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星圖

北鬥星圖

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
北鬥是由天樞、天璇、天玑、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組成的。古代漢族人民把這七星聯系起來想象成為古代舀酒的鬥形。北鬥七星屬大熊座的一部分,從圖形上看,北鬥七星位于大熊的尾巴。[1]
    中文名:北鬥星圖 外文名: 别名: 依次命名:α、β、γ、δ、ε、ζ、η, 包括:天樞、天璇、天玑、天權、玉衡、開陽

星象簡介

北鬥七星是屬于紫微垣的一個星官。《晉書·天文志》記載,樞為天,璇為地,玑為人,權為時,衡為音,開陽為律,搖光為星。在七顆星中,“玉衡”最亮,亮度幾乎接近一等星。“天權”最暗,是一顆三等星。其它五顆都是二等星。在“開陽”附近有一顆很小的伴星,叫“開陽輔”或“開陽增一”。

北鬥七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會出現于北半球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據初昏時鬥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古籍《鹖冠子》記載: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北,天下皆冬。季節交替與“黃赤交角”有着密切的關系,黃赤交角是地球上四季變化和五帶區分的根本原因,它影響着與其緊密聯系的自然地理現象。古人們根據北鬥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就可以指導農業生産不誤時節。古語有雲,“夜看北鬥知北南”。

古籍記載

《甘石星經》:“北鬥星謂之七政,天之諸侯,亦為帝車。”皇帝坐着北鬥七星視察四方,定四時,分寒暑。《鹖冠子·環流篇》說得最為明白:“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

《天象列星圖》:“北鬥七星,近紫薇宮南,在太微北。是謂帝車,以主号令,運乎中央,而臨制四方,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系于北鬥。”又《史記·天官書》中說:“鬥為帝車,運于中央,臨制四方,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記,皆系于鬥。”作品中指出北鬥是定方向、定季節、定時辰的标尺。

紀曆

北鬥星旋轉對應一日一月一年在地球上觀察,以北天極為中樞劃分為子、醜、寅、卯等12宮的空間區位,北鬥七星繞之而旋轉,其每月、每日、每時所現天象,如同時鐘之時針、分針、秒針各自的規律移轉,而太陽每日、每年,月亮每日、每月的周期性變化的天象也有鐘表曆法的作用。古人通過對這一日月時、北鬥星等運行規律性及循環周期,抽象出十天幹十二地支來紀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