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與形式

内容與形式

辯證法基本範疇
反映事物構成要素的内在本質及其聯系、表現方式的辯證法範疇。内容決定形式,形式依賴内容,并随着内容的發展而改變。但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影響内容,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對内容的發展起有力的促進作用。内容和形式是辯證的統一。[1]
    中文名:内容與形式 外文名:content and form 别名: 拼音:nèi róng yǔ xíng shì 注音:ㄣㄟˋ ㄖㄨㄙˊ ㄧㄩˇ ㄒㄧ 關系:互相聯系、互相制約

解釋

隻有内容而無形式,或隻有形式而無内容的事物在世界上是沒有的。任何一個事物所包含着的它由以構成的各種要素的總和表現為内容,這些要素又必然以一定的方式結合起來而形成形式;當構成該事物的諸要素尚不存在,或已經存在而尚未以一定方式結合起來時,它隻是可能的而不是現實的事物。隻有在構成該事物的諸要素已經具備并且以一定的方式有機聯結起來時,這個事物才由可能性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

古希臘的哲學家提出了質料和形式的範疇,對内容和形式以及二者的相互關系進行了探索,提出一些有價值的思想。亞裡士多德看到了事物具有質料和形式這兩個方面,認為事物都是由質料和形式構成的。他批判了柏拉圖把世界的本質看作是理念總和的唯心主義觀點,正确地提出自然界是實物的總和,而實物則是質料和形式的統一,是形式化了的質料的觀點。但是,亞裡士多德并沒有把這種唯物主義傾向和辯證法因素貫徹到底。

他認為存在着沒有任何形式的質料和沒有任何質料的形式,從而把形式和内容割裂開來。同時,他還認為純粹形式是世界發展的第一動力,而上帝是最早的形式,即形式的形式。在近代哲學中,I.康德研究了思維的形式和内容,他把内容理解為零亂的感性材料的總和,把形式理解為用以整理、綜合感性材料的主觀框架,認為形式為人先天所固有,不依賴于内容。在康德那裡,内容和形式是相互割裂和絕對對立的。G.W.F.黑格爾對内容和形式及其相互關系有深刻的見解,他不把形式理解為外在于内容的東西,而認為形式是内容的形式,是質料和形式的統一。在黑格爾看來,内容和形式的關系是辯證的,彼此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轉化。

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和矛盾運動  辯證唯物主義在總結概括哲學史上積極思想成果的基礎上,指明了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辯證原理。在内容和形式的相互關系中,内容是主要的、決定的方面。内容決定形式,形式依賴于内容,并随着内容的發展而發展、變化而變化。一般說來,内容支配形式,有什麼樣的内容就有什麼樣的形式;内容發展變化了,形式也要發生相應的變化。形式對内容的依賴性并不排除它對内容的相對獨立性。

形式不是消極的、被動的,對内容不是可有可無的。内容和形式作為矛盾統一體的兩個方面,對立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内容決定形式,同時形式也能動地反作用于内容,影響、制約着内容的發展變化。适應内容需要而産生的形式,對内容的發展起促進、加速的積極作用,而陳舊過時的、和内容的客觀需要相背離的形式,對内容的發展則起阻礙、延緩和破壞的消極作用。一部藝術作品,隻有進步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才能産生強烈的感染力,并給人以美的享受。沒有美的形式的藝術作品,再好的内容也起不到它所應有的作用。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是事物發展的動因之一。

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構成它們之間的矛盾運動。内容和形式的統一,不是在靜止中而是在它們的矛盾運動中實現的。一般說來,内容是事物中更為活躍的方面,形式則是比較穩定的因素。事物的發展變化一般是從内容首先開始的。活躍的内容和穩定的形式始終存在着矛盾,它們在任何時候都不是絕對适合的。在内容客觀需要基礎上産生的形式,在一定時期内和内容基本适合,這時内容要求形式的基本穩定而避免使其過早地受到破壞。

但内容處于經常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的狀态中,随着内容的變化和更新,相對穩定的形式變得越來越落後而不能和内容相适應,以至成為内容發展的嚴重障礙,這時内容和形式則由基本适合轉變為基本不适合從而發生尖銳沖突。這種沖突是通過内容和形式的對立面的鬥争得以克服和解決的。新的、發展了的内容打破陳舊的過時的形式,并建立起與自己相适應的新形式,在新的基礎上達到内容和形式的新的統一,開始了新的矛盾運動的過程。事物就是在内容和形式的這種循環往複的矛盾運動中,不斷更新、不斷發展的。

内容和形式相互關系的複雜性,内容和形式的關系不是簡單的、呆闆的,而是複雜的、生動的。不能把内容決定形式、要求與之相适應的形式簡單化。由于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各種條件的複雜性,同一内容可能有多種與之相适應的形式。例如,社會主義公有制這一内容,它的形式有全民所有制,有組織水平不同、規模大小不等的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形式取決于它的内容的客觀需要,在此基礎上采取相應的不同形式,這是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内容所要求的。在某些情況下,同一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反之,同一形式也不是隻能和某一内容相對應,它往往也可以表現或容納不同的内容。

在内容和形式的對立統一中,新内容和舊形式、新形式和舊内容之間存在着曆史繼承、相互利用的情況。在一定範圍和條件下,新内容可以利用舊形式,舊内容也可以利用新形式。商品、貨币、工資、銀行等等的舊形式,既可以為資本主義經濟内容服務,經過改造以後也可以為社會主義經濟内容服務,變成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形式。新内容利用舊形式不是無條件的,也不是一切舊形式都可以為新内容服務。

形式和内容的界限不是絕對的,在一定關系或範圍中為内容的東西,在另一種關系或範圍中則可以成為形式。例如,思想是反映客觀事物的形式,同時又是語言形式的内容。

意義

内容和形式的辯證法指明,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必須全面地理解内容和形式的對立統一。首先要注意内容這一主要的、決定的方面,着重從内容上把握事物及其發展變化,依據内容的客觀需要,決定形式的取舍、利用和改造,反對隻注意形式而忽視内容的形式主義。

同時,要依據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善于區分和利用有利于内容發展的各種形式,充分發揮形式對内容的能動作用。深刻理解形式和内容的辯證關系,對于把握生産關系(形式)和生産力(内容)矛盾運動的規律具有重要意義。社會主義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生産關系的發展并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必須根據生産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在每一階段上創造與之相适應的生産關系的具體形式。從實際出發采取靈活的形式,以推動内容的發展,這是人們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任務。

上一篇:漢字發展史

下一篇:黨員義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