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雞起舞

聞雞起舞

漢語詞語
聞雞起舞(拼音:wén jī qǐ wǔ)是一則來源于曆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見于《晉書·祖逖傳》。聞雞起舞,原意為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聞:聽到;舞:指舞劍習武),後來比喻志士奮發向上、堅持不懈的精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含褒義。
  • 中文名:聞雞起舞
  • 拼音:wén jī qǐ wǔ
  • 近義詞:發憤圖強、廢寝忘食、锲而不舍
  • 反義詞:苟且偷安、自暴自棄
  • 用法:褒義,謂語
  • 結構:聯合式
  • 文學體裁:成語

成語出處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大概講述的是:東晉時期将領祖逖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

成語故事

西晉末期政治黑暗,豪強縱橫,社會矛盾急劇加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那時有個叫祖逖的人,他還有一個好友叫劉琨,二人同在司州當主簿。見識到當時社會的黑暗,複興晉國、建功立業就成了二人共同的理想。兩人志同道合,氣意相投,都希望為國家出力,幹出一番事業。他們白天一起在衙門裡供職,晚上合蓋一床被子睡覺。

當時,西晉皇族内部互相傾軋,争權奪利,各少數民族首領乘機起兵作亂,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祖逖和劉琨對此都很為焦慮。

一天半夜,祖逖被遠處傳來的雞叫聲驚醒,便把劉琨踢醒,說:“你聽到雞叫聲了嗎?”

劉琨側耳細聽了一會,“是啊,是雞在啼叫。不過,半夜的雞叫聲可不吉利啊!”

祖逖一邊起身,一面反對說:“這不是不吉利的聲音,這雞叫可以提醒我們早點兒起床,我們不如以後聽到雞叫就起床練劍,怎麼樣?”

劉琨欣然同意,跟着穿衣起床。兩人來到院子裡,隻見滿天星鬥,月光皎潔,于是拔出劍來對舞。直到曙光初露,他們才汗流涔涔地收劍回房。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和劉琨都為收複北方竭盡全力,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祖逖被封為鎮西将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成語寓意

劉琨和祖逖能成為東晉著名将領,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們有遠大的抱負,國仇家恨和愛國精神為他們提供了巨大的動力。另外,他們勤奮刻苦,為實現夢想付出了很多心血和精力。成功之路并不平坦,隻有持之以恒、永不放棄,才有可能享受勝利的喜悅和榮光。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聞雞起舞”這個成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為褒義詞。一般在使用時多用于象征或是比喻的修辭手法中,是引用典故的用詞手法。現代的意思是形容立志為國效力的人奮發自勵。

運用示例

後晉·劉昀《舊唐書·韓混傳》:“今見播逐,恐失人心,人心一搖,則有聞雞起舞者矣。”

明·吾邱瑞《運甓記·新亭灑泣》:“遭時不幸,聞雞起舞興堪乘。” 

清·孫雨林《皖江血·興學》:“聞雞起舞心還壯,造時勢,先鞭不讓。” 

曹靖華《花》:“令須發霜白的人,聞雞起舞。” 

丁玲《真》:“要宣傳這裡的農民都聞雞起舞,樂于從軍,而知縣呢,則親自撫慰。”

成語辨析

聞雞起舞—頓學累功

“頓學累功”指的是愚笨的人隻要刻苦學習,也能取得成就。“聞雞起舞”與“頓學累功”盡管都有勒奮練習,努力奮進的意思。不過,它們的适用對象不同。“聞雞起舞”多指代那些擁有一技之長而為國盡力的人;而“頓學累功”指代的是天資不聰穎的人隻要勤奮勇敢,也會取得成功。

上一篇:

下一篇:色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