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淨觀

不淨觀

佛教禅觀修持的重要方法
不淨觀,佛教禅觀修持的重要方法。[1]五停心觀(不淨觀、慈悲觀、因緣觀、念佛觀、數息觀)之一;不淨觀與數息觀,合稱二甘露門;此外,觀身不淨,也是四念處之一。不淨觀通過觀想自身和他人身體的種種污穢不淨現象,消除自身對欲望的貪戀,是對治貪欲的關鍵方法,佛教禅觀修持的重要法門。佛教認為,修持禅觀,獲得解脫,必須首先斷除貪淫,否則不能得到成就。如《楞嚴經》中,佛祖釋迦牟尼囑托弟子阿難:“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淫,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是故阿難,若不斷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隻名熱沙。”
    中文名:不淨觀 外文名: 别名: 性質:佛教禅觀修持的重要方法 出處:五停心觀 性能:消除自身對欲望的貪戀

成就條件

不淨觀成就的條件《禅法要解經》“若犯禁戒,不可忏者;若邪見不舍;若斷善根及三複障,所謂厚利煩惱、五無間罪、三惡道報;如是等罪,不應習行。又摩诃衍中(注:指大乘,即菩薩法門)菩薩利根,有實智慧福德,因緣不同,其事若不任習行,當誦經修福,起塔供養,說法教化,行十善道。”

《禅秘要法經》:“佛告阿難,我滅度後,若有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若有欲學三世佛法,斷生死種,度煩惱河,竭生死海,滅愛種子,斷諸使流,厭五欲樂,樂涅槃者,當學是觀。此觀功德,如須彌山。流出衆光,照四天下。行此觀者,具沙門果,亦複如是。佛告阿難,我滅度後,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欲學此法者,當離四種惡。何等為四?一者,淨持禁戒,威儀不犯。于五衆戒,若有所犯,應當至心忏悔清淨。戒清淨已,名莊嚴梵行。二者,遠離愦鬧,獨處閑靜,系念一處,樂少語法,修行甚深十二頭陀。心無疲厭,如救頭燃。三者,掃偷婆(注:指佛塔)塗地,施楊枝淨籌,及諸苦役,以除障罪。四者,晝夜六時,常坐不卧,不樂睡眠,身倚側者,樂常冢間,樹下阿練若處。食若鹿食,死若鹿死。若有四衆行此四法者,當知此人是苦行人。如此苦行,不久必得四沙門果。”

上一篇:乾坤萬年歌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