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鳍真鲨

低鳍真鲨

真鲨科真鲨屬動物
低鳍真鲨,中文學名公牛真鲨(學名:Carcharhinus leucas)是真鲨科、真鲨屬的一種鲨魚。體呈紡錘型,軀幹粗大。頭寬扁。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窪。吻端非常寬圓而短。眼圓,瞬膜發達。前鼻瓣呈寬三角形;無口鼻溝或觸須。口裂弧形,口閉時上下颌緊合,不露齒;上颌齒側扁而寬,邊緣具細鋸齒,齒尖直立或略外斜,無小齒尖;下颌齒較窄而直立或稍颌斜,邊緣具鋸齒,近基底則平滑。噴水孔缺如。
    中文名:公牛真鲨 拉丁學名:Carcharhinus leucas 别名:低鳍真鲨、白真鲨、公牛白眼鲛、公牛鲨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 綱:軟骨魚綱 亞綱:闆鰓亞綱 目:真鲨目 亞目: 科:真鲨科 亞科: 族: 屬:真鲨屬 亞屬: 種:公牛真鲨 亞種: 分布區域:溫暖海洋的沿岸地區、河流及湖,淡水或鹹水 命名者及年代:Müller & Henle,1839 保護級别:(IUCN)2005年 ver 3.1——近危(NT) 英文名:Bull Shark

簡介

公牛真鲨(低鳍真鲨,Carcharhinus leucas)的名字來自它那敦實的身型、闊平的鼻端及不能預測的攻擊性行為。在印度,公牛鲨一般被稱為孫德爾本斯或恒河鲨;在非洲及尼加拉瓜分别稱為贊比西鲨及尼加拉瓜鲨。公牛鲨是一種溫暖及沿岸淺水帶常見的鲨魚,不同于其他的海鲨,公牛鲨可以在淡水中活動。它們可以在河流出沒。因此,它們差不多都是造成近岸攻擊人類的原兇,包括很多被認為是其他物種造成的個案。但是,公牛鲨并非真正的淡水鲨魚。

形态特征

體紡錘形,軀幹粗大,向頭、尾漸細小。頭寬扁,自胸鳍上方至吻端弧形傾斜,頭長為全長的1/4弱。尾稍側扁,比頭和軀幹稍短,尾基上下方具凹窪。吻短鈍,吻端廣圓。眼小而圓,具瞬膜,眼徑為第一鰓孔寬的1/2,為全長的0.8%-1.8%。鼻孔小,斜而外側位,距口比距吻端稍近;鼻間隔寬,約為鼻孔寬的3.7倍;前鼻瓣後部具一小三角形突出,後鼻瓣不分化。

口圓弧形,口寬大于口前吻長,口長約等于口寬的1/2,下颌較短,口閉時齒暴露,唇褶很短,隻見于口隅;上颌齒寬扁三角形,具鋸齒緣,近基部則平滑無鋸齒,無小齒頭,直立或稍傾斜;下颌齒直立或稍傾斜,具鋸齒緣,齒式,通常為13/12。噴水孔消失。鰓孔5個,前3個較寬大,最後2個位于胸鳍基底上方。

背鳍2個,兩背鳍中央無縱嵴。第一背鳍寬大呈三角形,前緣直而斜,後緣凹入,上角鈍尖,下角尖突,内緣直,其長為基底長的1/3弱,起點在胸鳍基底後端上方。第二背鳍稍大,鳍高為第一背鳍高的1/3強,前緣斜直,後緣凹入,上角鈍圓,下角尖突,内緣長為基底長的1/2,起點在臀鳍起點之前或幾相對。

尾鳍寬長,大于頭長,尾椎軸上翹,上葉弧形,下葉前部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後延,中部與後部間有一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與上葉連接,尾端鈍尖,後緣稍凹。臀鳍稍大于第二背鳍,起點稍後于第二背鳍,前緣圓凸,後緣深凹,外角鈍尖,裡角延長尖突。

腹鳍三角形,大于第二背鳍和臀鳍,前緣近斜直,後緣稍凹,外角鈍圓,裡角鈍尖,位于兩背鳍間下方稍前。胸鳍寬大呈鐮形,前緣長等于吻端至第二鰓孔距,前緣斜直,近外端弧形凸出,後緣凹入,外角鈍尖,裡角鈍圓,内緣稍圓凸。鳍尖深色,體側具不明顯白色帶。

栖息環境

公牛真鲨栖息于沿岸、海灣、河口、港口、瀉湖、河川或湖泊,從上層至水深152米處,更喜歡生活在深度小于30米的淺海中。該種是唯一能深入淡水生活,甚至在熱帶湖、河中生活的鲨類;而且可以在淡水環境中度過很長時間(露齒鲨屬的鲨魚也能夠生活在淡水中)。

盡管它們可以在淡水中繁殖,但是卻不像在河口和海洋栖息地那樣定期繁殖。幼鲨和成年鲨一樣容易進入鹽度較低的河口和瀉湖,并将這些淺水區用作繁殖地。公牛真鲨還可以耐受高達53‰的高鹽分水。

分布範圍

海域:分布于印度洋西岸、北海沿海、太平洋、大西洋南北緯40°之間。在中國分布于中國台灣東北及東部海域。

國家:中國、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孟加拉國、玻利維亞多民族國、博茨瓦納、巴西、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厄瓜多爾、斐濟、岡比亞、幾内亞、圭亞那、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馬拉維、墨西哥、莫桑比克、尼泊爾、新喀裡多尼亞、尼加拉瓜、秘魯、菲律賓、塞内加爾、南非、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伊利諾伊州、田納西州、威斯康星州、密西西比州、明尼蘇達州、密蘇裡州、肯塔基州、愛荷華州、阿肯色州、佛羅裡達州)、委内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津巴布韋。

繁殖方式

6齡性成熟。胎生,具1卵黃囊胎盤。發育中的幼鲨(每胎1-13個仔鲨)通過卵黃囊胎盤進行内部營養。母親在懷孕10-11個月後分娩,此時她們可以自由遊弋和自主活動。在墨西哥灣交配發生在夏季,幼鲨出生在4-6月。交配和分娩全年都發生在最溫暖的地區。雌性通常在側腹上有交配的傷疤。沿海瀉湖、河口和其他低鹽度河口是常見的繁殖栖息地。壽命一般在15-20歲之間,已知最長壽命為25歲。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5年 ver 3.1——近危(NT)。

種群現狀

盡管公牛真鲨不是捕撈的目标物種,但它在世界各地的漁業中通常都被捕獲。由于它生活在靠近人口的河口和近海地區,因此容易受到人類影響。沿海保育園特别危險。納塔爾鲨魚委員會(Natal Sharks Board)報告稱,近年來,捕獲在其沙灘網中的公牛真鲨的平均大小已顯着下降,這對南非該物種的種群而言并不是一個好兆頭。截至2009年,公牛真鲨在其分布範圍的任何部分均未受到法律保護。

瀕危原因

在河口和淡水地區,公牛真鲨種群數量比其他沿海或近海地區更容易受到人為因素影響,環境污染和漁業捕撈對栖息于河口等淡水區域的幼鲨影響較大。但公牛真鲨也并沒有被針對性捕撈,所以其種群數量沒有大幅下滑。

保護措施

沒有針對該物種的具體管理或保護計劃。它在美國東海岸鲨魚漁業中作為“大型沿海”物種種群的一部分進行管理。該組的當前配額為每年1285噸/年(1997年),但“鲨魚”隻占該組的一小部分。美國南部幾個州因刺網而關閉沿海水域,這消除了對河口和沿海苗圃地區的幼鲨的捕撈的影響。

主要價值

公牛真鲨主要以誘籠、流刺網及延繩釣捕獲,經濟價值高;在1990年代美國東南部的商業鲨魚捕撈中,公牛真鲨占沿海大鲨魚捕撈量的1-6%。肉質佳,可加工成各種肉制品;鳍可做魚翅;皮厚可加工成皮革;肝可加工制成維生素及油;剩餘物制成魚粉。公牛真鲨很适合被圈養,并在許多公共水族館展出。有些已經在水箱中保存了15年以上(Compagno et al,2005)。

物種危害

公牛真鲨為3種最危險鲨之一(另兩種為噬人鲨和鼬鲨)。

根據國際鲨魚攻擊檔案(ISAF 2018)的數據,從曆史上看,公牛真鲨至少造成了100次針對人類的無端攻擊,其中27起是緻命的。然而,很可能該物種可能會造成的傷害更多。許多人認為它是世界上最危險的鲨魚。它的體積大,對淡水的傾向,豐富且靠近人類,特别是在熱帶地區,比噬人鲨或鼬鲨更具威脅性。由于公牛真鲨分布在世界上幾個欠發達地區,包括中美洲、墨西哥、印度、東非和西非、中東、東南亞和南太平洋,因此咬傷經常未被報道。公牛真鲨也不像噬人鲨或鼬鲨那樣容易識别,因此可能要對大部分未明确的的鲨魚攻擊事件負責(ISAF 2018)。

公牛真鲨被認為是1916年在美國新澤西州發生的一系列五起恐怖襲擊的罪魁禍首,這一系列襲擊在12天内造成4人死亡,其中三起襲擊發生在馬塔旺溪(Matawan Creek),這是一條淺海潮汐河流,隻有12米寬,距離海灣水域2.4公裡,距離公海超過24千米;這個地點不是其他大型鲨魚出現的地點。

上述襲擊發生的兩天後,在距離馬塔旺溪(Matawan Creek)河口6.4公裡處捕獲了一條2.25米長的噬人鲨,據稱該鲨魚的胃中有人類遺骸。一天後,還是從距離馬塔旺溪(Matawan Creek)僅116公裡處捕獲了一條2.7米長的公牛真鲨。多年來,這一直是一個有争議的話題,有證據表明,公牛真鲨和噬人鲨都參與其中,尚未最終解決(ISAF 2018)。

物種文化

彼得·本奇利(Peter Benchley)的編著的書籍《大白鲨》,靈感便來源于公牛真鲨于1916年在美國新澤西州的一系列襲擊事件;後來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于1975年根據《大白鲨》這本書改編成了一部電影。

上一篇:巨型水虎魚

下一篇:金環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