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醬

大豆醬

以大豆、面粉、食鹽和水為生産原料的菜品
大豆醬,又稱黃醬、豆醬,我國北方地區稱大醬。[1]大豆醬的生産原料為大豆、面粉、食鹽和水,經過制曲和發酵等過程而制成。優質大豆醬為紅褐色而帶有光澤,具有醬香及醋香。産品特點為色醬紅,有濃郁的醬香味。
  • 中文名:大豆醬
  • 原料配方:大豆100千克、食鹽45千克
  • 制作方法:将大豆洗淨去掉雜質等
  • 産品特點:色醬紅、有濃郁的醬香味

生産原料

制大醬主要原料為大豆、面粉、食鹽和水。原料大豆要求幹燥,無黴爛變質現象。制醬面粉,一般用普通标準粉,要求無發黴變質現象。食鹽要求顔色潔白,氯化物含量高。用水要符合國家飲用水衛生标準 。

生産工藝

1.大豆浸泡:将洗淨的大豆放在容器内加冷水浸泡,直至豆粒表面無皺紋、豆内無白心并能于指間容易壓成兩瓣為适度。

2.蒸煮:将浸泡适度的大豆用常壓蒸或加壓蒸。若常壓蒸豆,一般蒸2h左右,再焖2h出鍋;若加壓蒸豆,待蒸汽由大豆面冒出後,加蓋使蒸汽壓力達到0.05MPa,再放出冷空氣,繼續通人蒸汽至壓力達到0.1~0.15MPa,維持30~60min。

3.制曲:制曲時可采用大_豆100kg、标準粉40~60kg的配比,參照醬油生産厚層通風制曲的方法。将蒸熟的大豆送人曲池,并加入面粉,通風冷卻至40℃,接種量為0.1%純種(A.S.3.042米曲黴)曲精或0.3%~0.4%種曲。由于豆粒較大,水分不易散發,制曲時間需适當延長。

4.食鹽水的配制:配制相對密度為1.1106(14.5°Bé)和1.1983(24°Bé)兩種濃度的食鹽水,過濾後使用。

5.制醅:把成曲倒入發酵容器,表面整平,稍壓實,自然升溫至40℃左右。把60~65℃的相對密度為1.110 6食鹽水加至曲料面層,使食鹽水逐漸全部滲入曲料中。食鹽水用量為每100kg曲料加90kg食鹽。

大豆曲入發酵容器後,壓實有兩個目的:一是使鹽水逐漸緩慢滲透,曲與鹽水的接觸時間延長。二是免得底部鹽水積得過多,務使面層曲也充分吸足鹽水。

6.發酵:在制好的醬醅表面撒一層細鹽,再蓋上蓋,控制醅溫在45℃左右保溫發酵10d,使醬醅成熟。在成熟的醬醅中補加相對密度為1.1983的食鹽水和細鹽,食鹽水用量為每100kg曲料加40kg,細鹽用量與封面用量之和為每100kg曲料10kg細鹽。用壓縮空氣或翻醬機充分攪拌,使醬醅與鹽充分混勻并使細鹽全部溶化。在室溫下,後發酵4~5d,即得成品大醬。最後在成品醬中加0.1%苯甲酸鈉作為防腐劑 。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大豆醬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39 千卡

蛋白質

5.4 g

水分

72 g

碳水化合物

2.7 g

1.7 g

葉酸

20 μg

6555 mg

30 mg

81 mg

180 mg

16 mg

1.4 mg

0.3 mg

3.3 μg

維生素B2(核黃素)

0.17 mg

煙酸(煙酰胺)

1.4 mg

上一篇:甜沫

下一篇:糯米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