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動物園

太原動物園

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太原動物園位于省城東北隅的卧虎山上,距市中心6公裡。太原動物園是野生動物繁殖、異地保護、引種馴化、展出及安全管理、開展國内外動物交換、公園豐容綠化管護、環境清潔、設施維護、遊覽秩序、遊客安全等日常管理工作的專類公園,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
    中文名:太原動物園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Taiyuan zoo 位置:位于太原市新建北路中段東側 面積:760畝 創建日期:1955年 館藏精品:大熊貓、金絲猴、白犀牛 占地面積:79.36公頃 動物種類:165種 開放時間:08:30-18:00 票價:10元 所在地:太原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東馬路2号 類别:動植物園

曆史沿革

動物園最早位于太原市海子邊的人民公園(現兒童公園)内,系公園的專業園區之一。

1955年5月規劃選址,定在位于太原市城區西北角的黑龍潭。1956年開始征地,拆遷建設黑龍潭公園,先後建成獅虎園、熊豹房、鳴禽館、爬蟲館、猴房、羚羊館等12座獸舍。1957年後半年,人民公園的動物全部遷入黑龍潭公園并更名為“太原動物園”,同年12月5日正式對外開放,從此太原市有了真正專類的動物園。當時,園内動物品種達71種,276隻。

1976年,在園内湖西建起204間食草類獸舍,使動物展區擴大到園區西部,形成完整的全園動物展區。動物種類已發展到130種,1000餘頭(隻),是華北地區規模性、區域性的動物園,也是全國八大動物園之一。

1980年,從湖南省長沙市引進國寶大熊貓“沙沙”,使太原動物園的檔次進一步提高。1998年,大熊貓“沙沙”因年歲已高,并患有白内障沒,在動物園死亡。33歲成為當時全國最長壽的大熊貓。

2003年市委、市政府為加快生态園林城市建設,整合旅遊資源,異地保護野生動物的角度和優化以及提升市民的生活環境質量考慮,決定将特點鮮明,資源豐富,交通便捷,有利于發展的卧虎山公園改建成太原動物園。2003年5月1日開工建設。2004年4月29日,經過近一年的建設、搬遷,正式向遊人開放。

太原動物園承建的太原動物園二期(動物散放區)、動物園提質改造、海洋館、遊樂場是2018年太原市重點工程項目。太原動物園現有土地約1200畝,新增地達到900餘畝,建成後占地将達到2000餘畝,較現有占地增加一倍。

景區文化

太原動物園位于省城東北隅的卧虎山上,距市中心6公裡,占地面積79.36公頃(1190.41畝),地形地貌為東南高、西北低,東西直線長約5華裡,南北平均寬約2華裡,全園有供遊客參觀的各種動物品種170餘種,3300餘頭(隻);各種植物70餘種,30餘萬株,草坪面積60萬平方米,綠化複蓋率達到了85%以上;動物表演場四座,生态餐廳兩座,遊樂設施30餘項,年接待遊客量130餘萬人次。

園内林木茂盛、景區相連、曲徑通幽、鳥語花香,呈現出多色彩的園林景觀特色,整個景區處處體現着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栖息環境氛圍,豐富和滿足了省城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為我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豐富旅遊内容、開拓旅遊市場、發展特色旅遊産業、帶動旅遊和區域經濟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太原動物園已成為我省無可替代的綜合性主題旅遊景區。

動物園以“自然、野趣相融合,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為主題,建造出一個最适合動物生存的自然環境。全園遵循自然、依地形合理分布建設,根據功能區劃分為七個遊覽景區,分别是專為兒童設計的“小小天地”景區;以觀賞各種花卉為主的“百花苑”景區;以展覽黑猩猩、黃狒狒、松鼠猴、節尾狐猴、青猴、赤猴、猕猴等靈長類動物為主的“花果山”景區;由火烈鳥館、百鳥苑、水禽湖、孔雀苑、鳴禽館、猛禽館組成的“鳥語藍天”景區;以展覽大熊貓、非洲犀牛、長頸鹿、大象、斑馬、鴕鳥、駱駝、梅花鹿、角馬等食草類動物的“草原風情”景區;由熊山、獅館、豹館、狼舍、虎園等組成的“自然森林”猛獸區;由生态餐廳、遊樂場組成的“中心休閑娛樂”區。另有海獅表演、大象表演、馬戲表演,場場表演新奇有趣,引人入勝。

太原動物園在規劃、建設中,加強自然、生态建設;經營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以人為本,視動物為生命,以遊客為源泉”的建園之策和立園之本,以“樹立形象、打造品牌、提檔升值”為發展方向;管理中加強服務質量建設,加大動物保護、品種引進、繁殖、科普教育和宣傳力度,堅持安全與服務并重,不斷挖掘動物文化、曆史文化和民情民俗文化,每年定期舉辦“動物運動會”、“動物文化節”、“廟會”等大型遊園活動,豐富活動内容,打造特色,逐步将太原動物園建設成為集自然生态、人文景觀、動物特色為一體的人、動物、自然和諧旅遊景區,成為我省娛樂休閑、科普宣傳和科研教育的最佳場所。

園區布局

太原動物園共分7個展區:鳥語藍天(鳥禽區)、熱帶亞熱帶動物區、花果山(靈長類區)、自然山林區、草原風情(食草動物區)、服務休閑區、科普教育區。

鳥語藍天(鳥禽區)以水禽湖、百花苑、孔雀苑為主。花果山(靈長類區)以飼養猕猴為主。自然山林區由熊山、獅館、虎園、豹館組成。草原風情(食草動物區)以飼養野驢和鴕鳥等食草動物為主。服務休閑區種植各種花卉的。

景區介紹

這裡開闊,幽靜,林木蔥郁。現占地面積為42公頃,飼養展出動物150餘種,近2000隻,場館建築面積達兩萬多平方米,每年接待國内外遊客200多萬人次。在展覽内容上,有進口動物長頸鹿、白犀、斑馬、長角羚、美洲獅、狒狒等,國産動物大熊貓、亞洲象、扭角羚、東北虎、金錢豹、蒙古野驢、白唇鹿、麋鹿、褐馬雞、綠孔雀等。太原動物園,北部為猛獸室;中部為鳥館、水禽;南部為猴舍、熊貓、海豹館,褐馬雞,珍珠雞、羚羊、梅花鹿也雜居其間。

小小天地景區

小小天地景區,入住十幾種50多隻動物,有鸸鹋、八哥、變色龍、鳄魚、珍珠雞等,親水廣場裡面有假山瀑布和小橋流水。

百花苑景區

主要種植草坪和牡丹、芍藥、丁香、碧桃、連翹等各種植物花卉。

鳥語藍山景區

水禽湖

水禽湖,水禽湖展區共展出35種3800多隻水禽和涉禽,其中有國家保護動物疣鼻天鵝、大天鵝、小天鵝、白鹳、丹頂鶴、黑頸鶴和白枕鶴以及從國外引進的黑天鵝和黑頸天鵝。水禽多在上午和下午在水中活動,由我園親鳥自行繁殖的天鵝因未進行斷翅處理,常在動物園上空展翅翺翔,英姿飒爽,鳴聲嘹亮,自有一番風景。

百鳥苑

百鳥苑,外面的網圍是用防火尼龍網編織而成的。全苑占地面積地9000平方米,鳥類20種400餘隻,其中以綠孔雀、丹頂鶴、戴冕鶴、和海鷗為主。百鳥苑與水禽湖緊緊相連給涉禽和鳥禽建造出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

雉雞館

雉雞館,裡面展出大鸨、白鹇、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白腹錦雞等,他的飼養方式與百鳥苑中鳥類的飼養方式大緻相同。

鳴禽館

鳴禽館,共有鳥類17種400多隻,主要以相思鳥、畫眉、八哥、鹦鹉為主。光鹦鹉就有10多種,分别是金剛鹦鹉、白葵花鹦鹉、折中鹦鹉等。

孔雀苑

孔雀苑,飼養的全為白孔雀,它們産于雲南,為了使孔雀能更好的生長,太原動物園專門從雲南請來工匠用毛竹建造了孔雀苑。

小花園

小花園,太原動物園又一處園林景觀,以種植桃樹為主,并有假山、瀑布、小橋、流水和涼亭、方凳等。

草原風景區

食草區

整個區域占地140多畝,内有6分區19種160餘隻動物,可以分為走禽區、鹿區、羊區、駝區、驢區和馬區,全部是散放飼養,以樹皮闆相隔。

馬區,展出果下馬。野牦牛區,展出野牦牛。野驢區,有蒙古野驢和西藏野驢。駱駝區,展出雙峰駝。鹿區,有白唇鹿、梅花鹿、馬鹿、麋鹿等8種動物。羊區,有岩羊和大耳羊兩種動物。鴕鳥區,是食草區的最後一區,共展出17隻。

長頸鹿館

長頸鹿館,太原動物園内建築規模最大最高的館舍,占地1496平方米,高11米。館内現有3隻長頸鹿,它們是父子關系。

斑馬館

斑馬館,館内一共有三匹斑馬。太原動物園的斑馬夏天一般喂苜蓿,冬天主要為東北草。

花果山景區

以飼養猕猴為主。

自然景區

獅館

獅館,設計是根據獅的形态設計的。這裡的獅子全部是非洲獅,一共有四隻獅子,其中一對為夫妻,還有兩隻小獅子。

虎園

虎園,太原動物園新開辟的一個大型猛獸散養區。虎園占地7.6公頃(118畝),占整個動物園面積的十分之一,總投資500多萬元。太原動物園林木主要以側柏為主,這些柏樹至少有20年的樹齡,桧柏與華北綠毛球種植于整個太原動物園的四周。太原動物園都用電網環繞,網高6米左右,電網的瞬間電壓為850伏,太原動物園内的東北虎系從黑龍江東北虎的繁殖基地租借而來,野性十足。

豹館

豹館,設計是模仿豹子跳躍的形态。太原動物園在金錢豹的繁育上一直保持了國内的先進水平,豹館内主要飼養的是華北豹,共有11隻,他們的年齡在5—6歲,屬于成年豹,以籠養為主。狼舍,裡面一共有9隻狼,主要以吃牛肉為主。

熊山

熊山,占地2000多平方米,分為散養區和館舍兩部分。飼養的有天山棕熊、東北棕熊,黑熊等20多隻。

小獸館

小獸館,裡面有野豬、銀狐、蘭狐、獾等十餘種動物,還有白化熊。

犀牛館

犀牛館,館舍的外型是根據犀牛的頭部設計,我們館内飼養的全部是白犀,一共有兩隻,于1982年進入太原。

動物疾病防疫救治中心

動物疾病防疫救治中心也叫獸醫院,太原動物園設有動物的診斷、化驗、藥房等場所,獸醫院為動物的健康生長提供了醫療保障。

所獲榮譽

太原動物園堅持執行國際ISO三标管理體系标準,建園以來分别榮獲省、市級模範單位、市級“精神文明單位标兵”“省級和諧文明單位”榮譽,在創建優質服務方面分别兩次榮獲“山西省旅遊行業十大品牌和十大影響力品牌”稱号,獲得了“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和“太原市四星級公園”的殊榮,被省科協評為“09年度省級十大科普教育平台”,獲得太原市“城鄉清潔工程十佳景區”稱号。

園内介紹

動物園占地79.36公頃,有各種樹木50餘種,綠地率達85%以上,各種動物165種,2000餘頭(隻),其中有白犀牛、亞洲象、長頸鹿、斑馬、羚牛、野驢、美洲虎、非洲獅、金錢豹、黑熊、棕熊、褐馬雞、丹頂鶴、白鶴、黑鶴、大鸨、天鵝、金剛鹦鹉等珍稀物種,還具備了褐馬雞、金錢豹、長頸鹿等動物在國内的先進繁育水平,是山西省唯一的集野生動物異地保護、繁殖、展覽于一體的專類動物園。全園共分7個展區:鳥語藍天(鳥禽區)、熱帶亞熱帶動物區、花果山(靈長類區)、自然山林、草原風情(食草動物區)、服務休閑區、科普教育區。

動物園的規劃以“人與自然相互融合、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為主題,建造成一個動物最接近大自然環境最适合動物生存的空間。在飼養和觀賞方式上,變以往的封閉式靜态參觀為圈養和散養相結合的動态參與方式,滿足了人們親近動物的願望,創造了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自然環境。

園徽介紹

太原動物園近50年來,一直沒有一個标志性的園徽,動物園從2006年起開始征集能代表地域特色的園徽,褐馬雞、東北虎、美洲獅、長頸鹿等園内的标志動物為備選園徽的主圖案。經過一年多的篩選,動物園職工賈勁銳的設計方案被選定為園徽。整個園徽以紅、黑為主色,呈長方形,主要圖案為山西省的省鳥褐馬雞。園徽的左側為拼音字母“TAIYUAN”,下側為“ZOO3”,前面“ZOO”即英語單詞動物園,整體則體現了2003年太原動物園正式搬遷至卧虎山。此外,“3”還表明了太原動物園發展經曆了3個曆史階段,分别是兒童公園、龍潭公園和卧虎山動物園。右下角為“since1957”标志着太原動物園1957年正式建園,之前動物園隻是兒童公園的一個組成部分。園徽的整體設計色彩明快,圖案簡明,便于記憶,也便于裁剪。

服務設施

2005年,太原動物園共安裝服務設施座凳600個、垃圾筒250個、果皮箱700個、警示牌、導遊圖、動物說明牌183塊(個),建成動物表演場1座、亭(長)廊7座、公廁13個、售貨亭11個,購置觀光遊覽車23輛、小火車1輛,中心休閑區也正在建設當中。

10月19日,太原動物園共安裝電子售票機17個,其中西門9個、南門8個;入園檢票通道22個,其中西門10個、南門10個、偏西門2個。

遊覽信息

乘車路線

830路、25路、845路、855路、864路、878路(動物園站)

門票信息

10元

景點地址

位于太原市區西北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