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

三江平原

中國東北三條大江沖積而成的一種地貌形态
三江平原,又稱三江低地,是中國最大的沼澤分布區,位于黑龍江省東部,北起黑龍江、南抵興凱湖、西鄰小興安嶺、東至烏蘇裡江。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龍江、烏蘇裡江和松花江,三條大江浩浩蕩蕩,彙流、沖積而成了這塊低平的沃土。區内水資源豐富,總量187.64億立方米,人均耕地面積大緻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在低山丘陵地帶還分布有252萬公頃的針闊混交林,被譽為昔日“北大荒”、今日“北大倉”。[1]
    中文名:三江平原 外文名:Sanjiang plain 别名: 别稱:三江低地 面積:約10.89萬平方公裡 人口:862.5萬 地理位置:于黑龍江省東部 所屬地區:中國東北 氣候條件:溫帶濕潤、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資源經濟

三江平原位于黑龍江、松花江、烏蘇裡江彙流處,由于長期的構造下陷和三江的泥沙堆積,所形成的低窪平坦的平原。橫亘于中部的完達山脈将平原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是沼澤化低平原,面積4萬多平方公裡,即狹義的三江平原或合江平原;南部是烏蘇裡江及其支流與興凱湖共同形成的沖積一湖積沼澤化平原,面積8800平方公裡,亦稱穆棱一興凱平原。合江平原三面環山,西為小興安嶺支脈青黑山,南為完達山支脈分水崗,東為完達山主脈那丹哈達嶺。

這裡雖然緯度較高,年均氣溫1℃-4℃,但夏季溫暖,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2℃以上,年降水量500-600毫米,集中在6-8月,雨熱同季,适于農業(尤其是優質水稻和高油大豆)的生長。區内水資源豐富,總量187.64億立方米,人均耕地面積大緻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在低山丘陵地帶還分布有252萬公頃的針闊混交林。

烏蘇裡江邊的東方第一哨,是我國迎接太陽升起的“華夏東極”。饒河、同江是我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赫哲族的集中居住地。曆史上,三江平原曾經是以狩獵和捕魚為生的滿族、赫哲族的生息之地,直至新中國成立。在迎來數以十萬計的“冷雪峰”之前,這裡荒野茫茫,人煙稀少,森林茂密,沼澤遍布,林間野獸出沒,低空百鳥飛翔,時稱“北大荒”。

20世紀50年代以來,先後有14萬轉業官兵和45萬知識青年“屯懇戍邊”,昔日“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的荒蕪景象,才漸至今日“北大倉”——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産基地,年總産量達1500萬噸,商品率更是高達70%!

三面環山,西為小興安嶺支脈青黑山,南為完達山支脈分水崗,東為完達山主脈那丹哈達嶺,屬中新生代内陸斷陷。在複合的褶皺基底上堆積有千米以上的中、新生代沉積蓋層,第四系的厚度一般為120~200米,最厚可達280米。除東部地表有3~17米厚的粘性土層外,主要為沖積砂和砂礫石,成為富含地下水的孔隙含水層。

海拔45~60米,撫遠三角洲最低僅34米,自西南向東北緩緩傾斜,總坡降0.10‰左右,河流蜿蜒于寬廣的河漫灘上。主要地貌類型為階地和河漫灘,沿西部和南部邊緣為裙狀沖、洪積傾斜平原,不同類型間多緩慢過渡,同一類型地面起伏一般僅0.5~2米,平原上僅見少數孤山殘丘,廣布碟型和線型淺窪地,切割微弱,除黑龍江、松花江、烏蘇裡江外,中小河流皆為平原沼澤性河流,且多為沼澤植被所覆蓋。

穆棱-興凱平原北與完達山南麓接壤,西為肯特阿嶺。區内第四紀沉積物以沖積、湖積砂和砂礫石為主,厚10~150米,地表有1~4米厚的粘性土蓋層。海拔55~95米,北和西部有10~20米高差的波狀起伏,總地勢自西向東傾斜,坡降0.6~0.1‰,穆棱河灘地和湖濱灘地寬廣,地面普遍沼澤化。

土壤類型主要有黑土、白漿土、草甸土、沼澤土等,而以草甸土和沼澤土分布最廣。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稱。由于這裡的作物周期和年日照時間的影響,所以種植的作物是有選擇的。主要分成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經濟作物主有大豆,甜菜,玉米,西瓜等等以及各色藥材,糧食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水稻、小麥、大麥等。

地理位置

介于北緯45°01′~48°27′56″,東經130°13′~135°05′26″。位于中國東北角,西起小興安嶺東南端,東至烏蘇裡江,北自黑龍江畔,南抵興凱湖,總面積5.13萬平方公裡。

濕地概況

濕地特點

三江平原廣闊低平的地貌,降水集中夏秋的冷濕氣侯,徑流緩慢,洪峰突發的河流,以及季節性凍融的粘重土質,促使地表長期過濕,積水過多,形成大面積沼澤水體和沼澤化植被、土壤,構成了獨特的沼澤景觀。沼澤與沼澤化土地面積約240萬公頃,是中國最大的沼澤分布區。濕生和沼生植物主要有小葉章、沼柳、苔草和蘆葦等。其中以苔草沼澤分布最廣,占沼澤總面積的85%左右,其次是蘆葦沼澤。土壤類型主要有黑土、白漿土、草甸土、沼澤土等,而以草甸土和沼澤土分布最廣。

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稱,在1949年大規模開墾前,草甸、沼澤茫茫無際,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動物繁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裡進行了大規模的農墾耕作,先後建立4個國營農場管理局、50多個大型國營農場,開墾耕地4600多萬畝,“北大荒”已一躍而成“北大倉”,成為我國最大的農墾區,是小麥、大豆等重要商品糧生産基地。此外,三江平原還有豐富的鳥禽資源和泥炭資源。

與此同時,本區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氣候條件惡化,早澇災害增加,風害加重,水土流失嚴重,珍稀動植物減少。今後應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促進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以防澇為主,澇旱兼治,搞好農田水利建設,建立沼澤景觀和珍禽、名貴魚種的自然保護區。

地表一般有10—15厘米積水,内長雜草,當地人稱“水草甸子”;多潛育沼澤,也有相當數量的泥炭沼澤;有較厚的草根層,一般厚達30—40厘米。三江平原分布着大面積我國最肥沃的土壤黑土,有機質含量很高,是我國宜農荒地開墾重點地區。

最美濕地

三江濕地屬低沖積平原沼澤濕地,依地形的微起伏形式縱橫交織,構成豐富多彩的濕地景觀,堪稱北方沼澤濕地的典型代表,也是全球少見的淡沼澤濕地之一。該濕地被《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活動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六大濕地”第三名。

地質特點

三江平原是新華夏構造體系第二隆起帶北端的一個拗陷帶,在大地構造上屬同江内陸斷陷。它是在前古生代變質岩、古生代和中生代沉積岩組成的基底上,經第三紀拗陷(斷陷)而形成的盆地。

三江平原地勢低平,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平均海拔50-60米,撫遠三角洲的黑瞎子島最低,海拔34米。地面總坡降1/10000。在平原上零星分布殘山和殘丘,如卧虎力山、别拉音山、街津山、大頂子山等,它們的高度多在500米以下,主要由古生代、中生代頁岩,中酸性火山岩和花崗岩所構成。

氣候特點

三江平原是松花江、黑龍江和烏蘇裡江的不斷遷徙和泛濫所形成的沖積平原。河漫灘和第一級河流階地構成沖積平原的主體。河漫灘極為寬闊,一、二級階地分别高出河床平水位5-15米、15-25米,三級階地局部地分布在殘丘周圍。

新生代以來地殼的大面積升降運動,在這個地區主要是沉降,直至全新世仍在間隙性下降。區内有3個沉降中心,即内外七星河;濃江和鴨綠江中上遊;梧桐河、都魯河下遊。在這一帶有大面積的沼澤地發育。這些沼澤是諸多自然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自然綜合體,這些因素包括沼澤的地貌部位、沼澤性河流的發育、過冷過濕的氣候、凍土層與不透水層的分布以及與其相适應的沼生濕生植物的生長等。

三江平原的沼澤多發育在靠近山地的低窪地區以及平原上的低窪河漫灘上。這裡地勢低平,坡度極緩,彙水條件好。平原上有20多條主要河流,多數河床狹窄,河道彎曲,甚至是沒有明顯河槽的沼澤性河流,宣洩不暢。這裡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濕潤陰涼,降雨集中,水量豐富,蒸發量小,無法排出,造成嚴重秋澇。

在10月末或11月初地表水即開始凍結,形成凍層。冬季降雪量大,積雪厚40厘米,最大厚68厘米,春季冰雪融化,但因下部有粘土層、亞粘土層和地下凍層,水分不易滲透,因而加重了地表積水。在冷濕多水的環境中,苔草、小葉樟、沼柳等沼生和濕生植物繁生,複蓋率達70%以上。水、土、草交互粘結,緻使這裡沼澤遍布,集中連片。

三江平原的沼澤多為潛育化沼澤,約占沼澤面積的85%,泥炭沼澤少,僅占15%,但泥炭儲量豐富。三江平原的泥炭沼澤,主要散布在以下地方:濃江和鴨綠河下遊;黑龍江古河道區牛轭湖及較深的窪地中;濃江--鴨綠河上遊的一些閉流窪地;屬于松花江古河道的青龍河灘地;蘿北水城子一帶的黑龍江古河道;完達山北麓、寶清縣七裡沁河灘地後緣及傾斜平原的窪地。

泥炭是一種自然資源,可用于農業、工業和醫藥衛生以及建築業;沼澤地區有發展農、林、牧、副、漁多種經營的優越條件。在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水草豐盛的地塊上,可以發展農業生産,現已成為黑龍江省重要的農墾區。

物種特點

有的地塊還可以改沼育林、辟為牧場。沼澤中還有一部分蘆葦沼澤,面積逾1000萬畝,蘆葦蘊藏量約40萬噸,是造紙和人造纖維的重要原料。此外,沼澤中還有不少藥用植物。改造沼澤需要排水、整治河道、進行沼澤土壤的改良,在開發利用上有巨大的潛力。

三江平原上的撫遠縣,是中國最東邊的一個縣,被稱為祖國最先迎接朝霞的地方。這裡水面遼闊,黑龍江和烏蘇裡江環繞該縣北、東邊境,并在東北角彙流而形成三角洲(俗稱黑瞎子島)。這裡是國内鲟魚、鳇魚的最大産地和最大的鲑魚場。鲑魚又名大馬哈魚,最高年産達1800多噸。鲢魚數量更多。

撫遠縣東北角的烏蘇裡江邊,有一個2.5平方公裡的烏蘇村,是地處祖國最東部的居民點。每年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大馬哈魚回遊到這裡時,是捕魚旺季。大量名貴的大馬哈魚和魚籽,從這裡運往全國各地。

撫遠縣還是水禽衆多地方。在其低濕的草甸中,生長着小葉樟、苔草、蘆葦等喜濕植物,适合鶴類幼雛覓食,成為丹頂鶴、雁鴨類集中栖息的繁殖地。這裡也是天鵝、白尾海踱、細嘴松雞、黑鹳、白鹳、麝鼠、水獺等珍稀動物的生長地。記錄有哺乳類38種,鳥類231種,爬行類7種,兩栖類5種,魚類77種。其中包括東方白鹳、丹頂鶴、中華秋沙鴨、金雕、白尾海雕及玉帶海雕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1984年,黑龍江省政府批準在撫遠縣和同江縣境内建立洪河自然保護區,研究和保護沼澤生态系統和水禽。使這裡成為“稀有動物的寶庫”。

十大新天府

三江平原當選為中國十大“新天府”之一。

十大“新天府”的排名是:成都平原、台灣嘉南平原、伊犁河谷、山東半島、閩南丘陵平原、三江平原、雅魯藏布大拐彎地區、呼倫貝爾、蘇北平原、甯夏平原。三江平原年産糧食1500萬噸,人均耕地面積、人均糧食産量均為全國平均水平的四倍以上。這裡農業生産規模巨大,農業機械化程度全國第一。

同時,區域内環境優美,污染很小,三江平原濕地面積縮小趨勢得到了明顯遏制,市級以上濕地自然保護區已達10處,受到了國際生态、環保組織的關注與支持。

上一篇:照應

下一篇:生态農業觀光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