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先生祠堂記

嚴先生祠堂記

北宋範仲淹創作的散文
《嚴先生祠堂記》是北宋政治家範仲淹名作之一。約寫于範仲淹出任睦州太守時期。文章短小精悍,僅二百多字。主題明确,議論充分,節奏明快,感情充沛。它雖不似作者自己寫的《嶽陽樓記》那樣浩瀚雄渾,也不似劉禹錫的《陋室銘》那般纖巧明麗。但卻以誠摯質樸的情愫,使人為之感動。[1]
  • 作品名稱:嚴先生祠堂記
  • 外文名:
  • 作品别名:
  • 作者:範仲淹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範文正公集
  • 文學體裁:散文
  • 文章特點:結構精巧,以虛襯實,相得益彰

題解

見《範文正公集》。嚴先生即嚴光,字子陵,少與漢光武帝劉秀同學。劉秀稱帝後嚴光變姓名隐遁于釣,劉秀覓訪征召至京,嘗共卧偃,嚴光以足加秀腹上,次日“太史奏客星犯禦坐甚急。帝笑曰:‘聯故人嚴子陵共卧耳。’”後辭官不受,退隐于富春山(今浙江桐廬),後人稱其所居之地為嚴陵濑。事見《後漢書;隐逸傳》。範仲淹于宋仁宗明道年間出知睦州(轄境相當于今浙江桐廬、建德、淳安),始構嚴先生祠堂,使其後人奉祀,并作此記。

譯文

嚴先生是光武帝的老朋友,他們之間以道義互相推崇。後來光武帝得到預言天命所歸的《赤伏符》,乘駕着六龍的陽氣,獲得了登極稱帝的時機。那時他統治着千千萬萬的人民,天下有誰能比得上呢?隻有先生能夠以節操方面來尊崇他。後來先生與光武帝同床而卧觸動了天上的星象,後來又歸隐江湖,回到富春江畔隐居,清操自守,鄙棄祿位,達到了聖人自然清靜的境界。先生視官爵為泥土,天下又有誰比得上呢?隻有光武帝能夠用禮節對待他。

在《盅》卦的“上九”爻(yáo)辭中說,“大家正當有為的時候,偏偏顯示不事奉王侯,保持自己品德的高尚。”先生正是這樣做的。在《屯》卦的:“初九”爻辭中說,陽氣(帝德)正開始亨通,因而能夠顯示“以高貴的身份交結卑賤的人,深得民心。”光武帝正是這樣做的。可以說先生的品質,比日月還高;光武帝的氣量比天地還廣闊。如果不是先生就不能成就光武帝的氣量的宏大;如果不是光武帝,又怎能促成先生品質的崇高呢?先生的作為使貪婪的人清廉起來,膽怯的人勇敢起來,這對維護禮儀教化确實是很有功勞的。

我到這個州任職後,開始建造祠堂來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後裔的徭役,讓他們負責祭祀的事情。從而又作了一首歌:

雲霧缭繞的高山,郁郁蒼蒼,大江的水浩浩蕩蕩,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還高,比長江還長。

注釋

先生:指嚴光。

赤符:《赤伏符》,新莽末年谶緯家所造符箓,謂劉秀上應天命,當繼漢統為帝。後亦泛指帝王受命的符瑞。

蠱:六十四卦之一。

上九:九爻。

屯(zhūn):六十四卦之一。

複:複除徭役

臣妾:原指男女奴隸,這裡引申為被統治的人民。

億兆:古代以十萬為億,十億為兆。

作者

範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其父範墉,任武甯軍節度掌書記。範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衰落。他不但從小勤奮好學,而且胸懷遠大政治抱負,以天下為已任。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進士。仁宗時曾任秘閣校理,他為人忠直,極言敢谏,曾被貶河中府通判。

仁宗明道二年(1033)任右司谏,景佑年間知開封府,上《百官圖》,譏刺宰相呂夷簡不能選賢任能,被貶饒州。康定元年(1040),召範仲淹為龍圖閣直學士,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以防禦西夏侵擾,他采取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卓有成效地鞏固了西北邊防,聲望大增,于仁宗慶曆三年(1043)回朝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繼而向仁宗提出改革政治的十項主張,這就是後人所稱的“慶曆新政”。這些新的政治措施遭到保守勢力的聯合進攻,範仲淹被迫離開朝廷,罷去參知政事,新政失敗。此後他又知鄧州、杭州、青州等地,最後病死于徐州。

卒贈兵部尚書,谥文正。範仲淹在學術上以易學著名,其文學亦為後世景仰,在文風卑弱的宋初,範仲淹反對西昆派,反對骈體文,主作用質樸的、有實際社會内容的作品來矯正文弊。他一生論着很多,詩、詞、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愛國憂民、反映社會現實的好作品,藝術上也頗見工力,頗具特色。名篇有散文《嶽陽樓記》、詞《漁家傲》、詩《江上漁者》等。集有《範文正公集》,其生平詳見《宋史》卷三一四。他上繼李、杜、韓、柳,下啟歐陽修、曾鞏、三蘇、王安石等,與穆修、柳開一起,為北宋的詩文革新運動奠定了基礎。

賞析

文章一開始交待出“先生,光武之故人也”。僅八個字,便把兩個人物及他們間的關系簡單明确地告訴讀者。“相尚以道”僅僅四字,開宗明義,點明主題,并以此統領全篇,可謂惜墨如金之至。

“道”作為士大夫階層的品格操守以及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長期為人們所稱道和推崇。下面作者以鮮明的節奏,緊扣“相尚以道”的主題,分三層逐次展開論述。作者把嚴子陵與光武帝兩兩對照、相互映襯,在突出嚴子陵的同時,使“相尚以道”的主題得以深化。

“及帝握赤符,乘六龍,得聖人之時,臣妾億兆,天下孰加焉?”“既而動星象,歸江湖,得聖人之清,泥塗軒冕,天下孰加焉?”兩句問話,道出嚴子陵、光武天下無人可比的兩種性格:光武是君臨天下,統治萬民的一國之尊,嚴子陵則是放浪不羁,藐視權貴的一介寒儒。然而子陵之于光武能“以節高之”,表現了自己不事權貴的高尚操守;光武之于嚴子陵,亦可“以禮下之”,表現了一個開國之君禮賢下士的博大胸懷。這是他們“相尚以道”的具體體現。文章至此為本段的第一層。

這裡的兩個反問句,勾勒出了兩個性格、地位迥異的人物形象。《後漢書·光武記》中記載,建武元年“光武先在長安時,同舍生強華自關中奉赤符曰:‘劉秀發兵捕不道,囚夷雲集龍鬥野,囚七之際火為主。’”光武得符,後果登帝位。其“乘六龍”,“臣妾億兆”是何等宣赫。相傳地上的要人在天上都有與之相應的星宿。據說,嚴子陵與光武共卧,子陵将腳放在光武腹上。次日,太史奏有客星犯帝座甚急,以為不祥,光武卻笑着說:“我不過與故人嚴子陵共卧而已。”以後嚴子陵歸隐江湖,“泥塗軒冕”,這又是何等清高。“相尚以道”正是對他們二人關系的高度概括。

下面作者以《易》上的爻辭,為二人的交往找到理論依據,對他們各自的品格給予了高度評價。嚴子陵能在“衆方有為”之際,在衆人奔走鑽營的情況下,“而獨‘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光武帝則能以“陽德方亨”的得意時刻,不逞驕奢、虛懷若谷,“以貴下賤,大得民也”。這對一個封建政權的最高統治者來說,實為難能可貴。此為第二層。

在對事實和理論加以闡釋之後,作者直接發表議論“蓋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豈能遂先生之高哉?”兩兩對照,猶如工整勻稱的對仗句式,音韻铿锵,使二人“相尚以道”的關系在優美的文字之間得以升華。至此為本段的第三層。

逐層論述之後,總論一句:“而使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指出嚴子陵與光武帝的交誼對世人的教益和影響,可以使貪者廉,弱者強,這是有很大教化作用的。

至此,不僅将嚴先生的為人品格,及他與光武“相尚以道”的交誼寫足。同時,所以“構堂而奠焉”的初衷也如水到渠成一般,盡在其中。

文章以歌頌嚴子陵人品的歌辭作結:“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作者把讀者的視線,從祠堂引向無限廣大的天地之間。嚴先生的高風亮節,飄于蒼莽雲山之間,蕩乎浩浩江水之上,世代相傳,與高山流水長在。開闊的意境,深遠的旨趣,隽智的文字,使讀者在懷念先生之風的同時,産生無盡的聯想。全文從介紹嚴子陵的身份起筆,以贊頌子陵的高風亮節收束,整個文章前後遙相呼應,一氣呵成,氣勢不凡,别有一番神韻。

作品行文質樸,不事雕琢,猶如嚴先生拙樸的人品;文字明白曉暢,但并非枯燥無味,這又如嚴先生含蓄深沉的性格。外部形式與所表達的内容達到了和諧完美的統一。

範仲淹生活的北宋王朝,内憂外患日趨嚴重,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銳。他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目标自警。為改變積貧積弱的北宋王朝,他于慶曆年間主持變法,不久因保守派反對而失敗;又因議論朝政,屢遭谪貶,一生郁郁不得志。這篇《嚴先生祠堂記》通過對嚴子陵、漢光武帝之間“相尚以道”的交誼的贊頌,表現了他對明君賢臣的清平政治的渴望,同時透出政治上失意之人的淡淡惆怅。

上一篇:蘇州太郎花子婚紗攝影

下一篇:沙陀三王朝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