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國際列車

中俄國際列車

跨國列車
中俄國際聯運列車,新車采用了全新的柴油機發電,2012年9月24日8點05分首次開始上線空載試運行,這次是新車下線後的第一次上線試運行,技術人員将對1、2号柴油機進行各種供電性能的測試,還要進行自動傳感和強制兩種溫度方式的測試,供暖和制冷系統都将在運行中進行調試。
    中文名:中俄國際列車 外文名:Sino Russian international train 别名: 開放時間:00:00 - 24:00 試運行時間:2012年9月24日8點05分 途經國家:中國、蒙古、俄羅斯

簡介

中俄國際聯運列車将跨越中國、蒙古、俄羅斯三個國家,列車不僅要在冬季氣溫零下50攝氏度的超低溫環境中運行,還要在路上運行132個小時,裡程7826公裡,往返超過15650公裡,這種超低溫、長距離、強風沙的特殊運行環境給列車的研制帶來諸多技術挑戰。

2012年9月24日8點05分,中俄國際聯運列車首次開始上線空載試運行。這列代表中國25型客車技術最高水平的新車終于告别煤炭,采用了柴油發電機組供電。

曆史

1960年5月24日,北京—烏蘭巴托—莫斯科K3/4次國際旅客列車正式開行。它是新中國成立後開行的第一趟國際聯運列車。它橫貫亞歐大陸,途經中國、蒙古國、俄羅斯三國,全程設置33站,全長7858公裡,停靠三個國家的首都,列車單程運行約132小時,往返需13天。列車甚至要在冬季氣溫零下50攝氏度的超低溫環境中運行,這種超低溫、長距離、強風沙的特殊運行環境給列車的研制帶來諸多技術挑戰。随着國内多趟“綠皮車”的退出,馳騁于中俄兩地的K3/K4次“綠皮車”也終于迎來了自1996年升級後的再次改造。

特點

新型中俄國際列車采用柴油發電機組

這批列車采用了煤電“雙保險”的設計思路。當發電車偶遇供電故障或遇到極端低溫天氣時,列車攜帶的燃煤仍然可以派上用場,采用燃煤鍋爐溫水循環采暖的方式,保證旅客在穿越寒冷西伯利亞時仍然感到溫暖如春。

軟卧旅客可以洗澡

不僅列車主要技術煤改電,車内的陳設也比以前的舊款列車“豪華”許多。在高級軟卧車廂裡每個包房内都有獨立衛生間,在去往莫斯科132個小時的時間裡,乘軟卧的旅客還可以在車上洗澡。

殘疾人獨立包廂首次出現

火車裡出現的寫着“殘疾人休息室”字樣的獨立包間。包間十分寬敞,設有深藍色的上下兩個鋪位,下鋪邊上寫着“殘障人士專用席位”。卧鋪旁邊可以放置輪椅和小件行李。設計人員介紹,考慮到列車都是長途旅行,所以特别設計了陪同家屬使用的上鋪,方便照顧下鋪的殘疾旅客。

緊鄰休息室的是殘疾人專用衛生間,其設計和國内高鐵列車上的一樣。門的開關全部為電動感應,超大的空間方便輪椅的旋轉,馬桶旁邊設有輔助扶手。記者注意到,在馬桶和洗手池邊都設了“SOS”紅色标識的緊急呼叫按鈕。本次列車改造升級,特别注重旅客的私密性要求,在所有的包間外都安裝了包廂門。

電氣化現代餐車

變化最大的還有餐車,以前因為燒煤,餐車的大師傅們炒菜還要用明火做飯。現在,新餐車全部實現了電氣化,全都是不鏽鋼設備。炒菜、煲湯可以用電磁竈;燒開水用上了電茶爐;蒸飯可以使用電蒸飯箱。餐車内還設有休閑酒吧,供旅客在漫漫旅途中聊天、休閑。

西伯利亞鐵路被譽為世界十大鐵路之首,全長9200餘公裡。在抵達莫斯科前,乘坐這趟列車的乘客會經過:蒙古國首都——蒙古最大城市烏蘭巴托;位于貝加爾湖最南端、被紀錄片《孤獨星球》描述為“過分豪華的小站”,全站的建築為花崗岩建成的斯柳笛楊卡;臨近貝加爾湖,西伯利亞最大的工業城市,也是東西伯利亞的第二大城市——伊爾庫茨克;俄羅斯第三大城市,西伯利亞經濟文化中心——新西伯利亞市;位于歐亞分界線上的葉卡捷琳堡(列車從葉卡捷琳堡站發車後,将經過亞歐分界線界碑);建立時間早于莫斯科公國的蘇茲達爾公國首府——弗拉基米爾……

上一篇:企業調查報告

下一篇: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