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菜系

中國菜系

中國飲食文化形成各具特色的體系
中國是一個餐飲文化大國,長期以來在某一地區由于地理環境、氣候物産、文化傳統以及民族習俗等因素的影響,形成有一定親緣承襲關系、菜點風味相近,知名度較高,并為部分群衆喜愛的地方風味著名流派稱作菜系。菜系在選料、切配、烹饪等技藝方面,經長期演變而自成體系。其中,粵菜、川菜、魯菜、淮揚菜、浙菜、閩菜、湘菜、徽菜享稱為“八大菜系”。
    中文名:中國菜系 外文名: 分類: 口味: 類别:菜系 種類:八大菜系 起源:春秋戰國時期 形成背景:親緣承襲關系、菜點風味相近

閩菜

福建菜,俗稱閩菜,是中國著名八大菜系之一,以福州菜為代表,素以制作細巧、色調美觀、調味清鮮著稱。

福建菜以海鮮類為主,口味方面則鹹、甜、酸、辣、香具備,鹹的調味品有蝦醬、蝦油、豉油等;甜的有紅糖、冰糖等;酸的有白醋、喬頭等;辣的有胡椒、芥末等;香的有紅糖、五香粉、八角、桂皮等。福建菜對清湯的調制特别講究,一般都以油雞、火腿、蹄膀為用料。方法是先用小溫火将油雞、火腿、蹄膀等熬出湯汁,并過濾;另将生雞骨斬碎,加水和鹽調和,放入湯内,繼續用小溫火邊燒邊攪勻(又稱吊湯),然後再過濾一次,便成為瑩潔鮮美的清湯,用來調制菜肴,對色、香、味均有幫助。

福建菜也有煎、炸、炻(如煮)、烤、炖、拌、醉、鹵、扒、糟、煨、扣、溜、炒、熏、焖、扛、腌、炝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糟,有扛糟、炝糟、爆糟、炸糟之分。

“閩菜”以擅制山珍海味著稱,具有淡雅、鮮嫩、和醇、隽永的風味特色。刀工巧妙,别具匠心;湯菜考究,變化無窮;調味奇特,獨樹一幟;烹饪細膩,雅緻大方等,這些獨到之處,讓閩菜成功跻身全國八大菜系。

粵菜

廣東菜,簡稱粵菜,是中國著名八大菜系之一。由廣州、潮州、東江客家菜三種地方菜構成。而地方菜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廣州菜是粵菜的主要組成部分,以味美色鮮、菜式豐盛而赢得“食在廣州”的美譽。廣州菜有三大特點:一是鳥獸蟲魚均為原料,烹調成形态各異的野味佳肴;二是即開刀、即烹和即席烹制,獨具一格,吃起來新鮮火熱;三是夏秋清淡、冬春香濃,深受大衆的喜愛。

潮州菜是在廣東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潮菜主要以海味、河鮮和畜禽為原料,擅烹以蔬果為原料的素菜,制作精炒,加工多樣。可分為炒、烹、炸、焖、炖、燒、烤、焗、鹵、熏、扣、泡、滾、拌,刀工講究,湯菜功夫尤深,其中以清炖、紅燒、湯泡最具特色。

東江菜又稱客家菜,用料以肉類為主,原汁原味,講求酥、軟、香、濃。注重火功,以炖、烤、煲、焗見稱,尤以砂鍋菜見長。做法上仍保留一些奇巧的烹饪技藝,具有古代中原的風貌。

川菜

四川菜,簡稱川菜,是中國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曆史悠久,風味獨特,馳名全國。

随着生産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川菜在原有的基礎上,吸收南北菜肴之長及官、商家宴菜品的優點,形成了北菜川烹、南菜川味的特點,享有“食在中國,味在四川”的美譽。

川菜講究色、香、味、形,在“味”字上下功夫,以味的多、廣、厚著稱。川菜口味的組成,主要有“麻、辣、鹹、甜、酸、苦、香”7種味道,巧妙搭配,靈活多變,創制出麻辣、酸辣、紅油、白油等幾十種各具特色的複合味,味别之多,調制之妙,堪稱中外菜肴一絕,從而赢得了“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稱譽。

川菜在烹調方法上,善于根據原料、氣候和食者的要求,具體掌握,靈活運用。38種川菜烹調方法中,現在流行的仍有炒、煎、炸、燒、腌、鹵、煸、泡等30多種。在烹調方法中,特别以小煎小炒、幹燒幹煸見長。川菜與四川風景名勝一樣聞名于世,揚名天下。

魯菜

山東菜,簡稱魯菜,是中國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是黃河流域烹饪文化的代表。

山東菜可分為濟南風味菜、膠東風味菜、孔府菜和其他地區風味菜,并以濟南菜為典型,煎炒烹炸、燒燴蒸扒、煮氽熏拌、溜炝醬腌等有50多種烹饪方法。

濟南菜以清香、脆嫩、味厚而純正著稱,特别精于制湯,清濁分明,堪稱一絕。膠東風味亦稱福山風味,包括煙台、青島等膠東沿海地方風味菜。該菜精于海味,善做海鮮,珍馔佳品,肴多海味,且少用佐料提味。此外,膠東菜在花色冷拼的拼制和花色熱菜的烹制中,獨具特色。孔府菜做工精細,烹調技法全面,尤以燒、炒、煨、炸、扒見長,而且制作過程複雜。以煨、炒、扒等技法烹制的菜肴,往往要經過三四道程序方能完成。“美食不如美器”,孔府曆來十分講究盛器,銀、銅等名質餐具俱備。此外,孔府菜的命名也極為講究,寓意深遠。

蘇菜

江蘇菜,簡稱淮揚菜、蘇菜,以淮安,揚州和蘇州菜為代表,是中國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

江蘇的曆代名廚造就了淮陽菜風格的傳統佳肴,而古有“帝王洲”之稱的南京、“天堂”美譽的蘇州及被史家歎為“富甲天下”的揚州,則是名廚美馔的搖籃。淮陽菜系正是以這三方風味為主彙合而成的。

概括起來,淮陽菜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選料嚴謹,制作精細,因材施藝,按時治肴;二是擅長炖、焖、煨、焐、蒸、燒、炒等烹饪方法,且精于泥煨、叉烤;三是口味清鮮,鹹甜得宜,濃而不膩,淡而不薄;四是注重調湯,保持原汁。其中南京刀工細膩,火工純熟,菜肴滋味醇,兼有四方之美,适應八方口味,尤以鮮香酥嫩取勝;蘇州菜口味趨甜,以烹制四季佳蔬、江河湖鮮見長;揚州菜史稱淮揚風味,刀工精細,火候精微,色調清新,造型别緻,,突出主料,強調本味,清淡可口,适應面寬,尤以擅長制湯而著稱。其代表菜有:“大煮幹絲”、“揚州獅子頭”、“叫花雞”“水晶蝦仁”.。

浙菜

浙江菜,簡稱浙菜,是浙江地方風味菜系。

浙江是江南的魚米之鄉。浙菜發展到現代,是精品叠出,日臻完善,自成一統,有“有佳肴美點三千種”之盛譽。歸納起來,浙菜有如下幾大特征:一是用料廣博,配伍嚴謹。主料注重時令和品種,配料、調料的選擇旨在突出主料、增益鮮香、去除腥膩;二是刀工精細,形狀别緻;三是火候調味,最重适度;四是清鮮嫩爽,滋、味兼得;五是浙菜四支,風韻各具。

浙江菜主要由杭州,甯波,紹興,溫州四支地方風味菜組成,攜手聯袂,并駕齊驅。杭州素有“天堂”之稱。杭州菜制作精細,清秀隽美,擅長爆、炒、燴、炸等烹調技法,具清鮮、爽嫩、精緻、醇和等特點。甯波地方廚師尤善制海鮮,技法以炖、烤、蒸著稱,口味鮮鹹适度,菜品講究鮮嫩爽滑,注重本味,用魚幹制品烹調菜肴更有獨到之處。紹興菜品香酥綿糯,湯濃味醇,富有水鄉古城之淳樸風格。溫州菜也稱“瓯菜”,瓯菜則以海鮮人馔為主,口味清鮮,淡而不薄,烹調講究“二輕一重”,即輕油、輕芡、重刀工。

湘菜

湖南菜,簡稱湘菜,由于湖南民豐物博,向稱魚米之鄉。

湖南菜以腴滑肥潤為主,多将辣椒當主菜食用,不僅有北方的鹹,也有南方的甜,更有本地特色之辣與酸。香、嫩、清、脆是其特色,所用材料以新鮮、價廉物美為原則。

湖南菜特别講究原料的入味,技法多樣,有燒、炒、蒸、熏等方法,尤以“蒸”菜見長。最為精湛的是煨,原汁原味。且刀功精妙,形味兼美,菜肴千姿百态,變化無窮。

湖南菜的特殊料有豆豉、茶油、辣油、辣醬、花椒、茴香、桂皮等,使湖南菜增色不少。

湖南菜以辛辣著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湖南的辣椒。湖南人對辣椒“寵愛有加”,幾乎吃什麼都放辣椒。湖南的辣椒也特别辣。

徽菜

徽州菜,簡稱徽菜,不等同于安徽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

徽菜主要流行于徽州地區和浙江西部。和江蘇菜系中的蘇南菜、浙江菜系較近。

徽州風味主要特點是:擅長燒、炖,講究火功,并習以火腿佐味,冰糖是鮮,善于保持原汁原味。不少菜肴都是用木炭火單炖、單火靠,原鍋上桌,不僅體現了徽古樸典雅的風格,而且香氣四溢,誘人食欲。其代表菜有:"清炖馬蹄鼈"、"黃山炖鴿"、"腌鮮鳜魚"、"紅燒果子狸"、"徽州毛豆腐"、"徽州桃脂燒肉"等。

據《徽州府志》記載,早在南宋間,用皖南山區特産"沙地馬蹄鼈,雪天牛尾狸"做菜已聞名各地。

徽菜的主要特點:烹調方法擅長燒、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主要名菜"火腿炖甲魚","紅燒果子狸"、"腌鮮鳜魚"、"黃山炖鴿"等上百種。

徽菜發端于唐宋,興盛于明清,民國間繼續發展,建國後進一步發揚光大。徽菜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飲食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徽菜的形成與江南古徽州獨特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飲食習俗密切相關。綠樹叢蔭、溝壑縱橫、氣候宜人的徽州自然環境,為徽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徽菜原料。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徽菜發展的有力物質保障,同時徽州名目繁多的風俗禮儀、時節活動,也有力的促進了徽菜的形成和發展。在績溪,民間宴席中,縣城有六大盤、十碗細點四,嶺北有吃四盤、一品鍋,嶺南有九碗六、十碗八等。

安徽其他地區的菜系沿江風味和沿淮風味,沿江風味,以蕪湖、安慶地區為代表。主要流行于沿江以後也傳到合肥地區。沿江風味以烹調河鮮、家禽見長,講究刀工,注意形色,善于用糖調味,擅長紅燒、清蒸和煙熏技藝,其菜肴具有酥嫩、鮮醇、清爽、濃香的特色。

代表菜有“清香炒悟雞”、“生熏仔雞”、“八大錘”,“毛峰熏鲥魚”、“火烘魚”、“蟹黃蝦盅”等。“菜花甲魚菊花蟹,刀魚過後鲥魚來,春筍蠶豆荷花藕,八月桂花鵝鴨肥”,鮮明地體現了沿江人民的食俗情趣。沿淮風味,以蚌埠、宿縣、阜陽等地為代表,主要流行于安徽中北部。沿淮風味有質樸、酥脆,鹹鮮、爽口的特色。在烹調上長于燒、炸、餾等技法,善用芫荽、辣椒配色佐味。代表菜有:“奶汁肥王魚”、“香炸琵琶蝦”,“魚咬羊”、“老蚌懷珠”、“朱洪武豆腐”、“焦炸羊肉”等。

徽州在中國近代出了一位“聖人”,名叫胡适,他的一生都洋溢着濃郁的鄉情。胡适這樣談起對家鄉的印象:“徽州是個閉塞的地方,四面皆山,地瘠民貧,山地多種茶。每逢收茶季節,茶商經由水路從金華到杭州再到上海求售,所以上海的徽州人特多,号稱徽幫,其勢力一度不在甯幫之下。”

上一篇:梅菜

下一篇:百味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