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為家

四海為家

漢語成語
四海為家(拼音:sì hǎi wéi jiā)是一則漢語成[1]語,出自東漢·班固《漢書·高帝紀下》。該成語原指封建帝王稱占有四海,統治全國,用以誇耀帝業宏大,也指國家統一;後用以形容志在四方,漂泊無定,到處都可以當作自己的家。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 中文名:四海為家
  • 拼音:sì hǎi wéi jiā
  • 出處:《漢書·高帝記》
  • 注音:ㄙˋㄏㄞˇㄨㄟˊㄐㄧㄚ

成語出處

最早出處

四海之内若一家,通達之屬莫不從服。(《荀子·議兵》)

通流财物粟米,無有滞留,使相歸移也,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王制》)

衍生典故

蕭丞相營作未央宮,立東阙、北阙、前殿、武庫、太倉。高祖還,見宮阙壯甚,怒,謂蕭何曰:“天下匈匈苦戰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蕭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宮室。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高祖乃說。(《史記·高祖本紀》)

二月,至長安。蕭何治未央宮,立東阙、北阙、前殿、武庫、大倉。上見其壯麗,甚怒,謂何曰:“天下匈匈,勞苦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宮室。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令壯麗亡以重威,且亡令後世有以加也。”上說。(《漢書·高帝紀下》) 

後來,“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這句話,被簡化引申為“四海為家”這個成語。

成語故事

項羽敗亡後,天下仍不太平。漢高祖六年(前201年)發生了楚王信叛亂事件。漢高祖七年(前200年)又發生了韓王信叛亂事件。可是,到漢高祖八年(前199年)初,蕭何親自監造的長安未央宮建成了,未央宮建有東阙、北阙、前殿、武庫以及太倉等,劉邦去一看,“見宮阙壯甚”,就為之大怒,說:“天下兇兇苦戰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蕭何這時說出一番道理:“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宮室。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史記·高祖本紀》)這裡的記載是說,劉邦出征回來,看到新造的未央宮之宮殿非常壯觀,很是生氣,便對蕭何說:“天下動蕩紛亂不止。苦苦争戰了好幾年,成敗還不可知曉,為什麼要把宮殿修造得如此過分豪華壯美呢?”蕭何理直氣壯地說:“正因為天下還沒有完全安定,才可以利用這個時機建成宮殿。再說,天子以四海為家,宮殿不壯麗就無法顯示天子的威嚴,同時也不能體現讓後世超越的雄心壯志呀!”劉邦聽了蕭何這一番闡述,才高興起來。

蕭何這裡說的“天子四海為家”一語,脫胎于荀子說的“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議兵》),是對大一統局面形成的一種形象化表述。

成語寓意

《荀子·王制》說:“四海之内若一家。”就是講天子的王化之治不但要實行于九州之中,而且要推向九州之外。即四海之中。儒家要求士大夫和帝王都要有胸懷天下,四海為家的大氣魄,如《史記》卷八記載丞相蕭何勸解高祖劉邦說:“天子以四海為家。”上古的兩位帝王舜和禹在出巡的路上死在了異鄉,就葬在當地南方,并沒有運回老家北方去安葬。儒家認為這是帝王以四海為家的典型體現。《史記》卷一記載帝禹東巡狩,至于會稽而崩。今浙江紹興仍有大禹陵的遺迹。所以徐乾學《讀禮通考》卷九十說:“天子以四海為家,舜葬蒼梧,禹葬會稽,豈愛夷裔而鄙中國邪?無示外也。”漢代蔡邕《獨斷》中也說:“天子無外,所以天下為家”。就是說天下理想的政治狀況是無内外之别,四海之内都是一家人。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四海為家”原指封建帝王稱占有四海,統治全國,用以誇耀帝業宏大,也指國家統一;後用以形容志在四方,漂泊無定,到處都可以當作自己的家。在句中一般作謂語,結構是主謂式。

運用示例

唐·劉禹錫《西塞山懷古》:“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明·餘繼登《典故紀聞》:“人君以四海為家,因天下之财供天下之用,何有公私之别?”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弟一身四海為家,迹同萍梗;況所志未遂,何暇議及室家之事?”

現代·吳祖光《闖江湖》:“咱們作藝的四海勇家,兩個山碰不上,兩個人總有碰上的日子……”

現代·鮑昌《庚子風雲》:“告訴你,大爺我是個當兵的,走南闖北,四海為家,吃的是朝廷的錢糧,和你來抽死簽、争碼頭,沒那個勁頭兒。”

現代·張長弓《漠南魂》:“安置好這些事之後,他就告辭了鄉鄰,領着小龍和虎子出了一眼井村,從此遠走他鄉,四海男家,就要飛到那荊天棘野裡一試自己尚未疲倦的翅膀!”

成語辨析

四海為家—浪迹天涯—遠走高飛

“浪迹天涯”的意思是到處流浪,足迹遍天下。“遠走高飛”的意思是指像野獸遠遠跑掉,像鳥兒遠遠飛走;比喻人跑到很遠的地方去,多指擺脫困境去尋找出路。“四海為家”與“遠走高飛”有别:“四海為家”強調的是生活漂泊不定,在哪兒都能生活;“遠走高飛”強調的是好不容易擺脫困境後外出尋找出路。

上一篇:天外有天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