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通寶

天啟通寶

明代流通的錢币
為了維持紙币制度,政府先是禁止用銅錢,接着又禁止用金銀,然而紙币卻濫發無度,這些措施并沒有達到目的。自嘉靖元年開始,停用寶鈔,恢複了銅錢鑄造。其中,天啟通寶錢以鑄量少,成為明代流通量最少的錢币之一,至今仍少有發現。[1]
    中文名: 外文名:Apocalyptic connect treasure 别名: 中文全稱:天啟通寶 首次發行時間:明朝是朱元璋時與嘉靖元年 主币單位:枚 特點:種類多

簡介

明光宗未鑄錢,因其在位僅數月,未及鑄錢,其子明熹宗于天啟元年先補鑄其父年号“泰昌”錢,稱“泰昌通寶”。此錢為小平錢,真書直讀,銅色淡紅,也有黃銅錢,版本不多,有背月,背星錢,還有錢徑達2.9厘米,大如折二錢的寬郭大樣錢;也有錢徑2.3-2.4厘米的小錢。

明熹宗鑄泰昌通寶錢隻一年,次年便開鑄“天啟通寶”,同年設立了戶部寶泉局,稱“錢法堂”,從此由戶部主管鑄錢。所鑄錢币主要用于軍需,軍隊的鑄錢爐隻保留西北三鎮,東南的一律取消,這時全國形成了三個造币中心,分别為兩京及四川地區,但天啟三年(公元1628年),宦官魏忠賢專權,宦官亂政,濫鑄情況又出現,地方錢局大量出現,因此所鑄的天啟錢版本極多,差異大。錢背文大量的出現記地,記局,記重等形式。

此前僅萬曆時期出現過,但版本有限。所以明朝錢币制式的複雜時期是從天啟年間開始的。天啟年為了彌補财政的虧空,繼以往的方法,仍采用增加鑄錢量來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全國各省錢局鑄造濫錢惡錢,好賺取利潤。大量的輕劣錢摻入官錢充數,與明朝前期制錢力求精整美觀的傳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天啟通寶”初鑄為小平錢,後開鑄當十錢。天啟五年,因官私所鑄大錢過多過劣,下令停鑄,并由朝廷出白銀,回收當十錢,其大錢鑄期不過三年;天啟錢錢重原定一錢三分,千錢重八斤八兩,但後來由于官鑄過于濫惡,小錢僅重七分,千錢僅重四斤八兩,含銅量不足三成。

此外有一種用日本鉛錫銷熔入銅所鑄的銅呈折色的“折沙錢”就是此時所鑄。天啟小平錢分背無文和背有文兩大類,背文比萬曆錢複雜,背鑄有星月紋的種類多;背有文分記重,記事,記局、記地。背記事為“奉旨”二字,是當時宦官、大臣奉旨辦事造錢的意思。“天啟通寶”小平錢不僅背文多,其它如字文大小,文字水平,輪郭寬窄,錢文結構也有諸多不同,很複雜多變。“天啟通寶”當十錢也分背無文和背有文兩類,折二錢則大都背無文,存世也較少。這兩種錢皆較少見。

種類

“天啟通寶”是明朝熹宗皇帝朱由校執政期間鑄造的,有50多個版别。單是币背面的文字,就有很多種,有紀局名、地名的戶、工、高、浙、福、雲、密、鎮、府、院、新;紀重的有一錢、一錢一分、一錢二分等。天啟錢有折二錢,但鑄得不多。當十錢種類卻很多,大小、輕重不一。因此有人認為明朝天啟年間所鑄的“天啟通寶”,開啟了我國古代錢币背面版式多樣化的先河。

另外還有一種元朝“天啟通寶”,直徑3.4厘米,元至正十一年徐壽輝起義,攻占蕲水,建立政權,國号天完,年号治平。1356年,徐壽輝遷都漢陽(今湖北武漢),1358年,改年号為天啟,鑄“天啟通寶”銅錢,由于天啟作為年号的時間很短,鑄錢不多,保存下來的更少,故此錢極為珍貴。

由于後來明朝熹宗也鑄有“天啟通寶”,為了區别這兩種“天啟通寶”,錢币界就将其分别稱為徐天啟和明天啟。

文字

元末南方起義軍紅巾軍領袖徐壽輝公元1358年鑄“天啟通寶錢”,該币質地為紫銅,就式樣有小平錢、折二錢、折三錢三種,錢文有楷書和篆書兩種,由于從發行到停鑄僅經曆了一年,因此元天啟通寶比較珍稀,尤其是篆書折三天啟錢為一級品,為可遇而不可求之神品;而明天啟錢則版式較多,有小平錢、折二錢、折三錢、折五錢、折十錢多種,質地也為黃銅,但錢文卻均為楷書。

元天啟錢光背,而明天啟錢背豐富多彩,背字有:日、月、工、戶、浙、京、新等多種,紀值有二、十、十一兩等,當然還是以光背為常見。此外,區别的關鍵是錢文字體。元天啟錢“天”字飽滿有力,尤其一捺,剛勁有力,非大手筆不能為之;“啟”字繁體結構中的“戶”字,非常特别為橫戶;“通”字和“寶”字有瘦金體風味,顯然受宋錢“大觀通寶”和“崇甯通寶”影響較大;“通”字的甬部為三角。而明天啟通寶“天”字一捺,輕飄空靈,“啟”為正規繁體,“通”字中的甬部為拐三角,這也是明錢“通”字的一個普遍特點,“寶”字雖為楷書,卻明顯有隸書特色,繁體“寶”字的貝部為方貝,标準“八”字,這也是明錢寶字的普遍性。

辨别

不少錢币收藏愛好者,由于缺乏曆史知識,隻知道有明代“天啟通寶”錢,而不太清楚元代也有“天啟通寶”錢,所以凡帶有“天啟”年号的錢,都認為是明代的“天啟”錢(1621年)。實際上,元代末年所鑄之“天啟通寶”錢(1358年),比明代的“天啟通寶”錢還要早263年。所以元代“天啟通寶”錢,當然要比明代的收藏價值高。

如何鑒别明“天啟通寶”和元“天啟通寶”錢,首先應注意錢币的材質,然後分析錢文和形體上的差别。

明“天啟通寶”錢“啟”字左上部的“戶”字,其上不是點,而是一橫,與下部“屍”字不相連,而元“天啟”的“啟”字上的“屍”字上方一橫是連接的,二者有明顯不同。另外,在明“天啟”錢中,錢背偶有“奉旨”二字,這在元“天啟”錢中是不曾見到的,這是鑒别明“天啟通寶”和元“天啟通寶”錢最可信的證據。

從錢版書法上看,元“天啟通寶”錢,版别很少,錢之書法隻有楷書和篆書兩種,背面沒有标記。而明“天啟”錢版特别複雜,書體有楷書和不規範宋體兩種,且楷書不及元“天啟”錢秀美,有向宋體承啟之韻味。

從形體上看,元“天啟”錢外輪較細,楷書秀麗,明“天啟”錢外輪寬闊,字體濃重,兩者相比,區别很大.

傳說

在明末銅錢中,還有一種形制特别的“跑馬崇祯”錢。此錢的背面鑄有一奔馬,問世後産生了“一馬亂天下”的民謠。又因明末農民軍領袖李闖王的“闖”字中含有“馬”字,所以有人附會說崇祯錢上的奔馬是李自成打進北京城的先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