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時

地球一小時

澳大利亞發起的全球性節能活動
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全球性節能活動,提倡于每年三月最後一個星期六的當地時間晚上20:30(2019年地球一小時時間為3月30日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戶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産品一小時,以此來表明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過量二氧化碳排放導緻的氣候變化目前已經極大地威脅到地球上人類的生存。公衆隻有通過改變全球民衆對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才能減輕這一威脅對世界造成的影響。2019年3月,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起的“地球一小時”活動,2019年将熄燈儀式時間定為3月30日晚上8時30分,屆時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将通過自發熄燈一小時,來激發人們對保護地球的責任感,以及對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的思考。
    中文名:地球一小時 外文名:Earth Hour 别名: 活動時間:三月最後一個周六20:30-21:30 活動類型:節能環保活動 活動範圍:全球性 活動起源:環保團體發起 活動内容:關上不必要的耗電産品一小時以上 活動意義:推動電源管理,減少能源消耗 發起地點:澳大利亞悉尼 發起機構:世界自然基金會、悉尼晨鋒報 發起時間:2007年3月31日

活動介紹

“地球一小時”是一個全球性的環保活動,提倡在每年三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當地時間晚上20:30到21:30,家庭及商戶等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産品一小時。

相關争議

根據化學原理,“關燈點蠟燭”實際上排放更多的碳元素,而且蠟燭燃燒不充分産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蠟燭燃燒的臭味和黑煙每個人都很清楚)。因此,“關燈點蠟燭”是沒有科學常識的體現,作秀成分多于實際意義。

宣傳地球一小時等活動所排放的碳,已經遠遠大于關燈1小時所節約的碳,作秀成分多于實際意義。

有部分反對者通過理論計算得出關燈一小時會對電網造成沖擊,但未有詳細數據公布。

另有部分反對者認為這是形式主義,關燈一小時不會節約多少電,不如關閉空調、電視等實在。而支持者認為反對者是誤解了地球一小時活動初衷,活動本身是為了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而非為了靠這一小時節電。

而電力工作者認為這是對電力系統不了解的環保團體,自以為是地搞出了這麼個勞民傷财的環保秀。

在我國的發電廠主要以煤電為主,發電過程主要是鍋爐燒煤-産生蒸汽-蒸汽推動汽輪機切割磁感線做功-産生電能。電網的用電負荷直接決定了汽輪機切割磁感線的阻力。

如果瞬時用電負荷驟降,主要危害表現在兩點:

阻力下降,氣輪機轉速升高,控制系統必須調節蒸汽閥門,減小進氣量。但鍋爐的燃燒存在延時慣性,溫度不能馬上降低,故蒸汽堆積在管道内,造成管壓驟升,極易引起安全事故。

鍋爐的負荷存在下限,一般如果發電負荷低于設計負荷的30%,鍋爐就容易熄火,此時一般需要往鍋爐投入燃油以防止熄火,這種情況多在夜間發生。晚上8:30~9:00這段時間内,工廠基本停工,主要耗電大戶就是民用,此時鍋爐已經處于低負荷運轉狀态了,再降低用電負荷,鍋爐熄火的可能很大。鍋爐的再啟動是非常麻煩的。

國家電網公司肯定聽到風頭,然後有意識的關掉若幹電力機組的,火力發電機組關掉新開啟浪費的能源其實更多。

節約用電最有效、最實際的辦法,是每個人都随時随地的注意節約。而不是這樣大家一起,作一場環保秀的遊戲。這個宣傳是有意義的,但是我們沒有必要都在這個時間去熄燈一小時,這樣隻是造成更大的浪費。

創意盤點

“地球一小時”是地球停電休息的一小時,是黑暗中尋找光明的一小時,是地球人反思的一小時,是能夠醫治創傷的一小時,同時也是需要創意的一小時。圍繞這一全球性的環保盛會,圍繞這黑暗中的一小時,出現了許多優秀而精彩的創意方案,下面幾個策劃堪稱經典。

2009年

2009年3月28日,如果有人這天站在地球外面看地球,他一定會看到一個壯觀而奇妙的景象。大約在地球昏線偏夜的方向兩個半時區的地方,在整整24個小時之内,都将會比往日黑暗許多。這是因為,一場全球接力的熄燈秀正在上演,這就是WWF(世界自然基金會)舉辦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從最早進入3月28日20:30的斐濟和惠靈頓開始,全球24個時區依次熄燈一個小時。

2008年

2008年3月29日晚上20點,從悉尼到南非、歐洲和北美,38個國家的數百座城市加入其中,參與人數達到5000多萬。2008年12月15日,地球一小時活動在中國正式啟動。2009年3月28日的第三屆“地球一小時”活動,WWF曾經的期望是能有10億的人參加。開燈關燈本是很簡單平常的動作,但是能夠讓10億的人同時關燈,并培養出一種熄燈精神,這是很多标語口号都做不到的。一個好的活動策劃,應該是一個吸引人的集體遊戲,能夠讓更多的人開心的參與,那就成功了。

2007年

“地球一小時”本身就是一個宏大的創意。2007年,WWF澳大利亞區的負責人GregBourne在電視中向人們激動地描述這個振奮人心的創意——“人們需要通過行動來表明,他們期待改變,政府才會采取行動。”悉尼市率先響應号召,當地數萬戶商家和200多萬居民3月31日21:30開始集體斷電一小時,以引起人們對溫室氣體排放導緻全球變暖的關注。天黑之後,悉尼歌劇院、悉尼海灣大橋等标志性建築紛紛熄燈,來讓“地球休息一小時”。這就是第一屆“地球一小時”活動。線偏夜的方向兩個半時區的地方,在整整24個小時之内,都将會比往日黑暗許多。這是因為,一場全球接力的熄燈秀正在上演,這就是WWF(世界自然基金會)舉辦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從最早進入3月28日晚上8點半的斐濟和惠靈頓開始,全球24個時區依次熄燈一個小時。

活動反響

網民反應

3月,一封主題為“2009年3月28日晚上8:30-9:30,請關燈一小時”的電子郵件在互聯網上流傳開,被衆多網民轉發、傳遞。在擁有三億網民的中國互聯網上,與“地球一小時”相關的活動和讨論正熱火朝天地進行着。

據悉,多家大型網站都對此開辟了專門的網頁,以專題、專版的形式進行報道。有的網站還在3月28日推出一款個性化首頁,其頁面背景将随着頁面上新增的“開關”按鈕由“光亮”變成“黑暗”,以此讓更多的網民也能夠參與到“地球一小時”活動當中。

而在網絡讨論版及論壇中,各位網民各抒己見。有的網民打算趁着這難得的一小時“帶上手電,去樓下散步”,或者“走到陽台上,仰望星空,一顆一顆數星星”;有的網民建議懷舊一把,重溫兒時遊戲,在晚間找幾個要好的朋友玩玩老鷹捉小雞、捉迷藏、過家家……再次體驗一回童年;還有的網民提出同親密的人共進燭光晚餐,和鄰居、同事開展“講故事大比拼”;也有網民就想一個人安靜下來,練練瑜伽,或是想想事情……

一時間,網絡上還流行起“12星座的熄燈後方案”,有的網民還打造出不同版本的熄燈方案,比如,享受版——點上香熏,貼片面膜,泡泡腳;溫情版——在家裡點上蠟燭和家人唠嗑;寵物版——披着夜色遛狗;幽默版——像《非誠勿擾》裡面葛優那樣,在黑暗中忏悔一下,把從幼兒園開始做下的那些不環保的,對地球帶來傷害的行為都數叨出來。

多數網民對于“地球一小時”表示支持。大家都把這不插電的一小時看成是增進感情的契機,一次難得的回歸、親近大自然的機會。著名的鋼琴家朗朗則建議大家聽聽音樂,“黑暗環境中欣賞音樂更能高度集中,完全投入旋律之中。那一刻,你會深受感動,并會引發想象力。”

學子參與

全國100多所高校的學生也在那天展示應對氣候變化的創意。來自個人、企業、社區、學校的不插電音樂會、黑夜觀星、兒童塗鴉大賽、燭光寄語等活動,都把地球一小時活動推向高潮。

明星支持

羽泉、李冰冰、李宇春、李易峰等明星也對地球一小時活動表示支持。WWF“地球一小時”全球活動推廣大使李冰冰将在未來的一年裡吃素一百天,以更健康環保的方式生活。WWF低碳生活中國活動推廣大使羽泉承諾,将通過購買碳排放來抵消未來一年參加演出的飛行碳排放,而且參加所有演出自備餐具,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活動評價

積極作用

環保意識覺醒

1962年,美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森在她那本後來被稱為标志着人類首次關注環境問題的著作《寂靜的春天》中寫到,“我們冒着極大的危險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們心意”,“但真實情況是,大自然不是容易被塑造的”,人類長期以來的發展之路“看似平坦、舒适,道路的終點卻有災難等待着”。

熄燈一小時,對于節約能源、減少發電造成的溫室氣體和其他污染性氣體排放或許隻是杯水車薪。但是,當由此激發的環保意識深入人心化為思想,當思想化為行動,當行動變成習慣,那對于全球環保事業的貢獻,将絕不限于數字。(新華網)

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是不分國界的,無論是富裕還是貧窮,我們每個人在氣候變化面前都同樣的脆弱。在同氣候變化的鬥争中,政府、個人和社會機構等各方面的共同協作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地球村的村民,隻要關燈一個小時,我們都能為減少碳排放做出實際的貢獻,改變地球的未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國别副主任那華)

地球一小時事件表明,全世界在危機時刻是能團結起來的,全球經濟危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2009年是決定地球未來的一年。全球各大國家将在這一年制定大規模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計劃。這也給投資低碳新經濟新模式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我們必須共同努力促成這些改變。我們共同的行動可以改變曆史,并确保地球的未來。(“地球一小時”全球執行總監安迪·瑞德)

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2008年,悉尼全城在“地球一小時”内能源消耗下降了8.4%,相當于熄滅了160萬隻燈泡。新西蘭唯一一個正式參加熄燈活動的城市克賴斯特徹奇,公布的數據顯示,熄燈一小時,能源消耗減少了将近13%。毫無疑問,熄燈秀的宣傳效果遠遠大于實際的減排效果。在全球的“熄燈秀”接力下,更多的人開始意識到節能減排的重要性,并且用自己的方式來參加這一活動。

2008年,随着“地球一小時”的依次來臨,從斐濟、新西蘭到澳大利亞,再到亞洲、歐洲和美洲,世界許多著名城市的市民開始名正言順地享受燭光晚宴。其中,新西蘭第三大城市克賴斯特的标志性建築大教堂在市長的主持下率先熄燈。數百名當地民衆在大教堂廣場觀看了一部關注環保的紀錄片,然後一起湧向當地的餐館、酒吧。這裡全部點上了蠟燭,舉行燭光晚餐。數千個家庭也在家中開始了浪漫的燭光幽會。

“不要小看熄燈一小時,”比幹投資中國區副總裁易轟說,“城市是大量使用電能的地方之一,如果能讓城市關閉不必要的景觀燈一小時,可以節省的能源将是一個大數字。”

“短短60分鐘,其實可以為地球做大貢獻,因為每節約1度電,就減少了1千克二氧化碳和0.03千克二氧化硫的排放。”一位世界自然基金會志願者說。

據統計,2007年,“地球一小時”啟動的第一年,澳大利亞悉尼設定了降低5%能耗的目标;2007年3月31日僅悉尼節省的電能,就足夠20萬台電視機使用1個小時,相當于一小時内路上少跑了48613輛汽車,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地球一小時”不隻是一個熄燈儀式。在中國,該活動也是對國家2010年前實現節能減排20%的能效目标提供最大的支持,旨在鼓勵個人和企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積極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地球一小時"更是一個節能理念,不論是在工作地點或居家用電,都需要我們長期的努力和支持,時時提醒自己,關掉不必要的電燈,拔掉不需要的電源。

負面影響

3月23日夜晚,3億人的燈光在20:30、21:30和22:30熄滅—這和一年中的其他夜晚并沒有什麼不同。在無電可用的情況下,這些人不得不在太陽落山後生活在黑暗之中。

同樣在當晚,另外10億人從20:30-21:30關燈參加“地球一小時”的環保活動。

組織者表示,他們提供了一種方式,讓人們可以借此表達為全球變暖“做點什麼”的願望。但嚴峻的現實是:“地球一小時”留給人們一種錯誤的印象,而且,由此産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也有增無減。這項活動可能會激發人們的正義感,但這種徒勞的象征意義恰恰揭示了現代自我感覺良好的環保主義問題出在哪裡。

“地球一小時”告訴人們,應對全球變暖是件輕而易舉的事。但熄燈産生的效果恐怕隻是視物不清。

需要注意的是,活動并沒有要求人們關閉任何确實不便的物品,比方說暖氣或空調、電視、電腦、手機,或者依靠充足而便宜的電能賴以維系現代生活的形形色色的技術。如果每年熄燈一小時的确有益,那麼剩下的8759小時人們為什麼不能堅持。

人們想當然地認為熄燈一小時會降低全球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但即使全球所有人關閉一切住宅照明,且節省的電能完全轉化為二氧化碳減排,也不過相當于中國暫停二氧化碳排放不到4分鐘。事實上,“地球一小時”将會增加二氧化碳排放。

英國國家電網運營商已經發現,小規模用電下降并不會導緻入網電量降低,因此也不會反過來降低排放。此外,“地球一小時”期間顯著的電力需求下降将導緻一小時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但之後燃煤或燃氣電廠恢複供電時所造成的能耗激增将抵消降低的一切排放。

而很多參與者們點亮溫馨的蠟燭,雖然看上去自然環保,但蠟燭終歸是化石燃料—而且其照明效率僅相當于白熾燈泡的不到1%。關一盞燈、點亮一支蠟燭可能會抵消理論上的二氧化碳減排;但點亮兩支蠟燭則意味着二氧化碳排放升高。

電力令人類受益巨大。将近30億人仍靠在室内燃燒牛糞、樹枝和其他傳統燃料來做飯取暖,由此産生的有毒煙霧每年約導緻200萬人死亡,其中多數是婦女和兒童。同樣,短短100年前,普通美國家庭每周花費6小時在寒冬臘月将6噸燃煤鏟進爐竈(而這還不算清理地毯、家具、窗簾和被褥灰塵的時間)。如今在發達國家,電爐和取暖器已經讓室内空氣污染成為過去。

要想實現綠色能源目标,人們必須放棄對不靠譜的太陽能和風能的過時補貼政策,這項政策失敗了20年,再過22年仍然不會成功。相反,人們應該着重創造更有效的全新綠色技術,以期替代化石燃料。

如果當真希望為人類和地球創造可持續的未來,人們就不應該重新投身到黑暗之中。用關燈享受燭光晚餐的做法來應對氣候變化,不免有點“沒有飯吃,為什麼不吃肉”的味道,實在不知民間疾苦,因此僅僅适用于供電充足、生活舒适的精英人群。

關注綠色能源的研發工作或許不像參與由手電和善意組成的全球聚會那樣感覺惬意,但相比之下,這個辦法卻要明智得多。

上一篇:震級

下一篇:激素牛奶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