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

俞大猷

明代抗倭名将
俞大猷(公元1503年-公元1579年),字志輔,又字遜堯,号虛江,晉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将,軍事家、武術家、詩人、民族英雄。[1]俞大猷一生幾乎都在與倭寇作戰,戰功顯赫,他所率領的“俞家軍”甚至能将敵人吓退,與戚繼光并稱為“俞龍戚虎”,掃平了為患多年的倭寇以及趁機作亂的僞倭寇。俞大猷雖然戰功累累,卻經常被彈劾而遭到免官,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領軍功,但俞大猷卻從來不會計較,仍舊全力打擊倭寇。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告老還鄉,病逝于家中,時年七十七歲,獲贈左軍都督,谥号武襄。
    本名:俞大猷 别名:俞志輔、俞虛江 字: 号: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晉江 主要作品:《劍經》、《正氣堂集》、《洗海近事》、《續武經總要》 主要成就:征剿倭寇

人物生平

早期經曆

俞大猷早期拜王宣、林福為師學習《易經》,得到蔡清的真傳。後以拜趙本學學習用《易》推演出來的兵法。俞大猷曾經說兵法術數從五起,猶如人身有手、足、頭五體一樣,雖然領有百萬之衆,但可以使他們協調一緻、合為一人之用。之後又跟随李良欽學習劍術。

俞大猷家裡雖然屢告貧乏,但他卻意氣自如。父親病逝後,俞大猷放棄學業,繼承了百戶的世襲職務。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中武舉人,被任命為千戶,守禦金門。這裡的軍民常無事取鬧,告到公庭,難于治理。俞大猷采取教化的方法,誘導他們以禮讓為先,于是訴訟也就停息。當時倭寇屢屢作亂,俞大猷于是上書給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惱怒地說“:小軍校怎配上書言事?”将俞大猷一頓亂杖,并剝奪了他千戶的武職。兵部尚書毛伯溫出征安南,俞大猷又上書陳述作戰方略,請求從軍出戰。毛伯溫對俞大猷的軍事見解頗感驚奇,可惜正值撤兵,未能立即起用。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蒙古軍大舉攻略山西,皇帝下诏選舉天下勇士,俞大猷于是到巡按禦史那裡推薦自己,禦史将俞大猷上報到毛伯溫那裡,毛伯溫将俞大猷送到宣大總督翟鵬那裡,翟鵬與俞大猷讨論軍事,每每被俞大猷折服,翟鵬内疚地說“:我不該以對待武卒的态度接待你。”并離開自己的座位上前施禮緻意,此舉使全軍震驚,然而翟鵬終究也未重用俞大猷,俞大猷告辭而歸。而後毛伯溫用俞大猷為汀州、漳州守備,俞大猷駐紮武平,建“讀易軒”,與當地讀書人一起舉辦文會,詩詞唱和,每天還教授武士擊劍。俞大猷曾多次擊破海賊康老,俘斬三百餘人,俞大猷官升署都指揮佥事,隸屬廣東都司。

東征西讨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譚元清在新興、恩平一帶屢次叛亂,總督歐陽必進将此事交給俞大猷處理,俞大猷于是讓百姓各自守衛自己的地方,自己帶幾個随從親自去拜訪各個首領,跟他們曉明厲害,并教他們擊劍,有一個叫蘇青蛇的人,能與猛虎格鬥,俞大猷将他斬殺,讓首領何老貓歸還搶奪的民田,又招降許多首領,最終,俞大猷不費一兵一卒,平定新興、恩平的叛亂。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右副都禦史朱纨巡視福建,推薦俞大猷為備倭都指揮,這時正值安南入侵,歐陽必進上奏留俞大猷效力。此前,安南都統使莫福海去世,兒子莫宏瀷尚幼。大臣阮敬想擁立他的女婿莫敬典,另一大臣範子儀想擁立其黨羽莫正中,二人相互仇殺。莫正中兵敗,帶百餘人投靠明朝,範子儀收集殘卒逃往海東。這時範子儀假稱莫宏瀷已死,來迎莫正中回安南即位。範子儀侵略欽州、廉州,擾亂邊境,歐陽必進傳令俞大猷前往讨伐。俞大猷率軍迅速前往廉州,範子儀正急攻廉州城,而俞大猷的水軍還尚未抵達,于是俞大猷派人前往勸降,并聲稱朝廷已經調大軍前來,範子儀不知實情,率軍撤走。但不久之後,俞大猷水軍就已經到達,俞大猷于冠頭嶺設伏兵伏擊範子儀軍。範子儀又侵犯欽州,俞大猷阻截範子儀軍的戰船,追打範子儀軍,生擒範子儀的弟弟範子流,斬首一千二百級。俞大猷将範子儀軍追到東雲屯,傳令莫宏瀷殺掉範子儀,莫宏瀷于是取範子儀首級來獻給俞大猷。然而俞大猷讨平範子儀叛亂後,嚴嵩卻将俞大猷的戰功壓下來不上報朝廷,隻給了俞大猷五十兩銀子。

同年,瓊州五指山黎民那燕串通感恩、昌化黎民諸部共同反叛,歐陽必進又調俞大猷讨伐,并任命俞大猷為崖州參将。俞大猷與廣西副将沈希儀前往征讨,斬首五千三百多人,招降三千七百人。戰鬥勝利後,俞大猷在征得歐陽必進的同意後單人匹馬去與黎民約定,建立市鎮,用治理漢人的方法治理黎民,海南一帶得到安定。

征剿倭寇

浙東戰役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進犯浙東一帶,明世宗朱厚熜下诏調任俞大猷為甯波、台州諸府參将。當時倭寇攻破了甯波昌國衛,俞大猷率兵擊退敵人。倭寇又攻陷紹興臨山衛,并轉攻至松陽,當地知縣羅拱辰奮力抵禦海寇的進攻,俞大猷在海上阻截敵人,取得較大的戰果,但竟被朝廷以失事停俸。而後俞大猷又在海上擊破倭寇,焚燒倭船五十多條,才恢複了俸祿的發放。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占據甯波普陀,俞大猷率軍前往讨伐,将士們攻至半山,倭寇突然開城門殺出來,俞大猷軍措手不及,武舉人火斌等三百人被殺,俞大猷因此獲罪,但朝廷仍讓俞大猷繼續攻打倭寇。不久之後,俞大猷在吳淞殺敗倭寇,得以免罪,并賜銀币。而後俞大猷又擊敗攻掠健跳所的倭寇,取代湯克寬蘇松副總兵的職位。而俞大猷所領的兵力不足三百人,調集的各路兵馬尚未到來,倭寇卻有兩萬人的兵力,俞大猷寡不敵衆,在金山被倭寇擊敗,總督張經讓俞大猷出戰,但俞大猷堅守按兵不動,等到永順、保靖的援兵到來後,俞大猷才出戰,于王江泾大敗倭寇,但功勞卻歸于趙文華、胡宗憲,俞大猷因金山之敗被降職。

然而柘林倭寇雖然敗北,但新增援的倭寇乘戰船三十餘艘突襲青村所,與南沙、小烏口、浪港各處倭寇會合,進犯蘇州陸泾壩,直逼婁門,京都督周于德迅速被擊敗。倭寇于是分兵兩路,北路攻掠浒墅,南路攻掠橫塘,倭寇驅兵深入,兵勢蔓延到常熟、江陰、無錫等地,進退于太湖之中。俞大猷協助副使任環于陸泾壩大敗倭寇,焚燒倭船三十多艘,倭寇向海外逃走,俞大猷又迅速在三丈浦進行阻擊,擊沉倭船七艘。而後俞大猷又與任環在莺脰湖擊敗倭寇,倭寇退走三闆沙、嘉興等地。

三闆沙的倭寇搶奪當地居民的漁船打算逃跑,俞大猷率軍前往追擊,于馬迹山将倭寇擊敗,俘虜倭寇首領。金泾、許清、白茅港的倭寇見勢不妙,都乘船出海,俞大猷追擊到榮山,焚毀五艘敵船。倭寇逃到馬迹山、三闆沙,官軍又追上,破壞了三艘敵船。江陰蔡港倭寇也企圖逃走,官軍在馬迹山、馬圖、寶山分别與敵作戰。正值飓風掀起,海盜船沉沒不少。柘林的倭寇亦遭官軍攻擊,擊沉船隻二十餘艘,其餘的倭寇退到岸上。稍後,又乘船向海外逃竄。俞大猷與佥事董邦政分路攻擊,俘獲敵船九艘。在大風的襲擊下,敵人又損失戰船三艘,剩下的三百人回頭登岸,逃到華亭陶宅鎮駐守,屢次擊敗趙文華所率大部官軍。入夜倭寇屯駐周浦永定寺,官軍四面合圍。此時柘林遭風暴襲擊的九船倭寇屯集于川沙窪,并糾合其他失散倭寇船隻共計四十餘艘,兵勢尚未止息。巡撫曹邦輔彈劾俞大猷放縱敵人,嘉靖帝惱怒,剝奪其世襲特權,并說他該當死罪,令俞大猷立功贖罪。由于官軍對周浦倭寇圍攻甚急,倭寇乘夜色掩護向東北逃竄,遭到遊擊曹克新的攔截,殺死敵人一百三十名,其餘倭寇遂與川沙窪的倭人彙合。各路官軍日夜攻擊,川沙窪的倭寇燒掉營地乘船出海。俞大猷帶副使王崇古入海追擊,在老鹳嘴趕上敵人,焚毀倭寇大船八艘,殺傷無數。殘餘倭寇逃往上海浦東。

浙西戰役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明朝廷特地任命都督劉遠為浙江總兵官,兼職管轄蘇、松諸郡,治理倭患,但劉遠卻毫無作為,在朝中大臣的争取下,俞大猷得以代替劉遠為浙江總兵官。不久之後,俞大猷擊敗西庵、沈莊及清水窪一帶的倭寇,明朝廷恢複俞大猷家世襲的特權。同年俞大猷大破徐海倭寇,浙西的的倭寇被徹底平定,但甯波舟山的倭寇依據險要,與官軍抗衡,官軍将其圍困,而難以攻克。此時士兵都已遣散放歸,而從四川、貴州調集的麻寮、大剌、鎮溪、桑植六千名士兵剛到。俞大猷乘大雪天,四面攻擊舟山倭寇,倭寇拼死作戰,殺死了士官一名。各路官軍愈益争先,沖上去焚毀了敵人栅欄,倭寇死亡甚多,逃出來的也被殲滅,舟山倭寇被官軍掃平。俞大猷以戰功先後升任都督佥事、署都督同知。

僞倭戰役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胡宗憲聽從盧镗的建議與汪直通市貿易,俞大猷表示堅決的反對。後來汪直被誘捕下獄,汪直的餘黨毛海峰占據舟山、岑港,俞大猷率軍前往征讨,戚繼光也率軍前來,和俞大猷合兵一處,将毛海峰包圍,四面攻打。但是岑港地勢高,俞大猷、戚繼光軍仰攻困難,雖然有些小的勝利,但是将士死傷慘重,包圍了很久都沒有攻下來,而倭寇又不斷有援兵到來。朝廷急切地督促胡宗憲出戰,胡宗憲以大話敷衍。這個時候,朝中大臣竟然開始诋毀胡宗憲,并彈劾俞大猷,朝廷于是罷免了俞大猷和參将戚繼光,并以一月為期限,平定倭寇。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俞大猷與戚繼光于是對岑港展開猛烈的進攻,倭寇雖然死守,但終于抵擋不住,造船從岑港轉移到柯梅,俞大猷和戚繼光趁機追擊,擊沉倭船一艘,其餘倭寇于是流竄到閩、廣一帶。俞大猷先後殺倭寇四五千人,幾乎平定倭患,但是由于官軍将倭寇圍攻一年不能攻破,胡宗憲覺得讓倭寇出走更有利,于是暗地讓敵人逃跑,并不督兵追擊。禦史李瑚就此事彈劾胡宗憲時,胡宗憲卻将罪責推到俞大猷頭上,皇帝大怒,下令逮捕俞大猷,再次剝奪他的世襲蔭庇的特權。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俞大猷好友陸炳用自己的錢财賄賂嚴世蕃,俞大猷得以被釋放出獄,到了大同巡撫李文進手下,李文進于俞大猷商議後建造獨輪車對付敵人的騎兵,并在實戰中,用一百兩獨輪車和馬步并三千于安銀堡大破敵軍。李文進将這種建制上報朝廷,朝廷于是開始設立兵車營。李文進與俞大猷襲擊闆升,大獲全勝,俞大猷家世襲的特權得以再次恢複。而後俞大猷又于廣武擊敗敵軍,于是論平汪直功,并受到川湖總督黃光升的推薦,重新開始被錄用,用為鎮篁參将。

嘉靖四十年(1561年),俞大猷奉命征繳廣東廣東饒平賊張琏,張琏自稱飛龍國皇帝,攻略城池,俞大猷見張琏帶兵遠出,于是帶兵進攻張琏的巢穴,趁張琏回兵救援時,将張琏擊敗,斬首一千二百餘級。張琏被俞大猷打的害怕,堅守不出。俞大猷于是設計,引誘張琏出戰,将張琏引誘的埋伏的地方,将張琏包圍,将張琏連同其部下蕭雪峰等全部生擒。與俞大猷協同作戰的閩、廣一帶的官員冒領俞大猷的戰功,但俞大猷并不與其計較。事後,俞大猷被提升為副總兵,協助駐守南、贛、汀、漳、惠、潮諸郡。俞大猷又乘勝征讨程鄉的盜賊,梁甯逃走,徐東洲被擒獲。林朝曦約請黃積山謀求大舉抗拒官軍,官軍攻破賊營,斬了黃積山,林朝曦逃去,但後來也被徐甫宰所擊滅。

興化之戰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從日本國本土而來的新的倭寇又伺機侵略,他們人數日益壯大以後,襲擊興化,但圍攻了好幾個月都沒有攻下來。而此時劉顯派了八個人帶着書信到興化傳達信息,被倭寇攔殺,倭寇就換上劉顯使者的服飾騙開城門,趁機攻陷了興化城。

倭寇攻陷興化後,劉顯率兵逼近興化,但因為兵少,劉顯不敢擅自攻城,卻因此被彈劾,背負罪名。但俞大猷也認為,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與倭寇在城外戰,勝負參半,如果強行攻城,損失過重,反會被倭寇所滅,所以需要有足夠的軍隊來合圍。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朝廷以俞大猷為福建總兵官,并以譚綸為右佥都禦史,巡撫福建前來支援,而都指揮歐陽深卻中了倭寇埋伏搏戰而死,倭寇遂占據平海衛。四月,戚繼光率領浙江兵前來支援。戚繼光到後,譚綸立刻籌備對倭寇的總攻,先在各海道上環立栅欄阻斷倭寇歸路,而後譚綸以劉顯為左軍,俞大猷為右軍,譚綸自領中軍,以戚繼光為先鋒,圍攻平海衛,一舉告破,斬首兩千餘級,俞大猷與戚繼光等率兵追擊,倭寇道路不通,又被斬殺三千多人。收複興化後,因戚繼光功勞最多,于是朝廷讓戚繼光代替俞大猷為福建總兵官。俞大猷調任南贛總兵官。

潮州戰役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俞大猷調任廣東總兵官,潮州倭寇糾集兩萬多人,與海盜吳平互為犄角,而此時,少數民族首領藍松三、伍端、溫七、葉丹樓、程紹錄、梁道輝等也開始作亂。俞大猷之前有招降這些少數民族部落的經驗,而後又多次殲滅倭寇,很有威名,于是俞大猷單槍匹馬去招降程紹錄,又讓程紹錄勸梁道輝歸降。惠州參将謝敕與伍端等交戰,打不赢,就說“俞家軍”來了,伍端等首領趕忙逃回山寨,不久,俞大猷果真來到惠州,将溫七擒獲。伍端見溫七被擒,于是負荊請罪來俞大猷軍中,請求攻打倭寇開彌補自己的過失。俞大猷于是以伍端為先鋒,在鄒塘圍攻倭寇,焚殺倭寇四百多人。倭寇全部逃到崎沙、甲子等處,搶奪漁民船隻向大海方向逃去。倭寇船隻在海中多遇風沉沒。僥幸脫險的二千多人,退守海豐金錫都。俞大猷率軍将其包圍兩個月,倭寇糧食斷絕,打算逃走,卻被副将湯克寬設伏兵擊敗,手刃倭寇首領三人,參将王诏等人随後趕到,将倭寇全部剿滅。俞大猷于是轉移到潮州,将藍松三、葉丹樓、吳平等招降。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吳平造船幾百艘,聚衆一萬多人,築城造反,在劫掠濱海諸郡,戚繼光率軍将吳平擊敗,吳平逃往南澳,不久之後,吳平攻掠福建,把總朱玑等戰死。俞大猷率領水軍,戚繼光率領陸軍,二人夾擊南澳,大破吳平,吳平隻身前往鳳凰山。戚繼光留守南澳,俞大猷部将湯克寬、李超前往攻打,但卻遭遇失敗,吳平搶奪民船逃到海上,俞大猷遭到巡按禦史的彈劾,被免官。而吳平又被湯克寬在萬橋山殲滅,吳平生死不明。

讨平流寇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李亞元在河源、翁源一帶作亂,總督吳桂芳征兵十萬,派俞大猷前往征讨,俞大猷分兵五哨(古代軍事編制單位),直島李亞元巢穴,前後俘斬一萬四百餘人,奪回百姓八萬餘人。朝廷于是以俞大猷為廣西總兵官,授平蠻将軍。而後伍端病死,伍端部下王世橋叛亂,并劫持同知郭文通,俞大猷率軍前往将擊敗,王世橋部下将其捆綁來獻給俞大猷,俞大猷官進署都督同知。

隆慶二年(1568年),海賊曾一本在廣州、福建叛亂,澄海知縣被擒,守備李茂才戰死,朝廷于是讓俞大猷暫時督廣東兵前往征讨,俞大猷率領郭成、李錫等将其剿滅,将曾一本擒殺。俞大猷官進右都督。

隆慶五年(1571年),廣西黃朝猛、韋銀豹作亂,劫殺官軍百姓,搶奪财物。巡撫殷正茂征兵十四萬,派俞大猷前往讨伐,俞大猷兵分四路,連破賊巢幾十個,韋銀豹等退保潮水,潮水地勢非常高,俞大猷連續攻打了十多天沒有攻下,于是佯攻馬浪,派參将王世科趁雨夜上山設伏,黎明時開始攻山,将敵人全部殲滅,斬首八千四百餘,并生擒黃朝猛、韋銀豹。俞大猷因功子孫世襲指揮佥事。

去世

俞大猷是一位廉潔的将帥,對部下頗有恩惠,數建奇功,名震南部疆土,而巡按李良臣以奸貪之罪彈劾他,兵部堅決為其辯誣,皇帝诏令俞大猷回原籍聽候差遣。後來起用為南京右府佥書。未及赴任,後又以都督佥事出任福建總兵官。

萬曆元年(1573年),海賊突襲闾峽澳,俞大猷因戰事失利被免官,又以署理都督佥事起用為後将軍府佥書,負責訓練車營。

萬曆七年(1579年),俞大猷連續上疏三次,請求告老還鄉。不久病死。朝廷追贈贈左都督,谥武襄。俞大猷負有奇節,以古代賢人豪士為自己的楷模。他用兵,先謀略而後征戰,眼光遠大,不貪近功。忠誠為國的精神老而彌笃,所到之處屢有大功。武平、崖州、饒平都為之立祠祭祀。

主要影響

軍事

海上殲倭

俞大猷在與倭寇的戰鬥過程中發現,倭寇雖然從海上來,但是卻擅長陸戰,不擅長海戰。于是俞大猷招募訓練一支水師,并選用福船與倭寇在海上戰鬥。在戰術上,俞大猷也指出,海上作戰,無非是以大船打小船,以衆擊寡,以大铳打小铳。實戰過程當中,俞大猷建立的水軍與戚繼光的陸軍相互配合,有效的對倭寇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

建立車營

俞大猷在随巡撫李文進駐守大同期間,發現塞上民族擅長使用騎兵。為了針對敵人的騎兵,俞大猷創造發明了用獨輪車對付騎兵的辦法,并在實戰中以獨輪車和騎兵相互配合,成功将敵人擊敗。事後李文進将這一情況上報給朝廷,朝廷自此開始設立兵車營。而後戚繼光在抵禦蒙古入侵時,也借鑒使用了兵車騎兵等相互配合的方法,成功守衛了薊門,使得敵人不敢靠近。

軍事著作

俞大猷先後著有《兵法發微》、《洗海近事》、《鎮閩議稿》、《廣西選鋒兵操法》等,并編輯其師趙本學《韬鈴内外篇》等為《續武經總要》。為我國軍事發展上作出了巨大貢獻。

武學

俞大猷著有《劍經》一書,雖然名為“劍經”,但實際上是講棍法及長兵器的用法。内容包括“劍(棍)”、“射”、“陣”三法,俞大猷認為“棍為藝中魁首”。強調随時以“奇正相生”的變化,以靜制動,後發而先至,在敵“舊力略過,新力未發”時,施以突擊,“打他第二下”,“剛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後,彼忙我靜待,知拍任君鬥”。戚繼光曾稱贊《劍經》說:“千古奇秘盡在于此,近用此法教長槍收明效,極妙!極妙!”

文學

俞大猷生平還喜歡寫詩,他自己曾說“欲寫心中無限事,不論工拙不論多” 。俞大猷一生創作的詩歌非常多,抒發自己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懷,表明積極濟世報國的人生理想有《秋日山行》、《雙千裡馬于甬道試行》等,描繪沙場征戰的動人場面,歌頌戰士的豐功偉績的有《舟師》、《與展推府》等,通過抒寫真摯的友情,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有《楊西洲南征贈以戰袍》、《哭陳高峰》等,還有其他如《詠牡丹詩》、《試劍石》等,俞大猷的詩大多感情豪邁,氣勢雄偉,抒情與議論相結合,語言風格渾厚質樸,後人将俞大猷生平所作詩歌彙編成《正氣堂集》。

曆史評價

譚綸:節制精明,公(俞大猷)不如綸(譚綸)。信賞必罰,公不如戚(戚繼光)。精悍馳騁,公不如劉(劉顯)。然此皆小知,而公則甚大受。

黃道周:大猷為将,事必先周。陳師鞠旅,言必盡謀。水滅倭氛,陸俘琏囚。閩廣奠安,漳泉少憂。比之方叔,實稱其俦。

谷應泰:任環效命留都,俞大猷經營兩浙,戚繼光驅馳閩海。類皆大國幹城,足以滅此朝食。

張廷玉:①大猷為将廉,馭下有恩。數建大功,威名震南服。

②大猷負奇節,以古賢豪自期。其用兵,先計後戰,不貪近功。忠誠許國,老而彌笃,所在有大勳。

③世宗朝,老成宿将以俞大猷為稱首,而數奇屢踬。以内外諸臣攘敓,而掩遏其功者衆也。

鄭觀應:古之為将者,經文緯武,謀勇雙全;能得人,能知人,能愛人,能制人;省天時之機,察地理之要,順人和之情,詳安危之勢。凡古今之得失治亂,陣法之變化周密,兵家之虛實奇正,器械之精粗巧拙,無不洞識。如春秋時之孫武、李牧,漢之韓信、馬援、班超、諸葛亮,唐之李靖、郭子儀、李光弼,宋之宗澤、嶽飛,明之戚繼光、俞大猷等諸名将,無不通書史,曉兵法,知地利,精器械,與今之泰西各國講求将才者無異。

人際關系

七世祖:俞敏,鳳陽霍丘人,随朱元璋打天下,以開國功臣世襲泉州百戶官,遂定居泉州。

父親:俞元贊。

兒子:俞咨臯,福建總兵官。

轶事典故

少林僧兵

俞大猷曾經有一次上河南少林寺向少林僧人學習棍法,後帶回兩名僧人随俞大猷到軍營裡繼續學習棍法。由于倭患越來越嚴重,少林寺開始派僧人下山,幫助俞大猷、戚繼光等打擊倭寇。少林僧兵的人數也并不多,都是幾十人一組,但卻能沉重打擊倭寇,成為抗擊倭寇的中堅力量。

僧兵隊伍裡的主要将領有天真、天池、天啟、月空等,都是擅長棍法的僧人。

走訪少林

俞大猷聽說少林寺武僧練的棍法非常厲害,就找機會去訪問少林寺。寺僧自認為棍法厲害的有一千多人,全部在俞大猷面前表演。俞大猷看完後告訴他們說,你們沒有将古人棍法的精髓傳承下來。寺僧便表示願意跟随俞大猷學習更厲害的棍法。俞大猷認為學習棍法需要經年累月的實戰,就帶了宗擎、普從兩個僧人,跟随自己一邊學習棍法,一邊上陣打仗。三年後,宗擎、普從二僧覺得自己已經學得夠好了,便請求回少林寺去教其他人,好讓棍法的精髓永遠得到傳承。

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時間

作品名

類型

扮演者

2008

少林僧兵

電視劇

陳之輝

2015

抗倭英雄戚繼光

電視劇

于榮光

2017

蕩寇風雲

電影

洪金寶

上一篇:萊昂諾爾公主

下一篇:吸血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