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全國重點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是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重點支持高校。服務于新中國國家戰略和國民經濟建設需求而生,1960年設立南京大學氣象學院(學校前身),隸屬中央(軍委)氣象局,前身為南京大學氣象學院,1963年獨立建校為南京氣象學院,1978年被列入全國重點大學,2000年改為江蘇省人民政府主管,2004年更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7年以來,學校先後實現了江蘇省人民政府、中國氣象局、教育部、國家海洋局等的多方共建。現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的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學校主校區坐落于南京市江北新區,占地2000餘畝;無錫校區位于無錫市錫東新城,建有濱江學院(現已轉設為無錫學院)和南信大無錫研究生院,無錫研究院,無錫校區國教院;金牛湖産教融合園區位于天長市金牛湖新區,毗鄰南京市六合區;另在南京市江北新區、六合區、雨花台區建有大學科技園及其文旅園區。現有全日制在校生約3300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約27000人、碩博研究生約5000人、留學生(學曆生)約1000人。
    簡稱:南信大(NUIST) 校訓:明德格物、立己達人 院校代碼:10300 主要獎項:國際光學工程學會科學成就獎(2002年)世界氣象組織Norbert Gerbier-Mumm獎(2003年)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4年) 中文名稱: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外文名稱: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現任校長:李北群 類别:公立大學 學校類型:理工 屬性:全國重點大學、省部共建高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1年)、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學校簡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是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重點支持高校。服務于新中國國家戰略和國民經濟建設需求而生,1960年設立南京大學氣象學院(學校前身),隸屬中央(軍委)氣象局,前身為南京大學氣象學院,1963年獨立建校為南京氣象學院,1978年被列入全國重點大學,2000年改為江蘇省人民政府主管,2004年更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07年以來,學校先後實現了江蘇省人民政府、中國氣象局、教育部、國家海洋局等的多方共建。現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的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

學校主校區坐落于南京市江北新區,占地2000餘畝;無錫校區位于無錫市錫東新城,建有濱江學院(現已轉設為無錫學院)和南信大無錫研究生院,無錫研究院,無錫校區國教院;金牛湖産教融合園區位于天長市金牛湖新區,毗鄰南京市六合區;另在南京市江北新區、六合區、雨花台區建有大學科技園及其文旅園區。現有全日制在校生約3300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約27000人、碩博研究生約5000人、留學生(學曆生)約1000人。

學校辦學特色鮮明,大氣科學學科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在教育部近兩次一級學科評估中獲評和A+等級,氣象學為國家重點學科,地球科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态學、化學、農業科學等6個學科跻身ESI學科排名全球前1%。

院系專業

擁有大氣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數學、科學技術史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學校現有“大氣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數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75個本科專業分布于理、工、文、管、經、法、農、藝、教育9個學科領域。

學校設有大氣科學學院、大氣物理學院、海洋科學學院、應用氣象學院、地理科學學院、遙感與測繪工程學院、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自動化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與軟件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化學與材料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法政學院、管理工程學院、商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教師教育學院等22個專業學院,設有國際教育學院、雷丁學院(中英合作)、龍山書院(大類培養)、長望學院(拔尖培養)、藕舫學院(創新創業)、應用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高水平辦學機構。

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2000餘人,教師博士化率超過85%,具有一年以上境外研修經曆的超過67%。

專任教師中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海外院士17人、教育部特聘教授3人、國家傑青項目獲得者10人、國家特聘專家15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5人、“973計劃”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19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6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4人,國家海外引才計劃青年學者、教育部特聘青年學者、國家優青、萬人青拔等其他“四青”人才20餘人,以及省部級人才工程項目入選者、省教學名師等600多人次。現擁有教育部首批“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教育部長江創新團隊、江蘇雙創團隊等省部級及以上教學科研團隊39個。

學校堅持科教融合理念,教學科研資源豐富,大氣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是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為全國首批唯一入選省屬高校。

精品課程

人工智能産業學院是首批省級重點産業學院建設點。建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拟仿真實驗中心、19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多個實踐教學平台。

學校大氣科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海洋科學、材料物理、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22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數值天氣預報》《大氣物理學》《環境科學概論》《氣候變化與人類社會》等課程入選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天氣學分析基礎》《GIS氣象應用》《高頻電子線路》《社區服務創新實踐》《統計學》《紅色經典與信仰史話》等14門課程獲批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擁有一批國家精品教材和國家規劃教材;建有氣候與環境變化國際聯合實驗室、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氣象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數字取證工程研究中心、中國氣象局大氣物理與大氣環境重點開放實驗室、省科技創新智庫基地、中國制造業發展研究院、省重點培育智庫氣候與環境治理研究院、省軍民融合創新平台等30多個省部級以上科研平台,建有“氣象災害預報預警與評估協同創新中心”和“大氣環境與裝備技術協同創新中心”2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其中“氣象災害預報預警與評估協同創新中心”入選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現有《大氣科學學報》《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閱江學刊》三份學術期刊,其中《大氣科學學報》《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為北大核心期刊。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240萬餘冊,數據庫總量近50種,中外電子圖書197萬餘種,電子期刊125萬餘冊,年訂閱紙質中外期刊1051種,是國内大氣科學類文獻最齊全的高校圖書館。

辦學理念

學校秉承“艱苦樸素、勤奮好學、追求真理、自強不息”的優良校風,恪守“明德格物、立己達人”的校訓,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培養拔尖精英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國際化人才為導向,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構建了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體系。

教學水平

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取得優秀,獲得全國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入選國家級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校、2019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國家級衆創空間。

學生獲得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及本科組唯一“高教社杯”、中國機器人大賽特等獎、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集成電路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一等獎、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一等獎、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特等獎、國際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别大會算法競賽冠軍等衆多競賽最高獎項。

2016年大學生男排獲得全國聯賽總冠軍。學生參與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獲獎率達50%。研究生獲國家級競賽獎項70項,省級競賽獎項71項,獲得省級以上獎勵共計141人次,省部級獲獎情況較上一年增長約30%。

本科生高質量就業率96%以上,升學率(含出國)突破40%。建校以來,已培養各類畢業生20萬餘人,校友中湧現出一批兩院院士、部委領導、央企高管、戰略專家、國際組織官員等傑出人才,衆多校友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氣象行業的業務骨幹和科研精英,學校被社會譽為“氣象人才的搖籃”。

學科建設n

序号

一級學科

排名

1

大氣科學(0706)

1

2

信息與通信工程(0810)

47

3

管理科學與工程(1201)

44

4

數學(0701)

57

國際交流

截止2019年6月,學校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威斯康辛大學、夏威夷大學、佛羅裡達州立大學,英國劍橋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德國漢堡大學,台灣大學、東華大學等50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合作關系。學校與英國雷丁大學合作創辦雷丁學院,是首批“江蘇—英國高水平大學20+20聯盟”高校;建有國際教育學院,擁有中國政府、國家漢辦、江蘇省政府茉莉花獎學金等招收來華留學生資格;創辦巴哈馬大學“孔子學院”;設在我校的“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區域培訓中心”及“亞太經合組織台風委員會培訓中心”,已為157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3600餘名高級氣象科技人員和管理者,成為全球培訓規模最大、質量名列前茅的培訓中心,受到世界氣象組織的高度評價和特别嘉獎。n

精神文化

校歌

《同心創輝煌》

我們享有同一片藍天,我們擁有同一個校園。這裡有共同的青春年華,這裡有共同的師長同窗。我們擁抱同一輪朝陽,我們懷有同一個理想。這裡有共同的辛勤汗水,這裡有共同的歌聲蕩漾。啊,艱苦樸素,勤奮好學,明天的棟梁在這裡成長。人生的風帆在這裡啟航,希望向未來,同心創輝煌,同心創輝煌。我們享有同一片藍天,我們擁有同一個校園。這裡有共同的青春年華,這裡有共同的師長同窗。我們擁抱同一輪朝陽,我們懷有同一個理想。這裡有共同的辛勤汗水,這裡有共同的歌聲蕩漾。啊,人民重托,祖國召喚,明天的棟梁在這裡成長。人生的風帆在這裡啟航,希望向未來,同心創輝煌,同心創輝煌。

校訓

明德格物,立己達人。n

“明德格物”語出《禮·大學》。取“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之意。明德,即立德修身;格物,即笃學求是。n

“立己達人”語出《論語·雍也》。取中國知識分子“獨善其身,兼濟天下”之意。立己,即自律自強;達人,即盡責盡心。n

校訓中“明德”突出德育為首的教育理念;“格物”強調探究真理的科學精神;“立己”着眼于增強自我修養;

“達人”側重于個人的社會責任感,四者緊密相連。

“明德格物”體現了科研教學的定位高度,“立己達人”體現了和諧發展的豐富内涵。以此作為校訓,就是要倡導全體師生員工努力學習、勤勉工作,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務實的求真精神,不斷追求自我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和諧。

學校榮譽

2019年8月5日,獲評2019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姓名

職務

管兆勇

黨委書記

李北群

校長、黨委副書記

王敦寶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王堯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正校級)

鄧志良

副校長、黨委常委

江志紅

副校長(民主黨派)

戴躍偉

副校長、黨委常委

闵錦忠

副校長、黨委常委

胡明保

總會計師、黨委常委

張永宏

副校長、黨委常委

韋忠平

副校長、黨委常委

劉宣飛

副校級領導

曆任領導

姓 名

任職時間

羅 漠

1961.03-1966.06

黃 鵬

1966.06-1976.12

羅 明

1979.03-1982.05

張培昌

1983.11-1984.11

周熙文

1984.11-1987.12

張培昌

1987.12-1992.01

朱乾根

1992.01-1995.06

屠其璞

1995.06-2001.08

孫照渤

2001.08-2004.08

劉一平

2004.08-2010.07

李廉水

2010.07-2017.07

管兆勇

2017.07-

姓 名

任職時間

羅 漠

1961.05-1983.11

張培昌

1983.11-1987.12

朱乾根

1987.12-1992.02

屠其璞

1992.02-1995.06

孫照渤

1995.06-2006.02

李廉水

2006.02—2014.05

蔣建清

2014.05-2017.07

李北群

2017.07-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