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草

三七草

中藥名
三七草是一種多年生直立草本,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活血,止血,解毒。治跌打損傷,衄血等功效。
    中文名:三七草 拉丁學名: 别名:土三七 界: 亞界: 總門: 門: 亞門: 綱: 亞綱: 超目: 目: 亞目: 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性味歸經:味甘,性平;歸肝、脾經 藥材分類:植物

别名

土三七(《秘方集驗》),見腫消、乳香草、奶草(《綱目拾遺》),澤蘭、葉下紅(《辰溪縣志》),散血草、和血丹(《簡易草藥》),天青地紅(《植物名實圖考》),破血丹(《分類草藥性》),血牡丹(《天寶本草》),九頭獅子草(《昆明藥植調查報告》),白田七草(《中國土農藥志》)。

來源

為菊科植物三七草的葉或全草。

形态特征

生活型:t高大多年生草本;

株:t高60-150厘米,或更高;

根:t根粗大成塊狀,直徑3-4厘米,有多數纖維狀根莖直立,中空,基部木質,直徑達15毫米,有明顯的溝棱,幼時被卷柔毛,後變無毛,多分枝,小枝斜升;

葉:t基部葉在花期常枯萎;基部和下部葉較小,橢圓形,不分裂至大頭羽狀,頂裂片大,中部葉大,具長或短柄,葉柄基部有圓形,具齒或羽狀裂的葉耳,多少抱莖;葉片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10-30厘米,寬8-15厘米,羽狀深裂,頂裂片大,倒卵形,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側生裂片(2) 3-6對,橢圓形,長圓形至長圓狀線形,長1.5-5厘米,寬0.5-2(2.5)厘米,頂端尖或漸尖,邊緣有大小不等的粗齒或銳鋸齒、缺刻,稀全緣;

花:t冠毛豐富,白色,絹毛狀,易脫落;

果:t瘦果圓柱形,棕褐色,長4-5毫米,具10肋,肋間被微毛;

生态習性

國内産地:t四川(西部、西南部、中部至東部)、雲南(西北部中部至南部)、貴州(甕安、興義、畢節、安順、大方、貴陽等)、湖北(利川、當陽、神農架)、湖南(新甯)、陝西(洋縣、佛坪)、安徽(石門、九華山)、浙江(天目山)、江西(德興)、福建(建陽)、台灣、廣西(南丹);

生境:t山谷、山坡草地、林下或林緣;

海拔:t1200-3000m;

物候期:t花果期8-10月;

性味

甘,平。

①《綱目》:"味甘。"

②《湖南藥物志》:"辛,平,無毒。"

功用主治

活血,止血,解毒。治跌打損傷,衄血,咳血,吐血,乳癰,無名腫毒,毒蟲螫傷。

①《百草鏡》:"治乳癰腫毒,金瘡止血,喉癬,雙蛾,咳嗽。"

②《湖南藥物志》:"行血止血,清熱解毒。"

用法與用量

内服:煎湯,0.5~1兩;或搗汁。外用:搗敷。

選方

①治跌打損傷,經閉,咳血,吐血:三七草全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或搗汁,沖燒酒服。

②治衄血:三七草全草五錢。水煎服。

③治乳癰:三七草全草五錢。水煎服。(①方以下出《湖南藥物志》)

④治無名腫毒:土三七葉,紅赤葛根皮。搗絨包敷。(《四川中藥志》)

⑤治毒蟲螫傷:土三七葉汁液,塗患處。(《嶺南采藥錄》)

⑥治楊瘌毛入肉作痛:土三七葉,搗爛塗。(《秘方集驗》)

⑦治急慢驚風:土三七(春夏用葉,秋冬用根)搗汁一鐘,用水酒漿和勻灌入。(《延綠堂方》) 

上一篇:丸子湯

下一篇:清秋南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