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水洞

落水洞

岩溶地區地表水流入地下的進口
落水洞,指岩溶地區地表水流入地下的進口。由流水沿裂隙進行溶蝕、機械侵蝕作用及塌陷而成。[1]洞的大小和形狀各有不同,與岩層裂隙的分布有密切關系。能大量吸取地表徑流至地下。如水庫中有落水洞,則會引起庫水的集中滲漏。為防止庫水滲漏,可在落水洞外修建高于庫水位的井筒。由于落水洞常沿構造線、裂隙和順岩層展布方向呈線狀或帶狀分布,因此是判明暗河方向的一種标志。
    中文名:落水洞 外文名:sink?hole 别名: 形狀:與漏鬥相似 舉例:雲南藏龍谷景區 内涵:暗河的标志 曆史文化:龍宮的傳說 形成:自地表通向地下暗河或溶洞的通道

簡介

落水洞喀斯特地區自地表通向地下暗河或溶洞系統的垂直通道。由垂直裂隙經水溶蝕擴大或暗河席刺網頂塌陷而形成。洞的大小和形狀各有不同,與岩層裂隙的分布有密切關系。能大量吸取地表徑流至地下。如水庫中有落水洞,則會引起庫水的集中滲漏。為防止庫水滲漏,可在落水洞外修建高于庫水位的井筒。

形成

落水洞的形成,在開始階段,是以沿垂直裂隙溶蝕為主。當孔洞擴大以後,下大雨時,地表大量流水集中落水洞,沖到地下河。洪水攜帶着大量的泥沙石礫,往下傾瀉,對洞壁四周進行磨蝕,使落水洞迅速擴大。有時岩體崩塌,也可使落水洞擴大。因此落水洞是流水沿垂直裂隙進行溶蝕、沖蝕并伴随部分崩塌作用的産物。落水洞也不是一直向下貫通的,當地表水下透一段路程之後,落水洞就會順着岩層的傾斜方向,或者節理的傾斜情況而發育。在水平地層發育的落水洞,像階梯那樣逐級下降。在節理衆多的地層中,又會形成曲折回環的形态。落水洞主要可分為裂隙狀的,筒狀的,錐狀的及袋狀的。它們既可直接表現于地表面,也可套置于岩溶漏鬥的底部。

暗河的标志

由于落水洞常沿構造線、裂隙和順岩層展布方向呈線狀或帶狀分布,因此是判明暗河方向的一種标志。

舉例

(1)在昆明東北郊區,官渡區大闆橋鎮西北部,小康朗村南1千米。因有直徑約2米之洞曆史上小康郵村旁有一條河(已攔建為今之二龍壩水庫)之水流至此處,全部入洞,成為伏流,得名落水洞。

(2)在盤龍區小河鄉西南部,太陽沖村西面。因有石灰岩溶洞,磨刀箐、黑龍溝兩條小溪之水從西北方流來,至此進人洞中,故名。

(3)在昆明市五華區廠口鄉老花鋪村之北。為落水石洞,故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