襄國所在地、趙國的起始發源地,景區分布着上百個景點。景區内森林覆蓋率達78%,植被覆蓋率98.5%。

九龍峽擁有有罕見的幽谷奇峽,景區步移景異,季更景變,春天漫山遍野的桃花競相争豔;夏日高山飛瀑,泉水潺潺,峽谷清幽涼爽;秋有黃栌、五角楓将大山裝扮的五彩缤紛;冬至瑞雪素裹、銀龍飛舞,百丈懸崖上的冰挂令人驚歎不已,被譽為“燕趙第一景”。享有“太行自然風光明珠”之美譽。

天河山景區

天河山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是中國愛情山,中國七夕文化之鄉,牛郎織女傳說的原生地。天河山是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風景區屹立在晉冀交界處的太行山最綠的地方,總面積30平方公裡。

天河山距邢台市區50公裡,遠離都市喧嚣,這裡奇峰林立,峽谷幽峻,植被豐茂,林木蔥郁;群瀑飛雪,清泉鳴筝,水源豐沛,是著名的“太行水鄉”;松濤陣陣,牛羊成群,又稱“雲頂草原”。早在新石器時代,天河山地區就有人類居住。抗日戰争時期,天河山是八路軍主要根據地之一。129師醫院,冀南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前身)等革命遺址,至今保存完好。

天河山一帶廣泛流傳着牛郎織女的故事,并擁有大量的文化遺存。經多位專家考證,這裡就是牛郎織女故事的原生地。2005年,天河山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為“中國愛情山”。2006年,天河山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七夕”文化研究基地,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七夕文化之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楊亮才先生觀天河山有感:“此景隻應天上有,不知何故落邢台。”牛郎織女魅力的愛情故事,也許隻能發生在這唐詩宋詞般絕美的仙境之中。

邢台大峽谷

邢台大峽谷是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景區位于邢台市西70公裡處,由24條峽谷組成,其中長1000米以上的達8條,是太行群峰中的一大奇觀。峽谷群有三大景色:一是奇峽。谷底狹深、峽岸壁立、成群出現,構成了太行奇觀;二是峻峰。周圍山峰都是幾近90度的紅崖絕壁,峰巒疊嶂,上下錯落,形成了高低變化,犬牙交錯的天際線;三是飛瀑。黃巢岩下有一奇特而又壯觀的瀑布,瀑布不是飛流直下,而由懸崖頂一深潭中翻騰而出,山泉奔流至此,鑽入一石甕,泉水在甕中回旋而出,從數十米高的峭壁上飛濺而上。

邢台峽谷群是以石英砂岩峽谷景觀為主體,輔以山崖、瀑布、人文風情等景觀的峽谷群型旅遊區,其所具備的壟斷性石英砂岩峽谷群和典型性的嶂石岩砂岩地貌特點,峽谷群的岩石大多是紅色,在地質學上稱作石英砂岩,這裡14億年前是一個淺海環境,紅色石英砂沉積後,在高溫、高壓作用下形成這種岩層,後經燕山造山運動,山體形成褶皺,又經千萬年的流水切割、侵蝕,形成今天峽谷群奇特的地勢地貌。在太行山區乃至全國山嶽型旅遊區中獨樹一幟不可多得。

前南峪生态旅遊區

前南峪,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區西部漿水鎮,距邢台市區60公裡,素有“太行明珠”之稱,植被覆蓋率達94.6%,林木覆蓋率90.7%,主要樹種50多種。1995年榮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環境保護全球500佳提名獎,有“太行山最綠的地方”之美譽。

前南峪是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是全國百家紅色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國防教育基地、全國首批百家農業旅遊示範點、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五百佳”提名獎、全國十佳水土保持示範區、首批全國鄉村旅遊示範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

前南峪國家森林公園規劃面積38平方公裡,為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分為抗大觀瞻區、生态觀光區、化山攬勝區、川林果園區、三支鍋景區、大石岩景區和龍宮景區十大景區。前南峪生态旅遊區系全國百家農業旅遊示範點之一,由國家旅遊局局長何光帏題名,處于邢台縣主要景區的中心地帶,景區規劃面積116.8平方公裡,内有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80多處,景區内山清水秀,氣候宜人,七月份平均氣溫24攝氏度,是一處集旅遊觀光、消夏避暑、休閑度假、回歸自然、科學考察和傳統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景區。

京娘湖景區

京娘湖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太行山大峽谷西北部山區的口上村北,亦稱口上水庫。距武安城30公裡,距邯鄲約60公裡,位居太行山脈腹地。湖面呈倒“人”字型,分東西兩支,長短各3公裡。這裡山水環繞,群峰競秀,層巒疊嶂,川谷深幽,赤壁丹崖,色彩斑斓,林木茂盛,波光粼粼,風景秀美,造化神奇。現已憑借其中山川水色開辟成為旅遊風景區和避暑勝地。

據史料記載,趙匡胤千裡送京娘的故事便發生在這裡。京娘湖因宋太祖送京娘的故事發生在這一帶,故得此名。

因相傳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千裡送京娘途經于此而得名。這處帶有神秘色彩的佳山秀水,于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境内的太行山西麓,北洺河上遊常社川和門道川彙合處,東南距武安市32公裡,東距邯鄲市60公裡,交通十分方便。京娘湖水面2500餘畝,湖水容量3200萬立方米,水深達50米。湖水呈倒人字形,分東西兩支,總長十餘公裡,湖面蜿蜒曲折,或開闊或如一線。湖面兩岸險峰對峙,層巒疊峰,隽秀而奇險。山水相依,山因水而秀,水因山而奇,在山與水的交融中,這裡的18處景觀各具特色,有的為人工造就,氣魄雄渾;有的天然形成,鬼斧神工;有的同神話故事和曆史故事相交融,寓情于景,更增添了迷人的氣氛。

古武當山景區

武當山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西北的太行山大峽谷深處,距邯鄲市70公裡,景區面積20多平方公裡,是一座道教曆史名山,4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山頂一唐代古碑上記載此為古武當山,經專家考證認定是久為國内道教界尋找的著名的北武當山,其曆史早于國内其它武當山。古武當山上廟主峰海拔1437.7米,真武古廟建在山的極頂處,廟内供奉着道教大神真武大帝和太極宗師張三豐。

武當山山勢奇特,五峰相望,頂頂有廟,峰峰插天,杆被繁茂,滿山蔥郁。武當山古建築群中的主要遺産有太和宮、南岩宮、紫雲宮、複真觀和“治世玄嶽”石坊等。

七步溝景區

七步溝景區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太行山大峽谷活水鄉境内,河北武安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腹地,總面積15平方公裡,由門景區、休閑度假區、百瀑峽、羅漢峽、三棱山、馬武寨六個景區組成,集綠色、古色、紅色旅遊資源和獨特地質資源之大成。于2009年5月重新規劃建設,總投資12億元。設有冀南首家滑雪場、高空索道、CS真人射擊、拓展訓練、遊客中心和四星級天門湖酒店,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河北省重點旅遊建設項目。

長壽村景區

長壽村即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太行山大峽谷西北56公裡處摩天嶺腳下的艾蒿坪村,因自建村以來,村民少病絕癌,世代長壽,壽命均在85歲以上,故稱“長壽村”。沿深褐色石闆路進村,在村邊山崖旁,一股清冽甘純的泉水從山岩之中噴湧而出,彙成小溪,汩汩流淌,因泉水富含礦物質和中草藥成分,村民們常年飲用,少病益壽,故稱“長壽泉”。

摩天嶺最高峰海拔1747.5米。這裡層巒疊嶂,峽谷深幽。山上物産豐富,遮天蔽日的原始次生林中長滿了油松、樟子松、漆樹、闆栗樹等幾十種珍貴的樹木,有上千畝的野生連翹茶林,有黨參、丹參、黃芪、柴胡、何首烏等200多種中草藥材。因植被茂盛,氣候濕潤,雨水充足,再經山上多種藥材根系過濾,滲入地下,形成股股甘冽之泉。連翹有清肺消炎的功效,村民們采摘嫩葉土法蒸制成茶葉,用泉水沖泡,常年飲用,有養生保健的作用,故稱“長壽茶”。山上有金錢豹、野山羊、山雞、野豬、野兔等保護動物。景區總面積25平方公裡,遊覽面積15平方公裡,景點有50多處。長壽園、長壽泉、長壽洞、龍盤樹、馬刨泉、十八盤、古長城、峻極關、玉皇頂等是一處休閑避暑養生的佳地。

朝陽溝景區

朝陽溝,地處河北省邯鄲市武安管陶鄉朝陽溝村,距邯鄲市80公裡,是著名戲劇作家楊蘭春老先生的家鄉,是戲劇《朝陽溝》故事的創作原型地。

1958年毛主席發表了“農村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講話,号召廣大知識青年到農村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為反映這一時代的特色,出身于朝陽溝的著名導演楊蘭春根據回家探親時朝陽溝發生的故事,結合朝陽溝的地理特征,僅用七天時間就編寫排演了《朝陽溝》這一戲劇,一經公演,赢來全國人民的喝彩。朝陽溝景區就是根據這一故事的原型地而開發的旅遊區。

景區内還保存了楊蘭春舊居、李支書舊居、二大娘舊居、栓寶銀環舊居、老平舊居、老小孩舊居、有良舊居、小牧童舊居。朝陽溝劇中繩坡峧、野草灣、陽坡垴、跌水岩等大都成為觀光的景點,除此以外,可以參觀的還有黑龍廟、九連溪、九連瀑、象山、華山洞、山頂草原、龍泉瀑、觀日峰、玉峰塔、藥王洞、聖母洞等等。楊蘭春先生曾說這裡是真正的朝陽溝故事發生地和創作原型地,并欣然為朝陽溝題詞:朝陽溝——“人勤人誠人奮進。好山好水好地方”。

猕猴保護區

河南太行山猕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華北地區面積最大的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尤其是太行猕猴是已知世界猕猴類群分布的最北界,具有極高的科研和醫學價值。該保護區具有原始古老的自然性、南北過渡帶的典型性、複雜的生物多樣性和保護國面積的有效性等特點。

保護區處于暖溫帶的南沿,南北植物兼容并存,多樣性豐富。保護區的地質結構複雜,物種資源豐富,區域成份複雜,森林覆蓋率高。植被除一部分為原始植被外,多為天然次生林。由于其古老的地質結構、繁茂的森林植被,動物的天然樂園,就形成了豐富的旅遊資源。

太行山猕猴保護區以保護太行猕猴及其生态環境多樣性為主,其中太行猕猴現有3群3000隻左右。猕猴屬靈長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在陡峭絕壁上開鑿的古棧道旁,有一座被稱為仙人橋的石築橋梁,它曾為溝通晉豫兩地的經濟、文化交流立下了不小的功勞。仙人橋建于明朝,長五十米,高二十五米,結構嚴謹,堅固樸實。相傳當時曾有晉、冀、魯、豫、秦五省十八府、九十六縣的民衆參與修建。離仙人橋不遠處,連接着一座堅實的橋梁,跨過這座橋和相連的山洞,就進入了龍泉峽。

大峽谷内的桃花谷景區

位于太行山半腰,海拔1700餘米。桃花谷四面諸峰如筍。谷上懸崖百丈,荊棘叢生。谷的西南山頂有一飛瀑高懸,深淵淺潭,清澈可鑒,水美之處竟與九寨溝中“海子”相似,此處春時山花怒放,夏時綠草如茵,秋時滿山紅葉。最神奇的是谷内的兩大奇觀:盛夏三伏天,這裡卻湖水結冰,仿如冬天;而在隆冬季節,冰雪覆蓋,百花凋謝之時,桃花洞周圍則山桃花淩寒怒放。桃花谷因此而得名。

除了桃花谷外,大峽谷内另一著名的景區王相岩更是風光無限。景區位于太行大峽谷西側,山勢陡峭,飛瀑流泉,懸崖樓閣,棧道繞山,景色壯麗,為南太行之冠,故有“太行之魂”的美譽。王相岩風水地貌,龍穴砂水結構完整,使這裡成為曆代仙釋之徒、聖人雅士的遊賞之地,并有美妙感人的曆史傳說。

太行八陉

陉(音xíng),即山脈中斷的地方。“太行山首始于河内,北至幽州,凡有八陉,是山凡中斷皆曰陉。”

太行八陉,即古代晉、冀、豫三省穿越延袤千裡、百嶺互連的太行山相互往來的8條咽喉通道;是三省邊界千峰聳立、交錯山嶺之間的重要軍事關隘所在之地。

大峽谷公園

太行山大峽谷自然風光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山西省壺關縣東南部,境内千峰競秀,萬壑争奇,獨特的地形、地貌,珍稀動植物資源造就了太行山大峽谷最為奇異的自然風光。

太行山大峽谷山勢雄特、拔地通天,地殼的隆起和凹陷造成太行山山前斷層的巨大錯斷,形成了雄偉的太行山山體與峽谷錯綜複雜的分布态勢。這裡的山體雄健壯美,群峰神奇秀異。

太行山大峽谷文化底蘊十分深厚,孔子回車、二仙真人的故事源遠流長,特别是坐落在紫團山西南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真澤宮。

森林公園位于壺關縣東部的晉豫兩省交界區,北距壺關縣城30公裡,蔭林路、福川路、壺平路、紫盤旅遊公路橫穿其中,鄉村道路遍及全園,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公園涉及三個鄉鎮的23個村,占地面積達4389.4公頃,其中林木面積3287.6公頃,森林覆蓋率高達74.9%。

王屋山

王屋山位于太行山南端的王屋山,在河南省西北的濟源市,是河南省與山西省的界山。《列子》中著名的寓言“愚公移山”所提到的王屋山即指此山。

王屋山西接中條山,東為析城山。山地西南側發源有短小河流,直接南流入黃河。隔黃河南望,有邙山和嵩山,三者共同構成黃河中遊區最後一段山地。

王屋山森林保存較好,中部山區存有小片原始森林。山區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有金錢槭、青檀等珍貴植物種和猕猴、豹、麝等珍稀動物。

王屋山道觀宮廟衆多。位于濟源市西南部、天壇山南麓的陽台宮是河南省已知規模最大的明代寺廟殿宇。

林慮山

林慮山位于林州市西部的一段被稱為南太行林慮山。聞名于世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就構築在磊山的懸崖峭壁中。因此,該風景區定名為“紅旗渠·林慮山風景名勝區”。這裡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是“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滑翔基地。主要景區面積有100平方公裡。中國錦鄉山河素有“北雄南秀”之稱,而林慮山是北雄風光最勝處。

經過開發建設,形成了以“人工天河”紅旗渠、太行大峽谷、太行之魂王相岩、冬夏倒置桃花谷、林慮山國際滑翔基地、天開圖畫黃華山、文物寶谷洪谷山、北雄風光天平山、翠柏園林龍鳳山、石門湧泉萬泉山、龍洞天橋王龍洞等景觀為主體的獨具特色的風景名勝區。

龍泉峽

龍泉峽和五指峽是兩個不同的氣候帶。良好的氣候條件使龍泉峽水豐草美,物産豐富。龍泉峽瀑布以它震耳的轟鳴聲中,飛濺的瀑布,給人以強烈的沖擊。

龍泉峽有一個從河南進入山西的古關口,叫大河關。雖然它在文革時候遭到了破壞,但“大河關”三個字的輪廓卻還能看得出來,也能看得出古關、古橋和古棧道的痕迹。史記三國時期曹操追殺高幹就是從這裡破關進入太行山攻占了壺關。

羊腸坂

羊腸坂也曾是古代中原與上黨太行交往的一條必經的險道,它因道路狹窄,盤垣似羊腸而得名。三國時曹操率兵攻打盤踞于上黨壺關的高幹時,途徑此地,曾賦詩《苦寒行》,感歎此行的艱難:“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崔巍,羊腸坂诘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山頂上的曹公壘就是當年曹操兩進上黨時攻下的最後一座堡壘的遺迹。

王莽峽

走出龍泉峽,第三個峽谷是王莽峽。遊王莽峽,不能不到十八盤。十八盤是唐朝時人們為了溝通上黨和中原地區的文化商業交流而在懸崖峭壁上人工開鑿的。清代它被洪水沖跨,康熙年間人們捐資重新修建了古棧道,共砌了一千三百個台階,如今已被蔭林公路所取代,它現在隻是十八盤一個重要的風景旅遊點。

在王莽峽深處有一個洞穴,傳說是王莽追殺劉秀,劉秀藏身的地方。在王莽峽中還有很多關于王莽、劉秀的故事。傳說在西漢末年,王莽奪權,他追殺後主劉秀,一直從河南追到了這裡,劉秀來到了懸崖隐身為一塊石頭,而王莽并沒有發現,他一路追殺到這裡,一不留神就墜下了萬丈深淵,它的心肝就挂在了懸崖峭壁上,日後就形成了心肝石。紫團山不僅出産優良的紫團參,山上還結滿枝繁葉茂的各色鮮果,為太行山大峽谷的旅遊增添了新的内容。

自然資源:太行山大峽谷園内還有木本花卉、藥材等珍稀植物300多種,特别是自然生長的亞熱帶樹種南方紅豆杉在大峽谷的出現,使大峽谷更顯得神秘。

太行大峽谷:位于太行山南脈林州市境内,全長50公裡,被譽為“東方的科羅拉多”。大峽谷景區又名“百裡畫廊”。谷内台壁交錯,雄險壯觀。其間分布有形态各異的峰、巒、台、壁、峽、瀑、潭、泉、澗、溪,是中國北方山水的典型代表。景區地質、地貌齊全,生态植被優良,保持着大自然的原始自然形态,各個地質時期的岩石出露明晰,被地質學家稱為“天然地質博物館”。

峽谷内民俗淳樸獨特,民宅石街、石院、石柱、石牆、石梯、石樓就地取材,以石構造與自然風光渾然一體,峽谷内有三九嚴寒桃花盛開的桃花洞、三伏酷暑水結冰的冰冰背等自然奇觀,峽谷兩側山峰不少惟妙惟肖的造型地貌聳立摩崖外側,構成百裡畫廊,極其壯觀。

太行峽谷國家森林公園

位于壺關縣東部的晉豫兩省交界區,北距壺關縣城30公裡,蔭林路、福川路、壺平路、紫盤旅遊公路橫穿其中,鄉村道路遍及全國,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公園涉及三個鄉鎮的23個村,占地面積達4389.4公頃,其中林木面積3287.6公頃,森林覆蓋率高達74.9%。公園風光旖旎,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資源十分豐富。規劃以五指峽、龍泉峽、五莽峽三大峽谷為主線,開辟紫團洞、雲蓋寺、水妖洞和真澤宮四大景區。共有峽景、水景、山景、石景、樹景、林景和名勝古迹景觀44處,景點400餘個。

有綠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懸崖,千姿百态的山石,如練似銀的瀑布,碧波蕩漾的深潭,雄奇壯麗的廟宇,引人入勝的溶洞,令人神往的傳說。景點有實有虛,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險,巧奪天工,使公園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珠聯璧合,相映成趣。公園的景點主要集中在紫團山上。

山距壺關縣城東南60公裡,因山有紫氣缭繞成團而得名。山區萬峰突兀,方圓百裡。古稱抱犢,風光絕佳,有“南五夷(山),北抱牍(山)”之說,是“海内不可多得”之勝境。曆史上有頌揚它的詩詞百餘篇及36景詩傳世。主要有八大景色:仙翁崖、雲蓋寺、照壁山、倚秀峰、南參園、唐崖碑、将軍峰、翠微洞和白龍潭。雲蓋寺在山巅,亦稱白雲寺,有南向的二進院佛寺建築,大殿鬥拱層疊,木質透雕,尤以4組戲劇磚雕而著稱。紫微洞亦稱紫團洞,是紫微道人面壁之處。洞如迷宮,寬窄不等,最高處達50餘米,最寬處達30餘米,最低窄處則僅容一人側身而入。洞中有“天神”、“羅漢”、“

八仙過海”、“玉龍捧壽”等溶岩層景點151處,已開發1500米,接待各方賓客。真澤宮景區以真澤宮為中心,位在紫團山區樹掌鎮神郊村。宮内供奉着樂氏二仙女,又稱“二仙奶奶廟”、“二聖廟”。宮外紅牆碧瓦,巍峨莊嚴,内部雕梁畫棟,結構巧妙,占地7000平方米,依山築砌成五進院落,一院高于一院。有香道、牌坊、山門、當央殿、萬壽亭、鐘鼓樓、寝宮、聖公母大殿及兩側的樓閣式配殿,有陽宮、陰宮、嬰兒宮、奶水宮、梳妝樓等,使整個建築統一在古樸典雅、高低錯落的環境之中。太行山峽谷,古有“藏龍卧虎之地”的美稱。不久太行峽谷森林公園,将以“返璞歸真”的氛圍展現在世人面前,為遊人贊賞、青睐。

太行山綿延千裡,象一條青色的巨龍,盤踞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遼闊的大地上。位于林州市西部的一段被稱為南太行林慮山。聞名于世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就構築在磊山的懸崖峭壁中。因此,該風景區定名為“紅旗渠·林慮山風景名勝區”。這裡是國家級風景浼勝區,也是“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滑翔基地。主要景區面積有100平方公裡。我國錦鄉山河素有“北雄南秀”之稱,而林慮山是北雄風光最勝處。

林慮山

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它的最高山峰海拔1675米,形成獨特的山區氣候特征。年平均降雨量670毫米右。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暖少雨,秋涼氣爽,平均氣溫12.7。C。

林慮山曆史悠久,彙獨特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體,景區内有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0處,市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71處,旅遊資源豐厚。從南北朝時期起,這裡就已成為衆所矚目的旅遊勝地。

這裡曾留下了曆代帝王将相、達官賢士、文豪武俠、名流高僧、神醫巧匠的足迹,也有他們美麗而神奇的傳說故事。商朝第22代國王武丁,省年時被其父送往王相岩與平民奴隸生活在一起,在此結識了奴隸傅說,發現其很有才華,他即位後三年不語,方把朝臣說服,請傅說出山并拜為宰相,而武丁得傅說輔佐,實現了中國曆史上的“殷道複興”。東漢時期,朝中官宦夏馥迫于皇宮之禍,陷姓埋名避難于此,現遺迹尚存。明嘉靖年間遊方道人趙得秀居山不舍,依崖築景,苦練仙丹,現仍存其師徒墓塔。

景區氣勢磅礴,風光獨秀。經過近幾年的開發建設,形成了以“人工天河”紅旗渠、太行大峽谷、太行之魂王相岩、冬夏倒置桃花谷、林慮山國際滑翔基地、天開圖畫黃華山、文物寶谷洪谷山、北雄風光天平山、翠柏園林龍鳳山、石門湧泉萬泉山、龍洞天橋王龍洞等景觀為主體的獨具特色的風景名勝區。本書重點介紹太行大峽谷風光。

太行大峽谷北起林州市任村鎮回山角,南至山西省平順縣井底村,南北長30公裡,東西寬200米,最窄處60米。群山環繞,山巒重疊,奇峰突兀,台壁交錯,形态萬千,森林覆蓋,郁郁蔥蔥,青山流水,懸崖棧道,景色

“雄、險、奇、秀”。站在高處眺望,擡頭是景,低頭是景,左看是景,右看是景,景色迷人。主要景區有:山前景區、王相岩景區、仙台山景區、桃花谷景區、太行平湖景區、林慮山國際滑翔基地等。那三九冰雪桃花開的桃花谷和三伏酷暑洞結冰的冬夏倒置奇觀,更是令遊人神秘莫測、贊口不絕。

影視基地

太行大峽谷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吸引着四方遊客。每年接待觀光野營、休療養生、滑翔攀岩等大批遊客。北京、河南、上海、廣州等多家電視台、電影制片廠來此作外境地,拍攝電視、電影片,著名的電影片《李雙雙》和電視劇《難忘歲月——紅旗渠故事》等就是在這裡拍攝的。每年迎來大批美術院校師生,來此寫生作畫,創作出了無數優秀美術作品。

生态保護

在中國太行山地區建設的多林種的造林工程。太行山區南起黃河,北至燕山山脈,西臨山西省的汾河,東瀕華北平原,包括河北、山西、河南與北京市共110個縣,其中有39個貧困縣,占28%。總面積約1400多萬公頃。太行山區山高坡陡,岩石裸露,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當地經濟落後,人民生活貧困,每當暴雨集中,給下遊平原地區造成洪澇災害。

太行山綠化工程的總體規劃是在1986—2000年間新增綠化面積395.6萬公頃,其中造林育林面積329.9萬公頃,占83.4%;種草育草65.8萬公頃,占16.6%。

太行山,聳立于北京、河北、山西、河南之間,既為華北平原抵禦着西北寒潮的襲擊,又接納着來自東南的暖濕氣流,生态作用十分重要。但是,由于自然條件的變化及人為破壞,一度,太行山林草植被銳減,水土流失嚴重,影響到華北平原的生态安全。為此,我國從1994年開始全面實施太行山綠化工程。

和天保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一樣,太行山綠化工程是我國正在實施的林業重點生态工程。25年來,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11%提高到22.4%,森林質量顯著提升,林區生态環境明顯改善。

上一篇:納尼亞

下一篇:基維亞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