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華英學校

佛山華英學校

民辦中學
佛山市華英學校是一所由市教育局主管,秉承華英中學——佛山一中的優良傳統和教育特色辦起來的“國有民辦”性質的新型中學。學校以“以綠育人”為辦學理念,以“追求卓越,争創一流”為辦學方向,以“輕負擔,高質量”為教學特色。自1999年複辦以來,華英學校在中考及各類學科競賽、體藝競賽中均取得突出的成績,成為莘莘學子向往的學校。
    中文名:佛山市華英學校 外文名:HuaYing School 簡稱:華英 創辦人: 辦學性質:國有民辦 學校類别: 學校特色: 主管部門: 所屬企業: 現任領導:鄧超祥 專職院士數: 高職專業: 本科專業: 碩士點: 博士點: 博士後: 國家重點學科: 院系設置: 校訓:科學與人文并舉、規範與個性共存 校歌: 院訓: 院歌: 地址: 院校代碼: 主要獎項: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知名校友:冼星海 知名教師: 所屬地區:廣東省佛山市 辦學方向:追求卓越、争創一流 教學特色:重素質、講紀律、活教活學

學校簡介

佛山市華英學校是一所由市教育局主管,秉承華英中學——佛山一中優良傳統和辦學特色辦起來的“國有民辦”性質的新型中學。學校以“以綠育人”為辦學理念,以“追求卓越,争創一流”為辦學方向,以“輕負擔,高質量”為教學特色。自1999年複辦以來,華英學校在中考及各類學科競賽、體藝競賽中均取得突出的成績,成為莘莘學子向往的學校。

2005年,佛山華英學校新校園落成,省一級學校正式挂牌。今天的華英校園位于禅城區湖景路39号,占地160畝,建築面積10.36萬平方米,現有64個教學班,學生2890人,教職工209人,外籍教師5人。學校建築典雅大氣,校園環境優美,碧波蕩漾,綠樹成蔭。學校擁有設備設施先進的行政樓、教學樓、實驗樓、音美樓、圖書館、學生宿舍、教師宿舍、食堂、體育館、400米标準運動場、兩個遊泳池(其中一個裝有恒溫系統),建有完善的校園網、廣播網、多媒體教學網,形成一個數字化、人文化的校園網絡,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務。

華英學校以創新的教育精神不斷地實踐着自己的辦學理念,給每一個學生以成功的機會,努力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廣闊的學習天地、豐富的校園文化、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校園生活,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取得了顯着的辦學成績。首屆畢業生在2002年中考中奪得全市狀元和五個第一,獨占鳌頭。四年來中考成績一路輝煌,2005年中考有249人達到省重點中學佛山一中正取生錄取分數線,并奪得全市狀元和榜眼,總分平均分、各科平均分、省重點中學正取率等均為全市第一。

6年來,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共獲得國家級獎勵646人次,省市級獎勵117人次。教學設施先進完善,校園環境典雅優美,生活服務優質溫馨。華英學校給每一位教師以發展的空間,榮獲“全國五一勞動模範”、“全國優秀教師”稱号的有2人,榮獲“南粵優秀教師”、“佛山市優秀青年教師”、“佛山市優秀班主任”、“佛山德育先進工作者”稱号的有13人,佛山市教學骨幹1人。華英教師在教研科研方面也取得了豐碩成果,6年來,共獲得國家級獎勵115人次,省級獎勵41人次,市級獎勵109人次。

典雅優美的華英新校園,為在校學習的學生營造了甯靜、儒雅、和諧、溫馨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了全面發展、持續發展的廣闊空間,從而激勵學生修身、立志、求學、進取。

知名校友

人民音樂家——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原籍廣東番禺,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音樂家。1918年入嶺南大學附中學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樂傳習所、國立藝專音樂系學習。1928年進上海國立音專學小提琴和鋼琴,并發表了著名的音樂短論《普遍的音樂》。1929年去巴黎勤工儉學,從師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奧别多菲爾和著名作曲家保羅·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樂院在肖拉·康托魯姆作曲班學習。1935年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創作了大量戰鬥性的群衆歌曲。

抗戰開始後參加上海救亡演劇二隊,後去武漢與張曙一起負責開展救亡歌詠運動。1938年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課。1940年去蘇聯學習、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冼星海寫了《聶耳--中國新興音樂的創造者》、《論中國音樂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樂論文,已發表的有三十五篇。由于他對發展我國革命音樂所作的巨大貢獻,赢得了"人民音樂家"的光榮稱号。

代表作品:留法期間,創作了《風》、《遊子吟》、《d小調小提琴奏鳴曲》等十餘首作品,并為進步影片《壯志淩雲》、《青年進行曲》,話劇《複活》、《大雷雨》等譜寫音樂。1935年至1938年間,創作了《救國軍歌》、《隻怕不抵抗》、《遊擊軍歌》、《路是我們開》、《茫茫的西伯利亞》、《祖國的孩子們》、《到敵人後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種類型的聲樂作品。之後創作了不朽名作《黃河大合唱》和《生産大合唱》等作品。寫有交響曲《民族解放》、《神聖之戰》,管弦樂組曲《滿江紅》,管弦樂《中國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爾-比戴》等,現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

政界名人——葉選平

1924年11月生,廣東梅縣人,194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41年1月參加工作,延安自然科學院機械系畢業,大學文化。

1941年至45年在延安自然科學院機械系學習。1945年至1947年為延安兵工廠工人、軍委工業局幹部。1947年至1948年為晉綏邊區第一機械廠幹部。1949年至1950年先後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清華大學短期學習。1950年至1951年任沈陽第一機床廠車間副主任。1952年至1953年赴蘇聯機床廠實習。1954年至1960年任沈陽第一機床廠副廠長兼總工程師。1960年至1961年任遼甯省沈陽市機械局副總工程師。1962年至1973年任北京第一機床廠生産技術副廠長兼總工程師。

1973年至1977年任北京市機械局領導小組副組長、黨委常委。1977年冬在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78年至1980年任國家科委三局局長。1980年至1985年任廣東省副省長兼省科委主任,中共廣州市委副書記、市長。1985年至1991年任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1991年4月在七屆全國政協四次會議增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1993年至2003年3月任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三屆、十四屆中央委員,第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著名科學家——彭加木

彭加木(1925─1980),廣東番禺人,漢族,1947年畢業于南京中山大學農學院,畢業後先後擔任北京大學農學院土壤系助教,中國科學院助理員,助理研究員,1961年,上海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64年選為上海全國人大代表,1979年任新疆科學院副院長,他先後15次到新疆進行科學考察,3次進入巴音郭楞的羅布泊進行探險,1980年6月17日上午10時,因科學考察中缺水,彭加木主動出去為大家找水,不幸失蹤,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化作了羅布魂,将他對羅布泊之情、對巴音郭楞之情永遠系在巴音郭楞人民、全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心中。

彭加木原名“彭家睦”,1925年出生在廣州近郊番禺縣一個商人家庭。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五,父親希望阖家和睦,故為他取名“家睦”。23歲他在中央大學畢業後,進入窗體頂端窗體底端國民黨中央研究院醫學研究所,解放後擔任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1956年調到新疆,參與籌建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進疆後,他安裝了中國第一台高分辨電子顯微鏡,并用這台顯微鏡找到400多種動植物窗體頂端窗體底端病毒,填補了我國在這個科學領域的空白。他撰寫的40多篇論文,在國際科研界産生很大影響,從而使他成為世界上知名度較高的學者。

著名合唱指揮家、作曲家——司徒漢

司徒漢開平縣赤坎區蓮塘鄉塘邊村人,我國著名的合唱指揮家、作曲家,1923年1月28日生于一個貧窮的人家。1938年肄業于廣州市立第一中學,同年參加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後調為十二集團軍軍政工作隊為隊員。1941年畢業于廣東省立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系短期班,在曆次學生運動中指揮唱歌及音樂演出。1948年新聞系畢業後赴蘇北解放區,入華中大學學習并任該校文工團指揮。195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同年任上海市軍管會文藝處音樂幹事、上海音樂工作者協會輔導部部長等職。1953年任上海樂團合唱隊隊長兼指揮,1956年在中央樂團舉辦的由蘇聯指揮家杜馬舍夫主持的合唱指揮學習班畢業,後任上海合唱團團長兼指揮、上海音協副秘書長等職。

司徒漢從事歌詠指揮40年,先後指揮演出中外合唱歌曲及群衆歌曲一千多首,創作了十部近代題材的大合唱及三百多首其他形式的聲樂作品。指揮過的主要曲目有《黃河大合唱》、《長征組歌》、《幸福河大合唱》、交響合唱《中南海的明燈》、《新世紀前奏》、電影《聶耳》、《枯木逢春》中合唱等。他還是《東方紅》音樂舞蹈史詩、《前進·光榮的上海工人》大歌舞的指揮者之一。

創作并指揮的主要曲目有《礦山烈火》、請唱劇(與辛上德合作)《南海風暴》、大合唱(與朱踐耳合唱)《沉痛的回憶》等。得獎的創作歌曲有《當祖國需要的時候》、《中蘇人民團結緊》(與朱踐耳合作)、《我老漢》、《江南土改組曲》(與丁善德合作)。此外,還撰寫有《歌曲處理講話》及音樂評論文章四十多篇。他指揮風格熱情奔放而又深刻細緻,現為五屆全國人民代表、中國間協理導、上海音協常務理導。

著名音樂教育專家——梁得靈

梁得靈老師曾任第一屆華南文聯音樂部部長、第一屆廣東省音樂工作者協會主席、省音樂協會副秘書長、音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1937年,梁老就在廣州開始音樂教學生涯,在音樂園地辛勤耕耘了60多個春秋。

在戰争年代,梁老運用音樂創作激勵民族精神,1947年他創作了《逃亡記》六首大合唱曲、詞。第一首是描述人民流亡的苦難:“看呀!拖男帶女,扶老攜幼,踏遍了平原,穿過了高山,冒起了彌漫天際的煙塵……”第六首唱出了人民的希望:“黎明一定要來,黑暗一定要過去。站起來罷你不要倒下去……”

梁老堅信,音樂對學生性情的陶冶會起到良好的作用,在音樂課裡,他根據學生各自的愛好混合編班,有提琴班、鋼琴班、合唱隊、牧童笛隊等。

著名的指揮家和音樂教育家——賴廣益

賴廣益教授是我國著名的指揮家和音樂教育家,國家一級指揮。在國際和國内的音樂界享有很高的聲望,他是國際合唱協會顧問、國際童聲合唱協會表演藝術顧問、奧林匹克合唱大賽國際評委、中國音樂家協會顧問、廣東省合唱協會名譽會長,美國亞利桑那州(Arizona)榮譽市民。由他指揮的樂團、合唱團多次獲得國際、國内大賽的金獎。他說:從小培養一種高尚的藝術追求,對社會、對本人都将起到積極的作用。學習合唱藝術的孩子,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都會比别人強。

著名管樂演奏家——鄭祖綿

鄭祖綿,1933年出生,1946年春——1950年夏在佛山華英中學就讀(初一至高二)。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圓号學會藝術顧問,廣東管樂學會高級顧問。

1950年參加工作,先後在廣州市文工團、華南歌舞團、廣州樂團(現為廣州交響樂團)擔任演奏員數十年。其間1956年在北京中央樂團圓号班進修一年,指導老師為民主德國專家、柏林廣播樂團首席圓号荷夫曼。

1997年離開演出團體進入中小學為業餘管樂隊上專業課,教吹圓号次中音号。在此同時,先後把十多首世界名曲改編給管樂隊演奏,部分已被廣州地區大、中、小學選用,最多一所學校選用五首作為演奏曲目。

著名樂隊指揮家——楊桦

楊桦(1921--)廣東南海人。從小就受到廣東音樂的熏陶。1942年進入福建音專随裡格洛夫學小提琴,随缪天瑞、肖而化學作曲,随黃飛立學指揮,畢業後留校任教。1957年又随戈斯林學指揮。先後指揮過抗戰時期的救亡歌詠隊、福建音專的管弦樂隊、香港的電影樂隊、廣州市文工團管弦樂隊、廣州樂團交響樂隊,後任珠影樂團指揮。指揮風格熱情奔放、富有感染力;十分重視隊員的人個技巧和集體諧調。曾指揮邊中外著名交響樂作品,作品有《向秀麗交響詩》、《南海之濱組曲》、《凱旋》等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