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日

大學生心理健康日

每年的5月25日
為引導大學生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2000年,“5.25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節”在北京師範大學拉開帷幕,健康節取“5.25”的諧音“我愛我”,意為關愛自我的心理成長和健康,活動的主題是大學生人際交往和互助問題,口号為“我愛我——走出心靈的孤島”。此後(2004年),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學聯辦公室向全國大學生發出倡議,把每年的5月25日确定為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1]
  • 中文名:大學生心理健康日
  • 外文名:
  • 别名:
  • 節日時間:每年的5月25日
  • 節日類型:
  • 流行地區:
  • 節日起源:
  • 節日活動:
  • 節日飲食:
  • 節日意義:
  • 設定地點:
  • 設立機構:
  • 設定時間:

簡介

5·25心理健康日是大學生自己的節日。2000年,在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學生的倡議下,5月25日被确定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日。

5·25是“我愛我”的諧音,對此,發起人的解釋是:愛自己才能更好的愛他人。心理健康的第一條标準就是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能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樂觀自信,這樣的人才能用尊重、信任、友愛、寬容的态度與人相處,能分享、接受,給予愛和友誼,能與他人同心協力。選擇“5.25”是為了讓大學生便于記憶,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幾年來,這種理念在首都大學生生中傳播開來并輻射全國。為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構建和諧校園,進一步普及心理和精神衛生知識,引導大學生關注心理發展,在全社會形成關心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良好環境。這一高校學生活動,每年都會在5月25日通過心理學知識宣傳、心理學講座、放映心理影片等形式,推動全社會共同關心青年學生心理健康。

由來

2000年,由北師大心理系團總支、學生會倡議,十多所高校響應,并經北京市團委、學聯批準,确定每年的5月25日為北京大學生心理健康日。

之所以把這樣一個意義重大的日子定在5月25日,是用心挑選的。

首先,5月4日是五四青年節,長久以來,5月本身就被人們賦予了和年輕人一樣的活力和激情。作為新一代的青年人,首選的活動日當然是5月。

其次,鑒于現在的大學生缺乏對心理健康知識的了解,由此導緻缺乏對自己心理問題的認識,所以“心理健康日”活動就是要提倡大學生愛自己,珍愛自己的生命,把握自己的機會,為自己創造更好的成才之路,并由珍愛自己發展到關愛他人,關愛社會。“5·25”取其諧音便是“我愛我”,充分體現了該活動的宗旨和目的。

背景

近幾年,大學生心理健康已經漸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因心理問題休學、退學的大學生在增多,一些大學生甚至出現了自殺、兇殺等惡性事件。

針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高校大多成立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構。他們開展了許多諸如心理交流、心理講座等活動,宣傳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必要知識。一支專業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隊伍,正在逐漸成長。同時,大學生自身也意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5·25”大學生心理健康節,就是取諧音“我愛我”,意在引發大學生關注自身心理健康、追求更高生活質量的意識。許多高校學生還自發建立了學生心理社團,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大學校園裡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擴展了大學生的心理知識儲備,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應對、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開發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潛能。

曆屆

5·25大學生心理健康節是針對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活動。

2000年首屆北京大學生心理健康日圍繞主題,提出了自己的口号:“我愛我——給心理一片晴空!”。

2001年第二屆活動的主題确定為改善人際溝通能力,口号是:“我愛我——創造一個良好的人際空間”。

2002年的第三屆活動主要圍繞“自我”方面展開,口号為:“我愛我——了解我自己”。

2003年的第四屆活動主題針對“非典”,以危機幹預為主題,口号為:“我愛我——危機•理性•成長”。

2004年,活動主題為大學生的社會化和人際關系問題,口号為:“我愛我——走出心靈孤島”。這一年的5月25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團中央和教育部将這一天定為“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節”,并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辦了“首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節”的開幕式。

2005年,第六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日的主題為“我愛我——放飛理想·規劃人生”。并舉行了“首都大學生關注心理健康社團聯盟”成立儀式。

2006年,第七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日的主題是“我愛我——和諧校園,陽光心情”,其目的在于讓大學生更進一步地走進心理學,更深刻地了解什麼是真正的心理健康,從而積極樂觀地對待生活,創建一個和諧溫馨的校園環境。

2007年,第八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日以“生命教育”為主題,提出了“我愛我----構建和諧校園,讓心靈撒滿陽光!”的口号。

2008年,第九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日的主題是“我愛我、祝福、成長、共進”,口号是“珍惜擁有、共建和諧”。

2009年,第十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日的主題是“信心通向未來”,密切結合當前實際,如世界經濟危機的風暴已波及校園,大學生面臨着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之大學生普遍存在着越來越多的人際交往、情感交流、學業負擔等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