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草

千峰草

木賊科木賊屬植物
千峰草,木賊科木賊屬植物,也就是木賊,也叫锉草、筆頭草、筆筒草、接骨草、馬人參等。根莖橫走或直立,黑棕色,節和根有黃棕色長毛。地上枝多年生。枝一型。高達1米或更多,中部直徑5-9毫米,節間長5-8厘米,綠色,不分枝或直基部有少數直立的側枝。地上枝有脊16-22條,脊的背部弧形或近方形,無明顯小瘤或有小瘤2行;鞘筒0.7-1.0厘米,黑棕色或頂部及基部各有一圈或僅頂部有一圈黑棕色;鞘齒16-22枚,披針形,小,長0.3-0.4厘米。頂端淡棕色,膜質,芒狀,早落,下部黑棕色,薄革質,基部的背面有3-4條縱棱,宿存或同鞘筒一起早落。孢子囊穗卵狀,長1.0-1.5厘米,直徑0.5-0.7厘米,頂端有小尖突,無柄。[1]
    中文名:千峰草 拉丁學名:Equisetum hyemale L. 别名:木賊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蕨類植物門 亞門: 綱:木賊綱 亞綱: 超目: 目:木賊目 亞目: 科:木賊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木賊屬 亞屬:木賊亞屬 組: 亞組: 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簡介

千峰草别稱筆筒草,即木賊,是木賊科植物木賊的植物。古人用于木器加工。《綱目》雲:“此草有節,而糙澀,治木骨者,用之磋擦則光淨,猶雲木之賊也。”故雲木賊草,亦稱锉草、擦草。節節草、節骨草、無心草、筆頭草、筆管草等,均以形态得名。性狀呈長管狀,不分枝,長40~60cm,直徑0.2~0.7cm。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有18~30條縱棱,棱上有多數細小光亮的疣狀突起;節明顯,節間長2.5~9cm,節上着生筒狀鱗葉,葉鞘基部和鞘齒黑棕色,中部淡棕黃色。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周邊有多數圓形的小空腔。氣微,味甘淡、微澀,嚼之有沙粒感。夏、秋二季采割,除去雜質,曬幹或陰幹。

分布區域

分布黑龍江、吉林、遼甯、河北、安徽、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山西、陝西、甘肅、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興安南部、嶺西、科爾沁、遼河平原、燕山北部、陰山。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北半球溫帶其他地區也有。産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哲裡木盟(大青溝)、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甯城縣)、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烏蘭察布盟(蠻漢山)。

植物形态

根莖短,黑色,匍匐,節上長出密集成輪生的黑褐色根。莖叢生,堅硬,直立不分枝,圓筒形,直徑4~8毫米,有關節狀節,節間中空,莖表面有20~30條縱肋棱,每棱有兩列小疣狀突起。葉退化成鱗片狀,基部合生成筒狀的鞘,鞘長6~10毫米,基部有1暗褐色的圈,上部淡灰色,先端有多數棕褐色細齒狀裂片,裂片披針狀錐形,先端長,銳尖,背部中央有1淺溝,裂片早落,僅在莖先端及幼莖上者不脫落。孢子囊穗生于莖頂,長圓形,長1~1.5厘米,先端具暗褐色的小尖頭,由許多輪狀排列的六角形盾狀孢子葉構成,沿孢子葉的邊緣生敖個胞子囊,孢子囊大形。孢子多數,同型,圓球形,有2條絲狀彈絲,十字形着生,卷繞在孢子小,遇水即彈開,以便繁殖。

生長習性

n生于坡林下陰濕處、濕地、溪邊,喜陰濕的環境,有時也生于雜草地。常生于山坡潮濕地或疏林下。盆栽冬季需移入不低于0℃的室内越冬。千峰草喜潮濕,生于山坡、河岸濕地,喜直射陽光。

現代研究

1.作為飼料:千峰草雞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鮮的野生天然千峰草,通過采用先進的脫水、烘幹、粉碎技術,既保留了千峰草最佳的營養成分,也保證了全年充分的供應。

2.化學成分:該品含揮發油、黃酮及犬問荊堿、二甲砜、果糖等成分。

3.藥理作用:浮萍醇提物有較明顯的擴張血管、降壓作用,并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使心率減慢。此外,還有抑制中樞神經、抗炎、收斂及利尿等作用。

4.臨床研究:據報道,用香附與木賊配伍治療扁平疣及扁平丘疹18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外形鑒别

n性狀呈長管狀,不分枝,長40-60cm,直徑0.2-0.7cm。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有18-30條縱棱,棱上有多數細小光亮的疣狀突起;節明顯,節間長2.5-9cm,節上着生筒狀鱗葉,葉鞘基部和鞘齒黑棕色,中部淡棕黃色。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周邊有多數圓形的小空腔。氣微,味甘淡、微澀,嚼之有沙粒感。

上一篇:水皂角

下一篇:馬刺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