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

圓覺經

佛教大乘經典經書
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具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又作《大方廣圓覺經》、《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圓覺了義經》。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冊。是唐、宋、明以來教(賢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講習的經典。據《開元釋教錄》卷九說(大正55·565a):”沙門佛陀多羅,唐雲覺救,北印度罽賓人也,于東都白馬寺譯《圓覺了義經》一部。”
    書名:圓覺經 别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作者: 類别:經書 原作品: 譯者:徐敏 譯注 出版社:中華書局 頁數:119 定價:9 開本: 裝幀: ISBN:9787101073751

内容簡介

《圓覺經》是一部非常能夠體現中國佛教注重“妙有”思想特色的佛經。該經主張一切衆生都具足圓覺妙心,本當成佛,無奈為妄念、情欲等所覆蓋,才于六道中生死輪回;如能頓悟自心本來清淨,此心即佛,無須向外四處尋求。該經所明為大乘圓頓之理,故對華嚴宗、天台宗、禅宗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典籍知識——圓覺經

“北都藏海寺道诠法師《疏》又雲︰羯濕彌羅三藏法師佛陀多羅,長壽二年(693)龍集癸巳,持于梵本方至神都,于白馬寺翻譯,四月八日畢。其度語、筆受、證義諸德,具如别錄。不知此說本約何文?素承此人學廣道高,不合孟浪。(中略)然入藏諸經,或失譯主,或無年代者亦多,古來諸德皆但以所诠義宗定其真僞矣。”

同《疏鈔》卷四之上又說(卍續14·563下)︰”言龍集者,有釋雲高宗大帝,(中略)此說恐謬︰(中略)長壽年是則天之代,然今亦未委其指的也,待更尋檢。疏具如别錄者,複不知是何圖錄,悉待尋勘。”可見古德對此經的翻譯記載多有所疑,但都相信其真诠不謬,而并緻其笃信之忱。

三分此經

此經的内容,是佛為文殊、普賢等十二位菩薩宣說如來圓覺的妙理和觀行方法。全經一般分作序、正、流通三分。

初,序分,叙述佛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諸佛衆生清淨寂滅平等圓滿不二所現淨土,有文殊師利等十二大菩薩為上首的十萬大菩薩衆,皆入此三昧,住于如來平等法會。

次,正宗分,叙佛因文殊師利等十二大菩薩次第請問,而依次宣說圓覺的義理和觀行,即分十二章,每章先以長行問答說法,後以偈頌重宣其義。其中︰

(1)文殊師利菩薩章︰于是文殊師利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來法衆,說于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及說菩薩于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衆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複始。

(2)普賢章︰說示圓覺境界的修行方便,遠離一切幻妄境界,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3)普眼章︰說示修習圓覺,應當正念遠離諸幻,先依奢摩他行,堅持淨戒,宴坐靜觀身心幻垢、人法二空,乃至幻滅垢盡,一切清淨,覺性平等不動。

(4)金剛藏章︰說示圓覺本性平等不壞,衆生有思惟心不能測度如來境界,故應先斷無始輪回根本。

(5)彌勒章︰說示愛欲為輪回根本,一切衆生由本貪欲,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事理二障而現深淺。應發大願,求善知識,漸斷諸障,證大圓覺。

(6)清淨慧章︰說示圓覺自性本無取證,但于除滅一切幻化修證位中,有凡夫随順覺性、菩薩未入地者随順覺性、菩薩已入地者随順覺性、如來随順覺性諸位差别。

(7)威德自在章︰說示修行的方便,依着衆生的根性而有三種差别︰奢摩他,三摩缽提,禅那。此三法門若得圓證,即成圓覺。

(8)辯音章︰說示單修奢摩他或三摩缽提或禅那一法,乃至或先或後齊修二法乃至三法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的修行方法。

(9)淨諸業障章︰說示覺性本淨,但由衆生從無始以來,妄執有我、人、衆生、壽命,認四颠倒為實我體,妄生嗔愛,生妄業道,不能入于清淨覺海。

(10)普覺章︰說示欲求圓覺,應除作、任、止、滅四種病相,以及去除諸病,求證圓覺之道。

(11)圓覺章︰說示修行大圓覺者,長期、中期、下期三種安居的方法,以及修習奢摩他、三摩缽提、禅那三觀等方便。

(12)賢善首章︰說示此經名《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亦名《修多羅了義》等五名,并信聞受持此經的功德利益等。此章通行本中隻有長行問答說法,未有偈頌重宣其義,比起以前十一章來文體似欠完整。

近世日本松本文三郎氏偶獲古來本《圓覺經》下卷一帖,見此〈賢善首章〉佛說至”汝善男子,當護末世是修行者,無令惡魔及諸外道惱其身心令生退屈”句下,有”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賢善首當知,(中略)護是宣持者,無令生退屈”一一三字,這實是此經已脫佚的文字可知(見日本《續藏經》第二編乙第二十三套第四冊〈圓覺經佚文〉)。

由于現存最古的此經注疏唐·宗密《大疏》、《略疏》中均皆缺此文句看來,可知這一段文字是在西元九世紀初宗密撰疏以前即已脫落了的。

又最後〈賢善首章〉一般即為此經的流通分,或又以此章後段從(大正17·922a)爾時會中有火首金剛”起至經末止,叙述諸金剛、天王、鬼王等衆護祐持是經人等為流通分。

至于此經在教禅之間的盛行弘傳,實倡始于唐·圭峰宗密禅師(780~841),即宗密上承賢首(法藏)、清涼(澄觀)的華嚴教系,又承荷澤(神會)、荊南(惟忠)遂州(道圓)的南宗禅系,對于此經極為欣契,自稱(卍續14·217上)”禅遇南宗,教逢斯典,一言之下心地開通,一軸之中義天朗耀”(《圓覺經大疏》序),而殷殷緻力于此經的弘闡。

所著有《圓覺經大疏》十二卷、《大疏鈔》二十六卷、《略疏》四卷、《略疏鈔》十二卷、《大疏科》三卷、《道場證義》十八卷,精詳地顯發了此經的義蘊。此外,他還著有《圓覺經禮忏略本》四卷、《圓覺經道場六時禮》一卷等(見《義天錄》〈海東有本見行錄〉)。宗密在《圓覺經大疏鈔》卷一之下中自稱(卍續14·445上)︰

此經具法性、法相、破相三宗經論,南北頓漸兩宗禅門,又分同華嚴圓教,具足悟修門戶,(中略)宗密遂研精覃思,竟無疲厭;後因攻華嚴大部,清涼廣疏,窮本究末,又遍閱藏經,凡所聽習咨詢讨論披讀,一一對詳圓覺,以求旨趣;(中略)率愚為《疏》,至(長慶)三年(823)夏終,方遂終畢。

于此顯示宗密着《疏》的内容和他教禅兼弘的宗旨。因此在華嚴和禅宗盛行的當時,由于宗密的弘揚,緻使此經廣行流傳。而宗密的疏鈔即為後世學人依憑的要籍。

圖書目錄

序分

一 文殊師利菩薩

二 普賢菩薩

三 普眼菩薩

四 金剛藏菩薩

五 彌勒菩薩

六 清淨慧菩薩

七 威德自在菩薩

八 辯音菩薩

九 淨諸業障菩薩

十 普覺菩薩

十一 圓覺菩薩

十二 賢善首菩薩

上一篇:象拔

下一篇:卡耐基口才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