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樂相馬

伯樂相馬

漢語成語
伯樂相馬,漢語詞語,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1]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使骥不得伯樂,安得千裡之足。”唐·韓愈《馬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中文名:伯樂相馬 外文名: 拼音:bó lè xiàng mǎ 近義詞:慧眼識珠,知人善任 反義詞:有眼無珠 出處: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使骥不得伯樂,安得千裡之足。” 用法:褒義,謂語 結構:表述式 例句:好的領導要能伯樂相馬。

釋義

伯樂觀察、品評馬的優劣。比喻有眼力者鑒别并薦舉人才。

詞語典故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于鑒别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于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幹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延續到現在。有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千裡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裡馬很稀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但請楚王不必着急,他盡力将事情辦好,将馬找到。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産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

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着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裡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裡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擡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着馬說:“大王,我把千裡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确實是匹千裡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隻要精心喂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複體力。”楚王一聽,有點将信将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裡之外。後來千裡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伯樂是古代有名的相馬(鑒别馬的好壞)專家。當他年老的時候,他的兒子很想将這項專門技能繼承下來,以免失傳。于是他把伯樂寫的《相馬經》讀得爛熟。《相馬經》上描寫千裡馬的外形是“額頭隆起,雙眼突出,蹄子好像壘起的酒藥餅。”他就依照這一條,拿着經文出去“相馬”了。伯樂的兒子把所見到事物的外形和《相馬經》上描繪的圖形一一對照,結果找到了一隻很大的蛤蟆。他興沖沖地跑回家報告父親,說:“總算找到好馬了,額頭和雙眼同書上說的差不多,就是蹄子的形狀和書上寫的有區别。”伯樂聽了,隻好哭笑不得地對這個好心而不聰明的獨生子說;“你倒是找到了一匹好馬,隻是它太喜歡跳,你可駕馭不了啊!”正是,世有伯樂才得千裡馬。

出處

原文

作者韓愈《馬說》選自《昌黎先生集·雜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間,不以千裡稱也。

馬之千裡者,一石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裡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裡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裡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注釋

1、伯樂:孫陽。春秋時人,擅長相(xiàng)馬(現指能夠發現人才的人)。

2、辱:這裡指受屈辱而埋沒才能。祇:同“隻”,隻是。祇辱于奴隸人之手:也隻是辱沒在馬夫的手裡。

3、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間:(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枥間。骈,兩馬并駕,引申為一起。骈死:并列而死。

4、一石(shi):重量單位,一百二十市斤為一石。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漢書·律曆志上》部分書中讀dan,經查閱《古漢語詞典》後發現,故時候并沒有dan的讀法,此讀音時後時的讀法。

5、食:同“飼”,喂養。

6、故:所以。

7、故雖有名馬:所以即使有名貴的千裡馬。雖:即使。

8、于:在。

9、奴隸人:古代也指仆役,這裡指馬夫。

10、槽枥:喂馬用的馬槽,這裡借指馬廄。

11、以:用稱:着稱。不以千裡稱也:不用千裡馬稱呼它。

12、馬之千裡者:之……者,定語後置标志,助詞,不譯。

13、一食:吃一頓。食,吃。

14、或:有時。

15、能:可以。能夠

16、盡:全,這裡作動詞用,是“吃盡,吃光”的意思。

17、粟(sù):本指小米,泛指糧食。

18、石(shi),容量單位,十鬥為一石,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

19、其:指千裡馬,代詞。

20、是:這,指示代詞。

21、才:才能。

22、外見:向外顯現出來。外:向外見:同“現”,表現;顯現。

23、且:猶,尚且。

24、欲:想要。

25、等:等同(指和其他普通的馬一樣)。

26、不可得:不能夠得到。

27、得:能夠,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28、安:怎麼,哪裡,疑問代詞。

29、策之:鞭打馬。策:馬鞭,這裡指驅使,名詞活用為動詞。

30、之:代詞,指千裡馬。

31、以其道:按照(正确驅使千裡馬的)的方法。(以:按照)

32、道:方法。

33、食之:食,同“飼”,喂養。

34、盡其材:竭盡它的才能。

35、材:同“才”,才能。

36、鳴:馬叫,

37、奴隸人之手:馬夫的手中,之:的.

38、通其意:通曉它的意思。

39、臨:面對

40、嗚呼:表示驚歎,相當于“唉”。

41、其(1):難道,表反問語氣。

42、其(2):恐怕,表推測語氣。

43、邪:同“耶”,表示疑問的語氣詞。

44、知:懂得,了解,認得。

45、美:美好的特長。

上一篇:大音希聲

下一篇:下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