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山雞

七彩山雞

名貴野味珍禽
七彩山雞俗稱野雞,又稱雉雞,因其毛七彩斑斓,故名為七彩山雞,是集肉用、觀賞和藥用于一身的名貴野味珍禽,被譽為“野味之王”、“動物人參”。[1]七彩山雞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
    中文名:七彩山雞 拉丁學名:Phasianus colchicus Linnaeus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 綱:鳥綱 亞綱: 目:雞形目 亞目: 科:雉科 亞科: 族:雉族 屬:雉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别 稱:野雞、雉雞、環頸雉

物種特征

山雞的外形分頭、頸、軀幹和四肢4個部分,體表有一層羽毛覆蓋。公山雞頭和頸的羽毛為淡藍色至綠色,頸上有明顯的白環,胸部中央的羽毛呈紫紅色,兩側為淡藍色,背腰部均為淺銀灰而帶綠色,腹側為淡黃色并帶有黑色的斑紋,尾羽較長,呈橄榄黃色,并具有黑色橫斑,中央4對尾羽呈紅紫色,兩側尾羽淺橄榄色,具褐色斑點,翼上覆羽淺灰色,邊緣白色。母山雞羽色不如雄雞豔麗,體形較公山雞小,頭頂上有黑色和棕色的斑紋,後頸羽基栗色,近邊緣為黑色,喉部略帶白色,胸部和背部羽顔色較雜,羽片中央有黑棕色斑點。腹羽淡棕色。尾羽是黑色和淺黃色的呈蟲迹狀的條紋。公山雞平均體重可達1500克,母山雞平均體重可達1250克。

生活習性

(1)适應性強。山雞适應性和抗病力強,從平原到山區、河流到峽谷,海拔300米到3000米均有山雞栖息生存,并随季節變化而作不規範的垂直遷徙,能耐受40℃的酷暑和-15℃的嚴寒,夏季栖于氣候涼爽、通風、食物較豐富的地區,秋後遷徙至向陽背風處。一般臨晨出來活動、覓食,野生狀态下的山雞主要栖息于葦塘内、有莊稼生長附近有小叢林的丘陵地及平坦的莊稼地,下雪或大雨天氣多在樹根下過夜,家養山雞習慣在地上過夜。

(2)集群性。山雞有集群活動習性,群體的規模不穩定,一般以雄山雞為中心和其它配偶共同組成相對穩定的群體,一般一公配多母,極個别一公配一母,如遇其它公山雞介入,公山雞會發生強烈争鬥。

(3)雜食性。山雞喜豆類、農作物的種子和莖葉等植物性食物,随着季節的變化,攝取的食物種類也有所不同。春季可以采食植物的芽苞、野草、野菜的嫩芽和植物的根莖,還喜歡刨食豆類種子;夏季是山雞飼料較為豐富的季節,能采食到植物的根莖、花葉和漿果及籽實,也能吃到螞蟻等昆蟲蟲卵動物性飼料,野生山雞出殼後主要以昆蟲、幼蟲、蟲卵為食物,以後逐步過渡到植物性飼料,人工育雛前期,必須注意日糧中動物性飼料的添加;秋季主要采食籽實、野草及農田收割後遺留下來的谷類籽實;冬季主要以籽實和野草為生。人工圈養山雞采食人工配制的配合飼料,山雞的食量小,每天約采食70克左右。

(4)喜少吃多餐。山雞食量小,一般每天吃60~70克,少吃多餐,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仍保留此習性,吃食時往往吃一點走一圈,回頭再吃,直至吃飽為止。山雞采食時先小心接近食物,并極力伸長頭頸,啄一下,看一看,一有異常動靜,立即後退。

(5)攻擊争鬥性。山雞在繁殖期好鬥,尤其是雄山雞。雄雞為了争得“領主”地位,往往鬥得頭破血流,強的個體在交配和采食等方面享有優先權。在繁殖期以雄山雞為中心組成繁殖群,如有其它群的公山雞介入,公山雞間會産生激烈的争鬥。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同籠舍的公山雞間常發生争鬥現象,弱者被啄得頭破血流。

(6)機警與膽怯。山雞即使在采食過程中也不時地擡頭張望,觀察四周動向,如遇敵害,迅速逃避。當敵害靠近時即起飛。逃避時将頭鑽入樹叢或草叢中,顧頭不顧尾。人工飼養的山雞,一旦聽到響聲或其它驚吓,就亂飛亂撞,常碰得頭破血流,所以,山雞養殖場要求保持環境安靜,防止山雞驚群。

物種價值

(1)經濟價值:

山雞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及鈣、鈉、磺等多種微量元素,其蛋白質含量為28.94%,山雞的膽、血、内金經過提煉可制成醫藥制劑,有極高的滋補、藥用、保健、美容價值。雄性山雞毛可制作毛工藝品、還可織成緞、錦制作禮服,雞皮可制成各種精美的皮具。它是集食用、藥用、毛用于一體的珍禽動物,有極高綜合利用價值的“特養”珍禽。

(2)食用價值:

野雞肉質細嫩鮮美,野味濃,其蛋白質含量高達30%,是普通雞肉、豬肉的2倍,脂肪含量僅為0.9%,是豬肉的1/39、牛肉的1/8、雞肉的1/10,基本不含膽固醇(見下表),是高蛋白質、低脂肪的野味食品。野雞因此成為曆代的皇家貢品,清代乾隆皇帝食後贊歎不已,寫下“名震塞北三千裡,味壓江南十二樓”的名句。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食後評價:“好看、好吃、有野味”;著名營養學家于若木也對野雞的營養成份給予很高的評價。山雞送人是高檔禮品,待客是珍稀野味,還是美國白宮招待國家元首的保留菜肴。正因為如此,每年春節前後,市場上都掀起一股送山雞的熱潮。

(3)藥用價值:

山雞肉質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達30%左右,含有18種人體必須的氨基酸及鈣、鈉、磺等多種微量元素,,而脂肪僅0.9%,基本不含膽固醇。是天然的野生保健食品,對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延緩衰老,使肌膚幼嫩、健美等,有多種奇特的作用。

中醫認為,山雞具有補中益氣,平喘、 提神益腦的功效。山雞的膽、血、内金經過提煉可制成醫藥制劑,有極高的滋補、藥用、保健、美容價值,有預防和抗病治療癌症的作用,是一種理想的營養滋補保健品。

(4)觀賞價值:

節日送山雞是我國自古就有的傳統,有表達吉祥如意和美好前程之意。同時還可制成漂亮又好賣的标本。我農莊用野雞的皮毛做成的标本,光彩鮮豔、栩栩如生、高貴典雅,每架200多元還暢銷各大城市工藝禮品店、旅遊景點。野雞的羽毛别具特色,還可以制成羽毛扇、羽毛畫、玩具等工藝品。英國國防部還把它做成最有效的防彈衣。

繁殖特點

1.性成熟晚,季節性産蛋:雉雞生長到10月齡左右才達到性成熟,并開始繁殪。雄雉雞比雌雉雞晚1個月性成熟。在自然環境中,野生雉雞的繁殖期從每年2月份到6—7月份,雉雞的産蛋量即達到全年産量90%以上。在人工養殖環境中,産蛋期延長到9月份,産蛋量也較野生雉雞高。人工馴化後的雉雞性成熟期可提前。美國七彩雉雞4—5個月就可達到性成熟期。

2.配種:野生狀态下雉雞在繁殖季節以1雄配2—4雌組成相對穩定的“婚配群”,每年2—3月開始繁殖,5—6月是繁殖高峰期,7—8月逐漸減少,并停止。人工養殖的雉雞要掌握适時放對配種。 

3.産蛋:野生狀态下,雌雉雞年産蛋2窩,個别的能産到3窩,每窩15—20枚蛋。蛋殼色為淺橄榄黃色,橢圓形,蛋重24—28克,縱徑25—32.5毫米,如第一窩蛋被毀壞,雌雉雞可補産第二窩蛋。在産蛋期内,雌雉雞産蛋無規律性,一般連産2天休息1天,個别連産3天休息1天,初産雌雉雞隔天産1枚蛋的較多,每天産蛋時間集中在上午9時至下午3時。

4.就巢性:野生雉雞有就巢性,通常在樹叢、草叢等隐蔽處營造一個簡陋的巢窩,墊上枯草、落葉及少量羽毛,雌雉雞在窩内産蛋、孵化。在此期間,躲避雄雉雞,如果被雄雉雞發現巢窩,雄雉雞會毀巢啄蛋。在人工養殖條件下,要設置較隐蔽的産蛋箱或草窩,供雌雉雞産蛋,同時,可以避免雄雉雞的毀蛋行為。

飼養管理

育雛期

(1)适時開水、開食雛山雞應在出殼24小時内開食,開食前應先飲水,飲水中最好加5%的葡萄糖或0.1%的高錳酸鉀。開水後2小時開食,開食的飼料要求營養豐富、易于消化、适口性強而便于啄食的精料為宜,對不會飲水吃料的雛雞應加強調教。育雛前幾天喂食應注意少量多次,防止雛山雞暴食暴飲,造成消化不良,0~2周每天喂6次,3~4周每天喂5次,5周以後每天喂4次,随日齡的增加,采食量遞增,到接近成年體重時,采食量趨于穩定。

(2)溫濕度的控制适宜的育雛溫度,1~3日齡34~35℃,4~7日齡32~33℃,2周齡28~31℃,3周齡24~27℃,4周齡22~23℃,5周齡後可脫溫。給溫總的原則是夜間比白天高,小群比大群高,具體還應做到“看雞施溫”,即根據雛山雞的精神狀态給予正确施溫。溫度适宜時,山雞表現食欲較好,飲水适度,活潑好動,睡眠時均勻分散開來;溫度過高時,山雞表現為遠離熱源,張口呼吸,飲水量加大,食欲不好,有時見稀樣糞便;溫度過低時,山雞行動遲緩,靠近熱源,有時可見層層紮堆,相互擠壓,在整個育雛期間應防止溫度忽高忽低。相對濕度前期要求高,主要是為了防止雛山雞脫水,後期要低一些,主要是為了防止球蟲病等疾病發生,1~10日齡65%~70%,11日齡以後55%~65%。

(3)密度随着雞齡的增大密度逐漸減小,1~10日齡每平方米50~60隻,11~30日齡20~30隻,30日齡以上10~15隻,另外還要保證山雞有足夠的采食位置和飲水位置。

(4)育雛室内環境的控制育雛室内氨氣和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會直接影響雛山雞的生長發育,并可誘發慢性呼吸疾病、眼病等,在保證育雛溫度的情況下,盡可能加大通風換氣,總的原則是以人進入室内不感到有刺激眼、鼻和氣悶為宜。

(5)合理的光照制度商品山雞的生産對光照制度要求不嚴格,種用山雞則必須制訂合理的光照制度。在育雛階段應遵循總的原則是:光照隻能減少不能增加,采用弱光,避免強光,光照時間不能或長或短。1~3天24小時光照,4~7天20小時光照,第2周19小時光照,第3周轉入自然光照。

(6)斷喙為了防止山雞啄癖的産生,往往要進行斷喙。一般情況下要斷喙2次,第1次在10日齡左右,第2次在10周齡左右,可用斷喙器、電烙鐵或剪刀灼燒後将上喙斷去1/2,下喙斷去1/3,連斷帶燙,防止出血,斷喙前可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維生素K,也可加一些鎮靜藥,以減少應激。斷喙時注意不要将舌頭斷去,種用公山雞可不斷喙或僅斷喙尖,否則會影響配種。

(7)防病防疫開水時最好在飲水中加0.1%的高錳酸鉀,以清理腸道。第3~7日齡飼料中加入防白痢的藥物如痢特靈0.04%(注意添加量及拌勻),日喂2次,或在飲水中加入0.02%的痢特靈,連飲1周,8~14天防細菌性疾病和球蟲病,15~20日齡在飼料中拌加土黴素0.05%,日喂2次,預防球蟲。在14日齡和28日齡用新城疫系苗免疫接種。

(8)建立日常的管理制度每天的飼喂次數、飲水、打掃環境、記錄工作都有固定的時間和順序,每次進雛時要觀察雛雞的精神狀态、采食量、糞便等,發現異常,及時查找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特别是對溫度、濕度。

育成期

山雞的育成期是指5周齡以上的青年雞,這一階段是山雞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為了保證山雞的正常發育,培育合格的後備種山雞,除做好日常飼養管理外,還應掌握如下要點:

1.及時轉群

雉雞飼養至6~8周齡時,由育雛舍轉入育成舍,如作為種用還要在19~20周進行第2次轉群,由育成舍轉入産蛋舍。對于種用山雞兩次轉群是整頓山雞群的好機會,将體型外貌等有嚴重缺陷的山雞淘汰作商品山雞飼養。

2.密度

育成期密度過大,雞群生長發育不整齊,往往還會發生啄羽。5~10周齡,以每平方米6~8隻為宜,如果包括運動場,則每平方米3~4隻,每群以300隻為宜;11周齡以上,每平方米3~4隻,包括運動場則每平方米1.5隻,此時,可從羽毛上明顯分出雌雄,應按雌雄及強弱分别組群,每群100~200隻。

3.控制體重,防止過肥

确定留種用的育成山雞,除在6~8周齡進行初選外,還必須控制體重,防止過肥,如減少日糧中蛋白質和能量标準;控制喂料量,增加粗纖維和青綠飼料喂量,減少飼喂次數,增加運動量等。

繁殖期

專門用于繁育的山雞稱種山雞,種山雞可分休産期和繁殖期。休産期又可分為繁殖準備期(1~3月份)、換羽期(8~9月份)、越冬期(10~12月份)。

1.繁殖準備期

重點做好種山雞分群、整頓、免疫工作,選留體質健壯、發育整齊每100隻左右編為一群,提高日糧蛋白質水平,加喂維生素、微量元素,适當補充鈣、磷,網室換鋪沙子。這一時期的防疫消毒工作也顯得非常重要,由于氣溫回升,各種病菌容易繁殖,要進行一次徹底的衛生消毒,注意疫苗的接種。

2.換羽期

産蛋結束後開始換羽,為了快速換羽,可降低飼料中粗蛋白含量,但要保證含硫氨基酸的供給,以使羽毛快速生長,在飼料中加1%生石膏可促進新羽生長。産蛋結束後應及時淘汰病、弱山雞及繁殖性能和種用時間過長的山雞。

3.越冬期

要做好雞舍的防寒保暖工作,如是墊料平養要增加墊料的厚度,并及時更換墊料。飼喂量可适當加大,或在飼糧中添加高能量飼料從而提高飼料能量代謝能水平。根據山雞産蛋率等成績對種山雞群進行調整,選出育種群、商品群和淘汰群。

産蛋期

1.适時公母合群

在良好的人工馴養條件下,一般公山雞9~10月齡性成熟,母山雞性成熟要遲1個月左右。山雞進入繁殖期即要放對配種,合群配對的時間相對很重要,配對時間的确定必須考慮氣溫、繁殖季節及飼糧營養水平,過早配對,影響種山雞群的成活率,還會促使公山雞早衰,過晚會影響種蛋受精率和造成種蛋的浪費,配對時間一般以3月中旬前後為宜,但有的場也提到每年2月份放配。也可以通進試配方法确定适時合群時間,方法是先試放1~2隻公山雞入母山雞群,觀察母山雞是否願意交配,還可根據母山雞的鳴唱、紅臉或做窩等行為來掌握合群放配時間。山雞群大小以100隻左右為1群,公母比例以1∶5~6為宜。

2.及早确立和保護“王子雞”的地位

公母山雞合群後,公山雞間出現強烈的争偶、鬥架,勝利者即為“王子雞”,這個過程也稱為拔王過程,“王子雞”确定後,整個雞群就穩定下來。在拔王過程中盡可能人為的幫助确立“王子雞”的地位,有利于穩群,減少死亡。公山雞群位序列确定後不得随意放入新公山雞,以維護“王子雞”的地位,除非到繁殖後期,有部分公山雞隻是争鬥而不交配或繁殖力下降,必須及時進行公山雞輪換,對新公山雞要加強人工保護。“王子雞”在交配、采食等方面享有優先權,但有不讓其它公山雞交配的特點,所以應設置屏障遮住“王子雞”的視線,使其它公山雞有機會與母山雞交配,這是提高群體受精率的重要措施,方法是按每100平方米放入3~4張石棉瓦橫着豎在網室内,也可放樹枝堆或設置假山。

3.提供營養豐富的飼料

繁殖期的山雞要求營養豐富,尤其是動物性蛋白質飼料,産蛋高峰期飼料中蛋白質要求達18%~20%,另外适當增加飼料中多維和微量元素的含量。

4.保持良好穩定的環境條件

做到三定,即定人、定時、定管理,出入山雞舍動作要輕,經常檢查修補網室,防止獸害騷擾雞群,夏季注意防暑降溫,冬季防寒保暖。

5.勤撿蛋,減小蛋的破損

公母山雞都有吸蛋的惡習,破蛋率有時會很高,因此要勤撿蛋,特别是山雞在午後産蛋較多,要定時收蛋,發現破蛋,應及時将蛋殼及内容物清除幹淨。還可在舍内、動動場上堆放樹丫,下面墊一些幹草,可大大減少蛋的破損率。初産山雞有時會出現難産情況,要及時助産。

6.加強飼養管理,提高山雞産蛋率

山雞馴化時間不長,産蛋有明顯的季節性,一般在3~8月為産蛋季節,其它月份停産,這對全年均衡供應山雞的影響很大,或采取加強飼養管理措施,能使山雞全年産蛋,提高産蛋率。在換羽期,調整日糧,降低飼糧中的蛋白質水平(20%以下),代謝能10.46兆焦/公斤,限制采食量,盡快使其換羽。在原停産季節來到前加強飼喂,将飼糧中蛋白質水平調到25%左右,代謝能11.30%兆焦/公斤,在正常産蛋季節再适當降低蛋白質至22%左右,在飼糧中補加适量蛋氨酸、賴氨酸、多維、微量元素,增加飼喂次數,在産蛋期間不能減少光照時間,每日保持14小時左右光照。

常見疾病預防

1.雞新城疫

雞新城疫又稱亞洲雞瘟、僞雞瘟,是雞的一種高度接觸性、烈性傳染病,山雞對本病的感染率高,20~140日齡最易感染,任何季節均可發生,尤以春秋兩季最為流行。雞新城疫病原體是副粘病毒屬的新城疫病毒,沒有接種過新城疫疫苗或免疫期已過的山雞均可感染。

症狀:臨床症狀可分為最急性、急性、慢性3種。最急性常看不到明顯症狀,突然發病死亡;急性的表現為體溫升高,食欲較差,精神不好,離群呆立,縮頸,閉目,冠、肉髯呈紫色,呼吸困難,甩頭,發出“咕咕”或“咯咯”聲。将病雞倒提時從口腔中流出大量淡黃酸臭粘性液體,嗉囔積液,糞便稀薄,呈黃綠色,有時帶血;慢性的表現為神經症狀,跛行、轉圈、後退,一肢或兩肢癱瘓,有的共濟失調,常伏地轉圈,病程較長。 

病理剖檢的典型症狀是腺胃粘膜或乳頭出血,或腺胃與肌胃間,食道與腺胃間有出血斑或血帶,有時有潰瘍。

防治:本病無特效藥物,以預防為主,按時接種新城疫苗,7~10日齡用新城疫系弱毒苗進行第1次接種;25~30日齡用新城疫Ⅱ系弱毒苗進行二免,120日齡進行三免。

2.雞霍亂

又叫雞 巴氏杆菌病、雞出血性敗血病,病原體為一定血清型的多殺性巴氏杆菌,3~4月齡的雞和成雞較易感染。

症狀:最急性的看不到任何症狀突然死亡;急性的表現為縮頸閉眼呆立,下痢,糞便灰黃色或綠色有時帶血,體溫升高到43~44℃,食欲廢絕,呼吸困難。剖檢可見肝髒表面有很多針頭大小或小米大小的灰白色或灰黃色的壞死點,胸腔、腹腔、氣囊和腸漿膜上常見纖維素性或幹酪樣滲出物。

防治:加強飼養管理,2月齡以上的山雞可注射禽霍亂氫氧化鋁苗,對發病的山雞,應及時治療,每隻可肌注5~10萬單位青黴素,成雞肌注青、鍊黴素各5萬單位,也可用磺胺類藥治療。

3.雞白痢

雞白痢是雛雞常見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是危害雛雞成活率原因之一。病原體為雞白痢沙門氏杆菌,是革蘭氏陰性的子肝菌。

症狀:帶菌蛋孵化時,孵化期内死亡或出殼1~2天死亡,症狀不明顯;2~3周發病雞呈現精神萎頓、下痢,排出白色、漿糊狀的稀糞,有時幹結成石灰樣附在肛門周圍,俗稱糊屁股,排糞時發出“吱吱”的尖叫聲;青年山雞發病日齡在50~120日齡之間,多見于50~80日齡,病雞表現為拉稀、排出黃色、黃白色或綠色糞便;成山雞不表現明顯症狀,成為隐性帶菌者,母雞出現“垂腹”現象。

剖檢可見肝腫大淤血,病程稍長的病雛,心肌和肝有白色、灰色壞死點,腎腫大,肌胃、盲腸、大腸粘膜上有壞死。

防治:定期應用凝集試驗或瓊擴試驗,淘汰陽性雞,嚴格執行消毒制度,積極建立和培養無白痢的種雞群。在應用抗生素、磺胺類等藥物防治雞白痢應先進行藥敏試驗,選擇最敏感的藥物用于防治,注意不要長期使用同一藥物,以免細菌産生抗藥性。

4.大腸杆菌病

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腸埃希氏菌引起,大腸杆菌血清型較多,本病可引起不同日齡的雞發生感染。

症狀:精神不振,羽毛松亂,體溫升高,食欲減少,可出現腸炎、敗血症、呼吸道疾病、輸卵管炎、眼炎、關節炎、神經症狀、腫頭綜合症等為主的相關症狀。剖檢可見雛雞卵黃吸收不好,臍部腫大,心包積液,肝表面有不同程度的纖維素性滲出物,小腸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有時還可見輸卵管炎或眼球炎。

防治: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是預防的關鍵措施,對病雞應及時使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治療,在用藥前首先要分離出大腸杆菌進行藥物敏感性試驗,選用最敏感的藥物進行治療,才能收到較好的療效。

5.禽腦脊髓炎

禽腦脊髓炎是主要侵害雛雞的一種病毒性傳染病,以1~14日齡雛雞發病較多。病原為禽腦脊髓炎病毒,屬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腸道病毒屬。本病可水平傳播,又可垂直傳播,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症狀:病初精神不振,眼神遲鈍,随後出現共濟失調,步态不穩,或側卧或跌倒,頸扭曲震顫,一側或兩側眼球的晶體混濁或淺藍色褪色而緻失明,發病率、死亡率高。成雞産蛋率和孵化率下降。病理剖檢胃的肌肉層有小的灰白區,心肌、肌胃、腦部及胰腺有大量淋巴細胞。

防治:加強管理,對種雞必須在開産前進行免疫,防止該病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本病尚無特效藥物治療。

6.流感

本病是禽類一種傳染性呼吸道疾病,山雞等野生禽類均能感染。病原為禽流感A型病毒,該病毒毒株較多,屬粘液病毒類。

症狀:輕緩型表現呆鈍、呼吸困難、下痢。急性型呈現氣囊炎、窦炎和有幹酪樣滲出物,往往由于滲出物堵塞呼吸道而發生窒息,産蛋率下降。症理剖檢有輕度氣管炎、氣囊炎、肺充血、卵巢退化。

防治:加強飼養管理,注意環境衛生、消毒。本病無特效藥物治療。

7.球蟲病

山雞球蟲病是球蟲寄生于山雞腸道粘膜上皮細胞内而引起的流行性疾病,本病傳染性強,死亡率較高。本病病原為球蟲卵囊,是一種單細胞的原蟲,以寄生于盲腸的柔嫩艾美耳球蟲(盲腸球蟲)和寄生在小腸中段的毒害艾美耳球蟲(小腸型球蟲)緻病性最強。3~5周齡的雛雞發病率高。

症狀:病雞精神萎靡、食欲減退,逐漸消瘦,嗉囊内充滿液體,拉帶血糞便或拉鮮血,以後病雞共濟失調,出現昏迷或抽風,不久死亡。盲腸型多發生于35日齡以内的雛山雞,小腸型多發于35日齡以上的山雞。剖檢可見盲腸型球蟲為盲腸顯著腫脹,漿膜面見小米大小的白色斑點,盲腸粘膜有小出血點,内容物為血液或血凝塊;小腸型球蟲多見青年雞或成雞發生,可見小腸中段腫大,腸管膜面和粘膜有出血點,腸内容物混有粘液、纖維素和壞死物。

防治:以預防為主,如采用網上平養或籠養可大大減少該病的發生率,發病時可用鹽黴素、氨丙林、莫能黴素、克球粉、氯苯胍、球蟲甯、青黴素等。為防止産生抗藥性,可交替使用幾種抗球蟲藥。

8.體外寄生蟲

體外寄生蟲主要有虱、蜱、螨等。

症狀:病雞被虱、蜱、螨所侵害即生長發育不良,羽毛脫落,貧血,降低生産性能。 

防治:滅虱滅蜱可用0.2%敵百蟲液噴灑,螨蟲可用20%雙甲脒乳油0.05%或溴氰菊酯0.0025%~0.005%溶液噴灑。

9.食鹽中毒

症狀:山雞食鹽中毒出現大量飲水,排稀便,行走失調,嚴重引起神經症狀,肌肉抽搐,呼吸困難,最後虛脫而死。

防治:添加食鹽時,要注意魚粉的含鹽量,發現中毒後要立即停喂含鹽飼料,供給充足飲水或在飲水中加糖和多維。

10.中暑

中暑又叫熱衰竭(日射病或熱射病),多發生于炎熱的夏季。

症狀:呼吸急促、伸頸喘氣,體溫升高,口渴,戰栗,兩翅張開下垂,昏迷倒地,大腦和腦膜充血,虛脫而死。

防治:暑期要注意通風,防暑降溫,設遮蔭棚,發現中毒應立即疏散雞群,将病雞移到通風陰涼處。此外還有一些傳染性疾病如雞痘、雞傳染性法氏囊、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葡萄球菌病等應根據當地疫病的流行情況,有針對性地預防。

養殖效益

(1)食性雜:山雞吃米糠、麥麸 、各種蔬菜、稻谷、高粱、玉米、蠅蛆等,與家雞相似。

(2)适應強:山雞耐高溫、抗嚴寒,從零上35度到零下45度均可正常生長,不擇氣候、區域和環境。

(3)見效快:一般出殼後雞苗長到70天左右就可以上市,100天達到3市斤,種雞5個多月産蛋,年産蛋可達150隻,,如果按100隻蛋,受精率、浮化率按85%,成活率按90%計算,可産雞苗60隻。

副産品

1.羽毛:雉雞羽毛具有質地輕軟、富有彈性、防潮保暖的特點。可加工成羽絨服裝、床墊、座墊、睡袋、被套等,正羽可加工成精美的工藝裝飾品,一般每隻雉雞可産羽毛130—200克。  

2.制作标本:制作雉雞标本主要是利用雉雞的皮張,通過加工提高雉雞的利用價值。  

3.糞便利用:雉雞糞便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可經發酵加工後,用來作牛、羊、豬等家畜的飼料,也可以經堆肥,發酵後用作農家肥料。

市場現狀分析

山雞項目可稱上特種養殖行業中的“常青樹”,自80年代人工養殖山雞以來,銷售行情一直較好。沒有出現波浪起伏 。

1、收入預測:以引進50組(1公6母/組)野雞為例,每隻母雞年産蛋按100枚計算(實際産蛋量要高得多),300隻母雞年産蛋30000枚。種蛋合格率按95%計算,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均按85%計算,則年産野雞為:30000×95%×85%×85%×85%=14585隻。飼養3個多月商品雞可達1.5公斤,目前售價30-50元/隻,即使按土雞價賣,也可賣24元。一年收入:14585隻×24元/隻=35萬元。

2、成本分析:①引種款2.4萬元。②飼料費:每隻商品雞成本7-10元,14585隻約需飼料費14萬元;種雞飼料費約1萬元。共計15萬元。③水、電費年開支約1000元。④人員工資:平均每人每年按6000元計,2人共計1.2萬元。共計開支18.7萬元。 

上一篇:雪裡紅

下一篇:鴨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