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掃盲日

國際掃盲日

世界性掃盲主題節日
國際掃盲日(International Literacy Day)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65年11月17日所召開的第14屆代表大會上所設立的。日期為每年的9月8日,旨在動員世界各國以及相關國際機構重視文盲現象,與文盲現象作鬥争,并促進世界各國普及初等教育,提高初等教育的水平,使适齡兒童都能上學,達到能夠識字的目标。最終達到增進人際溝通,消除歧視,促進文化傳播和社會發展的目标。
    中文名:國際掃盲日 外文名:International Literacy Day 别名: 節日時間:9月8日 節日類型: 流行地區: 節日起源: 節日活動: 節日飲食: 節日意義: 設定地點: 設立機構: 設定時間: 起源時間:1966年 地區:世界 其他信息:旨在動員世界各國以及相關國際機構重視文盲現象,與文盲現象作鬥争,并促進世界各國普及初等教育,提高初等教育的水平,使适齡兒童都能上學,達到能夠識字的目标。

背景

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十四次大會決定,每年9月8日為國際掃盲日。其目的在于各成員國和有關國際機構同文盲現象作鬥争。從此以後,各成員國每年這一天都組織各種活動。許多國家政府和非政府組織都向本國人民發出呼籲的函件和文告,建立國家範圍的、區域的、地方性的掃盲組織,通過各種媒介宣傳掃盲的重要意義,評價掃盲工作取得的成績,研究進一步開展掃盲的辦法和措施。

中國黨和政府曆來重視掃盲工作。尤其在老、少、邊地區,盛地、縣政府部門每年都派專人進行掃盲工作。在山西、河北、内蒙、吉林和黑龍江省都出現了掃盲先進縣,使數以萬計的農民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學到科學種田的技術,走上了科技緻富脫貧的道路。

主題

全球掃盲工作依然任務艱巨。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2009年國際掃盲日的緻辭中指出,目前全世界約有7500萬适齡兒童未能入學,數百萬青年過早離開學校,五分之一的成年人缺乏基本的識字和寫作能力,其中大多數是婦女。潘基文指出,識字關系着一個人的自尊、機遇和發展前景。潘基文呼籲各國政府、政府間組織和民間社會加強承諾并提供必要的資源,使全球掃盲工作取得切實進展。

2009年9月8日是第44個“國際掃盲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将該年國際掃盲日的主題确定為“識字增強能力”,旨在讓人們更多地關注讀寫能力與個人發展之間的關系。

曆年國際掃盲日主題

2005年:文化與持續發展

2006年:識字保持社會發展(Literacy sustains development)

2007年:掃盲與健康(Literacy,key to good health and well-being)

2008年:掃盲與健康(Literacy is the best remedy)

2009年:識字增強能力

2010年國際掃盲日的主題是:掃盲與婦女賦權

2011年國際掃盲日的主題是:掃盲與和平

2013年的國際掃盲日主題是:服務于21世紀的掃盲

方法

在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下,掃盲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根據教科文組織的統計,過去幾年,成年人的文盲數量從1985年至1994年8.17億減少到2000年至2006年的7.76億。同時全球識字率則由上一時期的76%上升到84%。

但是,全世界的掃盲任務依然嚴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2008年國際掃盲日的緻辭中指出,目前全世界約有7.74億成年人是文盲,有7500萬适齡兒童未能入學,還有數百萬青年過早離開學校。

談及有關“掃盲與健康”間的關系,潘基文指出,文盲現象對人類健康有直接的影響。如果不識字,人們就無法閱讀藥瓶上的說明。不識字意味着人們不太可能了解與艾滋病、瘧疾和其他傳染病有關的事實。潘基文強調,對于實現千年發展目标有關産婦保健和防治艾滋病毒以及瘧疾的具體目标、應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些公共衛生挑戰,掃盲是不可或缺的行動。

為了提高識字能力,明确的政策和增加投資将至關重要。因此潘基文呼籲,各國政府、聯合國和民間社會要将承諾變成更有力的行動,全民掃盲将造福全民。

統計

據統計,全球成人文盲約為8.6億,約占全球成人人口的20%。全世界有1.13億學齡兒童不能上學,其中三分之二是女童,大部分文盲都分布在非洲、亞洲和拉美地區的貧窮國家。在發達國家中也存在大量的文盲,僅美國就有4000萬成年人無法給孩子讀書讀報,并無法輔導孩子做家庭作業。造成發展中國家高文盲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估計全球共有超過7.81億名成人沒有基本識字能力,其中三分之二是女性。此外,将近1.03億名孩童無法上學,進而無法學習閱讀、書寫和計算。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2006年全球教育報告》。南亞和西亞是成人識字率最低的國家(58.6%),倒數二、三名分别是撒哈拉非洲地區(59.7%)和阿拉伯世界(62.7%)。全世界識字率最低的國家是布基納法索(12.8%)、尼日爾(14.4%)和馬裡共和國(19%)。

50多年來,中國的成人文盲率大幅下降,已由新中國成立之初的80%降到2002年的8.72%。中國政府在2000年底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戰略目标,2003年全國青壯年文盲已降到5%以下。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局公布的全球過去十年掃盲最新統計數據表明:在所統計的40個國家中,中國在掃盲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績最大。聯合國對“識字”的定義為能閱讀和書寫簡單句子的能力,任何語言皆可。因此以上的識字率僅為基本、而非進階的識字能力。

2006年國際掃盲日的主題是“識字保持社會發展”(Literacy sustains development)。

分析

從人口發展角度說,發展中國家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率高,經濟相對落後,國家的教育投入難以與人口的增長成正比。從語言文化角度講,多語種問題在發展中國家較為突出,這在非洲尤為嚴重。擁有1億多人口的尼日利亞共有410種語言,僅有660萬人口的貝甯也有近60種語言。從社會生産角度看,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程度不高,一些工作的知識和技術含量不大,人們對文化知識的需求不十分強烈,文盲與否對社會生産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随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發展中國家在面臨着科技、人才和資金困難的同時,也認識到了發展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國家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出許多适合本國國情的掃盲辦法。例如,巴西宣布,從2003年起,将實施為期4年的全國掃盲計劃,争取在2007年之前消除國内文盲。

成果

人類在掃盲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值得慶祝,目前,全世界已有近四十億的識字人口。但是,在所有兒童、青年和成人中實現全民掃盲依然是一個未完成的目标,而且這個目标時時在變化。之所以會這樣,其原因很可能是:過高的目标,不充足的和重複的工作,政策和資源的缺乏,以及持續對任務重要性和複雜性的低估。不管怎樣,我們從這幾十年獲得的經驗說明:達到普及識字的目标,不僅需要更多、更好的努力,還需要更新政治理念,并且針對地方、國家和國際等不同等級做不同的工作。

在A/RES/56/116号決議中,聯合國大會決定将始于2003年1月1日的十年定為聯合國掃盲十年。在A/RES/57/166号決議中,聯合國大會歡迎了《聯合國掃盲十年國際行動計劃》并決定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國際上擔任對在掃盲十年框架下進行的各項活動的協調工作。

中國

中國掃盲目标

每年的9月8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确定的“國際掃盲日”。2008年的“國際掃盲日”到來之際,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和文盲人數衆多的國度之一,對中國的掃盲仍需給以更多的關注。公元200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向全世界宣布:中國如期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戰略目标。

2001年3月28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也顯示:中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和識字很少的人)是8507萬人,同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比率已由15.88%下降為6.72%。而青壯年文盲的比率已下降到了5%以下,從而實現了我國政府90年代初提出的“到本世紀末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重要目标。

在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在一個經濟尚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經過近50年的不懈努力,使文盲比率由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的80%以上下降至2000年的6.72%,這是20世紀中國教育史上最有标志性的成就,是中國教育史上最輝煌的篇章。這一重要目标的實現不僅意味着中國教育取得了最輝煌的成就,同時也意味着中國的人口素質有了一個明顯的提高。

這一重要目标的實現還意味着中國政府兌現了對世界的承諾。“消除知識差距,将全球每個居民受教育的權力變成現實”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領域行動的兩項主要目标之一,掃除文盲則是該項目标的主題。

中國掃盲任務

盡管中國在2000年已經“實現了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标,但是,從中國剩餘文盲及掃盲工作的現狀看,繼續開展掃盲和掃盲後繼續教育,鞏固和擴大掃盲成果仍然是一項繁重而艱巨的任務。

從剩餘文盲的現狀看,8500萬成年文盲和2000萬不能讀書看報與現代文明隔絕的青壯年文盲令人心情沉重。這些文盲大都生活在經濟、教育發展比較落後的邊遠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地,經費短缺、教育基礎較差、文化生活匮乏、信息閉塞、意識落後,掃盲的組織和動員困難較大。

從掃盲工作的現狀看,我國的掃盲教育水平不高。一方面,這些年來中國的掃盲教育大都帶有運動性和突擊色彩,盡管可以造成強大的聲勢和熱烈的掃盲氣氛,但往往容易追求那種轟動一時的場面效應,追求入學率、脫盲人數和比率,片面地強調速成而忽視掃盲教育的質量。而掃盲目的的偏差又會使一些地方弄虛作假。

另一方面,中國所謂脫盲的主要标準,仍舊停留在“農村居民能識讀1500個漢字,城鎮居民2000個漢字”層次上,對于迅速走向現代化的中國社會而言,這一标準顯得還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和成人自身發展的需要。此外,中國的“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标充分考慮了中國文盲人口衆多的實際情況,附合中國的國情。但國際通用的“統計指标”是成人識字率,而成人識字率目前中國隻達到91%,作為一個國家人口素質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國家社會發展水平綜合評價和排序中,中國居中等偏下水平。

因此,切不可因實現“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标并得到國際社會的公認和贊許而沾沾自喜,停止不前。中國的掃盲還隻是掃“文字盲”而不是掃“文化盲”,掃盲标準還隻是低水平的。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确定的掃盲目标還有較大的差距。掃盲的任務仍然十分繁重和艱巨。現在中國國家教育部已經全面部署了“十五”期間的掃盲工作,“鞏固擴大掃盲成果,支持西部地區掃盲攻堅戰,堅持進行掃盲課程和教學改革”成為掃除文盲新的工作重點。

同時強調:堅持把掃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強各級政府對掃盲工作的領導;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掃盲工作;深化掃盲課程和教學改革,提高掃盲的實用性;堅持“一堵、二掃、三提高”的基本方針;堅持掃盲工作的督導評估制度等等。這将會使中國的掃盲工作更上一層樓,取得更輝煌的成就。

中國掃盲經驗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一個人口大國和文盲衆多的國家。在這樣的國度裡,政府和人民是經過怎樣的努力,才實現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主要目标的呢?其基本的經驗是:

黨和政府的重視是掃除文盲取得成就的根本保證

其一,國家把“全國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同“全國基本普及義務教育”作為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并寫進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從而明确了接受掃盲教育是每個文盲的責任和義務,确立了掃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使掃盲工作在中國具有了更高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其二,國家制定了掃盲政策和切實可行的掃盲規劃。中國自1950年開始組織實施掃盲工作以來,根據各個不同的曆史時期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發展的不同情況,掃盲工作開展的不同特點,制定了一些重要的、綜合性的政策文件。1992年中國政府制定了到2000年中國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規劃:

到2000年,在中國90%人口居住的地區,基本掃除15-50歲的青壯年文盲,使青壯年的非文盲率達到95%以上,脫盲人員的鞏固率達到95%以上。并實行分類指導、分期達标的具體步驟。正因為制定的規劃目标是符合中國客觀實際的,既承認區域間經濟、文化、教育之間的差異,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防止過去不切實際的“一刀切”做法,使實現目标的總體統一性和實施過程的變通性有機結合,最終實現了掃除文盲規劃目标。

其三,掃除文盲既是一項具有廣泛群衆性的文化學習運動,又是一項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社會活動。因此,掃除文盲教育不應僅由教育部門獨立完成,而是應當由教育部門與非教育部門、政府部門與非政府部門以及熱心于掃盲教育有識之士協調聯系,共同實施完成的事業。

做好學齡兒童的入學和鞏固工作是我國掃盲取得成就的基本方針

一個國家成功的掃盲運動是與教育部門做好學齡兒童的入學和鞏固分不開的。要實現掃除文盲的目标,必須充分利用學校的校舍、師資動員更多的适齡兒童入學并完成初等教育學業,堵住新文盲産生的渠道。

1986年國家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把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中國教育有了突破性的進展,适齡兒童的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普及率都有了明顯提高:1985年中國小學在校生13370.2萬人,小學适齡兒童入學率95.9%,2000年為3013.25萬人,适齡兒童入學率為99.11%,小學畢業生升學率由68.4%上升到94.89%。15年提高了26.49個百分點。同時,各地教育部門還将十五歲以上沒有入學的文盲和流動的辍學生收回小學校,參加普通補習班和少年速成班的學習,這樣便堵住了新文盲産生的渠道。

同時,開展掃盲後的繼續教育,鞏固掃盲成果,防止脫盲人員複盲是實現掃盲目标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它直接涉及農村成人教育的發展,包括農村業餘初、中等教育,農民的實用技術培訓等。掃盲後繼續教育的發展,可以進一步激發文盲學習文化的積極性,最大程度地限制複盲現象的發生。

幾十年的掃盲實踐使人們深刻地認識到普及農村初等教育,做好學齡兒童的入學與鞏固工作以及發展農村成人教育對掃除文盲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不抓好農村基礎教育就堵不住新文盲産生的途徑;不發展農村成人教育,掃盲後繼續教育,掃盲已經取得的成果就會得而複失。人們将這一認識上升為理論,變為一項掃盲工作的基本方針,即“一堵,二掃、三提高”。

引導學習需求,掃除文盲與生産、生活緊密結合是我國掃盲取得成就的基本措施

政府一方面通過各種新聞媒介大力宣傳國家發展農業的各項方針政策,宣傳掃除文盲的重要意義,利用那些通過學習文化技術而發家緻富的典型,激發文盲學習文化科技知識的願望和積極性。在掃盲教育的内容方面和他們的生産、生活緊密結合。不僅包括識字、閱讀、寫作、記賬等文化知識,還包括國家大政方針、民主法制、公民意識、衛生健康等内容。

特别是根據文盲學員的需求,講授有關種植、養殖、農産品加工等生産技術知識。針對婦女文盲的特點和需求,增加婦幼衛生、家庭教育和家庭理财等内容。把傳授文化知識與傳授實用技術結合起來,學會一項或幾項技術,改變其傳統、落後的生産、生活方式。改善其生活質量。少數民族地區的掃盲還增加民族風俗傳統文化等内容。

由于中國地域遼闊,各地經濟文化教育發展水平不同,風俗習慣不同,采取靈活多樣掃盲形式,根據當地文盲的不同情況,或集中、或分散、或班級或小組,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

上一篇:國際罕見病日

下一篇:世界氣象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