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蜂猴

倭蜂猴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倭蜂猴(學名Nycticebus pygmaeus)别名小懶猴,學名為 Nycticebus pygmaeus。倭蜂猴的栖息環境、食性與蜂猴十分相似,隻是體型比蜂猴更小,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于懶猴科蜂猴屬。倭蜂猴的栖息環境、食性與蜂猴十分相似,隻是體型比蜂猴更小。是一種非常稀有的原猴類,生活在中國、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國的熱帶和亞熱帶幹燥闊葉林中。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中文名:倭蜂猴 拉丁學名: 别名:小懶猴 界: 門: 亞門: 綱: 亞綱: 目: 亞目: 科: 亞科: 族: 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中國體型最小的一種原猴類,倭蜂猴與蜂猴十分相似而體型更小,隻有蜂猴的一半大,其身長21-22.5厘米,尾長1.2厘米,體重325-425克,僅及蜂猴的1/3。頭圓,眼圓而大,無頰囊,口、鼻、唇白色。體毛細絨狀,多為橙色至赤褐色。從背部中央至頭頂有一深色紋,腹部、四肢有銀灰色光澤。

生活習性

倭蜂猴是一種夜行動物,樹栖性,以果實、昆蟲、小型哺乳動物、蝸牛等為食。

孕期190天,每胎1~2仔;斷奶期為9個月,雌性成熟期與此相當,雄性成熟期則為17~20個月。

該物種栖息地多樣化,其中主要包括常綠,半常綠闊葉林,石灰石地區的森林和竹林(Ratajszczak 1998; Streicher 2004)。研究發現分布海拔可達1500米(MacKinnon and MacKinnon 1987)。

分布範圍

這個物種被發現在湄公河以東的柬埔寨東部,中國南部(雲南東南部),老撾和越南(Streicher 2004)。在老撾和柬埔寨的西端分布尚不确定,似乎在湄公河平原的最西端很稀少。在中國,該物種隻被記錄在雲南東南部,雖然目前尚不清楚,是否這些是從越南帶入中國(2008年麥金農)的野生或者被俘個體繁衍的後代。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幹燥闊葉林中。栖息環境、食性與{蜂猴}相似。

種群現狀

倭蜂猴為印度支那地區的特有種,主要分布于越南中部、北部和老撾。中國僅見于雲南東南部中越邊境的馬關、麻栗坡、屏邊和河口(紅河以東地區)。

倭蜂猴在中國分布的科學記錄是1986年,當時從雲南獲得的幾隻活體曾被認為是蜂猴幼體,但其中一隻雌猴卻産下1仔。倭蜂猴屬于極為稀有而尚未深入進行研究的低等猴類,其分布範圍十分狹窄,受人為活動幹擾相當嚴重,亟待加強保護。

倭蜂猴是亞洲靈長類中分布狹窄、高度受危而在分類上為少種屬中的一個種,如果不加強保護,2000年後将會成為瀕危物種。在我國的分布,是本種分布區的北緣,僅見于雲南東南緣的幾個縣。自1985年以來,僅在這一地區獲得過2~3個标本。由于這一地區熱帶雨林和季雨林幾乎已被破壞殆盡,其資源量極其稀少。

中國有倭蜂猴分布的自然保護區有馬關老君山自然保護區、屏邊大圍山自然保護區和金平分水嶺自然保護區。

全世界野生小懶猴大約有72,000隻,圈養的約有183隻。

保護級别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别】:一級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易危

【瀕危等級】:瀕危

【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

緻危因素

在越南,小懶猴作為藥用資源被捕殺,以及為寵物貿易,包括國際貿易。另外在栖息地它也被許多動物包括人類作為食物源(Streicher 2004)。栖息地的喪失,由于農業(腰果種植園,玉米,水稻田等),和人類居住地擴大,可能會造成種群數量局部下降。

因其外表頭圓、眼大,眼睛裡總是水汪汪的,給人一種很無辜感覺,極其招人憐愛,很多人想把它占為己有,當寵物圈養。栖息地破壞,印度支那地區熱帶雨林和季雨林的被砍伐和破壞,造成栖居環境的縮小和惡化;種群增長率不高是本種緻危的主要因素。

另外行動速度過于緩慢,極易成為捕殺者的目标。

保護建議

倭蜂猴屬于極為稀有而尚未深入進行研究的低等猴類,其分布範圍十分狹窄,受人為活動幹擾相當嚴重,亟待加強保護。倭蜂猴已被列為我國國家級一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雲南東南部目前有倭蜂猴分布的自然保護區有馬關老君山自然保護區、屏邊大圍山自然保護區和金平分水嶺自然保護區。

1、加強上述3個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和建設,保護和改善倭蜂猴的生活栖息環境;

2、進行倭蜂猴的在我國的數量調查和資源評估,為進一步保護和拯救這一物種提供科學根據。

3、進一步加強對廣大人民群衆宣傳倭蜂猴的現狀和生活習性的力度,盡量避免因人為獵捕因素導緻倭蜂猴數量的減少。

4、加強對非法買賣倭蜂猴行為的打擊力度。

上一篇:阿拉斯加帝王蟹

下一篇:鼬獾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