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産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後勤保障部

中國共産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後勤保障部

國防部下轄部門
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成立于2016年1月10日,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是在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領導下,負責軍隊後勤專業勤務和後勤保障工作的最高統率機關。主要履行全軍後勤保障規劃計劃、政策研究、标準制定、檢查監督等職能。調整優化保障力量配置和領導指揮關系,構建與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相适應,統分結合、通專兩線的後勤保障體制。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 所屬地區: 地理位置: 面積: 下轄地區: 政府駐地: 電話區号: 郵政區碼: 氣候條件: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 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 地區生産總值: 中文名稱:中國共産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後勤保障部 負責:後勤專業勤務和後勤保障 上級機關:中國共産黨中央軍事委員會

曆史沿革

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始建于土地革命戰争時期,1936年12月7日,中央軍委成立後方勤務部,葉季壯任部長兼政治委員。其後,随着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和戰争的需要而發展變化。至解放戰争時期,先後任過部長的有:範樹德、楊至成、葉季壯、楊立三。新中國成立前夕,朱德總司令指出:現代的戰争,離開後勤工作是不能取得勝利的,要進一步加強後勤工作,要有計劃、有系統地組織大規模的後勤體系,要逐步做到統一集中。

1949年11月,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總後勤部改稱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後方勤務部。

1950年6月19日,中央軍委決定建立和充實總後勤部機關,組建财務部、軍需部、軍械部、衛生部、運輸部、生産部營房管理部、油料部直屬工作部等。8月6日,總後勤部在廣西南甯設立辦事處,加強援越物資的運送和衛生醫療保障工作。

1954年1月,财務部直屬中央軍委領導,改稱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财務部。

1954年10月,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成立後,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後方勤務部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方勤務部,同時,軍委财務部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财務部。此時,總後勤部下設幹部部(1951年2月)、軍需生産部(1952年8月由軍需部改稱)、軍械部、衛生部、營房管理部、油料部、訓練部、車輛獸力管理部、政治部、司令部、馬政局、獸醫局等,原直屬工作部于1952年9月撤銷。

1955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财務部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财務部。

1957年1月,人民解放軍總财務部改稱總後勤部财務部。

1959年12月,總後勤部機關在1954年11月的基礎上,增設汽車拖拉機管理部(1955年5月)、後方工程建築部(1955年9月)、學校管理部(1955年10月);撤銷馬政局(1955年8月)、車輛獸力管理部(1955年10月)、後方工程建築部(1957年8月)、學校管理部(1958年4月)、幹部部(1958年10月)、獸醫局(1959年1月)、訓練部(1959年3月)。

1960年4月,總後方勤務部改稱總後勤部。

從1960年3月至1966年5月,總後勤部機關又先後作了一些調整:增設物資計劃部(1960年3月)、運輸部(1960年4月)、科學技術部(1960年9月)、第一、第二物資計劃部(1960年10月)、工廠管理部和管理局(1963年3月)、軍馬部(1965年5月);軍需生産部改稱軍需部(1965年3月);撤銷汽車拖拉機管理部(1960年4月)、科學技術部(1962年1月)、油料部(1965年4月)、第二物資計劃部(1965年10月)、第一物資計劃部(1966年3月)、工廠管理部和軍馬部(1966年5月)。到“文化大革命”前,總後勤部下設有:司令部、政治部、财務部、軍需部、衛生部、軍械部、運輸部、油料部、物資部、營房部、軍需生産部、管理局等12個部門。

“文化大革命”中,總後勤部建設受到幹擾破壞。1966年下半年至1967年底,總後勤部機關開展了“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一些領導幹部遭受批鬥,機關部、局曾一度陷于癱瘓、半癱瘓狀态。林彪、邱會作等人以加強戰備和精簡機關為名,将總後勤部連同新改隸該部的原總參謀部裝備計劃部和軍事交通部等14個部(局)合并為9個部(局)。财務、軍需、油料、物資4個部合并為供給部;軍械、運輸、裝備計劃3個部合并為裝備部。這次機構變動,打亂了原來總後勤部比較合理的組織體制和業務管理關系,削弱了總後勤部的建設,使不少工作難以開展。

1975年,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以後,總後勤部重新調整了業務部門的設置,裝備部改為軍械車船部,裝備計劃工作重歸總參謀部負責;供應部和企業部調整為财務物資部和軍需部;司令部改為辦公室。經過這次調整,雖然在業務部的設置上較前後合理一些,但仍沒有理順被林彪反革命集團搞亂了的後勤編制體制和業務管理關系。

1978年,根據中央軍委的統一部署,總後勤部機關再次進行整編。其機構設置:司令部、政治部、财務部、軍需部、衛生部、軍械部、軍事交通部、車船部、油料部、物資部、基建營房部、工廠管理部(後改稱軍需生産部)、管理局等13個部局。通過調整充實,該體制與軍隊後勤現代化的建設基本适應。此後,總後勤部的組織體制相對穩定。

2016年1月10日,解放軍四總部新名稱确定,具體為: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

主要職責

主要履行全軍後勤保障規劃計劃、政策研究、标準制定、檢查監督等職能。調整優化保障力量配置和領導指揮關系,構建與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相适應,統分結合、通專兩線的後勤保障體制。

軍改變化

一是部的從屬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變為“中央軍委”。比如過去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變為“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

二是原“總部”的“總”字全部取消。

三是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變為“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聯合”二字亮瞎眼。

四是原“總裝備部”變為“裝備發展部”,“發展”二字意味深長。

改革背景

中國軍隊現行的總部、軍區領導指揮體制,集決策、執行、監督職能于一體,暴露出不少弊端。特别是四總部權力過于集中,事實上成了一個獨立領導層級,代行了軍委許多職能,客觀上影響了軍委集中統一領導。這次改革,最根本的就是把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進一步固化下來并加以完善,強化軍委集中統一領導,強化軍委主席負責制,真正使軍隊的最高領導權、指揮權集中于黨中央、中央軍委,确保軍隊一切行動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領導指揮體制改革後,軍委機關由“總部制”調整為“多部制”,原來權力高度集中的“總部領導機關”,變成權力互相有所制約的“軍委辦事機關”。

服務新舉措

軍車駕駛證換領地方駕駛證更便捷

解放軍報訊 記者孫興維、通訊員劉曦征報道:記者日前從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相關部門獲悉,從今年6月1日起,軍地聯動施行軍車駕駛證換領地方機動車駕駛證便利措施,适用對象在軍隊退役人員的基礎上擴大至現役軍人和文職人員,實現軍隊人員基本覆蓋,換領手續更加簡便快捷。

為有效維護軍隊人員合法權益,進一步正規工作秩序,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會同公安部、退役軍人事務部,按照“壓縮審批環節、規範辦理流程、方便快捷申領”的原則,在退役人員換證試點先行的基礎上,全面施行包括規範簡化程序、減少審批環節、縮短等待時間、精簡手續資料、強化信息交換等一系列措施在内的駕駛證“軍本換地方本”便利措施。

這次推出的便利措施與以往相比,在受益人群、流程規範、信息共享等方面有較大改進。同時,采取建制渠道審批、業務渠道辦理、信息自動核查比對的方式,對換證全流程進行規範簡化,将軍隊在職人員換證審批權限下放至師(旅)級單位,審批環節由以往的5個減少至2個,換證等待時間從原來的30天縮短至15天。

據介紹,新的換領辦法将進一步完善信息交換機制,信息傳遞方式由軍隊單向人工遞送拓展為軍地雙向在線交換。軍隊運輸投送部門通過信息交互平台,向地方公安交管部門推送申請換證人員相關信息,地方有關部門據此核準辦理換證業務,并反饋換證辦理結果和可疑人員信息供軍隊相關部門掌握。整個工作鍊路實現閉環,做到公正準确、快捷高效。

此外,為樹立軍車駕駛員良好形象、鼓勵安全文明駕駛,被列入軍車交通違法抄告“黑名單”等3類人員原則上不予辦理信息登記和轉遞。

上一篇:老百姓大藥房

下一篇:大理白族自治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