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春秋

吳越春秋

漢代趙晔所撰史學著作
吳越春秋為漢代趙晔所撰記述春秋戰國時期吳、越兩國史事的史學著作。本書過去被列為雜史,其性質可以說介于曆史和小說之間,類似于後世的演義,人物刻畫、故事情節的描寫很具文學價值,對後世文學有一定的影響,唐代俗講中的《伍子胥變文》,宋元話本中的《吳越春秋連像評話》,明清以後的許多劇目,都是以本書為依據改編的。
  • 作品名稱:《吳越春秋》
  • 外文名:
  • 作品别名:
  • 作者:趙晔
  • 創作年代:漢代
  • 作品出處:吳越春秋
  • 文學體裁:記事文學

内容簡介

《吳越春秋》·十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漢趙晔撰。晔,山陰人,見《後漢書·儒林傳》。是書前有舊《序》,稱《隋唐經籍志》皆雲十二卷,今存者十卷,殆非全書。又雲楊方撰《吳越春秋削繁》五卷,皇甫遵撰《吳越春秋傳》十卷。此二書,今人罕見,獨煜書行於世。《史記注》有徐廣所引《吳越春秋》語,而《索隐》以為今無此語。他如《文選注》引季劄見遺金事,《吳地記》載阖闾時夷亭事,及《水經注》嘗載越事數條,類皆援據《吳越春秋》。今煜本鹹無其文雲雲。

考證頗為詳悉,然不著名姓。《漢魏叢書》所載,合十卷為六卷,而削去此《序》并《注》,亦不題撰人,彌失其初。此本為元大德十年丙午所刊。後有題識雲,前文林郎國子監書庫官徐天佑音注。然後知注中稱"徐天佑曰"者,即注者之自名,非援引他書之語。惟其後又列紹興路儒學學錄留堅,學正陳昺伯,教授梁相,正議大夫、紹興路總管提調學校官劉克昌四人,不知序出誰手耳。

煜所述雖稍傷曼衍,而詞頗豐蔚。其中如伍尚占甲子之日,時加於巳;範蠡占戊寅之日,時加日出,有螣蛇青龍之語;文種占陰畫六陽畫三,有玄武、天空、天關、天梁、天一、神光諸神名。皆非三代蔔筮之法,未免多所附會。至於處女試劍,老人化猿,公孫聖三呼三應之類,尤近小說家言。

然自是漢、晉間稗官雜記之體。徐天佑以為不類漢文,是以馬、班史法求之,非其倫也。天佑注於事迹異同頗有考證,其中如季孫使越、子期私與吳為市之類,雖猶有未及詳辨者,而原書失實之處,能糾正者為多。其旁核衆說,不徇本書,猶有劉孝标注《世說新語》之遺意焉。

創作背景

該書鈔撮古史,編年記事,以補《國語》、《左傳》、《史記》不足之處,如吳兵破楚人郢之役、孫武為吳軍之将等記載較詳。但其史料價值卻不如《越絕書》,一些傳聞異說不能存其原貌,甚至以後人想象之詞加于春秋末年吳、越之事。如記伍子胥的言論,有“胡馬望北風而立,越燕向日而熙”這種春秋時不可能有的語言;又有越軍伐吳,伍子胥顯相以阻越兵,後又托夢給範蠡和文種,示以進軍之路之類謬說。

因此,有學者認為此書不類漢朝之文,近于小說家言。其内容确有介于曆史與小說之間,人物的刻劃,故事情節的描寫,像後世的演義體,因而對後世的文學有一定影響。唐代俗講中的《伍子胥變文》,宋元話本中的《吳越春秋連像評話》,明清以後的許多劇目,都是以此書為依據改編的。

盡管如此,後人還是肯定其史料價值。清人朱彜尊在指出《越絕書》的缺點外,也認為:“若胥之忠,蠡之智,種之謀,包胥之論策,孫武之論兵,越女之論劍,陳音之論弩,勾踐臣吳之别辭,伐吳之戒語,五大夫(計倪、扶同、向垣、苦城、曳庸)之自效,世亦何可少哉?”(《經義考·拟經》)

作品目錄

卷一·吳太伯傳

卷二·吳王壽夢傳

卷三·王僚使公子光傳

卷四·阖闾内傳

卷五·夫差内傳

卷六·越王無餘外傳

卷七·勾踐入臣外傳

卷八·勾踐歸國外傳

卷九·勾踐陰謀外傳

卷十·勾踐伐吳外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