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pin

Chopin

19世紀波蘭作曲家和鋼琴家
弗裡德裡克·弗朗索瓦·肖邦是曆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蘭民間歌舞為基礎,同時又深受巴赫影響,多以鋼琴曲為主,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1]
  • 中文名:弗裡德裡克·肖邦
  • 外文名: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 别名:
  • 民族:
  • 出生地:華沙
  • 身高:
  • 體重:
  • 畢業院校:
  • 職業:鋼琴家、作曲家
  • 經紀公司:
  • 代表作品:《降E大調輝煌大圓舞曲》《降E大調夜曲》
  • 主要成就:

個人經曆

1810年3月1日,弗裡德裡克·肖邦生于波蘭首都華沙近郊熱亞佐瓦沃拉,同年舉家搬遷至華沙。

1816年,肖邦跟随著名的鋼琴教師Wojciech先生學習鋼琴。

1817年,肖邦創作出第一首作品降B大調和G小調波蘭舞曲。

1818年,Radziwi家庭宮殿中舉行的慈善音樂會上,肖邦第一次登台,演奏了阿達爾伯特·吉羅維(Adalbert Gyrowetz)的作品,從此跻身波蘭貴族的沙龍。

1822年,肖邦師從音樂教育家、作曲家約瑟夫·艾爾斯内爾(Józef Elsner),一年後公開演奏了德國作曲家費迪南德·裡斯(Ferdinand Ries)的作品。

1826年,中學畢業後,肖邦在華沙音樂學院繼續跟随約瑟夫·艾爾斯内爾學習鋼琴演奏和作曲。

1829年後,肖邦以作曲家和鋼琴家的身份在歐洲巡演,舉行多場音樂會。

1830年,因波蘭起義,肖邦離開故鄉波蘭移居到法國巴黎,開始以演奏、教學、作曲為生。

1837年,肖邦拒絕“俄皇陛下首席鋼琴家”的職位和稱号。

1848年,肖邦在巴黎舉辦他的最後一次音樂會,并受邀訪問英格蘭和蘇格蘭。

1849年10月17日,肖邦因肺結核于巴黎的家中去世。

創作風格

肖邦多以鋼琴曲為主,體裁多樣、内容豐富、感情樸實、手法簡練、題材緊扣波蘭人民的生活、曆史和愛國詩歌,曲調熱情奔放、和聲豐富多彩、結構靈活自如。

作為著名鋼琴演奏家,肖邦的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細膩、音響華麗、富裕激情、出神入化,他的鋼琴踏闆用法獨特。

創作範圍

練習曲

肖邦創作的練習曲完全突破克萊門蒂、車爾尼、莫謝萊茲以來純技術性練習曲的創作手法,不刻意突出華麗的炫技性,讓音樂傳遞出更深刻的感情。

如《C小調練習曲》(作品10号之12“革命”)是肖邦1831年赴巴黎途中,在得知俄軍入侵華沙後悲憤之餘寫下的。從技巧上看,這是一首左手跑動練習曲,但從右手壯烈的八度音旋律和左手狂風暴雨般的傾瀉中卻都不難看出作曲家當時内心情緒的極度激動。

圓舞曲

肖邦圓舞曲一向以優美、高雅、華麗而著稱,但由于節奏變化複雜,因而并不适于實際的舞蹈。

從表達形式上來說可分為兩大類别:一類是把實際的舞蹈加以理想化的作品,如《降E大調華麗大圓舞曲》,《降D大調“小狗”圓舞曲》;另一類則為圓舞曲形式的抒情詩,如《升c小調圓舞曲》。

前奏曲

肖邦的前奏曲,可将風格迥異的個曲,自由結合為組曲。

創作于1836至1839年間的《前奏曲》Op.28,這二十四首前奏曲包含了各種不同長度、織度、風格、與多種作曲技巧于其中,調性是以不同的二十四個關系大小調作五度循環的排列,其音樂風格則可以歸納為練習曲、夜曲、瑪祖卡、葬禮進行曲、諧谑曲、無窮動、歌謠體、幻想曲與即興曲等類型。

諧谑曲

諧谑曲本意味着戲谑,但肖邦诙諧曲作品中卻并無突出的戲谑,反而多憂郁和對個人的反抗,其實是包含着對自身的嘲笑與挖苦。

如創作于1831年的《b小調第一諧谑曲》,第一主題是暴風雨般的狂烈,第二樂章注明慢闆處,有怪異的和弦。開頭部分的不協和和弦帶着突變的情緒出現,但中間段的“美夢”并未被這突如其來的一拳所擊破。

然後第二主題前半段的怪異和弦又相繼出現,重新引入了不斷掙紮、搏鬥、渴求的情緒,直到結束仍未看到光明的前景。

馬祖卡舞曲

肖邦的瑪祖卡舞曲變化性地應用了民間節奏,并按照高度專業化的藝術标準進行再創作,在和聲、調式等方面更有獨出心裁的創造,他的樂曲中有着更精練的旋律,增加了跳躍感,在變化中賦予詩意。

《升c小調舞曲》是肖邦瑪祖卡曲目裡規模最大的,樂曲的開頭受到巴赫的音樂風格影響,有着古典的感情,猶如管風琴的鳴響。封.隆茲評說:“開頭好像為管風琴而作,卻斷然以沙龍風格結束,沒有一首作品像這樣被推敲過。”

夜曲

夜曲是肖邦自己創新的一種鋼琴獨奏體裁,它具有沖淡平和,寂靜幽瀾的特點,輕緩中偶爾透着那麼一點點沉思。

《升C小調夜曲》,為三段體,第一段以柔聲奏出暗淡的旋律,經種種轉調後,情緒越來越不安;中段速度轉快,出現悲痛的第二主題,它化解為明朗後再複歸第一主題。

主要作品

肖邦一生創作了大約二百部作品,主要作品有:鋼琴協奏曲2首、鋼琴三重奏、鋼琴奏鳴曲3首、叙事曲4首、諧谑曲4首、練習曲27首、波羅乃茲舞曲16首、圓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興曲4首、埃科塞茲舞曲3首、歌曲17首;此外還有波萊羅舞曲、船歌、搖籃曲、幻想曲、回旋曲、變奏曲等,共21卷。

因大部分作品是鋼琴曲,肖邦被譽為“鋼琴詩人”。

人物評價

作為著名的浪漫主義“鋼琴詩人”,肖邦的音樂被稱為“花叢中的大炮”,為同時代的音樂大家李斯特、舒曼等激賞;

他一生鐘情于5位女子,與法國作家喬治·桑同居近9年卻一直未婚;

因為不願當亡國奴,他後半生再也沒能踏上故土;

客死他鄉時,年僅39歲,巴黎很多貴婦都認為昏倒在他臨終的卧房裡是幸福所在......

“生于華沙,靈魂屬于波蘭,才華屬于世界。”今天看來,這依然是對肖邦中肯的評價。與“日心說”的創立者哥白尼、物理學家居裡夫人等人一樣,肖邦已然成了波蘭的象征和國家的名片,其所承載的意義早已超越音樂、鋼琴的範疇。(文史參考)

上一篇:盧卡·東契奇

下一篇:丹尼·格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