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

第六世達賴喇嘛
倉央嘉措(藏文:ཚངས་དབྱངས་རྒྱ་མཚོ།;Tshangs-dbyangs-rgya-mtsho公元1683年3月1日-公元1706年11月15日),門巴族,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曆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當時的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同年在桑結嘉措的主持下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廢,據傳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圓寂。倉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詩人,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詩歌,其中最為經典的是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情歌》。[1]據傳在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倉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濱時,坐下打坐,因此圓寂。
  • 本名: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 别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倉央嘉措
  • 字:
  • 号:
  • 所處時代:清代
  • 民族族群:藏族
  • 出生地:中國藏南宇松地區邬堅嶺
  • 主要作品:《倉央嘉措情歌》《十誡詩》
  • 主要成就:
  • 逝世地:中國青海湖附近公噶瑙爾

人物生平

西藏喇嘛教格魯派(黃教)首領(1683—1706)。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圓寂後,其親信弟子桑結嘉措,根據羅桑嘉措的心願和當時西藏的局勢,密不發喪,隐瞞了僧侶大衆和當時中央的康熙皇帝,時間長達十五年之久。同時,也開始了秘密查訪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的工作。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準噶爾的叛亂中,偶然得知五世達賴已死多年,十分憤怒,并緻書嚴厲責問桑結嘉措。桑結嘉措一方面向康熙承認錯誤,一面找到多年前尋到隐藏起來的轉世靈童。1697年倉央嘉措被選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此時倉央嘉措已十四歲。是年9月,自藏南迎到拉薩,途經浪卡子縣時,以五世班禅羅桑益喜為師,剃發受沙彌戒,取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同年10月25日,于拉薩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成為六世達賴喇嘛。此時的西藏,政局動蕩。1701年,衛拉特蒙古和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的曾孫拉藏汗繼承汗位,與第巴(即藏王)桑結嘉措的矛盾日益尖銳。1705年,桑結嘉措買通汗府内侍,向拉藏汗飲食中下毒,被拉藏汗發覺,雙方爆發了戰争,藏軍戰敗,桑結嘉措被處死。事發後,拉藏汗向康熙帝報告桑結嘉措“謀反”事件,并奏稱六世達賴倉央嘉措不守清規,是假達賴,請予“廢立”。康熙帝準奏,決定将倉央嘉措解送北京予以廢黜。1706年,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濱時染病去世,按照傳統實行天葬。

選為靈童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倉央嘉措出生在藏南門隅達旺納拉山下的宇松地區邬堅嶺一信奉藏傳佛教甯瑪派紅教的家庭,父親紮西丹增,母親次旺拉姆。倉央嘉措的本籍是門巴族,是唯一一位非藏族或蒙古族出身的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原名計美多吉協加衮欽,自幼随母親勞動。但是早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二十五日的時候,在剛剛重建竣工的布達拉宮裡,五世達賴羅桑嘉措圓寂,他的親信弟子桑結嘉措,為了繼續利用五世達賴的權威掌管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事務,秘不發喪,向外界宣布,達賴喇嘛已“入定”,進行無限期的修行,靜居高閣,不見來人,一切事務均由“第巴”負責處理。在藏語裡,第巴的意思是由達賴任命、管理衛藏行政事務的最高官員,俗稱“藏王”,當時的第巴就是桑結嘉措。桑結嘉措一面欺瞞僧侶民衆和康熙皇帝,一面迅速派人到民間尋找轉世靈童,這樣,日後一旦真相敗露,也能馬上迎六世達賴入宮。尋找轉世靈童的地點,選在了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這裡偏僻、安定,容易保守秘密,并且那裡的人們大多信奉紅教,即藏傳佛教的甯瑪派,誕生一個黃教教主出來,将有利于黃教勢力的擴大。按照當時黃教的規矩,哪個嬰兒抓取了前世達賴的遺物,即證明是達賴轉生。一名叫倉央嘉措的農奴之子就這樣被選中,但桑結嘉措的使者并沒有把意圖告訴孩子的父母。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桑結嘉措找到倉央嘉措。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準噶爾的叛亂中,從俘虜那裡偶然得知西藏五世達賴已圓寂多年。蒙古準噶爾部的首領是噶爾丹,他早年赴西藏“投達賴喇嘛,習沙門法”,與當時正在學習的桑結嘉措過往甚密。兩人分别執掌蒙藏大權後,桑結嘉措一直期望聯合噶爾丹的部隊增強黃教的實力。因此準噶爾部的俘虜才知曉拉薩的内幕。康熙十分憤怒,緻書嚴厲責問桑結嘉措。桑結嘉措一面向康熙承認錯誤,一面派人去門巴迎接轉世靈童。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倉央嘉措被選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此時倉央嘉措已14歲。時年九月,自藏南迎到拉薩,途經浪卡子縣時,以五世班禅羅桑益喜(1663—1737年)為師,剃發受沙彌戒,取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同年十月二十五日,于拉薩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成為六世達賴喇嘛。

喇嘛時期

在布達拉宮,倉央嘉措受到嚴格監督學經修道,他常走出庭院散心,而那些年老的經師則亦步亦趨地跟随着他,懇求他繼續學經,生怕被第巴責罵。倉央嘉措出身紅教家庭,紅教教規并不禁止僧侶娶妻生子,而黃教則嚴禁僧侶接近女色,更不能結婚成家。對于種種清規戒律、繁文缛節,倉央嘉措難以适應。

倉央嘉措雖有達賴喇嘛之名,卻并無實權。第巴獨掌大權已久,達賴喇嘛隻能作為傀儡存在。生活上遭到禁锢,政治上受人擺布,倉央嘉措内心抑郁,索性縱情聲色,這既出于他對自由與愛情的向往,也是他對強加的戒律和權謀的故意反叛。就像他那首著名的詩歌寫的:“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據傳說記載,他一到晚上就化名達桑旺波,以貴族公子的身份,流連于拉薩街頭的酒家、民居,再後來,竟“身穿綢緞便裝,手戴戒指,頭蓄長發,醉心于歌舞遊宴,夜宿于宮外女子之家”。

政治沖突

此時的西藏,政局動蕩,政治矛盾已到達了極其尖銳的時期。早在明末清初,黃教為取得西藏統治權,聯合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碩特部,用武力擊敗了當時執政西藏的藏巴汗及噶瑪噶舉派。但和碩特部軍隊在西藏取得勝利後,長期屯駐當地不退,黃教與和碩特部實力懸殊,始終不能奪回大權。五世達賴圓寂後,桑結嘉措便開始了與和碩特汗王的鬥争。

康熙四十年(1701年),固始汗的曾孫拉藏汗繼承汗位,與第巴(即藏王)桑結嘉措的矛盾日益尖銳。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桑結嘉措終于決定先下手為強,他秘密派人在和碩特首領拉藏汗的飯中下毒,卻被發現,拉藏汗大怒,立刻調集大軍擊潰藏軍,殺死桑結嘉措,并緻書清政府,奏報桑結嘉措謀反,又報告說桑結嘉措所立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教務,不是真正的達賴,請予貶廢。康熙皇帝于是下旨:“拉藏汗因奏廢桑結所立六世達賴,诏送京師。”

圓寂

據傳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倉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濱時,坐下打坐,因此圓寂。

主要影響

詩歌綜述

倉央嘉措是藏族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所寫的詩歌馳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藏族人民中産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而且在世界詩壇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異葩。引起了不少學者的研究興趣。藏文原著有的以手抄本問世,有的以木刻版印出,有的以口頭形式流傳。足見藏族人民喜愛之深。漢文譯本公開發表和出版者至少有十種,或用整齊的五言或七言,或用生動活潑的自由詩,受到國内各族人民的歡迎;英文譯本于1980年出版,于道泉教授于藏文原詩下注以漢意,又譯為漢文和英文。漢譯文字斟句酌,精心推敲,忠實準确并保持原詩風姿,再加上趙元任博士的國際音标注音,樹立了科學地記錄整理和翻譯藏族文學作品的典範。倉央嘉措在藏族詩歌上的貢獻是巨大的,開創了新的詩風,永遠值得紀念和尊敬。

倉央嘉措14年的鄉村生活,又使他有了大量塵世生活經曆及他本人對自然的熱愛,激發他詩的靈感。他不僅沒有以教規來約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根據自己獨立的思想意志,寫下了許多纏綿的“情歌”。他的詩歌約66首,因其内容除幾首頌歌外,大多是描寫男女愛情的忠貞、歡樂,遭挫折時的哀怨,所以一般都譯成《情歌》。《情歌》的藏文原著廣泛流傳,有的以口頭形式流傳,有的以手抄本問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足見藏族讀者喜愛之深。中文譯本海内外至少有10種,國外有英語、法語、日語、俄語、印地等文字譯本。

内容之美

倉央嘉措的詩歌表現了他短暫而傳奇一生的愛與憎、苦與樂、行與思、感與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願望,主題積極深刻,其思想内容上的特點主要如下:

1.大膽的寫實性。倉央嘉措是宗教領袖人物,但他敢于寫出自己的現實行動、内心感受和生活理想,突破了宗教對人性的束縛,大膽地向傳統勢力挑戰,表現出巨大的勇氣。

2.真摯的情感性。倉央嘉措的詩歌大多是描寫男女愛情的,詩中有初識乍遇的羞怯,有兩情相悅的歡欣,有失之交臂的惋惜,有山盟海誓的堅貞,也有對于負心背離的怨尤,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愛情生活的熱切渴望與真摯追求。

3.深刻的哲理性。倉央嘉措的詩歌,有不少在叙事的同時,概括出豐富的人生哲理,通俗中透着深刻,給讀者以啟發。

形式之美

1.和諧的音樂美。倉央嘉措的詩歌運用了語言本身的抑揚節奏和藏族“諧體”民歌的特點,使詩歌韻律極強,呈現出一種和諧的音樂美,讀起來琅琅上口,铿锵悅耳。主要表現在:一是運用民歌“諧體”的特點和語音的抑揚頓挫來體現韻律美。倉詩大多每首四句,每句六個音節,句法整齊,每兩個音節一“頓”,每句分為三個“頓”,即“四句六音三頓”,再加上一、三句表示語氣未完的“揚式”和二、四句收尾的“降式”,就顯得節奏清晰,起伏跌宕,簡短有力,形成一種優美的音樂效果。

2.悠遠的意境美。倉央嘉措的詩歌大量地運用了比拟、雙關、象征、排比等手法,以此烘托渲染氣氛,塑造鮮明的藝術形象,創設出悠遠的藝術境界,取得了完美的藝術效果。倉央嘉措堪稱使用意象傳情達意的巨匠,詩歌作品中各類意象比比皆是。事實上,意象的豐富性已經構成了倉央嘉措詩歌的顯著特點之一。

3.通俗的自然美。倉央嘉措所處的時代,文人多受“年阿”詩體的影響,崇尚典雅深奧、講求詞藻堆砌之風盛行,而他卻堅持将通俗的語言寫入詩篇,使《情歌》語言簡潔清新,平淡質樸,自然流暢,柔美委婉。

曆史評價

藏傳佛教高僧對其評價:六世達賴以世間法讓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廣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詩歌和歌曲淨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他用最真誠的慈悲讓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獨行讓我們領受到了真正的教義。也正因為如此,倉央嘉措在藏傳佛教中一直被奉為六世,而把後來指定的六世達賴稱為七世。

杜齊《西藏中世紀史》:年輕的倉央嘉措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并非角的若幹事件,他的結局、乃育護法神顯示的預言,這一切都使人們原諒他的弱點。現在人們又普遍對他懷有好感了,他的奇怪舉動被解釋為神的一種朦胧隐晦的行為。

張松操:倉央嘉措是被造的神,他的叛逆卻否定了造神運動本身。

南開大學文學教授榮立宇:倉央嘉措是藏族文學史上最為傑出的詩人,其詩歌作品在整個藏區家弦戶誦三百餘年,深入人心,脍炙人口。

李學琴:倉央嘉措采用這種格律,寫下了脍灸人口的《倉央嘉措情歌》,又推動“諧”體情歌的蓬勃發展,使之成為藏族情歌中一種影響大、流傳廣的詩歌格律,而與多段回環的`魯'體情歌相抗衡。

西藏社科院原副院長、著名藏學家巴桑羅布:目前國内許多研究者都以獵奇的心态,把活生生的曆史人物塑造成了文學人物。

轶事典故

悲情愛情

相傳倉央嘉措在入選達賴前,在家鄉有一位美貌聰明的意中人,他們終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馬,恩愛至深。倉央嘉措進入布達拉宮後,他厭倦深宮内單調而刻闆的黃教領袖生活,時時懷念着民間多彩的習俗,思戀着美麗的情人。他便經常微服夜出,與情人相會,追求浪漫的愛情生活。有一天下大雪,清早起來,鐵棒喇嘛發現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腳印,便順着腳印尋覓,最後腳印進入了倉央嘉措的寝宮。随後鐵棒喇嘛用嚴刑處置了倉央嘉措的貼身喇嘛,還派人把他的情人處死(也有說法隻是将情人驅逐出拉薩放逐到遠方),采取嚴厲措施,把倉央嘉措關閉起來。關于類似的浪漫傳說還很多,但都以悲劇而告終。

拒絕受戒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6月),倉央嘉措在浩浩蕩蕩的僧團護送下離開拉薩,前往日喀則的紮什倫布寺。按照計劃,他将在那裡為全寺的僧衆講經,然後由五世班禅羅桑益喜為他授比丘戒。這是一個按部就班的儀式,沒有人想過會出什麼岔子,然而,就在所有人最最期待的目光之下,倉央嘉措先是拒絕講經,随後甚至連受戒都拒絕了。

放棄抵抗

桑結嘉措和拉藏汗的矛盾演化為一場戰争,拉藏汗調集蒙古大軍擊潰藏軍,殺死桑結嘉措,并緻書清政府,奏報桑結嘉措謀反,又報告說桑結嘉措所立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教務,不是真正的達賴,請予貶廢。康熙皇帝于是下旨:“拉藏汗因奏廢桑結所立六世達賴,诏送京師。”蒙古軍隊将倉央嘉措押送到哲蚌寺山下時被武裝僧人營救到寺廟裡,僧兵和蒙古軍隊戰鬥了三天三夜最後倉央嘉措為了避免無辜的傷害,獨自一人從哲蚌寺走了出來,放棄抵抗。寫下了那首著名的絕筆詩:白色的野鶴啊,請将飛的本領借我一用。

秘密轉世

洛桑嘉措死後,桑結嘉措按照五世達賴的遺囑,秘而不宣,秘密尋找轉世活佛,也就是倉央嘉措,而後秘密的送往錯那的巴桑寺裡正式學習佛法,五歲開始學習文字,第一天就熟練的掌握了三十個字母,并能上下加字,逐一拼讀。7歲時學習佛法,8歲時開始學習《吐古拉》、《詩鏡注釋》等,而《詩鏡注釋》對于倉央嘉措的詩歌影響巨大,相當于是其成為詩人的啟蒙。

人際關系

關系

姓名

人物簡介

父親

紮西丹增

門隅地區農民

母親

次旺拉姆

門隅地區農民

主要作品

《倉央嘉措詩集》,現今流傳市面的譯本主要有:劉希武、于道泉、于貞志、曾緘、莊晶、王沂源、益喜甯寶堪布譯本等版本。

在目前流行的版本中,拉薩梵式木刻本收錄詩歌237句,印度人達斯(Das)在《西藏文法初步》附錄中存詩歌242句,于道泉教授将前者分為54節,後者分為55節,兩相對照,略有參差,合二本所有,又據西藏友人所說補充一節,共得詩歌62節66首;西藏自治區檔案館存詩歌59首;西藏自治區文化局本66首;青海民族出版社1980年整理本收74首;莊晶教授在中央民族學院藏語組的存書中發現的手抄本《倉央嘉措情歌》存360餘首,整理後得120首;王務教授手頭傳抄有426首;此外據說尚有1000首的本子存在,隻是無人得見。另外,近些年來,民間口頭流傳的尚未見諸書面記載的所謂倉央嘉措詩歌偶有出現——如1962年5月,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副州長索官赢先生向段寶林教授講述過一首詩歌,稱其乃倉央嘉措之手筆,卻不在通行版本之内——更為倉央嘉措詩歌具體數量的确定帶來一定難度。目前學界較為通行的一種看法是認為七十首左右比較可信(馬學良等,1994:749),而超出的部分則很可能包括了一部分僞作(據傳當時拉藏汗為達到污蔑倉央嘉措從而将其廢除的目的曾命人創作了一些涉及男女愛情的詩歌)和一些混入的藏族民歌。

人物争議

關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倉央嘉措在押解途中是否真的死亡,一直被後人所争議。總結下來總共有四種說法。

傳說一,倉央嘉措在押解進京途中,病逝于青海湖;

傳說二,倉央嘉措在路上被政敵拉藏汗秘密殺害;

傳說三,倉央嘉措被清帝囚禁于五台山,抑郁而終;

傳說四,好心的解差将倉央嘉措私自釋放,他最後成為青海湖邊的一個普通牧人,詩酒風流過完餘生。

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也就是蒙古喇嘛阿旺多吉所著《倉央嘉措通史》和“密傳”《琵琶音》的說法。“于火豬年當法王(即倉央嘉措)25歲時,被請往内地。”“次第行至東如措納時,皇帝诏谕嚴厲,衆人聞旨,惶恐已極。擔心性命難保,無有良策以對。于是異口同聲對我(倉央嘉措)懇求道:‘您已獲自主,能現仙逝狀或将形體隐去。若不如此,則我等勢必被斬首。’求告再三。”倉央嘉措無限悲傷,話别之後,遽然上路,朝東南方向而去……此後,他經打箭爐至内地的峨眉山等地去朝山拜佛。然後,又到前後藏、印度、尼泊爾、甘肅、五台山、青海、蒙古等地雲遊,講經說法,廣結善緣,創下無窮精妙業績。清聖祖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遊曆北京,半年後返回蒙古阿拉善旗,以此為駐錫地而活動于蒙古、青海一帶。乾隆十一年(1746年)圓寂,終年六十四歲。

後世紀念

故居遺址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兩處故居遺址現身西藏山南

第一處位于今錯那縣城的老居民區裡,故居主體建築是四柱八梁、186根椽子木的兩層樓房,上層屋頂全部垮塌,底層房頂也多半坍塌。故居屬石木結構,用料精緻,梁、柱及椽子木選材講究,木紋細密,質地堅硬。外圍石牆砌技講究,牆面平整,間或方木砌于牆體。目前這一故居已被列為西藏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第二處故居位于錯那縣錯那鎮亞瑪榮村的西北頭,為兩層樓建築,基本上沒有坍塌、破落。故居主體建築面積比位于縣城老居民區的故居大得多。

藝術形象

歌舞劇

北京國安劇院演出的《愛情的證悟》,制作人益西卓瑪

文學

白鹿無涯小說《一生一代一雙人》

蘇纓和毛曉雯的小說《隻為途中與你相見:倉央嘉措傳與詩全集》

白落梅小說《在最深的紅塵裡重逢》

傅林小說《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最美詩集:不負如來不負卿(2)》

随園散人小說《當倉央嘉措遇見納蘭容若(套裝2冊)》

姚敏小說《不負如來不負卿: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與情》

上一篇:馬田

下一篇:高翠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