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羊駝

大羊駝

南美駝馬
大羊駝是南美體重最重、體形最大的南美駝馬。長長的四肢、凸起而彎曲的耳朵是它區别于南美其他駝馬的主要特征,早在印加文明之前就一直被當作運輸工具。大羊駝有兩種:KARA和CHACU。大羊駝毛質粗糙,遠不如羊駝毛,然而如果去除羌毛後,大羊駝絨毛也有羊駝毛那樣柔軟。世界上65%的大羊駝生活在玻利維亞的安第斯山脈的高原地帶。
    中文名:大羊駝 拉丁學名:Lama glama 别名:家羊駝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亞綱:真獸亞綱 目:偶蹄目 亞目:胼足亞目 科:駱駝科 亞科: 族: 屬:羊駝屬 亞屬: 種:大羊駝 亞種: 分布區域:南美洲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成年大羊駝的齒列為:門齒1/3、犬齒1/1、前臼齒2/2、臼齒3/3,總數共32顆牙齒。

在上颚近前颌骨的後緣有一顆銳利的門齒,雄性接着在颌骨内部有一顆彎曲的犬齒。它們的前臼齒不像駱駝的像犬齒,而隻是很細小的。臼齒列由3顆闊的臼齒組成,這有點像其他駱駝屬。

在下颚,三顆門齒都很長及扁平,最外的門齒最為細小。緊接着的是彎曲及接近垂直的犬齒,并一個小空間及每年替換的圓錐前臼齒。三顆臼齒前另有一顆前臼齒。

大羊駝的頭顱骨像駱駝科的,但腦腔及眼窩較大,頭顱的脊突則較小。鼻骨較短及闊,并與前颌骨連接。大羊駝共有7節頸椎、12節背部脊骨、7節腰椎、4節骨盆脊骨及15-20節的尾椎。

耳朵頗長及微微向前彎。它們沒有駝峰。腳較幼,腳趾之間相隔較遠,每跟腳趾都有底墊。尾巴很短,毛長而柔軟。

大羊駝羊駝屬及駱馬屬内物種的結構特點,包括外表及習性都非常接近,故學者一直就屬中物種的分類而進行讨論。最複雜的是大部分的物種現正都被馴養,故此失去了物種起源的重要性。南美洲現時有四種,包括大羊駝、羊駝、原駝及駱馬。

現時已知隻有馴養的大羊駝及羊駝,在體型及顔色上都有所不同,一般都是白色、褐色或黑白斑,有些是灰色或黑色。大羊駝的體型較大,頭部較長。羊駝身體的顔色都是較一緻,而毛皮較貴。

羊駝是由野生的駱馬祖先演化而來,而馴養的大羊駝則是從野生的原駝祖先演化,而大羊駝及羊駝之間有一定數量的雜交種。

生活習性

保護環境的使者

羊駝性情溫和,不會戳人,常處于安靜狀态,不會想方設法逃出去,因此不需栅欄。羊駝性喜群居,不能獨立生存。

羊駝隻在農場固定的地點排糞,因而便于收集和清理。

羊駝糞便也是很好的施肥原料。

固定的排糞地點抑制了寄生蟲的蔓延。

大羊駝不過度攝食,在采食過程中總是穩步遊走,吃草時切斷并啃食一小部分牧草的尖部或灌木草叢的梢部,因此羊駝天性不會破壞草場。羊駝不會啃樹皮或吃掉整顆樹,但會吃樹葉。

大羊駝能産出足夠的羊駝絨毛用來每年做幾件運動衫。

此外,羊駝也是很好的看護動物,可做其他動物(如羊)的看護,使它們免受食肉動物的傷害。

大羊駝四蹄是肉掌型,即使走過下雨後的草地,也不會踩壞草皮。

大羊駝是一種改良的反刍動物,雖然食草量較少,但能很有效的轉換成能量。

作為駱駝科的一員,羊駝對水的需求量也較少。

簡介

大羊駝是南美體重最重、體形最大的南美駝馬。作為南美的“土著居民”,大羊駝早在印加文明之前就作為運輸工具出現在曆史的畫卷中。現如今,縱貫美洲的安第斯山脈的玻利維亞段生活着世界上65%的大羊駝種群。

長長的四肢、凸起而彎曲的耳朵是它區别于南美其他駝馬的主要特征,早在印加文明之前就一直被當作運輸工具。大羊駝有兩種:KARA和CHACU。

大羊駝毛質粗糙,遠不如羊駝毛,然而如果去除羌毛後,大羊駝絨毛也有羊駝毛那樣柔軟。世界上65%的大羊駝生活在玻利維亞的安第斯山脈的高原地帶。

大羊駝科學分類 :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動物綱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駱駝科 Camelidae

屬: 羊駝屬 Lama

種: 大羊駝 L. glama

平均壽命:15年

原産地:南美洲

産出:每頭一生,能産出10頭小羊駝

平均高度:背高1米

平均體重:60-80公斤

纖維特性:比羊毛頸柔軟、輕盈、結實

纖維産量:每頭可産出3-4公斤(每年隻能剪一次)

每公斤價格:US$15,£10.30,17EUR,價格因質量登記有所不同

顔色:22種基本天然色

妊娠期:11.5個月

出生率:每14-15個月一頭小羊駝

主食:青草,幹草,偶爾的飼料

大羊駝牧場使用:每畝4-5頭,根據土質有所不同

交流方式:羊駝通過一種“牟牟”的聲音相互傳達

雌性:母羊駝

雄性:公羊駝

基本介紹

南美産的四種駱駝科動物是原羊駝(guanacom.;Lamaguanicoe)、大羊駝(llamaf.;L.glama)、小羊駝(alpacaf.;L.pacos)和瘦駝(vicuñaf.;Vicugnavicugna)。它們彼此比較相似,但和舊大陸的駱駝卻有很大區别。

首先體形相差懸殊,幾種羊駝隻比鹿大些,而且背上沒有駝峰,因此像羊的程度大于像駝,隻是那條細長脖子很像駱駝。

然而從分類學的角度來看,它們有以下的形态學共同點:幼時上門齒都有三對,成年後減為一對;前臼齒和臼齒之間有空隙;足有二趾,有趾甲而沒有蹄子。

原羊駝和瘦駝是野生動物,大羊駝和小羊駝是家畜。大羊駝和小羊駝的野生祖先本是原羊駝,但由于年代久遠,形态上已有很大變化。盡管這樣,仍有一些分類學家隻承認它們是原羊駝的亞種,而不承認它們是種。

據古生物學家的研究,駱駝科最早起源于北美,然後分别擴展到南美和亞洲,發展成為羊駝和駱駝。原産北美的種早已絕滅,南美和亞洲的種則存留至今。

大約500年前,在今天秘魯南部海岸附近的阿卡裡谷地,4隻精心裝飾的美洲駝最後一次眺望了這片低矮的草地。之後,這些動物被用于祭祀并被埋在一棟建築物的地闆下。

2018年,它們的木乃伊遺骸被發現。現在,研究人員認為已經知道了這些美洲駝的死因——它們是印加帝國送給被征服的鄰居的“見面禮”。

如上所述,原羊駝、大羊駝、小羊駝原是一家子。現在原羊駝還有野生的,産于南美南部的高山高原,由秘魯南部、玻利維亞、智利直到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亞高原,有時出現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區。

屬群居性動物,通常是一頭雄獸率領四至十頭雌獸。能耐寒耐苦,也能在高山峻嶺間奔跑自如,時速據說超過50公裡。

在四種南美駱駝科動物中,原羊駝是體形最大的:肩高可達1.1—1.2米,加上長頸,可有1.5米;毛色近于赤褐,下體則是白色。達爾文曾說過原羊駝是一種漂亮的動物,而且“動作優美”。但著名的分類學家辛普森則看法迥異,把它貶得不成樣子。

他說:“它像是把别的動物園因為不合标準而拒絕接受的部分胡亂拼湊起來的雜種。頭部有點像沒有角的鹿頭,長着騾子的長耳朵,脖子拼命伸長企圖達到長頸鹿的水平而又達不到,瘦長而難看的腿就像出世未久的馬駒子的腿。”

概述

與原羊駝相比,大羊駝是一種矮胖型的動物,肩高約有1.2米,體重将近100公斤。被人畜養的年代已逾千年,因此有了黑、白、棕及雜色的不同色型。

原羊駝四肢有胼胝,大羊駝則沒有。它是南美山區最重要的馱獸,别看體形不算大,卻能馱負45公斤的東西在山上每天行走26公裡。作為駱駝科動物的一員,它有一種完全類似駱駝的習性,就是說,如果被惹惱了,就向人臉上噴臭沫。

羊駝是南美的土生動物,但可供生存地域不大,氣候獨特,然而晝夜溫差0華氏度到72華氏度(-18攝氏度到22攝氏度)。

羊駝是一種安靜可放養的動物,羊駝毛每年隻能剪一次,紡成上等柔軟的紗線,制成精美的紡織品,輕盈而且保暖。因為羊駝生長在這種獨特的環境下,這些反刍動物有着很好的食物消化能力和适應艱苦環境的能力,這使得他們比其他任何家畜都容易飼養。

所有這些因素導緻羊駝溫和的天性,因此可以讓小孩子圍繞其左右。羊駝與馴養的大羊駝、野生原駝、小羊駝同屬于南美駱駝科,這個動物家族起源于10,000,000年前的北美大陸,南美駝馬的祖先大約2,500,000年前遷徙到南美。

大約6000年前,挑選出來的小羊駝經過漫長歲月的進化、馴養變成了今天的羊駝,羊駝跟野生小羊駝在體形上、毛纖維上、牙齒上都有很大的相似。

估計世界上現有羊駝3,000,000頭,其中90%以上還是分布在南美地區,澳大利亞和美國都已經開始大規模的飼養,但在兩個國家的羊駝總量也沒有超過5,000頭。

羊駝一般壽命為15-20年,背高一般在32-39英寸,出生時重達10-17磅,一頭成駝一般可達100-190磅。公羊駝在2歲半,3歲的時候發育成熟,母羊駝16-20個月時便可進行首次交配,羊駝是誘發排卵型動物,科在任何時候交配,平均妊娠期為335天,每次一胎,通常是在白天站立分娩,雙胞胎極少出現也很少能夠存活。

為了防止疾病的産生,每年都必須接種疫苗、殺蟲、日常的修剪指甲和偶爾的牙齒護理。為保持羊駝的健康、更重要的是為經濟收益,每年一次都可剪出精柔的羊駝毛,有些地區,補充一些礦物也是必需的。

地理分布

大羊駝隸屬駱駝科,在同類中體形較小,性情溫和。每當人們提起駱駝,總會聯想到那些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和中東地區的,長着高大駝峰的動物。

實際上,駱駝科可分六個品種,每種都有各自的特征,也都有者不同的生活用途。有些駝類是很好的運輸工具或者是看護者,而有些諸如南美的羊駝、小羊駝則有着一身精柔、華貴的絨毛。

大羊駝僅僅是南美的土著動物,主要分布在美洲大陸的中西部沿線。在秘魯、智利、玻利維亞等國,的的咔咔湖地區尤為集中,其中大部分生活在秘魯和玻利維亞交界的安第斯山脈地區。

早在幾百年前,羊駝絨毛就已深得古印加皇室貴族的青睐。皇族和那些高官的衣物大部分是用羊駝纖維來織造。他們對精柔、華貴的羊駝毛的鐘愛,也使得羊駝纖維擁有“纖維上帝”之美譽。

令人遺憾的是,公元16世紀前後,羊駝慘遭歐洲侵略者的摧殘。入侵者從本國引進歐洲家畜(尤其是綿羊),随後,羊駝要麼被捕殺,要麼被趕到環境惡劣的安第斯山脈,也就是高原地區,那裡一片荒荒,多風、幹旱,土地貧瘠,植物稀少。秘魯的曆史學家推測大約90%的羊駝死于16世紀那場悲慘的滅絕。

值得慶幸的是,大羊駝的曆史越來越明朗,從18世紀中葉開始一直持續到今天。18世紀末19世紀初工業革命遍及歐洲。在英國,大量的紡織廠建立,其中泰特斯先生的工廠專門加工,處理羊駝絨毛,他不像其他同行隻是加工羊毛,而是壟斷了從南美的羊駝絨毛原料的進口,然後加工成高檔面料。這些面料深受英國皇室的喜愛,并從此開始流行于歐洲大陸的時裝店。

再一次,羊駝纖維作為天然動物纖維又博得了皇族的鐘愛,這消息鼓舞了南美的窮苦農民,從19世紀中葉直至現在,這些傳統的養殖者還是把羊駝當作“經濟作物”,他們隻需要從這些動物身上剪毛,就可以有不錯的收入。

那麼大羊駝又是怎麼到達世界其他地方的呢?這個問題非常有趣,也有點複雜。

最根本的是,在秘魯、智利、玻利維亞,沒有現行的有關羊駝出口的法案。事實上,由于羊駝是這些國家的國寶動物,也沒有進口羊駝的特别需要。

但是時至20世紀八十年代,基于南美國家政治、經濟的綜合原因,以及秘魯的恐怖主義活動,這些國家協商達成草案,允許将羊駝出口到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美國、英國、以色列。

這些限制性的出口使得大羊駝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比如說,羊駝出口到美國,要麼通過海運,要麼是空運。

美國大規模的羊駝進口大概持續了從1984年到1998年的14年時間。

純種的羊駝進口到美國都要經過羊駝注冊有限公司的登記備案。這份ARI證書是追溯羊駝血緣關系的有價值的檔案,包括顔色、出生日期和其他重要信息。ARI證書上所有的資料都經過DNA血液測試以确保信息的準确。

1998年美國飼養者停止進口羊駝的注冊登記,有效抑制了大羊駝湧入美國,維持了美國原有動物的價值。

形态特征

成年大羊駝的齒列為:門齒1/3、犬齒1/1、前臼齒2/2、臼齒3/3,總數共32顆牙齒。

在上颚近前颌骨的後緣有一顆銳利的門齒,雄性接着在颌骨内部有一顆彎曲的犬齒。它們的前臼齒不像駱駝的像犬齒,而隻是很細小的。臼齒列由3顆闊的臼齒組成,這有點像其他駱駝屬。

在下颚,三顆門齒都很長及扁平,最外的門齒最為細小。緊接着的是彎曲及接近垂直的犬齒,并一個小空間及每年替換的圓錐前臼齒。三顆臼齒前另有一顆前臼齒。

大羊駝的頭顱骨像駱駝科的,但腦腔及眼窩較大,頭顱的脊突則較小。鼻骨較短及闊,并與前颌骨連接。大羊駝共有7節頸椎、12節背部脊骨、7節腰椎、4節骨盆脊骨及15-20節的尾椎。

耳朵頗長及微微向前彎。它們沒有駝峰。腳較幼,腳趾之間相隔較遠,每跟腳趾都有底墊。尾巴很短,毛長而柔軟。

大羊駝羊駝屬及駱馬屬内物種的結構特點,包括外表及習性都非常接近,故學者一直就屬中物種的分類而進行讨論。最複雜的是大部分的物種現正都被馴養,故此失去了物種起源的重要性。南美洲現時有四種,包括大羊駝、羊駝、原駝及駱馬。

現時已知隻有馴養的大羊駝及羊駝,在體型及顔色上都有所不同,一般都是白色、褐色或黑白斑,有些是灰色或黑色。大羊駝的體型較大,頭部較長。羊駝身體的顔色都是較一緻,而毛皮較貴。

羊駝是由野生的駱馬祖先演化而來,而馴養的大羊駝則是從野生的原駝祖先演化,而大羊駝及羊駝之間有一定數量的雜交種。

曆史

大羊駝原産于南美國家秘魯、玻利維亞、智利,與大羊駝、原駝、小羊駝同屬駱駝科,已經存在了六千餘年。

這四個品種互相可以雜交,被稱作“新世界駝馬”,從這個稱法就有“舊世界駝馬”,有趣的是“新世界駝馬”發源地後來就成了北美,駱駝可最後的移居地後來就成了南美,駱駝然後移居到非洲和歐亞大陸而“新世界駝馬”留在南美,後來就進化成了大羊駝、原駝、羊駝和小羊駝。

現在,在南美它們的原産地已經不存在野生的大羊駝了,在秘魯人們提到“羊駝”,除了想到高級運動衫之外,很少有人了解更多。現在羊駝已經在北美确立了他們的地位,更多的人知道了這種高品質的産毛動物,并且一直關注有關羊駝的問題。

南美駝馬屬的曆史追溯到兩千年前。現代理論認為羊駝是小羊駝在六七千年前被馴養後的後代。羊駝的飼養和管理水平在印加帝國時代11、12世紀是達到一個高峰。

在這個時期,羊駝和大羊駝的飼養都是由貴族組成的一個特别的國家機構來管理。羊駝是當時最有價值的家畜,集中選育它們可以生産出更多品種的好羊毛,并且保持品種的傳續。

羊駝也被用于食用,同時在他們信仰中扮演守護神的角色。16世紀西班牙征服者的到來産生兩個結果。第一是歐洲的家畜以及在秘魯的采礦業的發展。使得羊駝不再具有印加帝國時期的基礎地位。羊駝的數量下降;并且掙紮在貧困中的安第斯山脈放牧人,他們掌握的放牧經驗也逐漸消失了。

直到20世紀20年代羊駝纖維才又一次複蘇。到80年代羊駝産業成為秘魯成為戰略經濟資源。今天秘魯的羊駝數量占世界總量的85%,成為一個值得保護的自然經濟資源。

直到20世紀80年代,還隻有很少的大羊駝,這些都在動物園或是私人的寵物。

上帝賦予了南美印加人為了提高大羊駝纖維質量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在印加部落中,稀有的小羊駝毛是為皇室準備的,而大羊駝則是為皇室或高級官員專用。普通老百姓則隻能用大羊駝毛皮做衣服,然而大羊駝毛本身也有跟羊駝毛一樣細柔,但是羌毛的大量存在使得它不能夠大規模的生産。

大羊駝最初用來作運輸工具,皮毛、肉、皮革均可用來制成衣物。在南美羊駝也可食用,但不能做運輸工具,今天在印加人看來,飼養羊駝更在意的是羊駝毛纖維的密度,而縮小它的直徑,并且進可能的保證羊駝毛的牢度。西班牙殖民者不僅征服了一切,而且破壞了數年來印加人辛勤換來的高質量的羊駝。

早在西班牙侵略之前,羊駝和大羊駝的數量達到數百萬計。短短的100年裡,西班牙将數量減少了90%,取而代之的是羊、牛和馬匹。飼養計劃一直持續了後來的數百年,但都沒能達到印加人那時的數量,印加人将羊駝列入他們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

1969年的秘魯軍事政變也使羊駝養殖計劃受到重創,有錢的莊園主所擁有一律被新政府充公,而新的政府對如何運作這項業務一無所知。

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羊駝的數量已經跌到2500,000。如今政治環境已經改善,秘魯的飼養主又可以背起包袱闖天下了,但是大多數的牧場不能夠有效控制羊駝的飼養,而且很少有關于血統的記錄。

投資價值

15年以前,大羊駝隻是出現在南美(主要是秘魯1900,000頭)。盡管受進口控制、嚴格的檢驗檢疫制度,也沒有人工培植計劃的扶持,羊駝養殖也有了一定的增長,目前,羊駝養殖基地已經牢牢紮根于澳大利亞、新西蘭、北美和英國,并且成群放養也在德國、以色列、法國和日本開始嶄露頭腳。

大羊駝行業不僅有豐厚的投資回報,同時也帶給從業者無限的樂趣和滿足。因此,羊駝制品在世界範圍内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投資勢頭日益強勁。

那麼究竟為什麼大羊駝被稱為“世界上最美好的動物投資”呢?

1.大羊駝數量較少,有着獨特的物理特性

2.世界各國都有對羊駝毛的大量需求

3.人們願意支付高昂的價格購買(近來一頭雄性羊駝在澳大利亞售價高達$126,000)

4.投資羊駝已經成為投資稀有動物的一種趨勢

5.大羊駝易于料理,而不需要耗費大量心神

6.大羊駝是一種優美且具有高貴風格的動物,相當可愛

7.大羊駝能在一塊很小的地方茁壯成長

8.大羊駝可做山羊牧場高大的守衛

9.大羊駝是兒童最完美的寵物——有趣而且友善

分類

雖然大羊駝經常被拿來與羊作比較,但其實很早就已知道它們與駱駝之間的相似性。卡爾·林奈(Carolus Linnaeus)最早就已經将它分類在駱駝屬中。不過後來于1800年,喬治·居維葉(Georges Cuvier)将它們、羊駝及原駝從中分開出來。駱馬則被編入駱馬屬中。

羊駝屬中的兩個物種,都是胼足亞目的代表,在其腳底下有獨特的肉墊。這一類的動物都被編入駱駝科中,偶蹄目下的其他類别包括有豬科、鼷鹿科及反刍亞目。胼足亞目與它們之間有些親緣關系,有着一些它們的特征,但在一些地方上又有些不同。

大羊駝最初被認為在第三紀已經在美洲滅絕,當大量發現它們時使得對研究駱駝科及與其他哺乳動物的關系有重要的幫助。

現時已知大羊駝曾經不止于生活在巴拿馬地峽以南的地區,在洛矶山脈就曾大量發現屬于更新世的大羊駝化石,而在中美洲亦發現一些較大體型大羊駝的化石。

在25000年前的冰河時期,一些大羊駝就曾留在北美洲,包括加利福尼亞州、得克薩斯州、新墨西哥州、猶他州、密蘇裡州及佛羅裡達州。這些北美洲的大羊駝都屬于Hemiauchenia,現已滅絕。

從上新世至中新世之間,像駱駝的動物就有很多不同的物種,它們在基因上都有不同。後來它們的特征變得一般化,失去了與駱駝科有分别的特征。它們與所有偶蹄目的祖先有着共通的形态。

在美洲以外的地方目前沒有發現胼足亞目的化石,所以估計它們是起源于美洲。

駱駝科則有可能經亞洲北部離開美洲,因氣候的改變而逐步南下,繼而進行了一些改變。留在美洲的駱駝科,在不明原因下,則被限制留在大陸的南端。在古生物學中隻有很少的哺乳動物是大羊駝。

生長繁殖

繁殖

大羊駝的生殖循環較為特别,雌性是誘導性排卵的。在交配時,雌性會排卵,通常會立即受精,所以它們并沒有動情周期。

雄性及雌性的大羊駝會像人類般以不同的速度達至性成熟。雌性會在約12個月大時到達青春期,但雄性則要約3年時間才會性成熟。

大羊駝交配

雄性與雌性大羊駝是卧下交配的,時間約為20-45分鐘,在大型動物中很少見。

妊娠

大羊駝妊娠期為11.5個月。雌性大羊駝不會舔幼大羊駝的,這是因它們的舌頭隻能伸出口約半吋,故它們隻會用鼻撫幼大羊駝。

閨房繁殖

雄性與雌性大羊駝在一年的大部分時間被放在同一房間内。

田間繁殖

雌性與雄性大羊駝放在田間一般時間。這是最早的方法,但卻是最低估計出生率的方法。利用超聲波測試,加上時間的考慮,就能計算出幼大羊駝的出生時間。

人工繁殖

這是最有效的方法,但需要較多的人類介入。雄性及雌性大羊駝被放在同一房間内,并監察繁殖的情況。後來将它們分隔,并在另一日再進行繁殖,直至其中一方拒絕。一般來說每兩次就有一次會成功。分隔它們的目的要為提高精子數目及保護雌性生殖道。若繁殖在2-3星期内失敗,會為雌性再進行此方法。

懷孕測試

大羊駝在交配後2-3星期、6星期及最少12星期可以進行懷孕測試。

吐口水:将懷疑有孕的雌性大羊駝帶到雄性處。若雌性未有懷孕,她會在短時間内躺下準備交配。但若她已懷孕,她會站着不動,吐口水,甚至攻擊雄性。不過有時雌性可能體内激素的問題而拒絕與雄性交配。

黃體素:從雌性大羊駝抽取血闆進行黃體素測試,高度的黃體素顯示已懷孕。不過若雌性出現激素問題,體内亦會出現高黃體素的情況。

觸診:直接從雌性的身體内測試她是否已懷孕,這可能會對雌性大羊駝有些風險,但卻也是準确的方法。

超聲波:是最準确的方法,最早可以于45日就能測試出是否懷孕。這個方法亦同時可以知道胎兒的年齡及狀況。

攝食

大羊駝吃多種類的食物,養殖者可以選擇多種類的農作物作為大羊駝的飼料。選擇飼料的主要考慮因素包括成本、所需的均衡營養及能量密度。幼大羊駝在成長時較成年的需要較大營養濃度,這是因為它們的消化道還很幼小。

行為

大羊駝大羊駝是群居的動物,在斷奶後被訓練使用絞索及領路,非常的友善。它們極度好奇,很樂意接觸人類。

但是,年幼時經人工喂哺、過度群居或控制的大羊駝,在成長後會很難控制,它們會将人類當為其他的大羊駝,對他們吐口水、腳踢及用頸來摔跤。所以要減少或甚至停止對幼大羊駝的人工喂哺。

正确蓄養大羊駝就很少會出現吐口水的情況。它們是群族的動物,有時仍會互相吐口水,來教訓低階的大羊駝。

大羊駝的社會地位是不斷變更的,可能隻是一次小小的打鬥,就可以得到很高或跌至很低的地位。它們的打鬥方式包括吐口水、用胸部互相推撞、用頸來摔跤及互踢,目的是令對方跌倒。雌性一般隻會以吐口水來控制其群族成員。

雖然社會地位不斷改變,但它們仍會彼此照顧。如果其中一頭發覺有奇怪的聲響或感到威脅,它們向其他群族成員發出警号。它們之間會互哼作為溝通方式。

大羊駝發出哼聲就表示感到驚恐或憤怒。大羊駝被騷擾時,它會将雙耳放向後。若大羊駝刺激得利害,它會從胃部的較後位置吐出來液體。

雄性大羊駝在交配時會發出聲響。這種聲音像漱口聲,但更為有力。雄性在高潮時會開始發出此聲響,并在整個過程中一直維持,時間約為15分鐘至多于1小時。大羊駝有大的上牙,可以用來打鬥及咬對方的睾丸。

上一篇:謝爾曼将軍樹

下一篇:怪誕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