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湯

三合湯

湖北鄖陽小吃
三合湯是始源自湖北鄖陽地區的一道漢族名小吃。鄖縣三合湯因其起源于同治年間的鄖縣而得名,當地人也說,三合湯是三種主要食品成分的組合,因此叫做“三合”,一碗正宗的三合湯中都含有當地農戶的紅薯粉、牛肉片以及碗中幾個小餃子。三合湯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曆史。屬鄖縣風味美食。
  • 中文名:三合湯
  • 外文名:
  • 分類:湯
  • 口味:酸辣
  • 英文名:Sanhe soup
  • 王氏三合湯詠:鮮香滑嫩牛肉片,晶瑩剔透粉絲纏,玲珑小巧玉仙餃,味美可口客心歡。
  • 主要食材:牛肉片、紅薯粉、小餃子

鄖縣三合湯

簡介

鄖縣三合湯因其起源于同治年間的鄖縣而得名,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曆史。屬伊斯蘭教風味美食。中國名吃,燦若星河,湖北鄖陽三合湯,是一顆耀眼的明星。

傳說

據傳,鄖陽三合湯起源于400多前的明萬曆元年(癸酉年),鄂豫陝三地秀才趕考。八月八日,鄖陽城大雨傾盆,隻好暫住,巧遇三考生同住一客棧,暢聊達旦。次日行前,一考生提議各尋一家鄉特産燴為一鍋,共食之,以示紀念。n因三秀才各自推崇思想(儒釋道)不同,故河南考生尋牛肉以代道家,湖北考生尋紅薯粉條以代佛家,陝西考生尋餃子(猴頭)以代儒家,置于一鍋烹煮。頓時,客棧内濃香四溢,吃上一碗,湯汁鮮美,粉條爽滑,牛肉勁道,餃子糯軟,口感又鮮又香又辣。“鄖陽萬曆三合湯”由此誕生。揭榜之時,三位考生均榜上有名,更增加了萬曆三合湯的吉祥。

傳承

鄖陽三合湯最早進駐十堰,是在1987年,堅持做下來的有“何記三合湯”和老字号鄖縣三合湯等。據不完全統計,十堰城區大大小小三合湯店約有40家左右,但成規模的也就五六家,而且大部分都是家族式的經營模式。由于三合湯制作工藝有講究,大部分經營者都不情願把關鍵手藝外傳,導緻三合湯難以深度推廣。業内人士認為,鄖陽三合湯之所以在本地能站穩市場,關鍵是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就是三合湯起源于十堰,人們熱衷于品嘗這種傳統小吃;地利就是三合湯必備的主料紅薯粉絲、牛肉和“猴頭”,均采自本土地産,隻有依靠本土材料,才能做出口味純正的三合湯。

數百年來,“三合湯”已成為鄖陽地方的一道名吃,更是鄖陽飲食文化的一種标志。三合湯富于濃厚的鄉土情懷,吃三合湯已在鄖陽成為一種時尚。75歲的王光友老先生,在傳承祖傳三代做三合湯的基礎上,融合自己的智慧,創造出了風味獨特的“王氏三合湯”品牌。把鮮香滑嫩的牛肉片,水淋晶亮的紅薯粉條,翹似小船的玉仙肉餃,澆上名貴滋補的中草藥熬制的牛骨湯,舀上紅亮的辣椒油,再撒上翠嫩的香菜、蔥花和味精、胡椒粉,醇香彌漫,鮮辣可口,驅寒增暖、壯身提神的三合湯即可一飽口福。人說“鄖陽王氏三合湯,幾天不吃想得慌”,就是中肯評價。

王氏三合湯以其精妙的香味,獨特的風味,在鄖縣乃至鄂西北毗鄰地區獨領風騷近百年。“鄖陽王氏三合湯”商标已經在工商部門注冊,鄖縣已經把“王氏三合湯”作為對外推薦的旅遊飲食品牌。

做法

三合湯的制作需直徑約為1米的大鐵鍋,鍋中間圈着一隻大砂罐。據介紹,這個是為了隔開内外食物和湯的主要配料。人走到鍋邊,嗅見那撲鼻的濃香,看着绛紅的鹵牛肉,粗壯長嫩的蔥白子,鮮紅尖角的老辣椒,橙黃油泛的熱湯汁,給人的感覺是:湯濃醇鮮,原料豐富。一碗由牛肉、鮮水餃、紅薯粉制成的三合湯下肚,渾身暖和,具有解疲乏、治哮喘、療風濕的食療作用。

1.潑制辣椒油

選用上等幹朝天椒用絞餡機絞碎,納入瓷盆中,澆入燒至七八成熱的牛油(一般500克辣椒,需用牛油1500克)。一邊澆油,一邊用竹筷迅速将辣椒與牛油攪勻。

2.腌制牛肉

選用公黃牛淨肉10千克,分割成1千克左右的小塊。淨鍋上火,摻入清水5千克,放入大料50克、桂皮25克、花椒20克、生姜片100克、小茴15克、香葉10克,大火燒開後改用小火熬30分鐘,至香味四溢時離火晾涼,打去料渣,把5克硝鹽溶化其中,制成香料水。

取淨桶,放一層牛肉後灑适量香料水,再撒上一層食鹽,再放牛肉,再灑香料水,以此方法把牛肉腌完,最上面要多撒些食鹽,然後把桶口蓋好,待48小時後便可取出,用清水清洗幹淨。

3.熬湯、煮料

取一口大鍋,鍋中放一個瓦圈(瓦圈形狀下大上小,其用途是起分隔作用,圈外煮牛肉,放香料包等,圈内專供煮水餃和燙制三合湯所用),摻入清水,再放入焯水後的牛腿骨兩根,适量腌制好的牛肉和一剖兩半的新鮮大白蘿蔔,以及香料包(香料包裡有大料、桂皮、花椒、辣椒節、生姜片、三柰、草果、小茴、香葉等),燒開後下入蔥段,調入料酒、精鹽、雞精、牛油,用中火熬30分鐘後,撈出蘿蔔,再煮1個小時後,撈出牛肉,鍋中已帶有香鮮味的湯汁即可用于燙制三合湯。

4.制作水餃

把煮熟的蘿蔔晾涼後,再加适量新鮮牛肉一起剁細,納盆,調入姜末、蔥末、芹菜末、蒜苗末、精鹽、胡椒粉、味精、雞蛋液攪成餡;用精面粉制成餃子皮後,取餡包成餃子(鄖陽人稱此種水餃為“猴頭”)。

5.燙制三合湯

先将煮熟的牛肉晾涼切薄片;紅薯粉條用溫水泡軟;香菜、蒜苗切碎末。

取适量牛肉片放入竹笊籬中,上面放泡好的粉條,放入鍋圈内上下提起燙熱,每提一次,用笊籬下滴的熱湯把湯碗燙一下,燙三四次後,提出竹笊籬,把粉條、牛肉片反扣在湯碗中,調入胡椒粉、味精、醬油、香醋、牛油辣椒,然後放入7個在瓦圈内煮熟的水餃,舀入鍋内滾燙的鮮湯,撒上香菜末、蒜苗末,一碗紅亮清香、辣麻燙鮮香的三合湯便制成了。

經營

三合湯經營最紅火的是冬春兩季。特别是立冬以後,三合湯店鋪便會有應接不暇的食客,座無虛席,人們吃着、品着,還不時發出陣陣唏噓聲。男人吃得滿頭大汗,女人吃得淚垂唇邊,一碗三合湯下肚,渾身暖和,具有解疲乏、治哮喘、療風濕的食療作用。

三合湯從古到今為鄖縣著名小吃,故有“到了鄖陽不吃‘三合湯’等于末到鄖陽”之說。

湖南新化三合湯

簡介

所謂三合湯,是以牛血,牛肉,牛百葉和三者合湯而成。其味酸辣,是湖南新化的地方菜。它選嫩厚的牛肚皮切條,新鮮的嫩牛肉切片,細嫩的熟牛血切塊,佐以八角、桂皮、茴香湯,澆上山胡椒油和米醋,再撒上辣末和香蔥。其色豔斑斓,其味香、辣、酸俱全。一匙三合湯下肚,往往是腦門冒汗,腹内起火,嘴巴收不攏,但稍作回味,便會口中生津,胃口大開,精神爽朗,忍不住又把湯匙伸出去,人戲稱,喝三合湯猶如看火爆動作片,新鮮、刺激、來勁,比喻倒也貼切。

傳說

相傳,三合湯沿于苗俗,苗人是古時“梅山蠻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一日,一老翁雲遊至橫陽山寨,恰遇山民宰殺老牛,圍觀者甚衆。突然一山民口吐白沫倒地,衆人驚駭不已。老翁上前命山民取牛血一碗,牛肉、毛牛肚各一片,加入三個紅辣椒,煮沸急飲,患者頓時出汗即醒,神清氣爽。當衆人欲覓老翁仙蹤時,老翁駕祥雲消失在蒼茫的橫陽山岩中。

此方确有除寒祛濕、通經活絡之功效。但此傳說給三合湯染上了一層神秘色彩。倒是史書上記載的文字比較客觀,令人信服。據史料記載,南宋景炎2年(1277年)3月,新化人張虎起兵抗元,統帥威猛剽悍的梅山騎兵,長驅直入,所向披靡。一舉收複新化、安化、益陽、甯鄉等縣,但後遭元朝重兵殘酷鎮壓,張虎兵敗被俘不屈而死。元人為防梅山騎兵東山再起,在梅山地區大肆殺馬,殺完馬之後殺牛。由此梅山也産生了殺牛的牛市和三合湯獨特的名茶。“橋頭屠擔橫陳,塵垢牛糞滿地。屠牛村夫,汗流浃背。”這就是新化铎山(今屬冷水江市管轄)牛市繁忙興旺的曆史寫照。三合湯經過幾百年而傳到今天。

張虎和他的“戰馬嘶鳴落日圓”的悲壯形象,雖經700多年歲月風塵的磨砺,已漸漸模糊,但他那如虹的浩氣,仍将充溢人們的胸襟。吃起三合湯,人們也會念叨起張虎那段不可磨滅的曆史。“新化三合湯” 又稱“霸王湯”,相傳晚清大臣曾國藩在湖南組建“湘軍”時,“湘軍”士兵因為長期生活在野外、湖區,患風濕病的日見增多,緻使士氣低落。于是曾國藩用重金聘請名廚,精心調制了一種去風濕病的“三合湯”,作為士兵佐膳的菜肴。曾國藩特意将該湯賜名“霸王湯”。從此,“三合湯”在當地民間廣泛流傳。據當地人介紹:“三合湯”不僅可以增強食欲,促進消化,而且還有祛風濕、強筋骨等功效,具有一定的醫療價值。

用料

主料:牛肉、牛血、牛肚或牛百葉

配料:幹紅辣椒粉、山胡椒油、白醋、鹽、味精、剁辣椒、姜、蒜仔、蔥和食用油

牛肉洗淨切薄片,牛血切條,牛肚洗淨切片,姜、蒜仔洗淨切片,蔥切花。

做法

鍋洗淨燒幹,放入食用油,油燒至5成熱,放入姜片、蒜片爆一下,放入牛肉扁炒一下,放剁辣椒、幹紅辣椒粉炒至油成紅色,放入适量清水,再放牛血,加入鹽;

煮開一分鐘之後,放醋、味精,再放牛肚,放山胡椒油,盛到碗中,撒上蔥花,即可。

三合湯是梅山傳統的地方名菜,在婁底市及周邊地區的飯店或夜宵攤上,深受衆多人的青睐。品嘗三合湯不僅可大飽口舌之福,而且可以領略一下梅山文化的深厚和神奇。

吃三合湯

吃三合湯,首先要适應巨辣和山胡椒油這兩味。三合湯還與其他湯有着完全不同的吃法。煲的湯都在飯前喝,說是營養。三合湯卻在飯中或飯後喝,那是為了身體。三合湯裡的辣椒非常辣,如果飯前喝,在沒有吃任何東西給胃墊底,那就要辣得肚子痛。隻有在吃了一些飯後,用飯下湯才減少辣味,去品味三合湯的味道。另外,第一次吃山胡椒油的食客,要先習慣這種特殊的氣味,才能慢慢适應喝三合湯。喝三合湯,并不是真正的喝湯汁,而是吃湯裡的牛血、牛百葉、牛肉,最後才喝點湯試味或者作為回味的湯水淋在飯上,拌飯下肚,稍微感受湯味純美。

上一篇:粗糧粥

下一篇:中華天胡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