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尾單

外貿尾單

商品類型
外貿尾單起源于1979年我國的改革開放,最初的名詞叫“出口轉内銷”。[1]中國的廉價勞動力聞名于世界,所以很多國外公司到中國來加工制造商品,然後運回本國銷售。國内廠家在生産完國外的訂單後,總會剩下那麼一批,比如生産10萬,然後剩下幾百個,那這剩下的幾百個就叫做外貿尾貨。
    中文名:外貿尾單 外文名: 拼音: 近義詞: 反義詞: 起源時間:1979年 原名:出口轉内銷 起源地:中國

生産廠家

外貿尾貨生産廠家一般就在國内處理掉了。因為這些是剩下的,廠家已經完成訂單賺到錢了,那這剩下的就以非常低的價格賣掉,通常是低于成本價格。

一般的商品流通是成本加利潤給批發商,批發商加利潤再到消費者手裡。而外貿尾貨的批發價通常是低于成本價的,但款式和質量都是和國外的訂單屬于同一批貨,質量标準要比國内的高。

特點

從外貿尾貨的特點總結起:好産品,低價格。

外貿尾貨還有幾個特點是在市場是極具競争優勢的:做假貨的商家不敢來仿冒,因為制作假貨也需要成本,做出來成本加上利潤批發肯定都比真正的外貿原單尾貨價格高,因為外貿尾貨的批發價通常都是低于成本的。

出現原因

為什麼出口國外的外貿服裝廠必然會出現尾貨哪?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外貿服裝廠的工作流程:

1.國外客戶傳來傳真EMAIL。

2.根據國外客戶傳來的傳真EMAIL做樣品并報價。

3.修改樣品價格等待國外客戶确認。

4.根據要求買棉紗(不同支的)織布。

5.染色(必須一次染夠,否則容易出現色差)。

6.剪裁。

7.印染或刺繡。

8.上機制作。

9.剪線頭、挑選、熨燙、包裝。

10.裝箱發貨。

以上為大體流程,這中間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出現問題,比如織布中出現破洞印染錯誤上機中開線出現污澤針線不對等問題,這樣你開始時就要預先留出一定的備用,比如定單為1萬件,計算需要布匹1萬平米,那你織布時就要織1.2萬平米,而如果控制的好或運氣好,則這1.2萬平米布最後出來成品為1.1萬件(控制的再好,也不可能出來成品1.2萬件,肯定會在哪個環節出現個小問題,還有工人捎走塊布頭等等問題)。

而國外是嚴格按照定單收貨,那多出來的這1000件就是尾貨,尾貨中也會有一小部分有瑕疵,但大部分都是好的,因為若有瑕疵直接就在個工序甩出來了,不能等到最後工序,一小部分瑕疵就是在最後包裝階段發現甩出來的。外貿尾單就是這樣産生了,生産廠家生産的外貿服裝越多,産生的尾單就越多,大的服裝廠一年的尾單就會有萬件之多。

如此之多的尾單廠家當然要想辦法處理,因為尾貨的品質和設計一般均優于國内同類商品,為了及時回籠資金,減少場地占用,一般以極低價格(當然是指比成本低的多的價格),比如國外零售為10美元(标牌上一般都帶),定單價格為10元人民币,成本為9.5元人民币,則處理起來(一點沒有瑕疵)可能僅用3.5元就可以拿走,當然是全包(清庫)的形式。有的外貿服裝廠一般不熟悉的人不賣,也有的外貿服裝廠你去拿幾件可以拿,但比批發價要稍高點。目前國内主要的外貿服裝生産廠集中在廣東、浙江、江蘇、山東四個省市,我們服裝廠的尾貨就大部分通過中間幾道批發商發到了北京,也有到河北、天津、山西、陝西等各地的。

所以說尾單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麼少,也不會是現在到處是外貿尾單那麼多,大家還是要多和服裝廠家或懂外貿服裝的朋友探讨,那樣在實際做服裝的過程中才能自己辯别到底哪些是外貿尾單,哪些是跟單,哪些是仿單。

上一篇:麥稭

下一篇:織造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