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爾模型

卡特爾模型

經濟學術語
卡特爾模型(Cartel)是一種正式的串謀行為,它能使一個競争性市場變成一個壟斷市場,屬于寡頭市場的一個特例。卡特爾以擴大整體利益作為它的主要目标,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卡特爾内部将訂立一系列的協議,來确定整個卡特爾的産量、産品價格,指定各企業的銷售額及銷售區域等。卡特爾常是國際性。
  • 中文名:卡特爾模型
  • 外文名:Cartel
  • 定義:
  • 價格卡特爾:最常見和最基本的卡特爾形式
  • 類别:經濟學

建立

要在某個市場上形成卡特爾,至少需要以下三個條件:

第一,卡特爾必須具有提高行業價格的能力。隻有在預計卡特爾會提高價格并将其維持在高水平的情況下,企業才會有加入的積極性。這種能力的大小,與卡特爾面臨的需求價格彈性有關,彈性越小,卡特爾提價的能力越強。

第二,卡特爾成員被政府懲罰的預期較低。隻有當成員預期不會被政府抓住并遭到嚴厲懲罰時,卡特爾才會形成,因為巨額預期罰金将使得卡特爾的預期價值下降。

第三,設定和執行卡特爾協定的組織成本必須較低。使組織成本保持在低水平的因素有:

a、涉及的廠商數目較少;

b、行業高度集中;

c、所有的廠商生産幾乎完全相同的産品;

d、行業協會的存在。

a、b兩因素降低了卡特爾的談判和協調成本,同時,高度集中使少數幾家廠商就能控制整個市場,從而才能使價格保持較高水平。d因素行業協會的作用主要是為市場上主要廠商的會面、協調、談判提供更多的合法機會。為什麼需要有c因素即産品同質呢?相反,零售環節壟斷性增強時,現有的行業卡特爾更加穩定,并有可能形成新的穩定合謀。

如果卡特爾成員産品之間差異較大,那麼為了反映這種差異,價格必然會有所差異,這樣使成員之間為達成統一價格增加了障礙;而且即使達成協定,成員廠商的欺騙行為也不易察覺,因為成員廠商可以把自己的降價歸因于自己的産品與其它産品的差異上,或者提高産品差别,雖仍保持價格不變,但實際上吸引了更多顧客是一種變相降價。

反之,如果産品幾乎同質,廠商之間就很容易形成一個單一價格,而且成員的欺騙行為也較容易察覺。

廠商之間的分配

假定兩廠商的成本曲線分别如(a)(b)所示,那麼,卡特爾作為整體的邊際成本曲線可通過将這兩家廠商的邊際成本曲線按水平方向加總得到。假定整個行業的需求曲線為D,則全行業的邊際收益曲線為MR。這樣,卡特爾即可根據MR=MC的利潤最大化準則,确定其總産量為Q1,相應的“壟斷價格”為P1。

在此基礎上,卡特爾将按照等邊際成本原理來分配其總産量。因為P1,Q1為确定,則TR就已确定,那麼利潤最大化就等同于成本最小化。因此,按等邊際成本原理分配總産量可使其總利潤最大化。曲線MR與MC的交點确定了相同的邊際成本水平(水平虛線),再由這條虛線與各廠商的邊際成本曲線的交點确定各自的産量Q1,Q2。陰影部分為廠商各自的利潤。

大家可以看到,各廠商的利潤是不同的。各廠商從自身利益出發,或對這種分配結果不滿,或期望更多的利潤等原因的驅使下,卡特爾的協議及相應的分配結果是不穩定的。各廠商在最大利潤的驅使下很容易走上“背叛”之路。而一旦有某個成員違反協議,因為市場中廠商個數較少,其行動很容易被其他廠商察覺,從而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緻卡特爾的崩潰。

成功的兩個條件

(1)一個穩定的卡特爾組織必須要在其成員對價格和生産水平達成協定并遵守該協定的基礎上形成。

(2)壟斷勢力的潛在可能。(這是卡特爾成功的最重要的條件)如果合作的潛在利益是大的,卡特爾成員将有更大的解決他們組織上的問題的意願。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壟斷者提供的隻是平淡的生活、低劣的質量以及不文明的服務。關于壟斷的一種普遍的抱怨是,壟斷者很少注意産品的質量。當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壟斷了電話設備時,許多年以來消費者不得不滿足于不甚清晰的通話質量。一旦競争者進入該行業,電話的顔色、式樣和輔助設備的種類就有了急劇的增加。

汽車業也是如此,來自國外的競争壓力使得美國的汽車制造商不得不生産更為可靠、安全的産品。很明顯,寡頭壟斷會擡高價格,損害消費者利益和社會經濟福利。但寡頭壟斷有利于實現規模經濟和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對經濟的發展是有積極作用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