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幹線

京滬幹線

量子通信線路
建成後的“京滬幹線”,實現了連接北京、上海,貫穿濟南和合肥全長2000餘公裡的量子通信骨幹網絡,并通過北京接入點實現與“墨子号”的連接,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邁出堅實的一步。[1]“京滬幹線”項目于2013年7月立項,于2017年8月底在合肥完成了全網技術驗收,2017年9月29日正式開通,是目前世界上最遠距離的基于可信中繼方案的量子安全密鑰分發幹線。
    中文名:京滬幹線 外文名: 别名: 興建時間:2013 用途:保密傳輸 總控中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 節點城市:北京市、濟南市、合肥市、上海市

簡介

全通型量子通信網絡是一個5節點的星型量子通信網絡,克服了量子信号在商用光纖上傳輸的不穩定性是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實用化的主要技術障礙,首次實現了兩兩用戶間同時進行通信,互不影響。該網絡用戶間的距離可達20公裡,可以覆蓋一個中型城市;容納了互聯互通和可信中繼兩種重要的量子通信組網方式,并實現了上級用戶對下級用戶的通信授權管理。

發展史

2006年夏,我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小組、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歐洲慕尼黑大學—維也納大學聯合研究小組各自獨立實現了誘騙态方案,同時實現了超過100公裡的誘騙态量子密鑰分發實驗,由此打開了量子通信走向應用的大門。

2008年底,潘建偉的科研團隊成功研制了基于誘騙态的光纖量子通信原型系統,在合肥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3節點鍊狀光量子電話網,成為國際上報道的絕對安全的實用化量子通信網絡實驗研究的兩個團隊之一(另一小組為歐洲聯合實驗團隊)。

2009年9月,潘建偉的科研團隊正是在3節點鍊狀光量子電話網的基礎上,建成了世界上首個全通型量子通信網絡,首次實現了實時語音量子保密通信。這一成果在同類産品中位居國際先進水平,标志着中國在城域量子網絡關鍵技術方面已經達到了産業化要求。

意義

“京滬幹線”是世界第一條量子通信保密幹線,傳輸距離達2000多公裡,途經北京至上海多個城市,主要承載重要信息的保密傳輸。該成果首次全面展示和檢驗了量子通信系統組網和擴展的能力,标志着大規模可擴展網絡量子通信技術的成熟,将量子通信實用化和産業化進程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