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漢語漢字
古“gǔ”,從十從口。從十,口。識前言者也。古人、古舊、古樓、古塔、古都、谷殼等等,在字典中有多種意思,有名詞和形容詞兩種詞性。
  • 中文名:古
  • 拼音:ɡǔ
  • 部首:口
  • 倉颉:jr
  • 鄭碼:EDJ
  • 筆順:12251
  • 字級:一級字
  • 名稱:古
  • 英文:old,、classic,、ancient
  • 部 首:口
  • 部外筆畫:2
  • 總筆畫:5
  • 五 筆:DGHG
  • 倉 颉:JR
  • 筆順編号:12251
  • 四角号碼:40600
  • 統一碼:U 53E4
  • 異體字:??
  • 韻部:七麌
  • 注音:ㄍㄨˇ

字源演變

古,甲骨文(口,言說)(十,極多),表示無數代先人口口相傳的久遠時代。有的甲骨文在“古”的字形基礎上再加一個“口”,強調“古”的“傳說”含義。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寫成明确的“十”。有的金文将寫成明确的“十”。有的金文将“口”寫成“曰”(言說),強調“古”與“言說”的關系。有的金文在“古”的字形基礎上加“三十”,極力強調傳說年代之漫長。造字本義:名詞,在漫長的過去歲月中被一代代傳說的久遠時代。篆文承續金文字形。“古”是傳說中難以追述的久遠時代,“昔”*是發生大洪荒的遠古時代,“古”比“昔”更遙遠。

古,指事字。“古"字所從的中,中等在甲骨文、西周早期金文中都是“盾”的象形,下面加上區别符号“口”構成指事字,是“堅固”之“固”的本字。“盾”的特點是“固”,所以能從中分化出“古(固)”。這和“弓”的特點是“強”,下加區别符号“口”構成“強"的本字“宮”是同一道理。自西周中晚期盾形線條化成“十”之後,形體基本穩固,戰國文字中雖然有“口”中加點、線的異體,但在以小篆統一的文字和秦漢古隸的演變中都逐漸消失了。許慎所說的“從十、口,識前言者也”是據後代的字形說後代的字義。如果隻就小篆等後起字形和“古”的常用義“時間久遠”而言,是合理的,經過十人之口傳下來的故事,正是時間久遠。

現代釋義

基本釋義

古gǔㄍㄨˇ

時代久遠的,過去的,與「今」相對:~代。~稀(人七十歲的代稱,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來稀」)。~典。~風。~訓。~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樸;c.古老的道路)。

古體詩的簡稱:五~(五言古詩)。七~(七言古詩)。

姓。

詳細釋義

古gǔ

〈名〉

(會意。從十,從口。本義:古代。一般分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義[ancienttimes]

古,故也。——《說文》

大古冠布。——《儀禮•士冠禮》。注:「大古,唐虞以上。」

以是為近古也。——《谷梁傳·桓公三年》。注:「古,謂五帝時。」

慨長思而懷古。——《文選•張衡·東京賦》

别求聞由古先哲王。——《書·康诰》

故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與我同耳。——《呂氏春秋•察今》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許由、務光是也。——清·黃宗羲《原君》

又如:遠古(遙遠的古代);古字(指隸書以前的古代文字);古器(可供玩賞的古代器物;古代樂器);古貨(古代貨币);古賢(古代賢人)

古代的事物,特指先哲的遺典、道統。古代的典章、文獻[booksororthodoxiesofancientsages]

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贻之。——唐·韓愈《師說》

寬至雒陽,複從周王孫受古義,号《周氏傳》。——《漢書·丁寬傳》

又如:仿古;考古;拟古;懷古;古義(古書的義理);古誼(古代典籍之義理);古逸(指未加纂輯的古詩文等)

古人[theancients]

古人雲:「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宋·蘇洵《權書•六國論》

陳古義以刺今,不說德而好色也。——《詩·鄭風·女曰雞鳴序》

又如:古老上人(古人);古義(古人立身行事的道理;古人對經籍的傳統解釋);古節(古人立身的節操);古誼(古賢人之風義)

天[Heaven]

天為古。——《周書•周祝》

曰若稽古。——《書·堯典》

其于中古乎。——《易·系辭傳》

又如:古帝(指天帝);古後(先王,前代帝王)

古體詩的簡稱[formofpre-Tangpoetry]。如:古風(古體詩。每篇字數不拘,每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不講平仄,用韻亦較自由);五言古;七言古

古巴的簡稱[Cuba]。如:中古建交

象聲詞。如;古剌剌(旗子飄動或甩鞭的聲響);古魯魯(古鹿鹿。形容物體轉動;也指腹内腸子蠕動或液體噴出的聲響);古都都(多形容水不斷湧出的聲響)

詞性變化

古gǔ

〈形〉

久遠;古老[ancient;age-old]——用來指從很久以前就已經存在的東西

古,久也。——《玉篇》

逝不古處。——《詩·邶風·日月》

古訓是式。——《詩·大雅·烝民》

今之于古也。——《呂氏春秋•長見》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元·馬緻遠《天淨沙·秋思》

聖賢名古邈,羁旅病年侵。——唐·杜牧《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承湘南親友》

又如:古文明;古王朝;古堡(邊疆古老的城堡;營壘);古渡(古老的渡口);古始(遠古);古禮(古時的禮制)

質樸[simple]。如:古穆(古樸凝重);古峭(古樸端肅;古樸簡勁);古健(古樸雄健);古常(古樸尋常)

奇特,不同凡俗;執拗[strange]

又如:古執(固執。古闆執拗);古董(方言。比喻頑固守舊的人);古澀(形容文句古奧難讀)

舊,原來[old;former]

古法采草藥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當。——宋·沈括《夢溪筆談》

良人惟古歡,枉駕惠前綏。——《古詩十九首》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古,故也。從十、口。識前言者也。凡古之屬皆從古。

說文解字注

故也。

邶風、大雅毛傳曰。古、故也。攵部曰。故、使為之也。按故者、凡事之所以然。而所以然皆備於古。故曰古、故也。逸周書。天為古。地為久。鄭注尚書稽古為同天。

從十、口。識前言者也。

識前言者口也。至於十則展轉因襲。是為自古在昔矣。公戸切。五部。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集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鼓。《爾雅·釋诂》:古,故也。《說文》:從十口,識前言者也。徐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詩·邶風》:逝不古處。《前漢·藝文志》:世曆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

又《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注:先古,謂先祖也。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注:終古猶言常也。又贲古,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贲古縣。又姓。《廣韻》:周太王從邠适岐,稱古公,其後氏焉。漢有古初,《蜀志》有廣漢功曹古牧,北魏有古弼。又草名。《爾雅·釋草》:紅,茏古。注:俗呼紅草為茏鼓,語轉耳。又《集韻》古暮切。音顧。亦作故,義同。劉向《九歎》:興《離騷》之微文兮,冀靈修之壹悟。還餘車于南郢兮,複姓軌于初古。又《字彙補》:溪姑切。音枯。古成氏,複姓。漢廣漢太守古成雲。後秦古成诜,以文章參樞密。

上一篇:挑戰

下一篇:書畫鑒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