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骧号

龍骧号

橫濱造船廠建造的航母
龍骧号由橫濱造船廠建造。1929年11月26日開工,1931年4月2日下水,1933年5月9日完工。[1]1942年8月24日在東所羅門海被美機重創後沉沒。龍骧号的艦橋是在甲闆下方橫穿而過的。雖然排水量不大卻能夠容納三十架以上的飛機,一般用來支援登陸作戰。龍骧号由巡洋艦的艦體建造,原設計是建成單層機庫,但在建造中改為雙層機庫。該航母建成後存在武器較弱;穩定性差和超載等問題。在服役後,馬上進行了改裝,包括加強艦體結構,減少大型防空炮數量。
    中文名:龍骧号 外文名: 用途: 英文名:Ryujo 研制時間:1929年11月26日開工 服役時間:1933年5月9日完工 退役時間:1942年8月24日沉沒

簡介

“龍骧”号最初計劃的排水量為9800噸,使用“青葉”級重巡洋艦的艦體,航速30節,搭載約24架飛機。1924年11月,“龍骧”号在橫濱三菱造船廠動工1931年4月下水後拖曳到橫須賀進行艏裝工作。此時軍方要求艦載機數量增加到36架,廠方不得不更新設計,增加一層機庫,以至于舷高度降低、耐波性變差。

改裝後的狀态是:滿載排水量13,650噸,主尺度175.4x20.7x7米,編制924人,武器為4座雙127mm兩用炮,4座雙25mm炮,24門13mm炮。搭載37架飛機。前甲闆升高。在二戰中還增加了更多的防空炮。

參數

改裝後:10600噸(基準)、12513噸(公試)、13650噸(滿載)

主尺度:179.9米(全長)、156.6米(飛行甲闆長)、20.32米(寬)(改裝後20.78米)、23米(飛行甲闆寬)、5.56米(吃水)(改裝後7.08米)

動力:4台艦本式蒸汽輪機,6座艦本式重油專燒鍋爐,65000馬力

航速:29節

續航力:10000海裡/14節

火力:6座雙聯裝八九式127毫米L、40高炮(改裝後4座),2座雙聯裝九六式25毫米高炮,6座四聯裝13毫米機槍

艦載機:改裝後常用30架+備用12架(零戰18+6,97艦攻12+6)

艦員:600人,改裝後924人

影響

1934年“友鶴事件”後,龍骧進行了降低重心的第一次改裝,加強艦體結構,撤去部分高炮,但不足以治本。“第四艦隊事件”中,該艦飛行甲闆前端被巨浪砸塌,尾部機庫被海浪沖破,大量海水湧入機庫,幾乎釀成大禍。

1936年軍艦不得不進行第二次改裝,升高艦首甲闆、增加壓載物,航速降低到28節。改裝完成後該艦即投入中國戰場(1937年),參加了對上海附近目标及華南廣州等地的攻擊,并與中國空軍多次交戰,曾被中國國民革命軍轟炸機大隊炸傷,返回日本大修兩個月。

太平洋戰争爆發後,龍骧号編入第4航空戰隊,支援了對菲律賓和荷屬東印度群島的南方作戰,印度洋作戰中主要負責孟加拉灣的破交襲擊。中途島海戰時,該艦掩護了進攻阿留申群島的AL作戰,取得成功。第二次所羅門海戰時,龍骧負責單獨空襲瓜島機場,歸途中遭遇美軍薩拉托加号航母(CV-3)的艦載機襲擊,中4彈1雷後沉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