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東傑布

唐東傑布

明代建築師、藏戲創始人
唐東傑布(1385—1464)明代著名建築師,藏戲創始人。藏民曆來把他看作是創造藏戲的戲神和修建橋梁的鐵木工匠的“祖師”,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創造、智慧、力量的化身。[1]唐東傑布還到了聖城拉薩,他在這裡修過香卡鐵索橋,這是他修的第一座鐵索橋,他在藥王山修了一座廟,供奉松石度母、珊瑚觀音、海螺文殊三尊聖像。
    本名:唐東傑布 别名: 字: 号: 所處時代:明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募集資金修橋造船補路 出生時間:1385年 民族:藏族 去世時間:1464年 國籍:中國 性别:男

簡介

唐東傑布幼時家境貧窮,牧羊為生。成年後當過兵,做過生意,後削發為僧,僧名尊珠桑布。由于他勤奮好學,刻苦鑽研,博學多思,成為一名有造詣的學者和得道者,被衆人譽為唐東傑布(意為“千裡平原上的國王”)。唐東傑布親身感受到西藏地域遼闊、山高水險,交通極不發達,給藏族人民的生産、生活帶來了很大不便。于是,他不畏辛勞,跋山涉水,廣泛地向民衆講明了搭橋的意圖,赢得了許許多多的人信賴和政府官員的支持。終于于1430年在雅魯藏布江上首次建成曲水鐵索橋。

以後,唐東傑布為了募集更多的資金修橋造船補路,邀請了山南瓊結縣白納家的7名貌似天仙、能歌善舞的姊妹,共同組成了歌舞演唱隊,他親自教授她們演唱自己創作的作品,把自己設計的各種款式不同的服裝,裝扮在這些美麗的姑娘身上,随處表演。演戲化緣得來的錢,作為專用資金,調集了設計師和冶煉工匠以及大量民工,因地制宜,連年施工。在他一生中,共建築了58座鐵索橋。人們親切地贊譽他為“鐵橋活佛”。

唐東傑布在募集資金、解除衆百姓交通不便之苦的過程中,又完成了佛教跳神舞蹈向藏劇的過渡。他将佛教經典中的傳記同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内容融在一起,創作出一種具有人物性格和舞蹈、唱腔相結合的表演藝術,使過去那種單一的跳神舞逐漸地戲劇化,表現手段也不斷加強,并從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形成了藏劇藝術的雛形。因此,藏族人民把唐東傑布尊為藏戲的開山鼻祖。

故事

“唐東傑布出生在後藏昂仁日烏齊地方。年輕的時候發下宏誓大願,要在雪域高原湍急的江河上架設一座座鐵索橋。那個時候,修架鐵索橋談何容易。有人嘲笑他是彩雲裡跑馬,石闆上耕田,幹脆給他取一個外号叫‘尊珠仰巴’,意思是瘋喇嘛。他沒有氣餒,也沒有退縮,而是年複一年,月複一月地努力着。終于在雅魯藏布江、拉薩河、年楚河上相繼修架了二十幾座鐵索橋,還有更多的渡船和木橋。他來曲水的時候,已經79歲了,頭發胡子像雪一樣白,口裡牙齒脫得也差不多了。他說,‘機緣到了,我該修架曲水鐵索橋了,這是最大的也是最難修的橋,是我此生此世最後的願望。”

“一天,他領着徒弟們來到曲沃日神山下面,在森普山洞安營紮寨,很快開始動員差民、百姓,勘測架橋地址,拜訪頭人長官,請教能工巧匠,還有捕魚的人、劃船的人、打鐵的人,請求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鐵出鐵,支持他修橋。”

“唐東傑布打制了一個鐵碗,把募化來的糌粑分給大家吃,還把各地送來的羊肉和牛肉,大塊大塊地分給每個人,所有的人都服從他的指揮,聽從他的命令。架橋工地特别繁忙,南北兩岸的歌聲、号子聲響成一片。在達嘎村和曲沃日山下,用石頭巨木構成兩個大的橋墩,再把四根長長的鐵鍊固定在橋墩上。鐵索上面鋪木闆,用牛皮、繩子捆綁結實。這樣原先認為沒法修成的曲水鐵索橋,就實實在在地橫跨在雅魯藏布江上面了。”

“鐵索橋架好的那天,舉行了盛大的開光典禮。遠遠近近的人們,喜氣洋洋地趕來,大家向唐東傑布獻哈達和糌粑,還有“切瑪”和酥油茶,感謝他的恩德。唐東傑布最後的願望也實現了,功德圓滿了,他非常高興,也就在鐵索橋頭圓寂了,坐化了。他的弟子們非常悲痛,舉行了很長時間的悼念活動。在橋頭東側,修了一座寺廟,把大師的法體裝進銀甕,供奉在神壇,世世代代接受男女信徒的祭祀和頂禮膜拜。唐東傑布被推崇為鐵索橋活佛,讓他的化身在這座寺廟裡一輩接着一輩投生轉世,繼續利樂衆生,造福百姓。”

紀念

1464年,唐東傑布逝世,享年79歲。唐東傑布一生為西藏交通的開拓,為藏戲的創立、發展建立了不朽的功績,人們用各種形式歌頌他,紀念他。至今在許多藏戲演出場地,看戲的觀衆首先要在唐東傑布的像前敬獻哈達,以示謝恩;在唐東傑布的故鄉,甚至還保留着一種傳統儀式,每逢大家觀看藏戲表演時,都要帶一些青油和羊毛,将這些禮物送給戲班子表示用青油、羊毛擦在鐵索上,以保存好唐東傑布所建的(早不複存在的)鐵索橋上,使其不鏽,永存于世。另外,在西藏的一些寺廟裡,也常可看見供着一位白須白眉、神态安詳、和藹可親、手持八節鐵索的唐東傑布畫像或塑像。

上一篇:拉克絲·克萊茵

下一篇:盧冬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