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水調工程

南北水調工程

中國的戰略性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是為了緩解我國北方地區嚴重缺水的局面,采用人工和天然河渠相結合的方案,并通過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線路從長江流域調集水資源的一項規模宏大、影響深遠的戰略性基礎設施。工程設計将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相聯,從而構成以“四橫三縱”為主體的總體布局,最終實現我國水資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合理配置格局。
    中文名:南北水調工程 外文名: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别名: 特點:投資巨額,涉及範圍廣 作用:調節水資源 類型:深遠的戰略性基礎設施 水源:東線工程:三江口;中線工程:丹江口 所屬國家 :中國 涉及疆域:華北平原、淮海平原、西南地區

發展曆史

1952年,毛澤東同志在視察黃河時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這也是南水北調的宏偉構想首次提出。

1953年2月16日,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到武漢,視察了漢水兩岸,坐木船浏覽了東湖。在“長江”艦上,毛澤東問林一山:“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借點水給北方?”輪船快抵達南京時,毛澤東對林一山說:三峽問題暫時不考慮開工,我隻是先摸個底,但南水北調工作要抓緊。

1958年8月,《中共中央關于水利工作的指示》頒布,第一次正式提出南水北調。

1959年,中科院、水電部在北京召開了“西部地區南水北調考察研究工作會議”,确定南水北調指導方針是:“蓄調兼施,綜合利用,統籌兼顧,南北兩利,以有濟無,以多補少,使水盡其用,地盡其利。”n

1979年,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提出:“興建把長江水引到黃河以北的南水北調工程”。

1979年12月,水利部正式成立南水北調規劃辦公室,統籌領導協調全國的南水北調工作。n

1987年7月,國家計委正式下達通知,決定将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列入“七五”超前期工作項目。n

1991年4月,七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将“南水北調”列入“八五”計劃和十年規劃。n

1992年10月,中國共産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把“南水北調”列入中國跨世紀的骨幹工程之一。n

1995年12月,南水北調工程開始全面論證。n

2000年6月5日,南水北調工程規劃有序展開,經過數十年研究,南水北調工程總體格局定為西、中、東三條線路,分别從長江流域上、中、下遊調水。

2002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并通過了經國務院同意的《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n

12月23日,國務院正式批複《南水北調總體規劃》。

12月27日,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開工。江蘇段三潼寶工程和山東段濟平幹渠工程成為南水北調東線首批開工工程。n

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調中線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動工,标志着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啟動。n

2005年9月26日,南水北調中線标志性工程,中線水源地丹江口水庫的控制性工程——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正式動工,标志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n

2008年9月28日,南水北調中線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建成通水。n

11月25日,湖北省在武漢召開丹江口庫區移民試點工作動員會議,标志着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庫區移民試點工作全面啟動。n

2009年2月26日,南水北調中線興隆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建設,标志着南水北調東、中線七省市全部開工。n

2010年3月31日,丹江口大壩54個壩段全部加高到頂,标志着中線源頭——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取得重大階段性勝利。n

2012年9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庫區移民搬遷全面完成。南水北調工程主要解決我國北方地區,尤其是黃淮海流域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規劃區人口4.38億人。共有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聯系,構成以“四橫三縱”為主體的總體布局,以利于實現中國水資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合理配置格局。n

2019年11月28日,北延應急供水工程正式開工建設。油坊節制閘及箱涵工程已完成,渠道襯砌完成工程總量的94.7%,計劃年内完成水下主體工程,2021年3月底前全部完成建設任務。

2020年6月,密雲水庫水源将逐步切換成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将以每秒50立方米的流量為北京供水,每日能提供約400萬立方米的水量。

2020年6月1日,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正式完成“體檢”,全面恢複通水,首都供水保障率進一步得到提高。

截至2020年6月3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已經安全輸水2000天,累計向北輸水300億立方米,已使沿線6000萬人口受益。其中,北京中心城區供水安全系數由1提升至1.2,河北省淺層地下水水位由治理前的每年上升0.48米增加到0.74米。

2020年10月23日,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暫定注冊資本1500億元的這家新央企為國有獨資。南水北調工程投資已超過三峽工程,成為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2020年以前由水利部代表國務院管理,此後轉歸國務院國資委管理。

規劃方案

工程構想

自1952年毛澤東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設想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和關懷下,廣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測量,在分析比較50多種方案的基礎上,形成了南水北調東線、中線和西線調水的基本方案,并獲得了一大批富有價值的成果。

南水北調工程主要解決我國北方地區,尤其是黃淮海流域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規劃區人口4.38億人。

南水北調工程規劃最終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其中東線148億立方米,中線130億立方米,西線170億立方米,建設時間約需40-50年。建成後将解決700多萬人長期飲用高氟水和苦鹹水的問題。

總體規劃

推薦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聯系,構成以“四橫三縱”為主體的總體布局,以利于實現中國水資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線工程還沒有開工建設。

東線規劃

利用江蘇省已有的江水北調工程,逐步擴大調水規模并延長輸水線路。東線工程從長江下遊揚州抽引長江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與其平行的河道逐級提水北送,并連接起調蓄作用的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出東平湖後分兩路輸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經隧洞穿過黃河;另一路向東,通過膠東地區輸水幹線經濟南輸水到煙台、威海。東線工程開工最早,并且有現成輸水道。n

中線規劃

水源70%從漢江流域彙聚至丹江口水庫,由丹江口大壩加高後擴容的丹江口水庫調水,從河南南陽的淅川陶岔渠首閘出水,河南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側過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方城垭口後,經黃淮海平原西部邊緣,在鄭州以西孤柏嘴處穿過黃河,繼續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終點北京。

西線規劃

在長江上遊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遊築壩建庫,開鑿穿過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巴顔喀拉山的輸水隧洞,調長江水入黃河上遊。西線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決涉及青、甘、甯、内蒙古、陝、晉等6省(自治區)黃河上中遊地區和渭河關中平原的缺水問題。結合興建黃河幹流上的骨幹水利樞紐工程,還可以向鄰近黃河流域的甘肅河西走廊地區供水,必要時也可及時向黃河下遊補水。還沒有開工建設。n

規劃調水規模規劃的東線、中線和西線到2050年調水總規模為448億立方米,其中東線148億立方米,中線130億立方米,西線170億立方米。整個工程将根據實際情況分期實施。

特點

南水北調工程是一項規模宏大,投資巨額,涉及範圍廣,影響十分深遠的戰略性基礎設施;同時,又是一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采取“政府宏觀調控,準市場機制運作,現代企業管理,用水戶參與”方式運作,兼有公益性和經營性的超大型項目集群。其建設管理的複雜性、挑戰性都是以往工程建設中不曾遇到的。

工程多樣性

工程點多、線長,東、中線一期工程包含單位工程2700餘個。其中,不僅有一般水利工程的水庫、渠道、水閘,還有大流量泵站,超長、超大洞徑過水隧洞,超大渡槽、暗涵等。

投資多元性

工程投資巨大,主體工程籌資渠道由政府撥款、南水北調工程基金和銀行貸款組成。政府撥款主要由中央政府安排。南水北調工程基金實際是訂購南水北調水權,因各省市的需水量、調水距離不同而不同。中央撥款和省市籌集的南水北調工程基金共同構成項目資本金,出資者按比例行使各自的責任、義務和權利。貸款由工程建設的責任主體統一承貸,并以水費收入和工程建設期滿後的南水北調工程基金償還。

管理開放性

一是在項目建設的管理上,既要體現項目法人的責任主體地位和作用,又要建立多層次分級負責管理的體系,既要充分調動項目法人的積極性,又要充分調動所經地區的積極性;

二是除主體工程建設以外,還有大量相關工作,如征地移民、生态與環境保護、水污染治理、文物保護、節水、地下水控采、産業結構調整等,涉及衆多地區、衆多部門的職責和利益關系調整,必須通過中央和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有效的合作與協調來實現;

三是在南水北調工程建設中各項政策的制訂與實施,必須充分考慮有利于工程建設、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要求,充分聽取沿線各級政府和廣大人民群衆的意見,建立有效的信息溝通的渠道,接受社會、公衆的監督;

四是南水北調工程建設事關我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必須建立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廣泛聽取專家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

區域差異性

東、中線一期工程涉及七省市,城鄉差别大,經濟發展不均衡。水資源調配既有調水區也有受水區;調水區既要做好水資源保護,又要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受水區用水對象既有城市也有農村;工程沿線既有沿海經濟發達省份,也有中部地區經濟相對欠發達省份;工程所涉及不同區域裡,既有水庫移民異地安置,也有幹線移民就地後靠;土地調整,既有城市拆遷,也有鄉鎮補償等等。因此,在政策的制訂和把握上,既要考慮政策的統一性,又要研究不同地區不同對象的特殊性,做出符合實際的安排。

技術挑戰性

在工程技術上,面臨着一些新的挑戰,如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中新老混凝土結合,中線穿黃工程中大斷面開挖盾構技術應用,東線低揚程大流量水泵選型和制造,北方地區冬季冰期輸水安全以及長距離調水的自動化管理等。在社會管理上,東線治污,中線水源區保護,受水區地下水控采,輸水過程中供水安全控制,社會節水措施的落實等,需要同步抓緊工作。在經濟管理中,物價指數及有關政策變化引起水價負擔及社會承受能力問題,不同水平年水資源的合理調配,還貸風險的控制等等,都需要深入研究,妥善解決。

效益綜合性

南水北調工程的效益是通過多方面來體現的。既有經濟效益也有社會效益、生态效益;不僅要保證調水的水量,還要保證調水的水質,促進沿線治污水平的提高;不僅要保證調來水的有效利用,還要促進受水區的節水,通過減少受水區地下水的開采,促進區域水資源聯合調度和提高利用水平,促進節水型城市和節水型社會的建立。統籌各類不同目标,最終達成南水北調工程總體目标的實現。

重要意義

綜述

2012年9月16日至17日,南水北調工程是優化水資源配置、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基礎性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投資額最大、涉及面最廣的戰略性工程,事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工程建設起到了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

東線工程可為蘇、皖、魯、冀、津五省市淨增供水量143.3億立方米,其中生活、工業及航運用水66.56億立方米。農業76.76億立方米。東線工程實施後可基本解決天津市、河北黑龍港運東地區、山東魯北、魯西南和膠東部分城市的水資源緊缺問題,并具備向北京供水的條件。促進環渤海地帶和黃淮海平原東部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改善因缺水而惡化的環境。

為京杭運河濟甯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證了水源。使魯西和蘇北兩個商品糧基地得到鞏固和發展。南水北調工程是實現中國水資源優化配置的戰略舉措。受地理位置、調出區水資源量等條件限制,西、中、東三條調水線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範圍,相互不能替代,可根據各地區經濟發展需要;前期工作情況和國家财力狀況等條件分步實施。n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是我國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緩解黃淮海平原水資源嚴重短缺、優化配置水資源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是關系到受水區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民生工程。中線一期工程從大壩加高擴容後的丹江口水庫引水,沿線開挖渠道直通北京,總長1432公裡,工程自2003年開工以來,經過10多年的建設而成。n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江水進京後,北京年均受水将達10.5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将增加50多立方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後,一期工程将為北京送水10.5億方,來水占城市生活、工業新水比例将達50%以上。按照北京約2000萬人口計算,人均可增加水資源量50多立方米,增幅約50%。工程通水後,不僅可提升北京城市供水保障率,還将增加北京水資源戰略儲備,減少使用本地水源地密雲水庫水量,并将富餘來水适時回補地下水。

社會意義

1、解決北方缺水;n

2、增加水資源承載能力,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n

3、使中國北方地區逐步成為水資源配置合理、水環境良好的節水、防污型社會;n

4、有利于緩解水資源短缺對北方地區城市化發展的制約,促進當地城市化進程;n

5、為京杭運河濟甯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證了水源。使魯西和蘇北兩個商品糧基地得到鞏固和發展。n

經濟意義

1、為北方經濟發展提供保障;n

2、優化産業結構,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n

3、通過改善水資源條件來促進潛在生産力,形成經濟增長;n

4、擴大内需,促和諧發展,提高了國内GDP。n

生态意義

1、改善黃淮海地區的生态環境狀況;n

2、改善北方當地飲水質量,有效解決北方一些地區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質問題,如高氟水、苦鹹水和其他含有對人體不利的有害物質的水源問題;n

3、利于回補北方地下水,保護當地濕地和生物多樣性;n

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惡化的環境;n

5、較大地改善北方地區的生态和環境特别是水資源條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