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性

主體性

近代以來人類文化的基礎性思想
主體性觀念是近代以來人類文化的基礎性思想,既導緻了人類的進步,也導緻了甚多惡果。主體性有其限度,人類不可濫用主體性,因為僅在人的有限的認識領域内,人才是主體,自然才是客體。[1]人不可能是宇宙的主體,也不是社會或自身的主體。自然本身才是真正的主體,而人隻是其一部分。人類如果不善待自然,自然也就不會善待人類。
    中文名:主體性 外文名: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哲學 對 象:人的自主、主動、能動 意 義:人是世界的中心

基本含義

主體和主體性的思想是文藝複興以來才有的。在古希臘時代雖然已經具有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把人看作萬物的尺度,但還沒有明确形成主體性的思想,那時的人們所理解的人還不能說是一個主體,他們所理解的自然也還不是客體,古人所理解的人尚與自然處于和諧一體的狀态。

盡管沒有人系統地闡述過主體性思想,但近代哲學中卻到處充斥着人是主體的觀念。主體性思想構成近代以來西方哲學和文化中關于人的理論和觀念(諸如人本主義或人道主義以及個人主義)的基礎,甚至成為人們行為的指針,近代以來人類的許多進步與災難都與主體性思想有關。

所謂的主體性大緻有這樣一些含義:人是中心。人是萬物之靈,一切都是為人而存在的。人類的一切活動也都應當以人為中心、為宗旨而展開。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人類中心主義。

人是目的。人的行為是為自己的,即是自為的。不能把人當作工具,社會活動應當以人為目的,是為人服務的。一個人也不應當把他人當作工具,以之為自己謀利益。不把人作為目的的行為是不道德的。應當以人為本。

人是自然的主人,人是主體,而自然是客體。因為人是惟一能夠從自然狀态中将自身解脫出來并超越于自然之上的生物。這就是說,人能夠通過自己的意識和實踐活動來掌握自然規律,從而控制自然。這樣,自然就成為被人類改造的對象,人類就可以淩駕于自然之上。

主體性就是主體的能動性。這種能動性體現為人不僅能夠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還能夠創造客觀世界,把世界改造成更符合人們要求的狀态。

主體性就是自主性。人一方面是自然的主人,能夠控制自然,另一方面又是自己的主人,能夠決定自己的行為,把握自己的命運。因而主體性的另一個重要内容就是自由,作為主體的人,他是有自由意志的。

具有這樣一些性質的動物,被稱之為“主體”。作為個人,這樣的主體就是“自我”。人之所以是這樣一個主體,根本原因在于他具有意識:是意識使人與自然物體和動物區别開來,是意識使人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是意識使人能夠做出決斷,能夠認識并控制一定的自然規律,是意識使人具有自主的能力,是意識使人意識到自己是主人而非奴隸。

限制範圍

主體性思想是針對中世紀神學對人的蔑視,或封建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中人的異化現象而提出來的。它在當時起了推動曆史進步的作用。它打破了神學教條對人的束縛,極大地促進了人的發展;提高了人的地位,使人的尊嚴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的個性得到尊重,人的才能得以充分的發揮。在政治制度方面也取得了巨大進步,專制制度大勢已去,政治制度越來越文明。

與此同時,它也導緻了許多惡果。如生态失衡、環境污染、動物和植物迅速減少、對自然開發過度;在社會方面,則導緻了個人主義、整體主義(變态的個人主義)以及人的不可遏制的種種欲望,等等。個人的自覺性是提高了,但人類整體的自覺性還沒有顯著的提高;個人是有意識的,但人類整體還沒有達到有意識的生存。所有這些都與主體性思想有關。人自認為是主體,是萬物之靈,大自然的主人,于是就為所欲為,而不考慮行為後果;肆無忌憚地追求個體的享受,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人已經變成了一種經濟動物,不僅已經遠離了自然,而且已經喪失了人的多樣性。人與人之間變得越來越相似,一首歌、一種衣服差不多可以流行全世界,科學思維幾乎成為全世界所有人的共同思維方式,民族的文化甚至民族正在逐漸消失,隻有在苟延殘喘的少數古老民族那裡才有一點民族化的東西存在。

這一切說明,主體性是有限度的,不能無限度地濫用。主體性隻是在認識領域中存在,即人僅僅是認識的主體,而認識又是相對的,所以人的主體性也是相對的。此外,人的這種主體性隻是相對于人的認識的一種存在,即它僅僅是人的一種看法,如果換一種認識者,那麼他大概就會認為他才是主體。比如螞蟻,也許在它看來,它才是宇宙的主體,整個宇宙是為它而存在的。在這一點上,人與螞蟻沒有什麼不同。人是世界上的最高存在物,世界上的一切都應該為他服務。這不過是人以自我為中心的一種看法罷了,其他動物也同樣可以說這樣的話。人在行為上的主體性也是極其有限的,他隻能在一個有限的時空範圍内活動,隻能在有限的程度上決定自己的行為。主體性的最後限度就是自然,人隻能适應自然,而不可能改造自然。

人的主體性的限度還在于,他是道德上的主體,即在道德上,在人們的相互關系中,人應當被看作是主體,互相把他人尊重為他自己的主人,從而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他人。但這也僅僅是一種應當,在現實中是無法完全實現的。人往往把他人當作工具,而不是目的,也常常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此外,即使假定一切人都不把他人當作工具,而隻當作目的,那麼這目的也是無法實現的。比如說,現實中的許多生産者的目的并不是為他人服務,而是為了賺錢,為他人服務隻是表面上的手段,賺錢才是根本目的,如果不賺錢,他絕對不會去從事生産。因此,客觀地說,人既是工具又是目的,這樣的判斷才是全面且符合實際的。

客觀批判

人不可能是宇宙的主體。宇宙是無限的,而人是一種極其渺小的存在物,他所居住的地球在宇宙中的存在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銀河系由1000億顆恒星組成,而太陽隻是其中很普通的一顆;宇宙又是由1000億個銀河系那樣的星系構成的,銀河系也隻占據一個很小的空間。在這樣一個廣袤得無法想象的宇宙中,人類連一粒輕塵都不知。人類無論怎麼發展,他所上下翻飛的空間,也隻是在宇宙的蓬蒿之間,他怎麼可能是宇宙的主體?

人也不可能是宇宙的目的。宇宙既然是無限的,就不可能存在着什麼終極目的,它永恒存在着,又永恒毀滅着,此外看不出有什麼目的。人僅僅是在它的無限循環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個小小的插曲,是它宏大的宇宙戲劇中的一個音符而已。之所以說人不是宇宙的目的,還因為人不是宇宙演化的最高或最後階段,宇宙根本沒有也不可能演化到人類就停止了,在宇宙中的那些更古老的星系中,必定存在着更高文明程度的生物。

如果那些比地球文明程度更高的生物說,他們才是宇宙的主體,要求人類為他們服務,這顯然不能答應。人僅僅是宇宙中一個較低級的進化階段,因而不可能是宇宙的目的和主人。即便是那些高級生物也不可能成為宇宙的目的和主人。宇宙是無限的,任何有限的存在物都不能成為它的主人,隻有它自己才是它的“主人”。

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不可能控制整個自然。自然界的各種規律,是大自然演化無數億年的産物,自然現在的這種存在狀态是由無數因素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而對自然的全部認識,僅僅限于一些有限的規律,這些規律隻是自然界無數規律中的很少一部分。至于整個宇宙的規律,根本就不可能掌握,那麼怎麼能夠控制自然呢?就技術确實已經發展到了很高的程度,但這距離控制自然還很遠。

因為,對一些事物的認識,隻是認識到了它的結果,至于大自然為什麼要這樣構成它們,這種構成究竟有什麼意義,它們在整體中的意義,作用于它們上面的因素有多少,人類并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盲目地改造自然,人類很可能會犯毀滅性的錯誤。例如,克隆技術、基因技術,就是很危險的技術,因為基因是在無數億年中形成的生物基本單位,其生成有着其必然如此的客觀理由,對它們随意加以改變,究竟會引起什麼樣的後果,很難預料,也許短時間内還不明顯,但将來等結果顯現出來恐怕就無法挽救了。轉基因生物工程等基因工程,說不定會制造出什麼怪物,基至可能會導緻新的生物、細菌或疾病的産生。

在宏觀上,随意改變自然生态系統,已經受到了各種懲罰。塔克拉馬幹沙漠在古代是一片綠洲,當時那裡有許多國家,經濟也很繁榮。但由于人類對自然的肆意破壞,它逐漸變成了沙漠。當今各種自然災害的加劇,沙漠的擴大,無不與人類對生态系統的随意改造有關。在數億年中形成的生态系統是一個整體,它的各個部分本來是相互适應的,而根據對于這個整體的各種規律及其相互之間的适應方式的不完全的認識,就要去改變它,那必然會造成生态失衡。人類的智慧無法與自然的智慧相比,假定設計一個宇宙,絕對不會設計得這樣完美,人類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和智慧。随意更改“上帝的伊甸園”,帶來的恐怕不會是福音,而隻能是末日審判。

自然不是人的客體,隻有人所認識的那極小的一部分才是客體。自然之産生并不是為了讓人去征服她。她存在并不為了什麼,隻是存在着罷了。從自然與人的關系來看,自然隻是為人提供了一個可供栖息的場所而已。世人與她的關系,隻是适應關系,世人隻能适應她而不能改變她。

在主體性這種狂妄思想的指引下,人們片面地認為自然是盲目的,這是十分膚淺的看法。雖然她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并不知道,或者說她根本沒有什麼最終目的,但她的運動和發展的每一步都是有目的的。如果自然是盲目的,她怎麼會有嚴格的規律呢?世人又怎麼能夠認識她呢?如果她是盲目的,那麼整個宇宙就會處于一片混亂之中,而不可能像現在這樣井然有序。要産生出什麼,所産生的東西有什麼功用,如何存在和活動,這一切都是遵循一定規律的,怎麼能說自然是盲目的呢?身體就是自然目的性的最好例證:身體内各個器官的功用、位置、結構、衰老的過程等等,都是預定好了的,長了嘴就是為了要吃東西用的,長了肺就是要呼吸用的,怎麼會沒有目的呢?

人們以為隻有人才有目的,而其他一切存在物都沒有目的,因為隻有人是有意識的。這也是一種自以為是的看法。且不說那些高于世人的生物是有目的的,僅就人的目的而言,也是相對的,人的目的隻是相對于他現有的認識水平而存在的,這就意味着他的目的也是相對的,因為他的認識總是相對的。他的行為也遠不是自學的、有意識的,事實上人的大部分行為是盲目地、無意識地進行的,他隻是按照自己的欲求在行事罷了。至于為什麼這樣行動,他往往并沒有考慮過。人的行為經常是受無意識支配的。還有,他存在的根本意義、終極目的,他全然不知。所以,從終極的意義上講,人也是盲目地活着。

人也不可能是社會的主人。否則,社會就會按照人的意願發展了,可事實上并非如此。社會的發展自有它獨立的規律,人們對于社會的意願并不能都付諸實施。曆史的經驗表明,對人類社會許多有意識的改造活動,往往還不如不改造好,這足以說明人不能完全主宰社會。

人也不是自己的主人。主體性是說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宰,但弗洛伊德主張,人不是他自己的主人,無意識才是他自己的主人。雖然弗洛伊德的觀點有些極端,但至少正确地指出了人的許多行為并不是有意識的。從弗洛伊德的分析以及人們實際的精神生活來看,每個人的内心世界也遠不是統一的。一個人的内心中充滿了種種相互沖突的看法、傾向,每一個傾向都向他的意識獻媚,力圖為它所選中,當幾個傾向的競争力相差無幾時,他就會感到痛苦,拿不定主意究竟采取哪一種傾向好。這時,他的内心世界好像有許多個人在辯論,好像是一艘不能自主地漂浮在各種意見的波濤之上的小船。正因為一個人的内心是不統一的,所以他會常常改變意見。因此,一個人出爾反爾并不值得驚奇。由此看來,自我也遠遠不是自己的主人。

從人在社會上的行為來看,人并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那些強調主體性的人說,人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這種說法包含着這樣一個命題,即:人的命運完全是由意識決定的。這種觀點顯然過于簡單化了。人的命運,不可能是由一種因素決定的,而是受多種因素制約的,如社會因素、人的先天條件等。這些因素遠遠不是意識能夠控制的。反過來說,如果人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那麼人們就會如願以償了,相當總統的就成了總統,想當詩人的就成了詩人,想成為富翁的就成了富翁。可事實并非如此,恐怕大部分人都沒有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生活。可見,人并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無論是從人類整體的行為還是個人行為來看,人都遠遠不是一個主體,遠遠沒有成為自覺。他既不能控制自己的整體行為,也不能控制自己的個體行為;既做出了種種有害自然的事情,又做出了種種傷害人類自己的事情。既然人類連自己的行為都不能控制,怎麼能夠控制自然呢?人類在處理整體事務的時候,不同的人之間意見紛纭,甚至截然相反;在處理個人事務之時,自己的意見也難以達到統一。如果說人能夠控制自然,那麼讓自然聽從哪一種意見呢?自然将會無所适從。

人隻是一個相對的主體,遠非絕對的主體。在大自然面前,人類還是謙虛一點為好;狂妄自大,到頭來受到懲罰的隻能是人類自己。

人遠遠不是自然和宇宙的主體,隻有自然和宇宙自身才是主體,人類僅僅是這個主體的一部分,是它的從屬物,人類的主體性不可能超越這個永恒主體的規定。

以人為本,這相對于那些人為的異化制度來講是可以的;但這決不意味着人類可以對自然界為所欲為。人的确有比動物和植物高明的地方,但這決不能成為人類肆意踐踏生态系統、殺害和毀滅動植物的借口。自然賦予人的這種優越性是不可濫用的,對它的使用有其限度,如果使用不當,這種高明就可能會變成愚蠢。從自然的角度看,人并不比動物更優越,在大自然的宴席上,一切存在物都是平等的。一切存在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價值和意義,不能用人類的眼光來看待它們,以它們對人類是有用還是有害來加以取舍。即使是那些存在物對人類的用處,人類也遠遠沒有也不可能發現完畢,如太平洋紫杉,以前被認為是沒有用的,但後來發現從中可以提煉出治療癌症的藥物,可是這時太平洋紫杉已所剩無幾了;這些存在物對于人類整體的用處,更是人類所不可能知道的。

結語

人類不僅應當有一種世界主義,還應當有一種宇宙主義。世界主義是以世界意識為基礎的,一個人能夠從世界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就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了。但這還遠遠不夠,因為,世界的觀點還是一種人類的觀點、地球的觀點,從這個角度看問題,還是非常片面的。因此,它應當時一步發展為宇宙主義。人類考慮問題應當從宇宙的角度出發,應當建立在宇宙意識的基礎之上,有一種宇宙般的博大胸懷。隻有這樣,才能超越狹隘的主體性思想,達到與天地一體的境界,人類才會有遠大的前途。人類不僅對待自身應當是善的,對待動物和植物也應當是善的,對待大自然的一切存在也都應當是善的,換言之,對待宇宙應當采取善的态度。這種善是一種宇宙之善。如果人類以善來對待宇宙,那麼,人類一定會得到來自宇宙的善的回報。

上一篇:極坐标方程

下一篇:浴盆曲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