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祿貞

吳祿貞

中國近代資産階級革命者
吳祿貞(1880年-1911年),字绶卿,湖北省雲夢縣人。1896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湖北編練新軍,要求新軍士兵要能識字、寫字、通文理。吳祿貞曾在家鄉接受過私塾教育,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礎,因此順利入伍,成為一名工程兵。[1]他與雲南的蔡锷齊名,時稱北吳南蔡。與孫武、傅慈祥等志同道合的愛國青年成為摯友。1898年,被推薦入日本士官學校學習陸軍,在校結識了張紹曾、藍天蔚,三人學習成績突出,志趣不凡,被稱為“士官三傑”。1911年11月7日被槍殺。
    本名:吳祿貞 别名:绶卿 出生地:湖北雲夢縣吳家台 中文名:吳祿貞 民族:漢族 職業:近代資産階級革命者 畢業院校:日本士官學校

人物生平

吳祿貞生于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畝,父親為私塾老師。少年時,吳祿貞就讀于父親在武昌的夢澤書屋,他擅長詩文,對西學充滿興趣,性格豪爽,少有大志,8歲時,曾寫下對聯:“一拳打倒亞細亞,兩腳踢翻歐羅巴”。

1895年父吳利彬去世,其被迫到湖北織布局當童工。後因為女工抱不平,痛打工頭而離開。1896年懷着為國雪恥的志願,入湖北新軍工程營當兵,後又考入湖北武備學堂。與孫武、傅慈祥等志同道合的愛國青年成為摯友。他的《投筆從戎争先赴》令張之洞十分贊賞有加,被大量油印,在新軍軍營和武備學堂内廣為散發。

1898年,被張之洞推薦入日本士官學校學習陸軍騎兵科深造,成為國留日第一期士官生。在校結識了張紹曾、藍天蔚,三人學習成績突出,志趣不凡,後來被人們稱為“士官三傑”。他看到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在戰敗中國之後飛速發展,大為震驚,痛感非改革政治、傾複清室,不能轉弱為強。決心以革命排滿為己任,走上革命道路。

留日期間,吳祿貞除了刻苦學習軍事知識,對于西方民主思想也多有參研,并發起組織了留日學生的第一個愛國團體“勵志會”。後吳祿貞在橫濱拜訪了孫中山,被孫中山的革命思想所吸引,加入興中會。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孫中山決定在珠江、長江流域乘勢起義,派吳祿貞、傅慈祥秘密回國,與唐才常共同謀劃。吳祿貞和秦力山指揮的自立軍前軍為庚子年長江流域大舉中唯一發難者。自立軍起義失敗後,吳祿貞重返日本。

1901年冬,吳祿貞從士官學校畢業,回到武昌後,被張之洞扣押。在審訊時,張之洞反被吳祿貞說服,委他以重任,任武昌武普通學堂教習、會辦,一時轟動武漢。吳祿貞利用職務之便并繼續從事革命活動,廣泛撒播革命火種,秘密翻印陳天華的《警世鐘》、《猛回頭》等革命書刊,散發到學堂、軍隊。創建了第一個秘密組織“花園山聚會”,倡導“秀才當兵”,使得一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識分子從軍,大大加強了軍隊本身的文化程度。

1903年,吳祿貞應黃興邀請,同李書城、耿觐光等人前往長沙與黃興、宋教仁、陳天華等在湖南發起組織華興會,積極協助黃興制訂在長沙起義的計劃,籌劃湖南獨立。恰逢此時,清廷在北京設立練兵處編練新軍,急需用人,吳祿貞被在日本士官學校的好友良弼舉薦獲準。黃興勸他“投身中央,伺隙而動”,吳遂北上就職。1904年5月奉調入京,任練兵處軍學司訓練科馬隊監督。在京期間,仍與湖北志士暗中聯系。劉靜庵被捕後,他曾竭力援救。

1906年赴新疆伊犁考察新軍。因忤陝甘總督升允,被撤去監督差使,被扣留于蘭州。

1907年7月,徐世昌任東三省總督,吳祿貞随行任軍事參議。此時,日本制造輿論,妄圖以吞并中國“間島”地區。吳祿貞提出“籌邊之道,貴在知邊”,為徐世昌所接納,被派往延吉調查邊務,任延吉邊務幫辦。8月,吳祿貞得到日人已在間島附近集結的消息,立即召開會議,與當地民團首領韓登舉取得聯系。

經過妥善布置,吳祿貞向日人頭目齋藤季治緻信,要求交涉。交涉當日,韓登舉率隊伍遠遠布陣,齋藤以為中方早有準備,心中忐忑,不得不引手下撤出中國邊境,歎曰:“中國尚有人在,如吳祿貞者,不可欺也。”之後,吳祿貞在徐世昌支持下主持編寫了《延吉邊務報告書》,并繪有《延吉邊務圖》。後來中方以此為談判的重要依據,終于讓日軍徹底退出了間島地區。

1908年11月,吳祿貞回京不久,日人又開始制造糾紛,清廷再次調吳祿貞前往延吉。1909年5月升延吉邊務督辦,并任陸軍協都統。1909年9月4日,《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在京簽訂,堅持了中韓以圖們江為界河的曆史事實,吳祿貞因間島功績,被譽為“間島英雄”!

光緒、慈禧相繼亡故後,攝政王載沣企圖削弱袁世凱軍權,故于1910年調吳祿貞入京,孫中山、黃興對此相當重視,李書城也建議吳祿貞争取外放,以便更好進行革命工作。吳祿貞用同盟會提供的巨款活動奕劻成功,謀得駐紮保定的新軍第六鎮統制之職。新軍第六鎮是袁世凱的嫡系部隊,原統制為段祺瑞,軍中大小官員皆是袁世凱親信,對于吳祿貞的上任充滿了敵視。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陸軍大臣蔭昌調第六鎮李純所部南下,吳祿貞請求随軍南下卻被清廷拒絕。這時,屯兵灤州的張紹曾舉行兵谏,要求雙方停戰、清政府實行立憲。清政府派吳祿貞前往平息,吳祿貞到了灤州後卻鼓動張紹曾起義,策應武昌起義,颠複清王朝,張紹曾猶豫不決。

武昌起義後,赴灤州約張紹曾等舉兵反清,又赴石家莊與山西革命黨聯系,拟聯合北方新軍直搗北京。後由奸細告密未成。他斷然截留北洋軍運往湖北的軍火,并電奏清廷,要求停止進攻漢口。清廷懷疑其為革命黨,但又不敢貿然将其撤換,特授予署理山西巡撫以籠絡。

随即山西也爆發了革命,閻錫山被推為山西革命軍都督,清廷調吳祿貞率第六鎮前往鎮壓。吳祿貞卻在娘子關與閻錫山會談,組建“燕晉聯軍”,商定于11月7日共讨北京。11月2日,吳祿貞向清廷謊稱山西民軍已接受招安,并以“消弭戰争”為由在石家莊扣留了北洋軍運往湖北的軍火,吳祿貞的舉動令清廷産生了懷疑。

袁世凱指使其死黨周符麟用二萬元收買了吳部下馬步周和其他幾個軍官。11月7日淩晨,馬步周率幾名打手闖進吳的住所将其槍殺,然後又割下吳祿貞的首級,以便向主子請功。吳祿貞就這樣被袁世凱秘密買兇殺死,年僅31歲。

民國成立後,孫中山特頒第一号撫恤令,谥吳祿貞為大将軍,于1912年3月14日在上海張園召開吳祿貞追悼會,親筆寫下悼詞“蓋世之傑”以緬懷這位壯志未酬的青年才俊。孫中山在祭文中寫道:“代有偉人,振漢聲。觥觥吳公,蓋世之傑,雄圖不展,捐軀殉國”。

主要影響

吳祿貞很早就走上了革命道路,發起組織勵志會,又毅然加入興中會。辛亥革命前,他曆任延吉邊務督辦、陸軍協都統、陸軍第六鎮統制等職務。武昌起義爆發後,吳祿貞赴溧州約張紹曾等人舉兵反清,又赴石家莊與山西革命黨聯系,打算聯合北方新軍直搗北京,後來因為奸細告密而沒有成行。陽夏戰争中,他斷然截留北洋軍運往湖北的軍火,并電奏清廷,要求停止進攻漢口。

轶事典故

原來山西過去隻有一個混成協,3000多人,下屬八十五、八十六兩标,起義由八十五标發動,打死了山西巡撫陸鐘琦和混成協協統譚振德,推舉八十六标标統閻錫山當山西軍政府都督。起義後,軍隊走散了不少,派到娘子關來防守的隊伍很有限。得知這些情況,标統曹進親自帶着三等參謀方本仁跑步到井陉縣(今井南鎮)與山西接界的南峪村去視察,第二天一早就打電話回來說,娘子關防衛單薄,催促隊伍迅速前進。

禁衛軍一标都是旗人,平日隻知道擺架子,作威作福,這時早就吓破了膽,不敢前進。吳鴻昌隻好和何遂率第六鎮的三營人出發。從石家莊沿正太鐵路到山西省的娘子關不過隻有70多公裡的路程,但已由平原轉入險峻山區。部隊登上火車,搖搖晃晃地向前駛進。

何遂心想,吳绶卿交待要拖住隊伍,不能打山西革命黨。吳統制正在聯合張、藍,準備合擊北京,他自己的隊伍去打革命黨豈不成了笑話,再說,山西兵力空虛,一沖進娘子關,就可以一直打到太原,山西革命就算完了。怎麼才能阻止這次進攻呢?何遂情急智生,對吳鴻昌說:"新田,行軍切忌冒進。

你是指揮官,隊伍是你的,不能專聽曹進的話。們應該親自到前面去看看。"吳鴻昌同意了,于是他們改乘一輛花車,率第一營前進。

火車過了獲鹿縣,漸漸進入太行山,兩側峰巒起伏,車身歪來斜去地颠簸得很厲害。吳鴻昌心裡害怕,一路滴嘀咕咕。到了頭天門,何遂說:"這個地方,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們穩當一點好不好?"吳鴻昌連說:"好,好,要穩當,要穩當。"何遂說:"部隊是你的,你是指揮官,打敗仗是你的責任,不能好大喜功。

你看這地勢,車行于峽谷之間,萬一旁邊插出一支敵人來,們怎麼應付?還是停下來搜一搜吧。"吳鴻昌立即命令停車,派隊伍兩翼搜索。何遂又說:"頭天門是個險要的據點,如果被敵人控制,們想回頭都無路可退。"吳鴻昌斟酌再三,說:"那麼應該留下一營人來守衛。"

何遂說:"穩紮穩打是為上策。"于是吳鴻昌命第一營留在了頭天門。吳、何等繼續前進,到二天門、三天門各留下一營。再前進過了微水(今井陉縣),山勢更兇險了。火車忽而鑽進漆黑的山洞,忽而行進在陡崖與湍急的綿河之間,忽而兩側俱是峭壁,側身昂頭隻能看見一線天光,前面的鐵軌被兩側的山岩擠得好像沒有了。吳鴻昌下車看了又看,徘徊道旁,進退失據。曹進又打電話來,催促隊伍前進,吳鴻昌怒罵了他一頓,曹進說:"戰機不可失呀!馬上回來報告。"

何遂對吳鴻昌說:"绶卿不在,現在是獨當一面的司令官,責任重大,應該經常和北京、武漢方面保持通訊聯系。你看駐在什麼地方最合适?"吳鴻昌說:"當然是石家莊喽!"何說:"一點也不錯。這裡的地形如此複雜,你又帶着一标旗兵,這些旗兵是吃糧不辦事的,你支使他們還得小心一點。

北京、漢口都看着們,關系太重大了。們隻許成功,不能失敗。因此頭一條要穩,千萬不可急攻。部隊一丢,你就完了。"吳鴻昌說:"對,咱們還是回石家莊吧。"就這樣,留下了三營人,吳鴻昌和何遂又坐花車回了石家莊。在路上,吳鴻昌對何遂說:"這一次多虧了你。别看們在軍官學堂學了那麼多,是頭一次上戰場,實在是覺得毫無辦法。"

何遂懇切地說:"再給你出個主意,上谕不是叫你‘剿撫兼施‘嗎?們是不是先撫一撫,告訴山西方面大兵壓境,趁早投降。要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如果不撫就打,萬一打不過怎麼辦?北京還能派多少人給你?"吳鴻昌說:"誰敢去撫?革命黨是要殺人的。"何遂說:"們既是同窗,又是患難之交,願意去走一趟。"吳鴻昌很是躊躇,說:"們回石家莊再從長計議吧。"

人際關系

吳祿貞有3女一子,被刺時長女吳忠華年僅8歲,子吳忠黃5歲,次女吳忠敏3歲,幼女吳忠瑛在吳祿貞被刺後一周才出生,後來僑居美國加利福尼亞,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時她正好滿一百周歲。

吳忠黃有二子二女,大兒子吳厚培,曾參加湘西剿匪和抗美援朝戰鬥,在長春體委離休;小兒子吳厚生,為香港金融家。大女兒吳怡,曾為北京二中教師;小女兒吳厚婉,現居武漢,為華中師大教授。

藝術形象

2005《武昌首義》左百學飾演吳祿貞

《蓋世之傑——吳祿貞大将軍》

曆史評價

徐世昌說:“百端規劃,廣搜證據,使皆曉然于延吉之為我領土,祿貞之功居多。”

齋藤季治郎深感頭疼,感歎“中國尚有人,如吳祿貞,不可欺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吳祿貞壯志未酬令人扼腕。”石玉新感慨地說。

後世紀念

1991年,“吳祿貞紀念園”在湖北省雲夢縣建成,園前的路命名為“吳祿貞路”。2005年,在吉林省延吉市原“戍邊樓”前,舉行了愛國将領吉林邊務督辦吳祿貞塑像揭幕儀式,2009年紀念愛國将領吳祿貞建造戍邊樓100周年系列活動在延吉舉行。2009年11月27日,華中師範大學舉行了愛國将領吳祿貞将軍去思碑奠基土回歸故裡交接儀式。當日下午,雲夢縣政協在吳祿貞紀念園隆重舉行了迎接吳祿貞捍衛國土回歸故裡安放儀式。

上一篇:呂長城

下一篇:松山建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