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潛艇

中國潛艇

軍事裝備
中國潛艇是中國先後研制生産過的五種潛艇的總稱,有漢級、宋級、明級三個類别,建造總數超過一百三十艘潛艇。在中國海軍武庫中,論噸位,論數量,至今沒有任何其他類型的艦艇中的建造、裝備甚至規模、超過常規潛艇。
    中文名:中國潛艇 外文名: 别名: 國家:中國 類别:漢級、宋級、明級 建造總數:超過一百三十艘

曆史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人民海軍的主要作戰任務是配合解放沿海島嶼,抵禦國民黨軍隊對沿海地區的騷擾,捍衛領海主權和保衛海上交通線。當時,同樣年輕的海軍航空兵僅有有限的對海攻擊能力,需和空軍一道同國民黨軍隊争奪台灣海峽的制空權,無法對水面艦艇提供全面的空中掩護,因此,對沒有全程空中掩護的中國海軍來說,潛艇是最好的“戰略”武器,它可以在水下遠航巡弋,又能隐蔽接敵突然進攻。基于這種認識,

1950年底,中國人民海軍正式向前蘇聯提出訂購潛艇并培訓學員的要求。1951年4月,中國海軍成立了潛艇學習隊,到前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駐旅順潛艇分隊學習。

1952年5月,中國第一個潛艇基地在青島建成。1954年6月,中國人民海軍第一支潛艇部隊——海軍獨立潛水艇大隊成立,開始執行遠航巡邏警戒任務。

此同時,中國自制潛艇的計劃也已醞釀成熟。1953年6月4日,中蘇簽訂了“六·四”協定,蘇方有償轉讓W級(613型)常規魚雷潛艇的建造權,提供成套器材設備和設計圖紙資料,由中國船廠建造,并派專家來華指導。當年,中國先後在江南、武昌兩個造船廠裝配制造前蘇聯轉讓的W級中型常規動力潛艇。

首艇于1955年4月在江南造船廠開工,1956年3月下水,1957年10月交付海軍。W級共有5種型号,其中Ⅰ型和Ⅳ型的指揮台後面有火炮,Ⅱ型指揮台前後兩端均有火炮,Ⅲ型和Ⅴ型則沒有火炮,中國建造的是Ⅳ型和Ⅴ型。W級是新中國生産的第一型潛艇,中國稱之為6603型潛艇,後稱為03型潛艇。該型潛艇長58米,寬6.3米,正常排水量1050噸,水下排水量1300噸,水下最大航速13節,自持力30天,艇員52人。03型潛艇共有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艇首4具,艇尾2具,發射深度30米,艇内可攜帶12枚53-51型魚雷(射程8000米)或22枚水雷。03型潛艇于1957年交付中國海軍使用後,累計建造了21艘,其中Ⅳ型5艘,Ⅴ型16艘。

70年代以後,03型潛艇轉為預備役或固定在港口作為訓練艇使用,90年代以後全部退役。W級潛艇的轉讓制造促進了中國造船技術的進步,形成了潛艇制造的生産線,培養了技術幹部和工人,積累了組織管理的經驗,是中國成批建造潛艇的開端。

仿制階段

1959年2月4日,中蘇又簽定了“二·四”協定,前蘇聯向中國有償轉讓兩種型号潛艇的建造權及部分器材設備。這兩種潛艇為新型常規潛艇R級(633型)和常規動力彈道導彈潛艇G級(629型)。為了加速實現國産化和做好下一步開展全面仿制的準備,在這種潛艇的轉讓制造中,特别重視了潛艇主要配套設備設計圖紙和資料的引進,減少了設備和器材的進口,凡是中國能夠生産的,都不再引進。

前蘇聯撤走專家、停止援助後,中國決定壓縮已經安排的其它海軍裝備科研項目,集中力量建造這兩型潛艇。R級中型常規潛艇開始安排在江南造船廠和武昌造船廠開工建造,第一艘艇由江南廠于1965年12月建成,後來黃埔、涪陵等造船廠也安排生産,成為中國生産批量最大的一種潛艇。大連造船廠建造的G級常規動力彈道導彈潛艇于1966年8月建成。

由于前蘇聯提供的潛艇材料、設備一艘比一艘不完整,因而建造過程中必須用中國産的材料、設備替代。為此,國家在組織兩型潛艇建造工作的同時,抓緊組織潛艇材料、設備的配套生産,保證了後續潛艇批量建造的需要。此外,在這些潛艇的建造過程中,還解決了特種鋼材焊接、螺旋槳空泡剝蝕、加強船體結構等重大技術問題。至70年代初期,中國不僅完成兩型潛艇的轉讓裝配制造,而且在潛艇設備、材料的配套生産上實現了全面國産化。同時還改進了G級常規動力彈道導彈潛艇的導彈發射裝置,提高了R級常規動力潛艇的空調和制冷能力等。

1976年,以七O一所李建球、楊煥生為主對R級常規動力潛艇進行加裝C-801反艦導彈的改進設計,并由馮雲龍為主設計丁艇上的導彈耐壓存放發射筒,即在上層建築内左右舷各增設了3座箱式C-801反艦導彈耐壓發射筒,在指揮台圍殼後部安裝了可伸縮的358G導彈火控雷達。改進型潛艇于1978年完成改裝設計,1980年首艇351号在武昌造船廠動工,1983年10月交付中國海軍。

1985年1月至5月,改裝後的潛艇在海上進行的3次導彈發射試驗均獲得成功。80年代中期以後,研制人員又對這型潛艇進行降低噪音的改進,使其噪聲級在原來的基礎上降低12分貝,提高了潛艇的隐蔽性能,加大了聲呐的作用距離。1986年6月,經過改後的該型潛艇全武器系統通過設計定型。

北約稱其為“武漢A”級。在“武漢A”級潛艇上,6座C-801反艦導彈耐壓發射筒對稱布置在潛艇耐壓殼體外指揮台圍殼兩側的上層建築内,向艇首方向發射。戰時潛艇處于水面狀态,在海情不大于4級,航速不大于8節時、發射筒升起15度,仰角發射,導彈可單射、2發齊射或6發齊射。實施導彈進攻時,艇在水面暴露的時間不大于6-7分鐘。由于必須在水面狀态下發射導彈,因此“武漢A”級已不能适應現代實戰的要求,未曾批量生産,但為中國發展潛艇水下發射飛航式導彈設計技術積累了有益的經驗。

中國制造的R級潛艇也稱為6633型,後稱033型,G級常規動力彈道導彈潛艇也稱為6631型,後稱為031型。

自研階段

1967年,中央軍委批準研制第一代中型常規動力魚雷潛艇,即035型魚雷攻擊潛艇,國際上稱之為“明”級潛艇。中國海軍對這型潛艇提出了較高的戰術技術指标,其中,水下航速要比仿制的前蘇聯中型常規動力潛艇改進型提高40%。據此,研制第一代中型常規動力潛艇的指導思想是充分利用仿制和改進設計的經驗以及已有的技術基礎,重點突破水下航速等主要關鍵技術。承擔中型常規動力潛艇設計任務的七O一所,先後在張南如、楊煥生、李連有等主持下,把保證和提高潛艇水下航行性能放在首位。

首先從改進潛艇線型和減少潛艇阻力方面采取措施,在七O二所進行大量試驗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決定采用直型艇艏,斜尖型艇艉的線型,調整艇的長寬比,合理布置上層建築的管路和閥件,縮小甲闆的空間,減小甲闆的寬度,改進流水孔的形式和布置,使潛艇運動的阻力大大減小。

其次,承擔水下動力裝置設計的七一二所設計了大功率推進電機和相應的控制設備,由湘潭電機廠試制;選用陝西柴油機廠試制的中速柴油機,并将蓄電池組增加到4組,加大了水下動力裝置的功率。同時還設計出高效率螺旋槳。由于總體設計上采取了這些措施,在潛艇的容積排水量比仿制的前蘇聯中型常規動力潛艇改進型增加不大的情況下,使其水下航行的推進功率和蓄電池組儲能增加了一倍多,充分保證了潛艇的快速性。

035型中型常規動力潛艇由武昌造船廠負責建造。在建造師魏緒民主持下,首艇于1969年10月開工,1971年7月下水,1974年4月交付使用。接着,武昌造船廠根據首艇試航出現的問題,對第二艘潛艇進行修改設計,使其性能有了較大的改進。1983年12月,自行研制的035型中型常規動力魚雷潛艇進行了國家鑒定,證明其快速性、操縱性、适航性、水下續航力及水下輻射噪音等性能均比仿制的R級中型常規動力魚雷潛艇改進型有較大的提高和改善,裝艇設備基本穩定可靠。

現有潛艇介紹

夏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夏”級(092)彈道導彈核潛艇,共1艘,舷号406。總工程師彭士祿,黃緯祿,趙仁恺,黃旭華為副總工程師。在設計上實際是加長的漢級潛艇。406艇:1970年9月在遼甯葫蘆島船廠開工,1981年春節前下水,1983年8月加入海軍服役。1988年9月成功進行了導彈發射試驗。 導彈發射裝置由713所研制。

在指揮台圍殼後面嵌有導彈艙,裝有12枚巨浪-1(CSS-N-3)兩級彈道導彈。1988年9月,進行實驗時成功發射了一枚巨浪-1型導彈。後來于1995年底進行了重大改裝,可發射“巨浪-2”型彈道導彈,最大射程可達8000公裡。在靜音效果方面,噪音量在160分貝左右。

基洛級潛艇

随着冷戰的結束,蘇聯解體,轉型中的俄羅斯經濟為籌集急需的硬通貨,将其武庫中的許多鎮宅之寶都推向了國際市場,其海軍武備中唯一的一型先進的常規動力潛艇也放上了貨架。中國當然不會錯過這個天賜良機。因此,中俄迅速達成四艘基洛級潛艇的購買協議。從九五年上半年起,該型艇已逐步交貨。

這筆交易,引起了世界巨大的關注,潛艇通過海上船運運往中國的照片以及投入海軍服役使用的消息都不斷出現在各大報章的頭版。中國的海軍潛艇編隊由于基洛級常規潛艇的配備服役,在作戰能力上有了質的飛躍,足以改變兩岸海軍的力量對比。同時,這一現代化的先進潛艇所采用的技術也将推動中國自己的新一代常規潛艇的研制改進,迅速彌補在艇體建造和武備水平上與海洋大國近二十年的技術差距。

漢級核動力攻擊潛艇

中國海軍裝備的首種攻擊核潛艇,代号091型,西方稱其為漢級攻擊核潛艇。中國海軍迄今裝備有5艘漢級核潛艇,編号為401,402,403,404,和405。1990年代之前,這5艘潛艇均部署在北海艦隊,1990年代之後有2艘轉移部署到南海艦隊,以加強對南海和台灣的海上作戰力量。

1968年10月,首艘漢級核潛艇在葫蘆島造船廠開工建造。1970年7月潛艇核反應爐啟動,12月潛艇下水,經過幾年試航後,1974年8月1日正式編入海軍序列,被命名為(長征一号)。漢級核潛艇在某些方面亦相當突破,如采用水滴型艇體是國際先進技術,漢級為單殼結構,外形短粗,艇體沒有很多明顯的開孔,與仿制的蘇聯常規潛艇明顯不同。

宋級常規動力潛艇

中國海軍裝備的最新一代國産常規動力攻擊潛艇,代号039型,西方稱為宋級潛艇。宋級的各項指标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它最早引起世人矚目,是在1994年5月,當時美國偵察衛星發現一艘新型常規潛艇從武昌造船廠下水。這就是中國從80年代中期開始研制的039型潛艇。

80年代初,中國海軍裝備有大量仿制的033型常規潛艇和少量自制的035型常規潛艇。但這兩種潛艇技術落後,無法适應現代戰争的需要。1982年,鄧小平愛将劉華清接任海軍司令員後,立即下令研制新一代常規潛艇,并将其列為海軍二代艦艇建設的重點之一。當時,中國海軍對新潛艇提出的技術戰術要求:艇體為水滴線形,以獲較高水下航速和較小流體噪音;采單軸七葉高彎角螺旋槳推進器,以減少航行噪音;使用數字化聲納和顯示設備,以提高情報處理能力,并實現指揮控制自動化。

033型潛艇

033潛艇,也就是蘇聯R級潛艇的中國仿制型,是中國生産批量最大的一型潛艇,有90艘裝備了中國海軍,上世紀80年代出口朝鮮7艘(其中有4艘又無償轉讓)。033潛艇采用常規水面線型,艇艏水平舵,雙軸雙槳推進。

1962到1984年間,中國共建造了84艘033型潛艇,是中國生産最多的潛艇,還有一些出口到其他國家。033型潛艇在R級潛艇的設計基礎上作出了多項改進,降低航行噪音大約20分貝。目前大部分033型潛艇已經退役或封存,隻有幾艘作為訓練艇還在使用。

明級常規動力潛艇

該型艇是1967年由中央軍委批準,自行研制的中國第一代常規動力魚雷攻擊潛艇。該艇第一次采用了尖尾線型,采用了航向自動操舵儀和深度自動操舵儀,在所有航速範圍内潛艇保證有正常的操縱性。

改裝要求在保持原035型潛艇總體性能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在武器系統、水聲設備、通信設備、導航設備、水聲對抗、噪聲控制、改善生活和工作條件等方面,進行多方面的改進,使艇的作戰能力、生存能力以及機動性、隐蔽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035型潛艇首制艇于1969年10月開工,1974年4月交付海軍使用,1979~1989年與1992~1994年間曾兩度停建,進行現代化改裝型艇的設計,改進艇于1988年8月開工,1990年底交艇,1993年定型,已交付海軍使用。

上一篇:北京衛戍區

下一篇:先島諸島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