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格戰争

俄格戰争

2008年為争奪南奧塞梯控制權爆發的戰争
俄羅斯格魯吉亞戰争,是2008年8月8日至8月18日,格魯吉亞和俄羅斯為了争奪南奧塞梯的控制權而爆發的戰争。在國際各方的調停下,格魯吉亞和俄羅斯分别于8月15日和16日在停火協議上簽字,俄軍于8月18日開始撤離格魯吉亞,戰争結束。這次戰争共造成格魯吉亞軍隊215人死亡,1469人受傷,4人失蹤;俄羅斯軍隊74人死亡,171人負傷,19人失蹤,以及約1600南奧塞梯平民死亡。[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名稱:俄格戰争 地點:南奧塞梯 時間:2008年8月8日至2008年8月16日 結果:俄羅斯獲勝 交戰各方:格魯吉亞,俄羅斯 各方兵力:格方1.2萬人,俄方2萬人 傷亡情況:俄軍陣亡74人,負傷171人,19人失蹤,格軍215人死亡,1469人受傷,4人失蹤

曆史背景

曆史問題

俄羅斯曆史上經過殘酷而且長時間的戰争,才征服了整個高加索地區。蘇聯将高加索山以南稱為外高加索,劃分成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三個加盟共和國。高加索山以北稱為北高加索,劃歸俄羅斯聯邦。高加索山南北都有奧塞梯。蘇聯根據高加索山把北奧塞梯劃歸俄羅斯,南奧塞梯劃歸格魯吉亞。這樣奧塞梯被人為一分為二,埋下隐患。

格魯吉亞在蘇聯時期分離主義傾向一直非常嚴重。斯大林雖然是格魯吉亞人,也一直在格魯吉亞進行嚴厲鎮壓。蘇聯解體的時,格魯吉亞就是一隻帶頭羊。蘇聯解體以後,格魯吉亞一直非常支持北高加索地區的分離主義勢力,特别是車臣。格魯吉亞一直是車臣獲得外界援助的重要渠道。

科索沃獨立

俄羅斯一直強烈反對獨立的科索沃,在美歐一些國家的支持下,2008年初宣布獨立,歐美立即承認其獨立,把聯合國反對的分裂變成了正義的獨立。科索沃是斯拉夫民族的文化搖籃,但卻被美國繞過聯合國先攻擊後"霸占"然後直接支持使其獨立!獨立極大的傷害了同為斯拉夫民族的俄羅斯的文化和民族情感,感覺恍如被扇了一記耳光,此恨在心,卻無奈難報。

北約東擴

北約近年加緊動擴張,形成對俄羅斯包圍和威脅,特别是吸收獨聯體國家(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加入北約議題上,讓俄羅斯受到強大的壓力!近來又傳出美國準備吸收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加入北約組織的消息,以及格魯吉亞的親美政權的迫切希望加入北約投入美國懷抱的做法,讓俄羅斯忍無可忍!

資源問題

格魯吉亞地處裡海石油和西方市場的中間地帶,位于俄羅斯、伊朗和蘊藏豐富石油的裡海,一條可以繞過俄、伊的輸油管可以直接到達歐洲,裡海石油最終将可能像今天的中東石油一樣對工業世界産生重要影響。這一地緣戰略特點,使格魯吉亞成為美國和歐洲俄羅斯的焦點熱點。

南奧塞梯獨立問題

南奧塞梯是格魯吉亞的一個自治州。從1989年起,南奧塞梯就要求與俄羅斯境内的北奧塞梯合并。蘇聯解體後,南奧塞梯自治州一直謀求獨立,不服從格中央政府的管轄。1992年通過全民公決,要求成立獨立共和國及與北奧塞梯合并。因此,格中央政府與南奧塞梯地方當局的矛盾惡化,并導緻大規模武裝沖突。長期以來,由于南奧塞梯當局與俄羅斯關系密切,格魯吉亞經常指責俄羅斯暗中支持南奧塞梯。俄格雙方在南奧塞梯問題上龃龉不斷。

黑海艦隊問題

衆所周知它是前蘇聯海軍中唯一不怕冰凍圍困的全天候艦隊,主要基地和艦隊司令部設在克裡米亞半島的塞瓦斯托波爾,将黑海艦隊擠出地中海,掐斷俄羅斯進入大西洋的入口,減少對北約各國的戰略威懾!

1992年,經過會談,達成有關協議,根據協議,俄、格和南北奧塞梯成立了解決格奧沖突的四方混合監督委員會,由俄、格和南奧塞梯三方組成混合維和部隊負責在沖突地區執行維和使命。

十幾年來,南奧塞梯當局一直初衷不改,有關各方在這一地區的摩擦也時有發生。迄今,格中央政府隻控制着南奧塞梯的部分地區。

于是格中央政府便在歐美的變相支持下,趁全世界目光聚焦北京奧運的時機,忽然出擊,強攻轟炸,意圖解決南奧塞梯問題。

戰争經過

8月8日淩晨,格魯吉亞出動軍隊同其境内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的當地武裝人員發生激烈交火,從而引起了俄格之間的武裝沖突。對此,俄以保護南境内的俄羅斯公民為由,迅速出兵予以回應,并很快重新控制了南奧塞梯,12日俄宣布停火撤軍。俄格這場所謂的“五天戰争”一經交戰旋即停火,其背後是有其複雜的因素。

1問題由來已久

作為前蘇聯的加盟國,格魯吉亞這個小國,先發制人式地主動進攻,這裡面有其曆史和現實的原因。

南奧塞梯1801年被沙俄吞并。俄國革命之後,南奧塞梯成為了孟什維克派的格魯吉亞民主共和國的一部分,但北奧塞梯卻成為了布爾什維克派的泰曆克蘇維埃共和國的一部分。1921年,前蘇聯紅軍成立格魯吉亞蘇維埃政權。次年,在蘇聯與白俄于當地的激烈戰争之後,南奧塞梯自治州在4月20日成立。

蘇聯解體後,南奧塞梯自治州一直謀求獨立,不服從格中央政府的管轄。1992年1月,與俄羅斯北奧塞梯接壤的南奧塞梯通過全民公決,要求成立獨立共和國及與北奧塞梯合并。格中央政府與南奧塞梯地方當局的矛盾由此急劇惡化,并導緻大規模武裝沖突。

1992年6月24日,俄羅斯、格魯吉亞和南奧塞梯、北奧塞梯四方最高領導人就和平解決南奧塞梯武裝沖突問題首次舉行會談,達成有關實現停火、成立維持和平部隊和監督委員會的協議。根據協議,有關方面成立了解決格奧沖突的混合監督委員會和混合維和部隊。

自2003年11月經“玫瑰革命”上台以來,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一直奉行積極融入西方、加入北約的政策,“親美疏俄”,極力擺脫俄羅斯的傳統影響,緻使格俄關系持續惡化。2006年11月12日,南奧塞梯再次就獨立問題進行全民公決,絕大多數公民支持南奧塞梯獨立。但這一結果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

2西方暗中支持

格魯吉亞這個高加索山區的小國為什麼會挑戰俄羅斯呢?簡單回答是,因為格魯吉亞背後有美國的支持,而美國之所以支持格魯吉亞,是因為它重要的地緣位置。

位于高加索南麓的格魯吉亞,介于俄羅斯和中東之間,其本身不但對俄羅斯周邊穩定、車臣問題有重要影響,而且對俄羅斯能否順利發揮對中東的影響至關重要。對于正在警惕俄羅斯發展的美國和西方來說,這個位置也正是遏制俄羅斯控制中亞、在俄羅斯和中東之間打上“楔子”的最佳地點。因此,通過“反恐”戰争已經把軍事力量滲透到烏茲别克和哈薩克的美國近幾年也不遺餘力地拉攏格魯吉亞。美國先支持格魯吉亞、烏克蘭、阿塞拜疆和摩爾多瓦在1997年成立“古阿姆集團”(GUAM),在獨聯體内部搞“分裂”;2003年又暗中支持格魯吉亞的“玫瑰革命”,親西方的薩卡什維利上台;2005年,格魯吉亞派兵去伊拉克參加維和,這些人都由美軍培訓。

今年2月科索沃宣布獨立後,俄羅斯為了回擊美國承認科索沃獨立的立場,開始調整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的政策。

3發起“閃電戰”

從戰鬥開始的格軍行動看,這場沖突格方是策劃并準備了多時的。格方在8月8日派部隊攻進了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戰鬥伊始,格軍兵鋒就直指南奧首府茨欣瓦利四周的高地,使用坦克、飛機、裝甲車等協同作戰。

8日下午,俄第58集團軍出動,北線格軍無力完成戰役目标。150餘輛俄軍坦克沖過卡孜别克山羅克斯基隧道,沿途擊潰格軍抵抗,至9日下午,俄軍裝甲部隊已經突入南奧首府茨欣瓦利,俄國各大媒體聲稱俄軍已經“解放”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同時,俄羅斯出動空軍,對格魯吉亞多處目标發動空中打擊。俄軍戰機空襲格魯吉亞境内三個軍事基地和多座供應原油到西方國家的重要設施。

在美國和北約都表示出不會為格魯吉亞“火中取栗”的明确意圖後,格魯吉亞很快就做出了讓步,宣布接受俄方提出的停火談判6項原則。俄随即發布了停止進攻的命令。

梅德韋傑夫宣布,俄羅斯的目的已經達到,“維和部隊和公民的安全重新得到保障”,“侵略者已被懲罰并遭受重創”。這次俄軍可謂是以“閃電戰”回擊“閃電戰”。

在格魯吉亞國防軍突入南奧塞梯後,俄軍迅速調集重兵和500輛坦克,并派蘇-25、蘇-24、蘇-27和圖-22戰鬥轟炸機參戰,且在西方國家還來不及統一立場的情況下結束戰鬥,所付代價相對較小。

4各方呼籲停火

美國和俄羅斯分别是格魯吉亞和南奧塞梯的兩個關鍵支持者。美俄的政策将影響南奧塞梯局勢的走向。首先,這場沖突不會導緻一場大戰。俄羅斯非常清楚,薩卡什維利是民選總統,俄國做得過火了就會激起格魯吉亞的民族主義情緒。如果美國打着維和的旗子也來插一腳,反為不美。

其次,俄格雙方磨擦還将繼續下去。對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來說,他明白憑自家力量是無法收複南奧塞梯的,何況其西北還有一個阿布哈茲呢。因此格魯吉亞這樣的小國不可能讓沖突無限升級,如果不能速勝,那麼格肯定要及時收兵,否則對于格方來說也是一場災難。

再次,美國和國際社會不希望這場沖突繼續升級。美國支持格魯吉亞領土完整,同時呼籲各方立即停止武裝行動,避免沖突升級。

美國總統布什9日與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通電話對南奧塞梯局勢表示憂慮,并在當天的講話中呼籲各方立刻停火,退回到8月6日之前所處的位置。

格魯吉亞退兵

面對這一切,俄羅斯毫不猶豫,普京強硬而幹脆,立刻出兵相擊,坦克裝甲車直升飛機導彈轟炸機,對格魯吉亞發動進攻,格魯吉亞來不及等待美國以及北約歐洲國家的支持,隻能求饒撤退!俄羅斯利用這一機會,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用炮彈提出了警告!同時顯示了其強大的威懾力!

傷亡情況

俄軍:64人陣亡,283人受傷。

格軍:215人陣亡,1700餘人受傷(相當于進攻部隊的1/3)。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