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

五毒

五種有毒性的動物
“五毒”是指蠍子、蛇、蜈蚣、蟾蜍、壁虎。這五種毒物是漢族民間盛傳的一些害蟲,漢族民俗認為每年夏曆五月端午日午時,五毒開始孽生。于此日午前在屋角及各陰暗處灑石灰、噴雄黃酒、燃藥煙,以滅五毒,驅穢氣。與此同時,将灰塵垃圾掃于室外,以淨其室。[1]因為我國大部分地區蜘蛛都是極小,毒性忽略不計的,所以不在五毒之内。
    中文名:五毒 拉丁學名: 别名:Five poisons 界:動物界 門: 亞門: 綱: 亞綱: 目: 亞目: 科: 亞科: 族: 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全國各地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特指::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 民俗:驅五毒 拼音:wǔ dú 用處:中藥材

介紹

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之時,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甯。”端午節驅五毒用意是提醒人們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節,民間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

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于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這是一種辟邪巫術遺俗。民間又在衣飾上繡制五毒,在餅上綴五毒圖案,均含驅除之意。有的地方的人們用彩色紙把五毒剪成圖像(即剪紙),或貼在門、窗、牆、炕上,或系在兒童的手臂上,以避諸毒。

民俗

端午也以桃印為門飾。桃是民俗中驅鬼之物,源于神荼、郁壘之神話,以桃刻印,亦為祛攘之意。《續漢書·禮儀志》:“朱索、五色桃印為門戶飾,以止惡氣。”後世的昧符、吉祥葫蘆即源于此。

《夢粱錄》卷三:“士官等家以生朱于午時書‘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之句”,這是宋代之俗。《燕京歲時記》又記:“端陽日用彩紙剪成各樣葫蘆,倒粘于門闌上,以洩毒氣。”這是清代之俗。有的還在紙葫蘆上垂絲穗、飄帶等,更為好看,或在葫蘆中剪出五毒形狀,挂貼于門,亦表示将五毒之氣洩盡之意,意為“倒災葫蘆”。

至今漢族民間仍有懸鏡于門以避邪之俗。在唐代,專于五月五日午時于揚州揚子江心鑄銅鏡,以進貢皇帝,稱為“天子鏡”,這也是辟邪之意(見《唐國史補》)。所以後世多于門前挂鏡驅邪。

五毒耳枕,青蛙來保佑老人孩童安康,并把它作為禮品贈送親友,特别是老人和孩子以表示吉祥、和善、友愛。辟邪,保平安。

毒性

由于有分很多類,所以大緻比較。【以此往下越來越弱】

蛇毒(蛇類不同而毒性不同但被毒蛇咬傷死亡例子較多)

蟾蜍(它分泌的蟾酥才是緻盲和緻命,毒性大于普通的蛇,但蟾蜍不像蛇有攻擊性,所以案例較少)

蠍子(和蛇一樣,除了個别,毒性都較小,因為除了飼養一般很少見到,毒作用大多數是抽搐引起中風)

蜈蚣(毒作用和蠍子差不多,但量不足蠍子,隻有腫痛)

壁虎(無毒,但是古人認為他逃到耳朵裡,尾巴脫落會緻聾,但實際上不會)

其它

蜘蛛不是“五毒”之一,說蜘蛛是五毒之一是因為部分小說中關于“五毒教”的設定用有毒的蜘蛛代替了壁虎。因為壁虎之中,雖然很多品種有劇毒,但也有很多生活中常見的品種無毒或者毒害不大。

所以一些後來的小說、或者遊戲作品,在設定時常常有意或者無意将壁虎改成蜘蛛。

但以嚴謹的态度來說,蜘蛛不可能替代壁虎成為五毒。

因為五毒有個基本标準,就是為民間所用的可入藥的劇毒生物。

蜘蛛不論在古代還是今日,都不可入藥。因此将其列入五毒是十分不嚴謹不科學的做法。

也有一種說法為蠍、蛇、蜂、蜮、蜈蚣。

上一篇:見手青

下一篇:下司犬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