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

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

公辦學院
2000年,南京農業大學農業工程學院更名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其前身可追溯到1948年中央大學成立的農業工程系與金陵大學成立的農業工程系,老一輩農業工程學家吳相淦、吳起亞、水新元、高良潤、潘君拯等一大批老一輩專家學者為學院的奠基與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2020年,學校将農業工程學科及機械工程學科及相關專業合并組成新的工學院,工學院作為學校的二級教學科研單位,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工學院在南京農業大學浦口校區辦學,校區位于南京江北新區,南臨長江、北依老山。[1]
    中文名: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 校訓:誠樸勤仁

師資力量

學院共有在編教職工450人,專任教師233人,專任教師中教授17人,副教授75人,高級職稱人員占專任教師的比例達到50%,具有博士學位、碩士學位教師205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8%,現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1人,入選江蘇省“333”工程2人,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2人,江蘇省“青藍工程”骨幹教師9人,鐘山學術新秀3人。

辦學曆史

1952年,原中央大學農業工程系和金陵大學農業工程系合并成立南京農學院農業機械化系,同年,在浦口校區成立華東機械化農業學校。n1955年,華東機械化農業學校更名為南京農業機械化學校。n1958年,農業機械化系與江蘇省南京農業機械化學校合并成立南京農學院農業機械化分院。n1970年,南京農學院農業機械化分院搬遷至鎮江,與鎮江農業機械學院合并,撤銷南京農業機械化學校。n1974年,恢複南京農業機械化學校。n1979年,成立鎮江農業機械學院農業機械化系。n1982年,成立江蘇工學院機械化系。n1985年,遷回浦鎮原址成立南京農業大學農業工程學院。n2000年,南京農業大學農業工程學院更名為工學院。n2020年,南京農業大學将農業工程學科及機械工程學科及相關專業合并組成新的工學院。

學術成就

多年來,學院依托農業工程優勢學科,在水田土壤流變性能、農業機器人、土壤耕作及旋耕機械、農業能源等研究方向取得的研究成果受到國内外矚目。近三年來,學院承擔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等各類項目100多項,其中獲國家、省部級科研成果4項,發表學術論文近700篇,被SCI、EI、ISTP收錄近60篇。

辦學理念

在新的世紀裡,工學院将秉承學校百年辦學傳統,弘揚“誠樸勤仁”的精神,踐行“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訓,發揚艱苦奮鬥、務實奮進優良傳統,營造團結融合、和睦和諧學院文化氛圍,努力将學院建設成為以農業工程學科為優勢,以工為主,理工結合,農工融合,特色鮮明的工科學院。

現任領導

黨委副書記:李骅

黨委副書記、院長/南京農業機械化學校校長:汪小旵

副書記:劉平

副院長、南京農業機械化學校副校長:何瑞銀

教學機構

農業機械化系

農業機械化系組建于1952年,由前中央大學和金陵大學農業工程系合并而成,是我國建立最早的農業機械化教學和科研基地之一,形成了以吳湘淦、潘君拯等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為首,姬長英、丁為民等年輕一代為後繼,在全國農機行業有一定影響的專業人才隊伍。先後為國家培養了三千多名技術人才,很多人已成為院士、著名專家或各類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和技術骨幹。

電氣工程系

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電氣工程系成立于2002年1月。她的誕生,是該校學科及規模不斷發展壯大的産物,也為該系學科的新飛躍提供良好的機遇和舞台。從1993年起,該校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本科就開始招生,2000年,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專業本科開始招生,2001年自動化專業本科開始招生,2004年又新增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該系學科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現在,該系的學科建設又進入了一個新的跨越階段。

機械工程系

機械工程系成立于2002年1月,下設機械設計、工業設計、機械制造、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四個教研室,一個教學實驗中心(機械工程教學實驗中心),并設有現代設計方法和車輛技術研究中心,承擔各類科研任務。全系現有教職工75人,其中教師(含雙肩挑人員)52人,教授5人(含2位院領導),副教授(含高級工程師)24人,講師(含工程師)22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41人,占教師總數的80%,在52名教師中,50歲以下的為42人,占教師總數的93%以上,是一支年輕、充滿朝氣的教師隊伍。除承擔本系各專業相關課程的教學以外,還承擔全院其它專業機械類課程、實驗及金工實習的教學任務。

上一篇:紫金縣

下一篇:華淩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