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偷襲

大偷襲

美國2005年約翰·戴爾導演的電影
《大偷襲》由本傑明·布拉特、詹姆斯·弗蘭科主演。影片講述的是:1945年,二戰的銷煙仍在彌漫。殘喘的日軍瘋狂地向菲律賓巴丹半島進攻,卻遭到美菲軍的頑強抗擊。[1]經過一段拉鋸戰後,在日軍集中火力猛烈攻擊下,美駐巴丹半島7.5萬守軍全部向日投降,美菲軍戰俘被押往卡巴那圖戰俘營途中,數千人死于饑。
    中文名:大偷襲 外文名:The Great Raid 其他譯名: 類型: 出品公司:Miramax Film Corp 制片地區:美國/澳大利亞 拍攝地點: 發行公司: 導演:約翰·戴爾 John Dahl 編劇:William B. Breuer 制片人: 主演:本傑明·布拉特,詹姆斯·弗蘭科,克萊恩·克勞福德,約瑟夫·費因斯 片長: 票房: 對白語言: 色彩: 電影分級: imdb編碼: 主要獎項: 在線播放平台:搜狐 優酷 土豆 類别:動作 其它譯名:511絕地救兵,卡巴那圖大營救 出品時間:2004年 影片片長:132分鐘 上映地區:美國,澳大利亞 語言版本:英語 畫面顔色:彩色

劇情簡介

版本1

該片是根據同名暢銷小說改編的電影,重現了二戰結束前夕著名的“巴丹死亡行軍”,片中鼓舞尚武之氣、友情、戰争暴力場面樣樣不少。1945年1月,年輕的亨利上校受麥克阿瑟上将指派帶領第六突擊隊,前往菲律賓營救被困在卡巴那圖戰俘營的盟軍戰俘。

版本2

1941年,珍珠港偷襲得手的數天之後,日軍開始攻占菲律賓群島,五個月後,頑強駐守的美軍由于軍火、糧食和藥品的短缺,不得不向日軍投降,并被迫開始了殘忍的巴丹死亡行軍,幸存下來的美軍戰俘被投入了各島的集中營。

1944年10月20日,麥克阿瑟率軍在巴羅登陸,履行了當初撤離時“我一定會回來”的承諾,開始了美軍的反擊行動。但處于日軍魔爪下的美軍戰俘們依舊在生死線上掙紮,1944年底,巴拉望島上的美軍戰俘遭到了血腥屠殺。

為了遏制暴行的再次發生,美軍總部決定營救卡巴圖安集中營的美軍戰俘,該戰俘營位于敵戰線後30英裡,共關押了513名戰俘,戰俘們在日軍的殘酷勞役下已經三年之久,均已重病纏身或是虛弱不堪。

距離日軍實施“人道毀滅”的時日不遠,少校吉布森(約瑟夫·範恩斯飾)雖然身患瘧疾,但仍竭力鼓舞着手下士兵的士氣,共同企盼着自由戰鬥的那天盡快來臨,以醫護身份做掩護的戰士遺孀瑪格麗特(康妮尼爾森飾)也通過馬尼拉地下組織将黑市藥品偷偷運入集中營,為缺醫少藥的戰俘們雪中送炭。

版本3

1942年,二戰的銷煙仍在彌漫。殘喘的日軍瘋狂地向菲律賓巴丹半島,遭到美菲軍的頑強抗擊。但經過一段拉鋸戰後,在日軍集中火力猛烈攻擊下,美駐巴丹半島7.5萬守軍全部向日投降。美菲軍戰俘被押往卡巴那圖戰俘營途中,數千人死于饑餓、疾病或被殺害,這次慘無人道的死亡行軍讓美國高官倍受打擊。于是,1945年當局下達了一項秘密行動,由年輕的亨利上校率領第六突擊隊,趕往菲律賓打入日本在卡巴那圖的戰俘營,救出剩下的美國士兵。營救途中,亨利的部隊遭到日軍的多方阻截,雙方展開激烈的山地戰、叢林戰和陣地戰。但敢死隊員最終憑借着彼此的信任和堅強的意志擊退了敵人,順利完成任務,将同胞戰友們解救回國。

卡巴圖安回眸

1941年12月7日:日軍突襲珍珠港,不久前,美軍設在菲律賓的克拉克空軍基地也遭日軍襲擊,作為美國殖民地,菲律賓是日本控制太平洋西南部的戰略重地。

1941年12月10日:日軍全線入侵菲律賓,美軍在麥克阿瑟将軍的指揮下奮勇還擊。

1941年12月27日:麥克阿瑟從馬尼拉後撤至巴丹。

1942年1月2日:在猛烈的空襲攻勢下,日軍占領馬尼拉。

1942年3月:羅斯福總統命令麥克阿瑟撤離菲律賓,轉道澳大利亞。

1942年4月9日:美軍駐呂宋島總司令愛德華·金率7萬美軍及民衆向日軍投降。

1942年4月10日:日軍強令戰俘開始巴丹死亡行軍,行軍隊列長達65英裡,一周後,數百名美軍和數千名菲律賓人喪生。

1942年4月:戰俘到達Camp O'Donnell集中營,1500名美軍和15000名菲律賓人在最初的兩個月中死去。

1942年6月:美軍戰俘被遷至卡巴圖安。

1944年8月:日軍開始大批處決戰俘。

1944年10月20日:麥克阿瑟返回菲律賓。

1944年12月14日:巴拉望戰俘營處決了150名美軍戰俘,一時間留言四起,據說卡巴圖安将是下一個。

1945年1月27日:亨利·穆西上校奉命執行營救行動。

1945年1月27日:偵察兵開始在敵後展開偵察。

1945年1月30日:突襲行動開始。

1945年1月31日:全部戰俘終于重見天日。

概述

《拯救大兵瑞恩》之後的《大偷襲》是一部完完全全的戰争片,尤其是它背後的那一段曆史沉重而又鮮明,很少有美國人不知道這一段曆史。然而,影片絕不是要将那段過去記錄下來,而是想要表達一種氣勢,一種精神,而這種感覺在美國影片中确實是久違的了。僅僅是憑這一點,本片也算是部驚豔之作,再加上導演啟用人氣明星,還是走的商業路線,看來《大偷襲》的目标就是票房向《拯救大兵瑞恩》看齊了。

幕後趣聞

影片的名字一直都是《大偷襲》,但最近米拉麥克斯公司将名字改為了《鬼魂士兵》,這個名字與湯姆·克魯斯和斯皮爾伯格的新片同名,由于斯皮爾伯格的新片早在籌備階段就使用了這個名字,米拉麥克斯公司沒有辦法,無奈中隻好又将名字改回了《大偷襲》。

拍攝背景

影片劇本改編自以下兩部曆史小說:軍事曆史學家威廉•B•布魯厄所着的《卡巴圖安大營救》和漢普頓•塞茲所着的《影子士兵》。導演約翰•達爾的既往風格以黑色見長,《再殺我一次》、《西部紅石鎮》、《最後的誘惑》等等作品無不滲透着一種陌生難解的孤寂遊離感。選擇拍攝《大偷襲》也就意味着約翰•達爾必須抛棄他所慣用的一波三折的情凇⒋軸畹奈鞑勘塵啊⑸咝廊私巧鵲仍兀?000萬美元的投入成為了達爾從影以來獲得的最大一筆預算,達爾選擇二戰題材有着家族的私人原因,因為他的父親就是太平洋戰場的二戰老兵,父親的一位戰友就曾經曆過巴丹死亡行軍,因此本片的拍攝也被達爾視作一次了解父親及其苦難經曆的學習過程。

“敵人越兇狠,我們的戰士就越偉大”,在刻畫第六突擊營将士果敢英勇的同時,約翰•達爾和編劇卡洛•伯納德、道格拉斯•米洛又以黑白紀錄片的形式如實交代了死亡行軍與集中營中日軍的暴行,在影片小範圍試映時,一位幸存的二戰戰俘對于達爾如實地刻畫出日軍的殘暴表示了深深謝意。達爾甚至認為像《桂河大橋》這樣的經典戰俘影片将日軍刻畫得過于仁慈,因為片中亞力克•吉尼斯能站着24小時以示抗議是決不可能的,達爾認為隻需5分鐘,日軍管教就會不耐煩地機槍開火,“凡逃跑一人,就會處決十人”是日軍管教奉行的管理準則,達爾覺得無論如何妖魔化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形象都是不過分的。

132 分鐘的有限片長,在重現史實與細節肯定要做出壓縮,譬如片中參與營救行動的阿拉莫童軍隊員的真實姓名劇組就無權使用,而且參與的14名也簡化為了3名。在拍攝的過程中,約翰•達爾與米拉麥克斯制片方之間還發生了争執,後者堅持加大約瑟夫•範恩斯與康妮•尼爾森之間的浪漫戲份,但達爾卻認為二戰題材重在史實細節的準确與嚴肅,兩小時的有限時間内無需再增加過多的兒女情長來吸引眼球。面對着達爾的建議,制片方倒是聽人勸吃飽飯,于是便教條地将每一場景出現的突擊隊員都精确到了史實化的100名,弄得達爾為此哭笑不得。

影片籌拍時,片中的角色原型普林斯上尉仍舊健在,為此,曾塑造過銀幕叛逆偶像詹姆斯•迪恩的好萊塢新秀詹姆斯•弗蘭克在拍攝前夕特意觀摩了導演為普林斯上尉拍攝的6小時真人訪談錄像,用以揣摩角色原型的言語、神态以及執行營救使命時的心态,以便如實地再現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影片的拍攝工作總共耗時四個月,其中營救的戰鬥場景就拍攝了一個半月之久,為了達到二戰軍官的形神兼備,劇組為本傑明•布拉特、詹姆斯•弗蘭克請了一名越戰老兵負責專門調教,學習如何制定作戰計劃、如何發号施令。影片選擇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和中國的上海(替代當時的馬尼拉)作為外景地來表現二戰中的菲律賓

相關評論

一句話評論:

Two proud races,brothers-in-arms... A daring mission that will earn them the respect and admiration of the entire world.

The Most Daring Rescue Mission Of Our Time Is A Story That Has Never Been Told.

精彩對白

穆西上校:我在這告訴你們傳聞是真實的。我們最終得到了體現突擊隊員價值的任務。我們将穿越前線深入敵後,去營救500名美軍戰俘。像教科書所講的成功突襲取決于速度、意外和壓制性火力。在開始慶祝之前,你們别忘了行動還沒開始。你們訓練有素,但在全軍卻很少被認知。證明你們的機會到了,在随後的48小時裡将決定對你們後半生的評判,成為名副其實的軍人,或者陷入窘境直到被曆史和時間遺忘。我相信是前者,這就是為什麼我要随同你們參加這次突襲。你們是我能夠托付生命的最信賴的人,你們是最優秀的、做好充分準備的戰士,我希望你們去證明,清楚了嗎?

媒體淺評

本片的上映日由于米拉麥克斯公司的兩次大規模裁員而由原定的2003年輾轉至今,雖曆經坎坷但卻頗有因禍得福的慶幸,因為今年恰逢二戰勝利的60周年紀念,而影片公映的三天後正是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日子,就像影片的宣傳語所言:“這是我們這個時代一次最大膽而又從未講述過的營救行動。”

它的确選擇了一個最适合講述的時刻,雖然這次行動對于整個戰争的進程并無任何推動作用,但“拯救大兵瑞恩”式的感動還會适時地襲向你我。有影評人士對于導演的主演選擇提出了置疑,認為他應該選擇一些約翰•韋恩似的硬漢類型,而“娃娃臉”詹姆斯•弗蘭克顯然過于奶油,沒有男爺們的糙勁。

但影片于6月18日在堪薩斯的國王中心劇院小範圍試映卻獲得了部分退伍老兵及二戰史學家的肯定,而且主演本傑明•布拉特、約瑟夫•範恩斯在影片7月28日局部首映時紛紛表态,前者贊本片是“人類天性的證明”,後者說“塑造這個角色使自己對于堅韌的精神有了更确切的感悟”。

的确,電影的教化作用不可小觑,影片也當然會在不經意之間流露出舍我其誰的“大美國精神”,因此有好事者問約翰•達爾對于美國出兵伊拉克的看法時,達爾狡猾地回答說“政客愛挑事端,軍人責在衛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