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詩

中國新詩

20世紀40年代中後期在上海出版的圖書
中國新詩是指在20世紀40年代中後期在上海出版的《詩創造》和《中國新詩》等刊物上發表作品而逐漸形成的現代主義詩歌流派,代表詩人有穆旦、杜運燮、辛笛、王佐良、唐祈、陳敬容、鄭敏、杭約赫、袁可嘉、金克木、馬逢華、李白鳳、李瑛等。[1]50年代起,穆旦開始從事外國詩歌的翻譯,主要譯作有俄國普希金的作品《波爾塔瓦》、《青銅騎士》、《普希金抒情詩集》、《普希金抒情詩二集》、《歐根·奧涅金》、《高加索的俘虜》、《加甫利頌》,以及《雪萊抒情詩選》、《唐璜》、《拜倫詩選》、《布萊克詩選》、《濟慈詩選》。
    書名: 别名: 作者: 類别:現代主義詩歌流派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 頁數: 定價: 開本: 裝幀: ISBN: 中文名:中國新詩 時間:20世紀40年代中後期 代表詩人:穆旦、杜運燮、辛笛、王佐良

中國新詩

在中國新詩派詩人中,辛笛、穆旦、唐祈等30年代就開始寫詩,而其他詩人如杜運燮、陳敬容、鄭敏、杭約赫、袁可嘉等基本上都是在40年代中期才開始他們的詩歌創作生涯。

在中國新詩派的作品注重詩歌作品的現實意義和文學價值,他們在新詩寫作中追求現實與藝術、感性與理性之間的平衡美。

少年時代的穆旦在南開中學讀書時便對文學有濃厚興趣,開始寫詩。1935年考入北平清華大學外文系,抗日戰争爆發後,随學校輾轉于長沙、昆明等地,并在香港《大公報》副刊和昆明《文聚》上發表大量詩作,成為有名的青年詩人。

1940年在西南聯大畢業後留校任教。1940年在西南聯大畢業後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國留學,入芝加哥大學英國文學系學習。195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1953年回國後,任南開大學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調圖書館工作。1977年因心髒病突發去世。

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險者》、《穆旦詩集(1939~1945)》和《旗》三部詩集,是“九葉詩派”的代表性詩人。50年代起,穆旦開始從事外國詩歌的翻譯,主要譯作有俄國普希金的作品《波爾塔瓦》、《青銅騎士》、《普希金抒情詩集》、《普希金抒情詩二集》、《歐根·奧涅金》、《高加索的俘虜》、《加甫利頌》,以及《雪萊抒情詩選》、《唐璜》、《拜倫詩選》、《布萊克詩選》、《濟慈詩選》。所譯的文藝理論着作有蘇聯季摩菲耶夫的《文學概論》(《文學原理》第一部)、《文學原理(文學的科學基礎)》、《文學發展過程》、《怎樣分析文學作品》和《别林斯基論文學》等。

早期作品(1934-1939):

[南開時期]流浪人神秘兩個世界夏夜一個老木匠前夕冬夜哀國難

[清華時期]更夫玫瑰的故事古牆野獸

[聯大初期]我看園合唱二章童年出發——三千裡步行之一原野上走路——三千裡步行之二

中期作品(1939-1948)

[1939年]:防空洞裡的抒情詩勸友人從空虛到充實祭

[1940年]:蛇的誘惑玫瑰之歌漫漫長夜在曠野上不幸的人們悲觀論者的畫像

窗——寄敵後方某女士還原作用我五月智慧的來臨

[1941年]:潮汐在寒冬的臘月裡夜晚的告别我向自己說鼠穴華參先生的疲倦中國在哪裡

神魔之争小鎮一日哀悼搖籃歌控訴贊美黃昏洗衣婦報販

[1942年]:春底降臨春詩八章出發阻滞的路自然底夢幻想底乘客

[1943年]:祈神二章詩二章

[1944年]:贈别裂紋寄——活下去

[1945年]:線上被圍者退伍春天和蜜蜂憶海戀旗流吧,長江的水風沙行甘地

給戰士野外演習一個戰士需要溫柔的時候七七先導農民兵打出去

奉獻反攻基地通貨膨脹良心頌苦悶的象征轟炸東京森林之魅雲

[1947年]:時感四首他們死去了荒村三十誕辰有感饑餓的中國隐現我想要走

暴力勝利犧牲手發現我歌頌肉體

[1948年]:甘地之死世界城市的舞詩紳士和淑女詩四首

晚期作品(1951-1976)

[50年代]:美國怎樣教育下一代感恩節——可恥的債妖女的歌葬歌問我的叔父死了

去學習會三門峽水利工程有感“也許”和“一定”九十九家争鳴記

[70年代]:蒼蠅智慧之歌理智和感情演出城市的街心詩理想聽說我老了冥想

春夏友誼有别自己秋秋(斷章)沉沒停電之後好夢

“我”的形成老年的夢呓問愛情神的變形面包退稿信黑筆杆頌冬

編寫原因

起意編一本20世紀中國新詩選,其中一個原因,是覺得已有的一些選本為了追求全面,入選的詩人過多,有詩名的選多選少總得選吧,這樣下來的一個結果,好像是點人頭,追求全面差不多變成了全面照顧,漏了誰都不太好。

從好的方面講,此類的選本比較尊重文學史的實際情形,尊重盡可能多的詩人的勞動和成績,畢竟近一個世紀以來我們是有那麼多的人在寫詩,選本豈可輕易編排進某些人的作品,而排斥另外一些人及其作品?

詩人的選擇

但這樣一來,一般的讀者拿起一本詩選,就覺得不大容易找到頭緒了,這麼多的詩人,每人入選作品的數量沒有多少差别,字面上混成一片,弄不好讀着讀着腦子裡也混成了一片。從這樣的讀者立場出發,無論如何選本還是得狠點心去“選”,能夠選到讓讀者眼亮心明的程度最好。

跟前的這本《中國新詩:19162000》,也做不到讓人心明眼亮的程度,卻是把這當成一個目标的。書中共選編了六十幾位詩人的二百餘首作品,這樣一個自控的規模,顯然不可能面面俱到——豈止如此,選本甚至遺漏了一些曾經産生過不少影響的詩人及其作品。由此可以對這個選本進行挑剔。

但是我也聽到了來自相反方向的挑剔:有幾位朋友看了目錄之後說,還不夠狠心,還可以再減少幾個人,再減少一些作品,再精些。可商讨的地方當然不僅僅就這一個方面,譬如,單就入選者的作品數量來說,互相之間顯然也不那麼“平衡”,誰誰誰是不是選得太多了,誰誰誰選得太少了?從作品本身來考慮,是不是可以用另外一首替換下這一首更好些?

其實可以提出更多的問題。這表明,每一個提出問題的人都有一本自己心目中的詩選,它們之間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異和分歧,甚至是根本的對立。根據不同的情況,可以對眼前的這本詩選進行增删改動,乃至另起爐竈,以完成個人心目中的詩選。

我傾向于用這種态度和方式來解決差異、分歧和對立,而不是大家非要達成“共識”不可。各個單獨的存在之間,可以通過“對話”來溝通,但不可有以此代彼的霸道,同時也決不可屈從于統一的意志。這是我為眼前的這本詩選辯護的一個理由。

詩作的選擇

所選的詩作,無疑應該還原到它們所從中産生的時代和文學史背景裡去理解;以近一個世紀為時間跨度的選本,無疑也應該通過作品反映基本的文學史情形。在這一取向上,這個選本顯然也有它的追求。

但是,這個追求的願望不可太強烈,文學史的要求必須有一定的限制,在要求今天的讀者尊重文學史因素的同時,也必須尊重讀者今天的欣賞趣味和判斷标準。也就是說,不能僅僅要求讀者走進文學史,我以為,比這更重要的,是讓文學史上的優秀作品走進今天的讀者中。如果一定要追問這本詩選的編選宗旨的話,這當是很重要的一點。

畢竟這是一部作品選,而不是文學史的作品編年一類的東西,而且,這部詩選預想的是盡可能廣泛的讀者,而不是要為文學史負責的專家和某些圈子内的讀者。

判斷标準

那麼,什麼是判斷作品本身優秀與否的标準呢?什麼是今天的讀者的欣賞趣味呢?顯然,不可能存在一個斬釘截鐵的标準和整齊劃一的趣味。這個選本有意識地瓦解一段時期内所謂的詩史“主流”的觀念和此一觀念統攝下的作品“定位”、“排序”,同時也有意識地不以另一種單一的觀念和趣味取而代之,雖然帶有編選者個人的主觀傾向,還是想盡可能地呈現出多元的詩觀和詩作面貌。

也正是從呈現多元詩觀的意圖出發,選詩的同時還選錄了一些相關的文字,或為他人的評論與描述,或為詩人的自我揭示與剖露。統合起來,這些文字未嘗不可以看成一部扼要的詩論選。

這些與詩相關聯的文字,像詩作之間存在溝通、差異一樣,它們之間也存在着彼此呼應和種種不一緻,集合在一起,确有“衆聲喧嘩”的效果。希望此種簡明的選錄方式,不僅能夠為讀者提供閱讀理解的參照,而且能夠開拓閱讀和理解的空間。這許多種聲音,自然會有助于克服某一種或幾種單調的聲音對閱讀和理解的可能性的有意無意的限制。

編排順序

這裡還需要說明一下選本的編排順序:同一作者的詩作,按寫作時間先後順序排列在一起;作者的先後,對應予入選的最早一首作品的寫作時間的先後。大緻上,這與文學史的發生序列相符。編者曾經想标明每一首作品的寫作時間,後來發現很難做到,但還是有意識地做了一些努力。請有心的人注意作品篇末那些寫作(而不是發表)的時間。

其他

在持續時間不能算短的選編過程中,我也持續地接受着來自師友的鼓勵和實際幫助,對于我,這其實早已成為日常經驗中重要的部分,這一項具體的工作,又把這一重要的部分具體化了。

我同時以為,如果把這僅僅看成是對我個人的支持,我就太狹隘太自以為是了,至少它是對一件事情的支持,這一件事情的意義,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以中國新詩為中心聯結、彙聚起許許多多的個人,這本詩選也正是獻給許許多多的個人的。

“我們空空聽過一夜風聲,/空看了一天的草黃葉紅,//向何處安排我們的思、想?/但願這些詩像一面風旗/把住一些把不住的事體。”

上一篇:炒河粉

下一篇:蝶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